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85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docx

《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docx

诗歌鉴赏

[诗歌赏析]古典诗词按考点分类鉴赏教案

  古典诗词按考点分类鉴赏教案

  一、触摸高考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把2004年和2005年的高考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发给学生,留作复习过程中使用。

  课堂简纲:

  [考点隶属]诗歌鉴赏是隶属于“古代诗文阅读”的一个考点。

  [考纲要求]:

  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具体到诗歌上也就可以概括为两点,即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考点分值]:

往年不低于6分,客观题多是两道,主观题也多是两道,有时也会出现三道或一道,但并不多见。

2005年分值明显加重,全国卷的三题都上升到了8分,上海、江苏、广东卷也都上升到了8分,北京卷也涨为7分,其他各地的题目还是保持6分,这也可能是个信号,诗歌鉴赏题的考查比例在加大,在150分的试卷中占到了近6%,相对于其他语言知识语言表达的考点,其份量还是相当大的。

  [考题分析]:

  2004年高考共有15份试卷15道诗歌鉴赏题,这15首诗歌中选了唐诗7首,宋词3首,宋诗3首,五代词1首,明诗1首。

  其中7首唐诗分别是:

  杜甫的《江汉》(广东)

  王湾的《次北固山》(湖北)

  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天津)

  柳中庸的《征人怨》(江苏)

  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湖南)

  张籍的《秋思》(冀鲁豫皖)

  李白的《菩萨蛮》(浙江)

  3首宋词分别是:

  苏轼的《蝶恋花》(辽宁)

  宋祁的《木兰花》(吉黑滇川)

  晏几道的《鹧鸪天》(琼桂陕藏蒙)

  3首宋诗分别是:

  是朱淑真的《秋夜》(福建)

  梅尧臣的《东溪》(重庆)

  苏轼的《红梅》(北京)

  一首五代词是:

  欧阳炯的《江城子》(甘青)

  一首明代的诗是:

  杜庠的《赤壁》(上海)。

  2005年高考共有16套试卷20首诗,其中有唐诗10首,宋诗8首,宋词1首,元曲1首。

  这10首唐诗分别是:

  李华的《春行即兴》(全国一)

  白居易的《邯郸冬夜思家》(全国二)

  李白《望庐山瀑布》(上海卷)

  徐凝的《庐山瀑布》(上海卷)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重庆卷)

  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江苏卷)

  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浙江卷)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福建卷)

  柳宗元的《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湖南卷)

  李德裕的《登涯州城作》(湖南卷)

  还有8首宋诗,分别是:

  刘攽的《雨后池上》(全国三)

  汪元量的《湖州歌》(天津卷)

  王安石的《夹江口其三》(辽宁卷)

  方惟深的《舟下建溪》(辽宁卷)

  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山东卷)

  杨万里的《暮热游河池上》(浙江卷)

  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广东卷)

  吴涛的《绝句》(江西)。

  一首宋词是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北京卷)

  一首元曲,选出的是马致远的《汉宫秋》的第三折《梅花酒》(湖北卷)

  分析这35首诗歌,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35首诗歌中,唐宋诗词32首之多,在高考古诗文的考查中占了绝对的优势。

其它的明诗一首,元曲一首,五代词一首,唐以前的古体诗没有。

  

(2)35首诗中,李白4首,杜甫1首,白居易1首,王昌龄1首,柳宗元1首,杜牧1首,苏轼1首,王安石1首,陆游1首,宋祁1首,晏几道1首,马致远1首,由这些我们熟知的作家写的诗歌计有15首。

  (3)在这35首诗歌中,思乡怀人诗9首,边塞诗2首,忧国伤时诗3首,怀古诗2首,托物言志诗1首,艺术欣赏诗2首,余者生活杂感的抒情诗16首,多为借景抒情。

  [规律总结]:

  

(1)重点放在唐宋诗词的复习上,其它时代也适当涉及;

  

(2)重点放在情景交融的杂感以及思乡怀人的诗;

  (3)把熟知的作家的诗作为重点。

  一、对古典诗词题材的分类鉴赏

  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令人赞叹。

对古典诗词题材进行粗略分类,目的是让考生在具体鉴赏诗词时,能快速了解内容,准确把握要旨。

  1.咏物感怀

  优秀的咏物诗,常常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生活理想。

如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的凌寒不凋、傲立霜雪的品性,正是作者卓尔不群、不畏强暴的生动写照。

