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143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docx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docx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12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何为管理?

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11

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活动应当是有效的(效率和效果)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内部的、外部的)

4、协调的手段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特征:

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过程是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活动。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P12-15

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计划:

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2.组织: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3.指导:

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5.创新: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关系: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1、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2、计划工作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特点和结构;

3、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的成败,一个适当、合理的组织是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4、领导必须适应组织和计划的要求,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5、控制则对计划、组织、领导全面检查,纠正和预防偏差,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6、管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管理的生命力在于通过管理职能的实践实现管理理论不断创新。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P21.24-25

角色:

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1)人际角色:

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

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3)决策角色: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技能:

(1)技术技能:

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技能。

(2)人际技能:

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

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比如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原则是什么?

P39-47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包括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要点:

(1)顺道:

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2)重人。

包括两方面:

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

重人才归离。

(3)人和:

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4)守信。

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5)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求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7)对策。

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1:

预测2:

运筹。

(8)节俭。

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

(9)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

主张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实行“一法”、“明法”原则。

启示:

2、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

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

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

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P53-55

产生原因:

19世纪末期,由于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生产规模和资本日益扩大,企业管理职能逐渐和职能资本分离,管理职能则委托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机构承担,出现了专门的管理层。

管理工作也成了有专门人员研究的一门学问,“科学管理理论”由此产生了。

泰罗原因:

他认为单凭经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

实质:

是在一切企业或机构中雇主和工人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

主要内容:

管理制度:

1:

实行工作时间定额制。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

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

实行作业标准化。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

使管理和劳动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主要观点:

1: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

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启发:

 

3、理解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P59-62。

经营管理:

法约尔的“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

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包括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原则:

14条原则1:

分工2:

权力与责任3:

纪律4:

统一命令5:

统一领导6:

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

人员的报酬要公8:

集权9:

等级链10:

秩序11:

公平12:

人员保持稳定13:

主动性14:

集体精神

 

4、人际(群)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67-76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

梅奥)霍桑试验

人群关系学说主要内容:

1: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

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

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

4: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影响:

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麦格雷戈的X、Y理论

4)洛尔施和莫尔斯的超Y理论

5)大内的Z理论

 

5、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P76、80

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

1:

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小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

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自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

3:

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4:

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主导思想:

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

“决策理论”学派主要观点:

1:

管理就是决策

2:

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3:

决策是一过程。

4:

满意性原则

 

6、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

P85、86

特征:

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

变革:

在新经济时代,管理必须突破斯密/泰罗/法约尔瓶颈,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变革。

1)对等的知识联网2)集成的过程3)对话式工作4)人类的时间与计时

5)建立虚拟企业和动态团队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系统?

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P121-125

系统:

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征:

1:

集合性。

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

2:

层次性。

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3:

相关性。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

启示:

运用系统理论进行管理。

系统原理要点:

1:

整体性原理。

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局部服从整体,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2:

动态性原理。

掌握系统动态原理,研究系统动态规律,可以是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是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3:

开放性原理。

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的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

环境适应性原理。

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的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的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的作出科学的决策,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5:

综合性原理。

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心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2、何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

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

P126-132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

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则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管理。

主要观点:

一: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二:

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三: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

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企业要想做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必须做到:

1:

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

2:

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3:

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

总结: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对管理者的要求:

1.树立管理的人本观念2.调动人的积极性3.处理好“管”和“调”的关系

4.培育良好的组织心理气氛和团体精神5.重视培训,给人以进取的机会

3、何谓效果、效益、效率?

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守效益原理?

(原因:

资源局限性)

效果:

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

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

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4章:

管理(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合乎(伦理)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P154-156

特征:

1:

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为组织的一项责任

2:

不仅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出发,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

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

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

4:

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

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企业取得卓越的成就

6:

具有自律的特征

7:

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2、影响管理(伦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P157-159

影响因素:

1:

道德发展阶段(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

2:

个人特性(个人价值观、自信心、自控力)

3:

结构变量(组织结构)。

在不同的结构中,管理者在时间、竞争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伦理标准

4:

组织文化。

最有可能产生高伦理标准的组织文化是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与弱组织文化相比,强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更大

5:

问题强度。

3、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成员的伦理道德行为?

P160-164

方法:

1: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

建立伦理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3:

在伦理道德方面领导员工(高层管理者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高层管理者可通过奖惩制度影响员工的伦理行为)

4:

设定工作目标5:

对员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6: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4、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168

答案一(课本):

1:

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2:

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

社会福利投资。

4:

社会慈善事业。

5: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主动节约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

第五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有何特点和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

P174-177

内容:

不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项法规,还包括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

实质:

实现全体人们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

特点:

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

作用:

1、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2、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3、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运用:

依法管理为上策,企业实行制度化管理;

企业制度避免与法律法规相悖;

要注意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方面;

规范管理与灵活管理结合,避免僵化。

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有何特点和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

P177-180

内容:

行政方法:

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实质:

通过行政组织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

特点:

1)权威性2)强制性3)垂直性4)具体性5)无偿性。

作用:

1:

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同意意志。

2:

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3:

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4:

行政方法便于处理特殊问题。

运用:

1:

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2:

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

3:

信息在运用行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4:

行政方法借助职位权力,应注意消除官僚作风

3、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有何特点和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

P181-184

内容:

经济方法:

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与罚款等。

实质:

围绕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调节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特点:

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

应用:

1:

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2:

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3:

不要迷信重奖重罚的作用,防止以罚代管的倾向。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有何特点和作用?

