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887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1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第1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学案鲁教版必修2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1.识记并会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

2.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重难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预习·探新知]

教材整理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阅读教材P57至P59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农业生产

(1)概念:

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2)特点: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影响因素

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古代: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教材整理2 农业地域类型

阅读教材P59至P63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

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

①自身特点

②分布:

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

③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

因素

气候

亚洲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地形

河流沿岸与下游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丘陵地区,依山势修筑梯田

社会

经济

因素

劳动力

人口稠密

劳动力资源丰富

市场

粮食需求量大

生产经验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④生产特点

(2)商品谷物农业

①概念: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②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水平高。

③分布

(3)混合农业

①概念:

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②分布:

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也属于混合农业。

③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a.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b.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相结合,在时间上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c.农场主可根据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

教材整理3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P63至P6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农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强度

土地等资源可持续利用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土地盐渍化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大量施用化肥

土壤板结

广泛使用杀虫农药

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

正误判断: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  )

(2)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  )

(3)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

(4)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有密切的联系。

(  )

【提示】 

(1)× 相比之下,自然要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要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2)× 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 在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不一定起决定作用。

(4)√ 我国在半干旱地区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业活动引起草场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

[合作探究·攻重难]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教师用书独具)

大蒜在我国是一种秋播夏收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大蒜出口量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探讨

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覆盖地膜(右图)能够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 保温、保水(保墒)。

探讨

我国每年大蒜的种植面积波动很大,影响大蒜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市场。

探讨

为什么我国大蒜在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

【提示】 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大蒜品质好。

1.自然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

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科技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读下面某养殖户发展养殖业的两个阶段示意图及文字材料,完成

(1)~(3)题。

(1)该青年在阶段Ⅰ时,进行养殖的区位优势是(  )

①农村养殖的原料丰富 ②技术条件好 

③接近城市且市场广大 ④荒芜土地多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阶段Ⅱ时,该青年能做出包销其他养殖户产品的关键是(  )

A.技术水平的提高B.市场需求量大

C.有共同致富的信念D.自己的养殖场缩小

(3)从Ⅰ、Ⅱ两个阶段看出,要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加大的投入是(  )

A.劳动力B.生产资料

C.科技D.自然条件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和图中的信息,从中分析出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不同。

第Ⅰ阶段,该青年位于城郊,农村养殖的原料丰富,接近城市且市场广大,但缺乏技术。

第Ⅱ阶段,该青年包销其他养殖户产品,说明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Ⅰ、Ⅱ阶段都是通过技术输入进行新的养殖,所以要创高效农业,应加大科技投入。

【答案】 

(1)A 

(2)B (3)C

 农业地域类型

(教师用书独具)

2016年3月31日越南官方邀请袁隆平院士赴越解决盐碱地水稻种植难题,越南驻华大使介绍说,越南是大米出口国,该国的九龙江平原素有越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越南大米和水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但从去年底至今,九龙江平原多地遭受了严重旱情,加之一些沿海省份海水倒灌,导致水稻产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探讨

越南的九龙江平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提示】 水稻种植业。

探讨

越南发展水稻种植的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

【提示】 季风气候湿热,雨热同期;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探讨

为什么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稻种植,单产高却商品率低?

【提示】 亚洲劳动力丰富,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所以单产高;但人口多,以自给为主,再加上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所以水稻生产商品率较低。

1.亚洲水稻种植业

(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2)水稻种植业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单产高

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低,凭经验生产

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

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2.商品谷物农业

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为例,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入手,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区位因素分析

形成条件评价

交通便利(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

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供了支撑)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3.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牧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

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2.读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图甲和图乙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______________经营的,种植的作物中均有____________。

甲国大力种植该作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________________,免费向所有农场主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5)乙图所示的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________,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解析】 第

(1)题,图甲分布于美国中部,为商品谷物农业区;图乙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为混合农业区。

(2)题,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和商品率等方面分析。

第(3)题,两国均为发达国家,主要以家庭农场生产为主,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以小麦和牧羊为主。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分析。

第(4)题,提供农业科技成果,主要为科技单位。

第(5)题,乙图地区农业最大的限制条件是水资源不足,通过政府的东水西调工程改善。

【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家庭 小麦 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4)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5)修建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

作为中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和国内唯一的长绒棉基地,新疆已连续20多年实现棉花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和调出的全国第一。

在棉花生产早期,为了促进棉花生长,新疆广泛使用塑料薄膜。

但经监测发现,连续种植地膜棉15年以上的棉田,每亩含膜量最高达25.6千克,最低达13.8千克,平均每亩膜残留量为15.48千克。

探讨

塑料地膜对新疆棉花生长有什么不利影响?

