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605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学年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B.黄瓜榨汁C.菜刀生锈D.玻璃破碎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黄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属于(  )

A.纯净物B.化合物C.氧化物D.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

“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就属于混合物.

 

3.日本福岛核事故引起世界关注,而“加碘食盐可防核辐射”的谬说则引起中国的抢盐风波.加碘食盐中所含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3C.+5D.+7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KIO3,利用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由化合物中O元素为﹣2价、K元素为+1价,计算化合物中I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

设化合物KIO3中I元素化合价为n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1)+n+(﹣2)×3=0,解之得n=+5;

故选C.

【点评】利用化合物中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计算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学价.

 

4.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代表氧原子.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可利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来判断元素的种类,再利用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来解答.

【解答】解:

A、只有一种黑球,则A为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有三种不同的球,则有三种不同的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含有黑球,则有氧元素,且有两种球,则表示有两种元素,即C为氧化物,故C正确.

D、没有黑球,则不含有氧元素,只有一种球,则D为单质,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学生应能从球的颜色和大小来判断元素的种类,并结合氧化物的概念来解答.

 

5.201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气体都属于空气的污染物的是(  )

A.CO2、N2B.NO2、O2C.CO、CO2D.SO2、NO2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

A、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错误;

B、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空气污染物中的氧化污染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来裁玻璃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酒精被用作内燃机中的燃料D.铝用于制造电线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的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解答】解:

A、用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该性质无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为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吸热,该性质无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为物理性质,故B错误;

C、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C正确;

D、铝作导线,是利用铝的导电性,该性质无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所以为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蒸发食盐水D.

检查装置气密性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蒸发与蒸馏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C、蒸发食盐水,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D、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解答】解:

A、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故A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故B错误;

C、蒸发食盐水,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

D、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了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8.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A.过滤B.蒸馏C.吸附沉淀D.静置沉淀

【考点】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根据硬水和软水区别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A错误.

B、蒸馏能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而降低水的硬度,故B正确.

C、吸附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C错误.

D、硬水就是里面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静置只是沉淀大的颗粒,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软化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B.水分子

C.氢离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定义,注意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0.对于Na和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

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所以Na和Na+两种粒子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钠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它们的电子数不同.

【解答】解:

A、Na和Na+两者核内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粒子分为分子、原子和离子,对于Na和Na+分别属于原子和离子,故不属同种粒子,故B错误.

C、Na原子失电子变成阳离子Na+,故二者的电子数一定不同,故C错误;

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所以Na和Na+中电子层数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抓住质子数是判断元素的关键等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粗盐C.洁净的空气D.不锈钢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

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

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不锈钢中含有铁、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

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12.“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广告词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

“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的意思是说汤沟酒的香味能飘到很远的地方,原因是酒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远处人们的鼻子之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13.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

A.NH3的密度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D.NH3的质量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方法:

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

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

D.

【点评】通过做本题可知气体的收集方法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来考虑,并能灵活运用.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

A.水银、空气B.氧气、氧化镁

C.氢气、氧气D.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解答】解:

A、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属于单质;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氧化镁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氢气、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C错;

D、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

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掌握概念的要点进行判断.

 

15.某同学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该同学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与灯芯接触⑥一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

A.全部B.除④外C.除⑤⑥外D.①②③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加热制取氧气,就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一般有:

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加热时没有预热、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先撤了酒精灯,后移出导管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

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一般有: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致使药品中含的水分在管口形成水滴倒流致使热的试管破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先撤了酒精灯,后移出导管致使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冷水倒吸,使试管炸裂,而忘了加二氧化锰不会导致试管炸裂.

答案:

B.

【点评】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方法.

 

16.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  )

A.分子B.元素C.单质D.原子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

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答案: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解答: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选A.

【点评】明确元素的定义,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是解答本题关键.

 

19.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D.中子数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多于4个少于8个时,容易获得电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

【解答】解:

A、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此项错误.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电荷数无关,此项错误.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此说法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中子数无关,此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核外电子的得失趋向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0.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

A.O2B.2OC.2O2D.2O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

2O2.

A、O2可表示1个氧分子,故A错误;

B、2O可表示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2O2可表示2个氧分子,故C正确;

D、2O2﹣可表示2个氧离子,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CaOB.Al2O3C.SiO2D.Fe3O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氧、硅、铝、铁.

【解答】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所以它们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

故选B.

【点评】熟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并能对他们进行分类.

 

22.下列方法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

A.加肥皂水B.加入活性炭C.加入食盐D.过滤

【考点】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硬水是指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软水是指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用肥皂水.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如果水的硬度比较大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过滤是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解答】解:

A、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选项正确;

B、活性炭有吸附作用,但不能区分硬水和软水.故选项错误;

C、食盐易溶于水,也不能区分,故选项错误;

D、过滤是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也不能区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23.图的过滤装置有几处错误(  )

A.1处B.2处C.3处D.4处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进行解答.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上面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解答】解:

由图中可知,该图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所以有3处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过滤需要的仪器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4.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C.标准是碳﹣12原子质量的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Kg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碳﹣12原子质量的

,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千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单位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不可再分D.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相等,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解答】解: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要注意理解.

 

二、填空题(共30分)

26.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知道:

(填微粒符号)

(1)2个氢原子 2H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N2 .

(3)正三价的铁元素 

 (4)3个镁离子 3Mg2+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6)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P2O5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利用元素符号和相应的数字可以表示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及其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多方面的知识.

【解答】解:

(1)2个氢原子可以表示为2H;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可以表示为N2;

(3)正三价的铁元素可以表示为

(4)3个镁离子可以表示为3Mg2+;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可以表示为Al;

(6)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以表示为4P2O5.

故填:

2H;N2;

;3Mg2+;Al;4P2O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27.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走进花园附近就能闻到花香: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2)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

(3)湿的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容易干: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1)走进花园附近就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2)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