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35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历史上期中济南市历城二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城二中51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说: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D.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3.“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D.墨家、道家

4.《孟子·尽心》载: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A.道德教化B.兴办教育

C.克已复礼D.礼法并用

5.有专家认为:

“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 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

……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

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百家争鸣中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6、《管子明法解》说:

“贫者非不欲夺富者财也。

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

”据此推理,法家思想中的“法”:

A、利于保护有产者利益

B、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C、有利稳定社会秩序

D、捍卫臣民的合法权益

7.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低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

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

若用这两个概念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

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也变小

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8.“民本”语出《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意谓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国家才能安宁。

“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它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其字面意思就是“人民的权利”、“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的统治”。

下列关于“民本”与“民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具有限制和约束统治者行为的作用

B.两者的区别在于“民”是否是国家的基础

C.两者都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社会地位

D.两者都鼓励百姓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奋斗

9.《春秋繁露》中写道:

“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

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10.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11.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3.孔子曾提及如下观点:

“凡人立志于仁就要以得到仁,但是每日每时都不违背仁,即在圣贤也不易做到。

”鉴于此,宋明理学家提出()

A.知行合一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致良知

14.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

1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6.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17.葛兆光先生指出:

“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1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有感于此,顾炎武

A.发奋研读孔孟之书B.号召人们多学程朱理学

C.抨击封建专制种种弊端D.深入实践求真知

19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20.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21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写好汉字,学好汉字”探索活动,他们对汉字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商代的甲骨文是汉字的起源 

②汉字的发展体现了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③秦朝时小篆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载体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

22.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

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

A.理学思想兴盛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兴起D.政治上重文轻武

23.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

“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

“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

这反映出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24.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

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

25.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

“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26.智者学派指出:

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

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

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

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27.《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

“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

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

”这段话说明

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

28.FrancescoPetrarca是西方著名学者、诗人。

他说:

“我要问:

对飞禽、走兽、鱼蛇的特性知道的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我们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段话体现的是

A.人文主义者对人性的思考

B.宗教改革家对信仰自由的标榜

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阐释

D.达尔文主义者对生物进化的探索

29.马丁·路德认为:

“我们教会教导人,设立圣礼不单是要作为上帝恩赐我们旨意的标志和见证,为要激励并坚定领受圣礼之人的信心……因此,我们教会弃绝那些人说,圣礼的本身使人称义,而不说相信罪得赦免的信仍是为领受圣礼所必要。

”材料中马丁·路德的主张()

A.极大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B.提倡信仰绝对自由

C.主要针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D.得到了德国各阶层的支持

30.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道:

“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31. 下表反映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

事件

意义

地理大发现

视野开阔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

否定教会权威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达尔文进化论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教会影响力减低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32.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33.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三权分立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

34.贝尔纳认为:

“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

”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

A.达尔文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

D.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35.人文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

下列与之相关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②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③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④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36.18世纪中期以后,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它文艺作品。

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

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37.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中俄两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这两部巨著的共同意义是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矛盾

C.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     

D.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

38.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未露面。

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都是一个谜。

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39.“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

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母亲》D.《老人与海》

40.“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

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

”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实主义

第II卷(满分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韩非子强调“刑过不避大臣,善赏不遗匹夫”,“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试图把“法”作为基本规矩尺度,以此去规范、约束一切行政活动,排除君主和官吏的私心、私威及主观臆断的干扰,韩非子还非常重视对官吏的监控,甚至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主张。

商鞅看到了仅靠监督来防止官吏腐败的局限性,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和官员。

事实上,从秦代开始,中国传统政法体制设置就贯穿着浓厚的监督制约色彩。

材料二儒家强调加强道德修为,自内而外从思想上防控腐败,这对于反腐倡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孔子主张“欲而不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张扬“居陋巷而不改其乐”,这种内省不疚、无愧于心的精神满足感,是为官者严格自律的内在动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家和儒家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4分)

材料三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材料三中,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的呼吁?

(4分)

材料四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结合宋代在科技、文学艺术等某一方面的新变化,论证材料五的观点。

(4分)

材料五德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国度,拥有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普朗克、歌德、贝多芬等无一不是响彻云霄的伟人。

——络资料改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另两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德国思想家,并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4分)

42.(14分)文明一词由来已久,经历几千年的变迁,才有今天的含义:

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

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1)材料一中,古希腊的“文明”内涵与古希腊什么因素有关?

中国汉语传统的“文明”内涵为什么对行为、举止要求特别高而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4分)

材料二 17世纪期间,……,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地吸引住。

他们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

例如,伏尔泰(1694--1778)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主要影响。

(4分)

材料三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

……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

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

……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6分)

4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14世纪—16世纪 欧洲大学

10世纪—13世纪  中国书院

课程

教学

主要

内容

文法、文学、历史

(1)基本教材:

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

理学大师著作、讲义、语录、注疏;史学著作包括《左传》《汉书》等;诗词教材包括《诗经》《楚辞》等。

(3)其他:

治民、讲武、水利、算数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文法

辩证法

算术

几何学、地理学

天文学、力学

音乐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欧洲大学与10—13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5CDBAB6-10AAACC11-15CBADC16-20DBDDD

21-25BADDA26-30DDAAC31-35CCBBB36-40BBCAC

41、参考答案:

(1)法家:

以“法”作为基本规矩尺度,以此去规范、约束一切行政活动,非常重视对官吏的监控。

(2分)

儒家:

强调加强道德修为,自内而外从思想上防控腐败。

(2分)

(2)原因:

孔子倡导“仁”的观念、重视道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有利于解决当前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弊端;

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反对战争,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4分,任答2点即可)

(3)科技:

战争频繁,促进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

海外贸易及航海发展促使指南针用于航海;

“重文轻武”使得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盛行,催生了活字印刷术。

(任一条2分)

文艺:

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使宋词(书法、民俗画)等市民文化兴起

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的壮大。

(任一条2分)

(4)马丁.路德(1分),

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1分);

康德(1分),

康德对理性做了哲学上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1分)。

(写其他的德国思想家也可得分)

42、参考答案:

(1)因素:

城邦制度(民主政治或人民主权)(2分)(如答商品经济发展给1分)

原因:

儒家思想长期教化注重道德(或答中国古代思想重人伦轻自然)

小农经济对知识技术要求低(2分)

(2)主要影响:

①西方启蒙思想借鉴中国的儒家思想,作为推翻封建统治的锐利武器;

②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东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大规模移植,形成东亚文化圈。

(2点4分)

(3)主要表现:

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

(“西学东渐”)(2分)

背景: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

(4分,任答二点)

43、参考答案:

差异:

欧洲大学课程突出实用性(经世致用),追求科学。

(2分)

中国书院课程内容单一,以儒家经典为主,侧重于伦理道德的教育。

(课程内容重精神轻物质,重义理阐释、克己修身,而轻自然科学、实验实践。

)(2分)

原因:

①中国儒家思想和理学兴起的影响。

②中国科举制的发展。

文人阶层的兴起。

③西方城市兴起和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的传播。

⑤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