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115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x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docx

岭南版美术教案五年级下册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美术科教学计划

五年级    任课教师:

  2016年2月25日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进度(起止周次)

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1

1

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1

2

3.浩气长存

1

3

4.烽火岁月

1

4

5.和平年代

1

5

6.做个胸卡送老人

1

6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1

7

8.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

1

8

9.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1

9

10.变幻的色彩

1

10

11.重复与渐变

1

11

12.线材与面材的立体造型

1

12

13.生动的纸造型

1

13

14.别致的灯饰

1

14

15.博古架

1

15

16.我为奥运做贡献

1

16

17.群居动物模型

1

17

18.活动彩车模型

1

18

 

本学

期主

要任

务和

要求

(一)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机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三)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法,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册教材的重点

重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能写生简单的生活物体透视现象。

2、继续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行彩墨画练习;欣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浅显的手工技法。

本册教材难点

难点: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能力。

2、提高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

3、在手工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能力。

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本学期的研究专题

《成群的动物》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十册美术教案

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感知中国美术作品种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      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重点、难点:

1.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课前准备:

   准备人物情感的图片、美术作品

 

教学活动:

一、 导入

千百年来,艺术家们通过无数优秀的作品表达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乐。

让我们先看看中国的艺术家是怎样通过美术语言来表达人物情感的。

 

二、 欣赏活动

1.      活动一:

观察与思考——《流民图》

A. 谈谈对《流民图》的第一印象或总体印象。

B.中国画独特的长卷形式与人物画技法的简要介绍。

C.作品的时代背景与场景气氛。

D.画家和画家的创作动机介绍。

E.对作品中人物身份、年龄、性别、衣着、道具等方面的分析。

F.作品中人物造型、肢体动作、五官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G.作品如何通过人物情感的表达来解释作品的主题。

 

2.      活动二:

观察与思考——《说唱俑》赏析

A.作品第艺术形式与诞生年代。

B.人物身份、动态分析。

C.作品人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作者是通过那些造型要素来表现情感的?

D.用对比手法谈谈对《说唱俑》与《流民图》的不同观感。

 

3.      活动三:

体验与评价

A.举例说明美术作品通过那些方面来表现情感?

B.用恰当词汇表达欣赏某幅人物作品的感受,如欢乐、悲伤、轻松……

C.画出生活中人物某种情感的头像,或临摹他人作品。

 

三、 板书设计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流民图》

《说唱俑》

课后反思:

 

 

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

教学目标:

1.      欣赏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的任务造型及情感表现;

2.      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性观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教学重点、难点:

从欣赏中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课前准备:

相关的挂图、作品图片、笔、纸

 

教学活动:

一、         导入

多媒体展示外国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外国人的情感世界。

 

二、         欣赏活动

1.      活动一:

欣赏与思考——《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

你观察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手执鹅毛笔的人士画面的视觉中心,他神情专注,突出了写信的主题。

周围的人各具情态,有的冷静,有的蔑视,有的微笑,由的捧腹,有的忘形……把各种人物的情感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

细节观赏启示1:

明亮的眼神,思考的表情,可看出他冷静的神情、睿智的头脑。

细节观赏启示2:

双手捧腹,仰头眯眼,是典型的开怀大笑神情。

 

2.      活动二:

欣赏与思考——《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

你观察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外国雕塑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中间的长者,步履沉重,低头沉思,露出坚强不屈的神情。

右一中年男子,挺胸而立,神情悲愤,毫不畏惧。

左一举手的义民,仿佛在谴责上帝未能主持正义而愤愤不平,

细节观赏启示1:

严肃地底下头,询问自己的灵魂。

不迟疑,不恐惧,以长者的坚强鼓舞着其他人。

细节观赏启示2:

双眼平视,若有所思,嘴角抿起,神情坚定。

表达了义民坚韧、刚毅的品格与悲愤的情感。

 

 

3、浩气长存

教学目标:

认识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特征,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能欣赏感受革命纪念性建筑和美术作品传达出的精神和意义,缅怀先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纪念历史任务和事件的建筑或美术作品的造型特征与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介绍史实,艺术手法的简明性,作业联系的可行性。

 

课前准备:

相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课前预习关于辛亥革命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赏有关辛亥革命的影视片段。

 

简单说说辛亥革命,你知道多少辛亥革命中的革命领导人或英雄烈士?