  2.怀古咏史

  古人写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绾结在一起,或抨击社会现实,或感慨个人遭遇。

前者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后者如杜牧的《赤壁》。

咏史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评析技巧、手法。

  3.边塞征战

  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有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有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有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尽管边塞诗内容各异,但大都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

  4.山水田园

  古典诗词中常有描写山水风光或田园风情的作品,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描绘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

  5.羁旅行役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哲理启迪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

如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揭示了新事物终究要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你从理趣的角度谈谈它究竟“妙”在何处。

  答:

  [参考答案]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人生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此句表现出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艺术感染力。

  二、对古典诗词情感的分类鉴赏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它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慷慨,或闲适恬淡,但无论哪一种情感都包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与看法。

因此,鉴赏古典诗词必须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表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哀民爱民之情

  如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表达的是对黎民百姓的哀悯与关切之情。

  2.爱国报国之情

  如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怀古伤今之情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4.愤世嫉俗之情

  如陆龟蒙《新沙》中的“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这两句诗,讽喻官家搜刮民财,无孔不入,表达了诗作者对官家厌恶嘲讽的态度。

  5.热爱自然之情

  如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眷恋春景的情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6.歌唱友谊之情

  如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思乡念远之情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8.离愁别绪之情

  如李煜《清平乐》中的“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例2]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完成诗后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思

  胡祗遹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问题]比较《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

  [参考答案]《春怨》一诗写黄莺是为了表现少妇不愿意让黄莺来惊扰她的美梦,抒发了她对戍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春思》一诗写黄莺是为了表现黄莺欢唱中的美好春景,表达的是一种闲适、喜悦的心情。

  三、对古典诗词形象的分类鉴赏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

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也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1.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却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3.归隐田园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写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4.爱惜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描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题3]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诗后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①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释]①飐(zhǎn):

风吹使颤动。

  [问题]简析上述两首唐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答:

  [参考答案]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生活,辛勤劳作。

王诗中的少女美丽,开朗,欢快。

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真,质朴。

  [题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问题。

  催租行

  范成大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尔!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注释]①文书:

农民交租后管府发给的收据。

②营:

谋求。

③悭囊:

存钱罐,能放不能取,用时敲破。

  [问题]简析诗中“里正”形象的性格特点。

  答:

  [参考答案]里正是一个狐假虎威、假公济私、惯于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狗腿子。

(农民交租之后他以官府的名义来收租,可见假公济私;“踉跄”而来表现其流里流气,横行乡里;见到收据后转嗔为喜说明他狡诈善变;赖着讨酒描绘他贪婪无耻;农民迫不得已送钱还委婉陪礼道歉则从侧面表现了他作威作福,蛮不讲理。

  四、对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的分类鉴赏

  1.情景交融

  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

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

意境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或即景生情,或缘情写景,或寓情于景。

  2.动静结合

  如李华的《春行寄兴》末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以“花自落”、“鸟空啼”衬托山的宁静,动中见静,以动衬静。

  3.托物起兴

  起兴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较常见,“兴”就是由外界某种触发感动的事物引起心中的诗情,即古人所说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王维的《相思》首句“红豆生南国”,托“红豆”起兴,暗喻相思之情,用语清纯而又极富形象性。

  4.巧用典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诗文中的词句或历史上的故事,这叫“用典”。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

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

  5.虚实相生

  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的第三句将“梅花落”(曲调名)三字拆用,构成一种风吹梅花四处飘落的虚景,与前两句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搭配,构成了一幅美妙阔远的图画。

  6.以小见大

  古典诗词中以眼前景物反映重大主题,往往言近而旨远。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

封建权贵尽管势倾一时,但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7.映衬烘托

  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其中“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不写自己思念故乡和亲友,而写故乡的亲友思念千里之外的“我”,巧妙地运用了反衬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蓄。

  8.直抒胸臆

  如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愿望。

  9.细节描写

  古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元稹的《行宫》一诗选取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让闲坐无聊的宫女去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并将其作为谈资以消磨时光,诗人的不胜今昔之感慨就显得韵味悠长。

