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644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docx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docx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作者:

————————————————————————————————日期: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及防治

罗实亚1,安远锋1,姚丽娟2

(1.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554300;2.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

条石鲷因其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色泽鲜丽很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许多养殖条石鲷的工厂因此纷纷建立。

但在养殖过程中,条石鲷出现很多病例。

文章结合条石鲷养殖的实际情况,系统研究了条石鲷在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例、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

条石鲷;工厂养殖;常见病例;防治方法

条石鲷是近海温水性中下层鱼类,因其体态优美、色泽光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和使用价值。

条石鲷属于石鲷科鱼类,因其本身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虽然我国条石鲷育苗已获成功,但人工养殖还处于初级推广阶段,随着条石鲷养殖密度的增加,水体环境逐渐恶化,在养殖条石鲷的过程中开始出现多种多样的常见病例,给养殖者带来十分棘手的问题[1]。

1条石鲷养殖过程中的真鲷虹彩病毒

真鲷虹彩病毒属于虹彩病毒,它由核衣壳和囊膜组成,直径150~180nm,呈六边形的病毒粒子。

条石鲷多在7-10月份水温25℃左右发病,发病的条石鲷大多死亡。

1.1真鲷虹彩病毒的发病症状

据条石鲷病鱼临床试验表明,条石鲷在发病前食欲不振、体色发黑、在网箱的边缘游动。

频临死亡的条石鲷皮肤和内脏广泛出血。

其中最为显著的症状是脾脏和肾脏肿大、出血,胆囊肿大,胆囊内充满绿色浓稠的胆汁,鳃丝有出血点、肝脏苍白贫血等[2]。

1.2组织病理变化

条石鲷在感染真鲷虹彩病毒后,各器官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侵润、出血、贫血、变性和坏死等病理变化[3]。

各器官的病理变化分别是:

1.2.1肾脏的病理变化肾脏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局部肾间造血组织疏松、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颗粒性变性、空泡变性等。

病毒感染严重的肾脏区域表现为肾小球崩裂、坏死、溶解等病理变化。

1.2.2脾脏的病理变化开始呈现脾实质不同程度出血,感染严重区域皮组织疏松,个别脾窦严重扩张出血、溶血和出现较多点状出血灶。

肿大的脾细胞多分布在脾窦和脾索内。

肝脏病理表现为肝脏贫血、严重区域细胞萎缩坏死。

心脏是肿大细胞多分布在心肌的肌间组织,部分区域心肌萎缩、断裂,间隙变大和血细胞数量大量减少等。

肠道主要是膜出血和固有层、粘膜下层和浆膜层的细胞肿大。

1.3防治措施

预防真鲷彩虹病毒的措施主要有:

1)加强饲料管理,投喂新鲜饵料;

2)定期全面清塘消毒。

在条石鲷幼苗放养前,漂白粉8~10mg/L浸洗消毒15~30min。

治疗方法是病毒感染早期投服内服药,严重时内服药加漂白粉消毒多次。

2烂尾白浊病

条石鲷的烂尾白浊病病原体是恶臭假单细胞菌,这种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能力。

据调查,2007年7月乐清湾网箱试养条石鲷出现烂尾白浊病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

2.1条石鲷烂尾白浊病的症状

条石鲷烂尾白浊病的症状主要变现为发病初期,条石鲷出现白色排泄物,可在池子排口发现这种白色排泄物,病鱼游动缓慢,食欲不振,喜欢在网箱周围游动,发病的鱼体体色变白、眼球突出,肠道积有白色物质。

发病后期,出现烂尾、烂鳍,并带有烂处白浊发光,眼球浑浊、甚至有的条石鲷病鱼眼睛瞎掉,眼球脱落,还有肠道内无内容物,肝脏肿胀、肾脏肿大、严重的病鱼有出血点等。

2.2预防措施

1)保持饲养水域环境清洁;

2)避免放养密度过高;