有谁参观过纪念辛亥革命的有关建筑或展览,能说说吗?

这些建筑有什么艺术特征?

当时的服饰是怎么样的?

有哪些事件时发生在我们的家乡?

 

二、欣赏

1.观察欣赏《广州黄花岗公园拱门牌坊与七十二烈士墓》:

a.你看到了什么?

b.该建筑主要是用什么材料来建成的?

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材料?

c.纪念性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它们为什么而建?

d.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2.欣赏中山纪念堂与南京中山陵有何感想?

他们的建筑有何异同?

3.观赏建筑浮雕作品《武昌起义》的艺术美,并从中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欣赏感受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艺术美设计理念。

5.欣赏了解南京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及深刻含义。

 

三、表现

尝试用临摹或绘画形式来表现革命纪念性建筑及仁人志士形象或事迹。

 

四、小结

学生互相评价。

 课后反思:

 

 

4、烽火岁月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人类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影响。

2.能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来表达战争与和平的想法。

 

教学重点:

能用绘画形式表现烽火岁月中的英雄豪杰或表达人们和王和平的想法。

 

教学难点:

用什么样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战争与和平的思想。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相关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或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1.活动一:

战争题材美术作品第欣赏。

A.欣赏油画《淮海大战》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氛围如何?

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画家应用了哪些造型及色彩来表现战争场面?

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画面构图饱满,动感强烈,表现了人民战士为了解放全中国,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柯勒惠支的版画《战场》的造型表现如何?

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氛围如何

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画家应用了哪些造型及色彩来表现战争场面?

说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欣赏感悟悲壮的“人性美”:

从反面揭露战争的残酷,以版画技法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与场景,虚实结合,突出重点,表现了一种悲壮的人性美。

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作品压抑、沉闷,埋藏着一股仇恨的力量,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增强学生对战争的了解和对和平的渴望,抒发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

柯勒惠支,德国版画家、雕塑家。

1867年7月8日生于哥尼斯堡,1945年4月22日卒于德累斯顿。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感受学生作品1:

以手绘线描图象的具象表达能力,直接生动地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动感画面。

   

感受学生作品2:

从头脑中虚拟出对战争的印象,以点、线、面、色彩等构成元素,组成立起破碎、动荡的画面,表现了一种朦胧的、伤感的美。

 

感受学生作品3:

分别用不同的才智、色彩,不同的构思和手法来表现战争题材。

 

活动二:

以不同材质、不同形式和手法完成一幅作业,其中线描形式较为简易,手工制作形式易于操作,色彩画形式易于通过色彩表达感情。

或以连环画形式来表现一些战争的场面,以宣传画,文字、图形相结合的形式来表现。

作业要求:

  基本能画出烽火岁月中的英雄豪杰或战争场面。

最好能抓住人物动态特征,把握战争场景气氛来表现画面。

活动三:

战争题材美术作业的评价

以自评、他评等方式开展评价活动,还可以把好作业保留下来,以便和下一课作业结合,办一个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作业展览。

 课后反思:

 

 

5、和平年代

教学目标:

理解和平的意义,能用适当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平的主题。

在欣赏与评述过程中,感受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在体验和创作的过程中,尝试和学习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体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感受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表现身边的社会与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适当的技法来表现和平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热爱和平的主题。

 

课前准备:

发明应战争的图片和影视片段及表现和平环境的图片。

 

教学活动:

导入

播放战争电影片断喝图片,感受战争场景的残酷、悲惨,再观察和平年代的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

提出问题:

战争带给人类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珍惜和平?