如何正确运用?

P185-188

内容:

1:

人生观及道德教育2: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3:

民主、法治、纪律教育4:

科学文化教育5:

组织文化教育。

实质:

教育方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特点:

1:

强制性2:

示范性3:

群体性4:

个体性5:

自主性

作用:

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水平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运用:

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包括:

1)专业式教育:

尽可能外包给专业机构,请有资格的权威人士来进行。

2)情景式教育:

结合实际的现场情景或模拟现场情景进行教育。

3)启发式教育: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互动式教育:

采取平等的、开放的、讨论的、互动的方式进行。

用面对面的开会或网络博客。

第六章:

决策

1、什么是决策?

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P203、204

决策:

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原则:

1: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

a:

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b:

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c:

准确预期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2:

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依据:

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

P205、206

战略决策:

涉及组织长远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决策,具有长远性和方向性,如:

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

战术决策:

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业务决策:

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程序化决策:

涉及的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的“例行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

涉及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例外问题”

五、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P213-217

过程:

1: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

识别目标3:

拟定备选方案

4:

评估备选方案5:

作出决定6:

选择实施战略7:

监督和评估

影响因素

1:

环境2:

过去的决策3:

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

伦理5:

组织文化

6:

时间。

七、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

P224-231

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一):

确定型决策方法。

1:

线性规划2:

量本利分析法(图解法、代数法)

(二):

风险型决策方法。

决策树法。

(三):

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1:

小中取大法2:

大中取大法3: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七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1、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P233-234、P236

概念:

(1)名词含义:

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表述的,组织及其内部部门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2)动词含义:

计划是确定组织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及实现目标预先进行的策划与行动安排。

即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分解任务和目标,选择任务和目标实现方式,进度,行动结果的检查与控制等。

(3)无论在名词意义上还是在动词意义上,计划内容都包括“5W1H”即what--做什么?

(目标与内容)why--为什么做?

(原因)who--谁去做(人员)where--何地做(地点)when--何时做(时间)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性质:

1:

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

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3:

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

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2、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P242-245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种层次体系:

目的或使命。

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

它决定组织的性质,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如:

大学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

目标。

目的或使命进一步具体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

如:

某大学最近3年培养了多少学生,发表了多少论文。

战略。

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去决定和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组织的情景

政策。

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

程序。

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要方法的计划

规则。

规则不同于程序a:

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b:

可以把程序看作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

方案(规划)。

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包括:

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要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及其他因素。

预算。

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3、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P245

(一)确定目标。

(二)认清现在。

(三)研究过去。

(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地计划。

(六)制定主要计划。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第八章:

计划的实施

1、何谓目标管理?

其特点是什么?

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

P252-258

定义: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准则。

特点:

1:

目标的层次性2:

目标网络性。

3:

目标的多样性4:

目标的可考核性

5:

目标的可接受性6:

目标的挑战性7:

目标的伴随信息反馈性

利用:

目标管理的过程1:

制订目标2:

明确组织的作用3:

执行目标4:

成果评价5:

实行奖惩

6:

制订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2、何谓开环MRP?

其基本构成及其逻辑关系是什么?

P264

定义:

开环MRP即19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3、何谓闭环MRP?

其与开环MRP有什么区别?

P264

定义:

闭环MRP即19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区别:

开环的MRP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贮存能力的有关约束条件。

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4、何谓业务流程再造?

简述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过程。

P271

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重组、企业经营过程再造)

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客户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利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

过程:

(1)观念再造

1:

组建BPR下组2:

制定计划和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宣传

3:

找出核心流程4:

设立合理目标5:

建立项目实施团队

(2)流程再造

1:

培训团队2:

找出流程的结果和联系3:

分析并量化度量现有流程

4:

再造活动效益判断和标杆瞄准最佳实践5:

业务流程的再设计

(3)组织再造

1:

审评组织的人力资源:

结构、能力、和动机2:

审评技术结构与技术能力

3:

设计新的组织形4:

建立新的技术基础结构和技术应用

(4)试点和切换

1:

选定试点流程和组建试点流程团队2:

约定参见试点流程的顾客和供应商

3:

启动试点,对试点监督并提供支持4:

审评试点和来自其他流程团队的反馈

(五)实现远景目标

第九章:

组织设计

1、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

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

P284-285

类型:

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形结构形态。

特点:

扁平结构形态

指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

①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高层主管能很快发现信息反映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

②信息传递层次少,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