【提示】 残留地膜容易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等。

探讨

新疆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可能导致哪些生态问题?

【提示】 土地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过度开垦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地理环境,具体如下:

3.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乙地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产生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D.土壤污染

(2)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合理采伐,及时抚育D.退耕还湿,建保护区

【解析】 第

(1)题,图中显示乙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因此主要发展牧业,如过度放牧和开垦,会导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

(2)题,丙地为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广布,湿地的生态功能强大,但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湿地被开垦成耕地,出现了许多生态问题,因此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湿,建湿地保护区。

【答案】 

(1)C 

(2)D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

探讨

热带迁移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以何种自然植被为主?

【提示】 以热带雨林为主。

探讨

商品谷物农业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示】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等。

探讨

影响乳畜业发展与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提示】 市场因素。

(1)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

由图名可知,此图表示的是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域分布状况。

(2)提信息,抓住图示核心。

①明确图例类型,看每种图例在图中的分布范围;明确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状况,②明确世界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3)抓关键,分析核心问题。

①抓住每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生产特点,分析其区位因素。

②抓住世界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因素。

4.读世界部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畜牧业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有人说我国牧区畜牧业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合理吗?

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分析。

(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________,B国为发展畜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3)D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该区域发展农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我国牧区的畜牧业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专业化程度低,不符合大牧场放牧业的特征。

读图可知,B国为阿根廷,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C位于欧洲西部,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D为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答案】 

(1)不合理 我国牧区畜牧业一般以游牧业为主,牲畜数量少,规模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商品率低。

(2)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

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3)混合农业 两种生产互惠互利,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两种生产时间上互补,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能保证经济收入稳定,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

(4)乳畜业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对点训练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近年来,山东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据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导学号:

37560080】

1.大棚中生产的蔬菜的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

2.近些年山东蔬菜基地的蔬菜销售量和销售范围都在扩大,原因是(  )

A.该蔬菜基地的蔬菜质量好

B.该蔬菜基地生产蔬菜的自然条件优越

C.该蔬菜基地的蔬菜品种多

D.交通运输及保鲜、冷藏技术的改善

【解析】 第1题,日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养分积累多,质量好。

大棚内日温差较小,生产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

第2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答案】 1.C 2.D

对点训练2 农业地域类型

下图为某地四个阶段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甲阶段:

商品谷物农业——气候

B.乙阶段:

水稻种植业——交通

C.丙阶段:

混合农业——水源

D.丁阶段:

乳畜业——市场

4.该地区最有可能分布在(  )

A.东亚季风区

B.多分布在地狭人稠的地区

C.机械化水平很低的地区

D.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解析】 第3题,据图示阶段特点可知,甲为自给为主的种植业,乙为商品谷物农业,丙为混合农业,丁为商品牧业阶段,其主导区位因素分别为气候、市场、市场、市场。

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农业结构由种植业为主变为以畜牧业为主,是该地区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结构调整的结果,最有可能的是适应了当地城市化的需求。

【答案】 3.D 4.D

对点训练3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在获得人类所需产品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环境。

据此回答5~6题。

【导学号:

37560081】

5.关于造成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壤污染主要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 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消除 ③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城郊、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较重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6.有关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B.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地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D.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解析】 第5题,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很难消除;土壤污染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城郊、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尤为严重。

第6题,人类合理的农业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人类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则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使生物多样性减小;土壤的盐渍化是由于不合理的灌溉造成的;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破坏环境,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 5.B 6.D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

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

《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

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

《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

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

《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

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

《礼记》说:

“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

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

《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

“长者不及,毋儳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

《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

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黄花渡

黄大刚

黄花渡是一个渡口,也是一座桥的名字。

黄花渡是黄家庄第一个大学生大林出资建造的。

28年后,大林从都市回到家乡时,看到黄花渡过往还是靠那只小木船摆渡,只不过那只小木船更破旧了,真不知道能不能载得动船上的重量。

大林的豪车只能望船兴叹。

大林很是气恼,还没进家门,先去找村长,“建一座桥需要多少钱,你说?

村长不知惊还是喜,半天答不上话来。

钱很快打到了村里的账户。

传出建桥的消息,兴奋喜悦的情绪在村子荡漾,村人说起这件事时,都说:

“这下好了……”黄老师也说:

“这下好了,学生上学不用划船了。

黄老师特意跑到集市给大林打电话。

“大林,”黄老师还像当年那样喊着他的名字,“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