学生思考,联系自己收集的新闻图片进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说出对战争与和平的感想。

 

讲授新课:

1.欣赏范例作品,蒋介作品的含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探讨哪些是与和平主题相关的事物,及其在画面中的象征性。

和平的面容:

感受线描装饰手法:

线描形式表现的妇女面容与鸽子,表达了人类与和平相通相容。

作品线条流畅,简洁而有装饰味。

儿童与鸽子:

感受对角构图手法:

以中国画形式表现的儿童与鸽子,表达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作品用对角线构图,平衡中有动感。

和平少女:

以雕塑形式表现的少女与鸽子表达了和平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安康。

作品构图饱满,有慎明李的血肉之躯显示了高超的写实手法。

感受国画写意手法:

齐白石的大写意鸽子笔墨简练,设色单纯,是意象的表达、和平的象征。

画面以醒目的书法题款突出作品主题,是中国画的一个特色。

课后反思:

 

 

 6、做个胸卡送老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胸卡的用途,学习制作胸卡的方法步骤;

2.结合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3.通过作胸卡献给老人,培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4.通过欣赏、学习,掌握胸卡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

能从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制作。

教学难点:

制作什么样的胸卡才能让爷爷奶奶喜欢。

课前准备:

1.准备各种胸卡的样本、相关图片。

2.准备与胸卡有关的相关故事及显示案例。

3.准备剪刀,彩色卡纸、吊绳及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做一张别致的胸卡送给爷爷、奶奶吧,感谢他们大半辈子的辛劳;让他们多一些安全感,能够自在地穿行于城市的街巷,感受生活环境的美好变迁。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老人各方面的情况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得到代表委员的一致赞同。

不少代表委员呼吁,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银发浪潮”带来的挑战,让老年人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剩下一群妇女儿童、老公公老婆婆。

有的老人快80岁了还得下地干活,真难啊!

”提起老龄化,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黄龙县八家梁村党支书乔占山深有感触。

他说,现在农村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没有别的养老保障,就得靠自己种田。

“子女要是在外头挣钱多,老人还能少辛苦点,农忙时雇个人;要不然,什么农活都得干。

城市里的老人同样有难处。

“我身边就有不少‘空巢老人’。

即使有退休金、衣食无忧,但孤独和失落总是困扰着他们。

老龄化问题一定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海勃湾矿业公司孔令宏说。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2020年将占17.2%。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居世界之首,而且是‘未富先老’。

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刘豫阳这样认为。

她说,老年人为社会作出过贡献,他们大多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工资低,如今又面临诸多困难,社会不应该忘记他们。

2.讲述、感悟。

分组谈谈自己和爷爷奶奶之间的事,进而了解老人的生活所需,所好,老人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什么情况等等,从而感悟个人胸卡的重要性。

3.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各式各样的胸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创作兴趣,启发创作灵感。

从中领悟胸卡的造型元素,足以胸卡制作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的技能要领,明白胸卡的设计内容、方法等。

4.尝试

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大胆尝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尽情表现。

制作时注意胸卡设计美观实用的特点。

能恰当的选材,工具的正确使用,操劳过程中画、剪、刻、折叠、切割、粘贴等手艺的灵活运用。

三、小结

教育学生树立尊敬老人、帮助老人的美德。

我知道手工制作要有环境保护意识。

课后反思:

7、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课前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

绘画工具

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

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

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

欣赏画家的静物画,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高楼,从实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三、表现

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老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

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课后反思:

   

 

8、不同物象的表面特征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特征,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表现各种物体的表面特征。

2.通过欣赏、体验与尝试,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表现生活,用于创造美好生活得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平滑、粗糙、流畅、生涩、轻快、厚重、柔和、硬朗等不同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不同表面特征的物品,如实物、图片资料、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观察感受自己熟悉的金属、玻璃、毛皮、塑料等物品。

说说他们的表面特征。

 

二、欣赏作品

引导欣赏安娜·拉诺茨的作品《呆呆地走着》,并说说它的特征。

你认识豪猪这种动物吗?

豪猪是浑身长满尖刺的、直立行走的一类野猪型动物,它们居住在干旱的卡里姆多种不平原上。

一旦遭遇敌人,它们通常会呼朋引伴地冲上去,抖动身体射出北部的尖刺——这会让大部分敌人落荒而逃。

它身上的刺给你什么感觉?