3)避免投饵太多。

2.3治疗方法

内服药物磺胺二甲嘧啶粉拌饲料喂养,首次食用量为每千克条石鲷质量每天服食150~200mg内服药物,以后每天喂食量减半,连用7d。

7d以后,病情一般好转。

若是7d后还不见效,建议请有关专家指导。

盐酸多西环素拌饲料喂食,平均每千克条石鲷体重每天喂食10~40mg,5~7d可见效果。

以上喂食药物都是在高温期间患烂尾白浊病的条石鲷有效,对于在低温患有烂尾白浊病的条石鲷并没有多大作用。

对于这种病,最好的就是做好预防工作,在养殖过程中定时消毒,尽量减少消毒药物对条石鲷造成的物理性伤害,在这种前提下消毒以防溶藻弧菌对条石鲷的入侵。

3出血病

条石鲷出血病的病原体是溶藻弧菌,它可以引起多种水中鱼类感染出血病[4]。

3.1条石鲷出血病的病症

患出血病的条石鲷游动缓慢、分散,喜欢浮在水面。

发病初期,条石鲷病鱼体表部分褪色,继而体表有些发黑并有出血现象,各鳍基充血出血,尾柄基部出血等症状。

发病后期,被感染溶藻弧菌的区域组织浸润呈出血性溃肠。

若剖检可见肝脏、肾脏肿大充血、出血,表面溃烂等症状。

3.2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1)改善条石鲷水域养殖环境,定时消毒;

2)降低放养条石鲷的密度;

3)投喂新鲜饲料;

4)高温或降温的夏秋季,复合维生素拌进饲料喂养以提高条石鲷的免疫力。

治疗方法:

每隔一两天进行消毒,每次消毒漂白粉等消毒药外泼2~3次。

同时内服复方氟苯尼考,拌进饲料投喂,连用5~7d可见成效。

或者投喂盐酸多西环素,也是连用5~7d。

4白点病

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条石鲷寄生虫疾病的病原体是刺激隐核虫,这种寄生虫是比较常见的海水纤毛虫,它的寄主范围广泛,水中鱼类很容易感染这种寄生虫病[5]。

刺激隐核虫有两个生命周期,分别是寄生阶段和被囊自由生活阶段。

这种寄生虫喜欢侵入寄主的上皮组织,在入侵寄主前期是一种滋养体,这种寄生滋养体成熟后脱离寄主。

脱离寄主后,刺激隐核虫进入被囊自由生活阶段,它的被囊内含有很多仔细跑,这些仔细胞成熟后,就会变成掠食体从包囊内逸出。

这种寄生虫,一般在25℃条件下侵入鱼体,侵入鱼体后,它的整个生命周期约为10d。

刺激隐核虫喜欢高温,在低于7℃的条件下它的仔虫不会孵出,在低于18℃下,这种寄生虫不寄生鱼体。

这种寄生虫的温度活动范围是18~34℃。

也就是说,在低于18℃或高于34℃的水域里,条石鲷不会患刺激隐核虫寄生虫病。

低于18℃对条石鲷没有太大影响,但是高于34℃的水温条石鲷也不适合生存。

另外,刺激隐核虫寄生寄主多在6-10月份,其中7、8月份最猖獗。

4.1条石鲷患刺激隐核虫寄生虫病的症状

条石鲷患刺激隐核虫的病症是:

发病初期,条石鲷病鱼偶尔侧身游动,喜欢鱼体紧贴池底,并与池底不断摩擦。

这个时候,用显微镜检查鳃组织并不能发现刺激隐核虫。

在病发中期,病鱼不断侧身游动,增加与池底池壁摩擦的频率,不用显微镜,用肉眼仔细观察都可发现条石鲷体表的白色小脓泡,用细小的木棍轻轻一拨即破。

这个时候,用显微镜观察便可在条石鲷鱼鳃上发现少量的椭圆形或球形的刺激隐核虫虫体,这个时期寄生虫的移动很缓慢或者根本不活动。

在病发后期,条石鲷病鱼体色变白,眼球白浊,鳃丝严重充血发红或者发白贫血,漂浮水面一段时间后沉底死亡。

这个时候,用显微镜观察条石鲷可发现大量刺激隐核虫体,而且这些虫体活动频繁快速。

4.2预防措施

1)定时对养殖条石鲷的水域环境消毒。

2)使用预防药物淡水侵泡后过池。

比如,甲醛溶液是抗原虫药物,可淡水浸泡1h后放入养殖条石鲷的水域中。

在病发季节前期,每隔半月使用一次即可预防。

但是,这种药物也只在病发季节前期有用,对病发严重季节或高温情况下不起作用。

使用这种药物时,要注意用量和使用次数,频繁地使用会造成条石鲷鳃丝碎化、变白和由于缺氧引起的死亡。

3)改善水环境,定时消毒。

对封闭式水环境要在病发季节前期大量换水。

4)加强营养,以增加条石鲷的抵抗力。

在刺激隐核虫流行季节前期,给条石鲷喂养营养丰富的饲料,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复合维生素,用这个方法来提高条石鲷的抵抗刺激隐核虫的能力。

4.3治疗方法

4.3.1低温度盐水浸泡若发现条石鲷感染刺激隐核虫病的症状,把病鱼用网捞出放在低温度盐水里浸泡。

盐度在8‰~10‰之间,浸泡时间是2~3h。

但是也不固定,可根据条石鲷病鱼的病发情况调整浸泡时间。

每隔三天浸泡一次,连续浸泡四次后便可见效果了。

4.3.2换池换水发现病鱼后,立即将病鱼捞出,滤水后将感染刺激隐核虫的条石鲷放入已经清理消毒并注入新水充氧的水池。

这样,附着原来池底池壁的刺激隐核虫包囊和漂浮在原来池水中的刺激隐核虫包囊就不会再侵害条石鲷。

虽然这个方法无法清除已经寄生在条石鲷体表和鳃丝的刺激隐核虫体,但是它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这个方法运用起来劳动量太大,在条石鲷病发严重的季节不适合。

4.3.3淡水浸泡这个方法和换池差不多。

在发现条石鲷病鱼后,将病鱼捞出,根据病发轻重情况确定在淡水中浸泡的时间。

浸泡过后,把条石鲷病鱼放入已经清理消毒并重新注水放氧的池子。

这个方法劳动量也很大,但这个方法最好。

不但条石鲷病鱼复发的周期长,而且环保。

4.3.4每天大量换水这个方法可以杀死刺激隐核虫的包囊,而且经济环保,是个不错的方法。

5本尼登虫病

本尼登虫病的病原体是本尼登虫。

多发于4、5月份和秋季,在高盐度和密度大的养殖区域发病较严重。

5.1发病症状

本尼登虫主要寄生在条石鲷的体表,病发前期条石鲷病鱼浮躁不安、狂游或者不断摩擦身体。

鱼体表粘液增多,局部皮肤变色(多变为白色或暗蓝色),病鱼食欲不振。

后期,鱼鳃褪色,呈贫血状。

5.2防治措施

淡水浸泡,在淡水中加入抗菌药物。

预防和治疗同步进行。

6结束语

对于条石鲷的养殖,预防和治疗方法很重要。

消毒、换水换池几乎适应所有条石鲷常见病的预防。

而养殖条石鲷的常见病病发季节大部分都在7-10月份,夏季和秋季之间。

因此,建议在养殖条石鲷的过程中在7月份前就开始实施对条石鲷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利华,陈少波.患白点病条石鲷继发感染出血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河北渔业,2012(11):

13-18

[2]闫茂仓.条石鲷烂尾白浊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

(1):

50-59

[3]李华,孙志鹏.条石鲷检出的虹彩病毒特性研究[J].病毒学报,2011

(2):

157-165

[4]黄大宏.条石鲷工厂化养殖存在问题及病害防治[J].现代渔业信息,2010(4):

26-31

[5]张凤萍,张键,柳敏海.养殖条石鲷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J].水产科技情报,2012(39):

270-283

(收稿日期:

2013-03-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