  10.运用修辞

  在古典诗词中,拟人、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对比、互文等修辞格的运用较为常见。

如聂夷中的《伤田家》末句“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诗人用“绮罗筵”(指富贵人家)与“逃亡屋”(逃荒流亡的穷苦人家)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尖锐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11.炼字炼句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极富于概括力:

“黄沙”形象地点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言战事不断;“穿金甲”是说战斗艰苦。

短短七个字,把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

  此外,要注意著名作家的创作风格。

一般而言,中国古诗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

从《诗经》开始,汉乐府、建安文学、杜甫、白居易、陆游等属现实主义,而屈原、李白、李贺、欧阳修、苏轼、龚自珍等属于浪漫主义。

古典诗词鉴赏还需要了解“风格流派”的感情基调:

或雄健高昂,或旷达开朗,或沉郁顿挫,或苍凉悲壮,或淡泊静谧,或浓艳瑰丽,或凄婉哀伤等等。

  [例5]阅读吴激的《人月圆》,完成词后问题。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问题]这首词整个化用前人成句典故而成,指出划线句子化用的成句(包括作者及出处),说说这两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如今江山易主,人事已非,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作者的身世沦落之痛和家国覆亡之恨。

  [例6]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完成诗后问题。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谁家:

即“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问题]《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你认为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落”字新颖妥贴,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给人以形象的动感。

“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例7]阅读范仲淹的《苏幕遮》,完成词后问题。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问题]范仲淹词作不多,风格鲜明,开宋词豪放的先河。

但清朝学者评说这首词“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试对这首词的风格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

  答:

  [参考答案]宋词风格或豪放中见婉约,或婉约中见豪放。

此词一反范仲淹词作的豪放风格,以委婉细腻的笔调抒发了乡思的愁绪,具有婉约的特征。

  五、对古典诗词语言风格的分类鉴赏

  古典诗词的语言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实质朴

  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如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2.清新自然

  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含蓄委婉

  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4.形象生动

  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例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窅(yǎo)然:

深远的样子。

  [问题]本诗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杰作,你是否同意此说?

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同意。

全诗不加修饰,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却能于通俗中见含蓄,平淡中蕴深味。

  以上笔者粗略地从五个方面对古典诗词进行了分类鉴赏,其目的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并储备相关的知识点,以求掌握多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与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古典诗词的鉴赏往往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这就需要考生在解读诗词的过程中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并通过各种鉴赏方法去体悟、去挖掘、去揭示。

  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分类评析

(二)

  一、考查修辞类

  1、按图索骥

  2、指名道姓

  3、分析效果

  二、品味语言类

  1、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2、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3、辨别用词的妙处

  对诗中的某个用字(词)换个字眼或将两首诗中相似的字眼进行比较,让考生说出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引愁心”“别秋江”都有拟人色彩,都形象生动。

“雁引愁心去”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因而“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

  三、分析意象类

  诗歌是借助意象抒发感情的,而诗歌的意象浸染了作者特有情感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一般指某个特定景物如明月、山水、杨柳、杜鹃等,把握诗歌的形象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感情。

常见的题型有指认形象、体会画面、揣摩情感等。

  1、指认形象

  所谓指认形象,是要考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大体把握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如: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傍晚时分西风

  2、体会画面

  鉴赏古诗词要善于领会诗人所营造的画面。

如: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广东卷)

  春日登楼怀归①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这句诗借“野水”、“渡口”、“孤舟”的形象,描绘了孤寂的心绪。

诗面上说“无人”,但画面上却“有人”,可谓构思奇特,反意为之。

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

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

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不愧为夺魁之作,较之一般画渡船空自在河边漂荡的意境要新颖丰富得多了。

  3、揣摩情感

  形象是为抒情服务的,鉴赏诗歌归根到底要透过诗歌的形象把握的感情。

如: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2005年湖南卷)

  与浩初上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

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

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以剑喻山,形象生动,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四、表现手法类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今年高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诗歌写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就写作角度而言,它能使所描写的形象更加生动,富有主体感;就阅读角度而言,也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此点在高考中考查的频率比较高,如: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槛。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想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