尖利、粗硬的线条是怎样画的?

用这样的线条还能表现哪些物体?

以小组的形式欣赏、探索《洁》和《红壶》两幅作品,到各组进行知道,适时引导“美术与科技”的相关点,启发思考如何表现同类物品。

色彩表现:

在大红中留出高光,表现出壶面光洁的特征。

葡萄留出高光,表现其饱满多汁的特征。

摄影作品,水龙头金属的坚硬感,番茄的光滑感、新鲜感,水的玲珑剔透感。

线条表现:

用细而尖的线条表现尖利、刚硬的刺。

用有区别的点与波浪线条表现粗糙的墙和木材表面。

用有序而松散的线条表现毛茸茸的表面

 

三、制作

摸一摸各种物品,认真观察其表面特征,学习表现方法,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现它们的特征。

进行绘画竞赛。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以自主或合作表现的形式,以写生或者记忆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注意画面的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仔细描绘物体前后、左右的穿越和遮挡关系。

 

四、评价

展示作品,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构图美、立体感、空间感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师生共同评出优秀作品。

 

 

9、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教学目标:

1.      学习以线条与色彩进行造型表现的基本知识;

2.      学会用线条与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养成积极观察自然、传达情感和表现美好生活的良好习惯;

4.      培养细心欣赏、善于想象、大胆表现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画出自己的感觉;

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的美妙组合表达感觉。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线条或色彩的组合与搭配进行有主题的造型表现。

运用线条与色彩的组合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感受。

 

课前准备:

   有关表现自然景物和水果的图片以及绘画资料,多幅线描与色彩的抽象画。

 

教学过程:

   一、寻找身边和大自然中的线条与色彩。

(出示图片)

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线条和色彩的种类。

 

二、讨论线条与色彩的组合给人的感觉。

画一画,自己熟悉的线条与色彩。

演一演,用身体动作演一演,对线条或色彩的感觉。

说一说,对自己所画的线条与色彩组合的感受。

 

三、观赏、发现感受教材中的线条与色彩。

《春潮》

树枝、树叶与花朵分别用线条和点来表达,半抽象的画面表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元曲

流动的波浪线条,概括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形态。

 

《腰鼓舞》

流畅而简练的线条,传神地表现出舞者的动感。

 

《风的感受》

风的感觉是流动,是速度,使迎风起舞。

寒冷刺骨的感受是难受,是压迫,是紧缩和哆嗦。

 

《无题》

火红的色彩、流动的水迹,摇曳的绿色的笔触,使人感到生机勃勃、气氛热烈和情绪激动。

 

《盛夏的感觉》

主要通过色相的变化表达各种抽象的画面和不同的感情色彩。

 

照片

红叶和雪山的色彩形成了暖与冷的鲜明对比。

 

一小组为单位对书中画家(小画家)的作品进行各种线条与色彩的比较、讨论,然后各小组汇报。

画家想表现什么感觉?

他们运用什么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三、表现感受:

选择线条或色彩表现感受

1.临摹画家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可想象变化),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2.把你对某种十五的感觉用不同的线条或色彩的组合画出来。

 

四、小组评价

1能说一说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感觉。

2.能运用不同的线条组合,表现出自己的感觉。

3.能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表达感觉。

提示:

积极向上、热烈、宁静、温暖、寒冷、欢乐、痛苦、轻松、躁动

 课后反思:

 

 

10、变幻的色彩

教学目标:

   1.掌握色彩退役的三种方式。

2.应用色彩退役的设计手法去装饰常见的器皿或包装盒。

 

教学重点:

运用色彩退役方式,装饰一件常见的器皿或一个包装盒。

 

教学难点:

有规律地排列色彩,根据不同的装饰对象选用不同的色彩退役方法去设计。

 

课前准备:

有关色彩退役的十五和图片,纸杯或包装盒、笔、颜料等。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图片,画面上出现了哪些景物?

2.找出其中任一景物或物体,说说画家用的是什么色彩来表现的?

有何规律?

3.画家巧妙地运用色彩退役的方法,描述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

   

二、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

色彩的意义

色 彩

  意  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