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0776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docx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docx

郭秀艳版实验心理学笔记1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19世纪之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思辨。

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心理学建立的意义:

1.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范围;

2.使得心理学研究方法和途径发生了深刻的改革,在方法和研究上给予其他心理学分支以大力的支持和辅助;

3.第一章绪论

4.借助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思想,当代心理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荣誉;

实验心理学发展的途径:

1.费希纳:

物理心理学,开创性的提出量化研究;

2.冯特:

首先提出心理学必须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3.艾宾浩斯:

实证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

一、费希纳

(一)生平

1801年4月19日出生于德国;做了7年的生理学家;15年的物理学家;14年的心理学家;11年的实验美学家;在教物理的时候,开始从事感觉的研究,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19世纪受荷兰理性哲学影响,开始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

(二)对心理学的贡献;

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1)费希纳定律,公式为:

S=K㏒R

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取对数;

(2)费希纳定律的含义:

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当刺激量越大,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jnd】所需要的变化量就越大。

即是:

物理量越大,为了感觉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3)费希纳定律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第一,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第二,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着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的相对于已有的感觉强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

(1)最小可觉差;

(2)正误法;(3)均差法;

(三)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1、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

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的研究,并且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

2、另外一方面,从他的不足出发,后人发展出一种新的心理学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

二、冯特

(一)生平

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在海德堡从事生理学研究是他的实验心理学概念的开始;

(二)对心理学的贡献;

1、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且在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学科,使得心理学真正的走进科学的殿堂;

3、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撒下了种子;

(三)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他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人物,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最大;

三、艾宾浩斯

费希纳的量化思想让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成为可能;冯特的勤奋工作建立了实验心理学的体系;艾宾浩斯大大拓展了实验心理学的领地;

(一)生平

1850年2月24日出生于德国波恩。

受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影响很大;1885年出版了《记忆》一书。

1894年出版《心理学概论》“心理学仅有短期的历史,却有着长期的过去”

(二)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研究的主要领域:

记忆的研究——“节省法”和“无意义音节”

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

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

他发现并且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三)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1.自从艾宾浩斯提出用节省法研究记忆的存储量以来,就引发了储蓄几年的记忆研究热潮;

2.他将记忆分成三大类,其中有涉及无意识记忆;

3.为研究无意识记忆找到了一种途径。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

一、为什么实验心理学是科学的

(一)科学方法的特征;

1.非科学方法的特点;

(1)第一种确定信念的方式是听信权威之言,此方法最简单、便捷;具有盲目性;

(2)第二种确立信念的方式是注意凝聚,即人们不顾自己已知的相反事实,仍然固守自身已有的知识而拒绝改正;具有主观性;

(3)第三种确立信念的方式是先验,即人们不经过研究或者考证就相信那些看来似乎合理的预存信念;具有刻板性;

2.科学方法的特点;

(1)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

(2)能够自我校正;

3.实验心理学与科学方法;

要达到科学方法的标准,实验心理学必须回答“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这两大课题;前者要求心理学试验具有明确的观察对象;后者“怎样观察”是主要问题:

心理学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缺超出了物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使得观察有一定的困难。

实验心理学满足所有的实验条件,那么它就具有科学的方法所必须的属性;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举例;

1.社会心理学发现一个现象,“人们似乎不愿意在集体工作倾尽全力,而是有所保留”,这是著名的“社会浪费”现象;

2.社会浪费的现象是因为集体中的“责任扩散”引起的;(拉塔内提出的观点)

3.与社会浪费截然相反的现象——社会促进:

即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工作中的工作绩效会显著高于单独工作时的绩效;

二、对实验心理学的认识误区;

(一)实验心理学是万能的吗?

不是;原因如下:

1.首先,科学方法本身都是有限的,因此实验心理学不可能是万能的;

2.其次,心理学的学科特殊性更加强调了实验心理学不可能是万能的;因为实验心理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试图观察,解释人的所思所行,因而使得实验心理学具有特殊性;

(二)实验心理学背离真实生活吗?

实验室情境虽然在表面上与真实生活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却为科学家提供了理想的,可控的模拟现实;

首先,实验室情境可以与真实生活不尽相同;

其次,实验室研究有其优势:

(1)实验室情境比真实生活更加可控;因为控制了干扰或者无关的因素,使得出的数据更加准确;实验室情境的可控性不仅易化了实验操作,使得其成为可能,而且实验结果更加精确;

(2)实验室情境得出的结果更加有说服力;

(3)实验心理学家并不会直接将实验室的结论无限推广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去;

实验心理学和所有的自然学科是一样的,首先是探索并逐步逼近真理,其次才是为现实生活的应用提供基础。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

一、观察法:

通过一定程序收集材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一)观察法的类型:

1.主要有三种:

自然观测法【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2.自然观察法:

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为随后进行的控制更严格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巴克及其同事所作的新生儿测验研究,就是自然观察法应用于不同背景下人类行为研究的首次尝试;

3.个案研究是指深入的研究单个或者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来自于他对个案研究的临床于研究】

个案研究除了能够提供描述性的资料外,还能进行初步的比较,但是它所作出的推论范围很有限的。

4.调查研究往往比个案研究更加可靠;

(二)观察法的要点:

1.研究者首要要明确观察目标,也就是“观察什么”的问题;【即:

目标明确】

2.在观察过程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即:

确保观察不受干扰】

确保观察不受干扰的技术:

(1)无干扰观察;

(2)无干扰测量;

无干扰观察:

主要是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的状态下的行为,而采取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著名实验:

艾布尔-艾贝斯费特尔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表情的研究。

参与性观察:

应用于野外性观察场所;【福塞观察大猩猩实验】

无干扰观察与无干扰测量的区别:

在于是否被试和研究者在同一个时间处在同一个地点;无干扰观察是一种直接测量;无干扰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因为它要测量的是行为的结果,而不是所要研究行为的本身;

反应性是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的问题;

(三)对观察法的评价:

观察法的特点主要是:

直接和描述性;正是由于它的的描述性,给它带来限制:

1.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

2.有时,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

3.观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

4.观察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观无偏;

二、相关研究法;(有预测功能)

也是基于描述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它能够描述事物间共同的变化关系;

一般情况下,相关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指标,用以评估并且说明两个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这个指标就叫做相关系数【r】

(一)相关研究法的指标及其意义;

1.相关研究法通过相关系数这一个指标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变化范围是【-1.00至+1.00】之间;数字越高,相关越高;

2.最常用的是“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它适用于两个连续变量的线形相关描述;

3.连续变量是指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是连续的量变而不是跳跃式的质变;

4.线形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基本上符合线模型,或者说变量间的函数关系一定是一次函数;

相关:

正相关【A↑;则B↑】;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密切;

负相关【A↑;则B↓】;两个变量之间没有什么要紧的关系;

(1)高相关:

高相关不一定意味着正在研究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因果的关系;

有三种可能性:

是因素X作用于Y;

是Y作用于X;

是某种潜在的第三个因素同时作用于X和Y;

(2)低相关:

(在作出低相关-即变量之间没有关系的判断时,要考虑几个问题)

①一个是全距限制问题;

②研究者常常想当然的认为所用的相关系数的前提假设已经被满足;

(二)对相关法研究的评价:

1.优点;在于可以显示变量之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2.缺点:

(1)相关研究法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研究法的前提是否得到了满足;

(2)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3.改进的办法:

(1)将相关研究法建立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

(2)利用交叉-滞后法;【一般策略是:

首先获得随时间变化的若干相关系数;然后依据这些相关系数的大小和方向,确定什么因素导致了什么结果。

4.相关研究法的普遍原则:

不能根据单衣的相关,甚至是交叉-滞后这样复杂相关的研究结果就作出确切的因果判断;因为相关研究法中有存在“第三者”的情况;

三、实验法

(一)什么是实验?

(考概念)

实验:

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具有一下几个要素:

1.实验假设和推论;

2.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实验控制;【主要工作是:

一、尽可能地消除无关变量;二、在无关变量难以消除的情况下,尽可能加以平衡。

】最常见的做法是在整个实验中保持无关变量的恒定;

(二)实验法的结果;

1.实验符合假设;

2.实验不符合假设;

【典型例子—零结果;零结果是指自变量的操作没有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因而因变量的变动为零】

出现“零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1)实验者所作出的猜测-自变量是导致某种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错误的,而零结果是正确的;

(2)实验者没有对自变量进行有效的操纵;

(3)此外其他的因素也可以导致零结果的—“因变量不够好或者不够稳定”

(4)由于因变量的测量范围受到限制,出现“天花板效应”或者“地板效应”这时也会出现零结果;

(三)对实验法的评价;

1.首先,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实验法的主要优点实在于能够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其他因素,从而使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都保持恒定;

2.另外一个优点就是:

经济

第四节如何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

一、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伦理;

伦理分为两个部分:

1.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实事求是,严谨审慎的一般原则;2.必须遵守道德规则;

(一)实验心理学的一般伦理;

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在实验中采取诚实客观的态度,力图报告事实;

(二)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

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诱导抑郁的方法是由费尔滕发明】被试大声朗读与情绪问题有关的60个句子;

欺瞒技术要慎用,仅仅在欺瞒对被试无害,并且保证实验的潜在利益远远超过被试可能愚见的任何危险时,才考虑用欺瞒;

2.确保被试推出自由;

3.保护被试免遭伤害;

4.保密原则;

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数据整合→撰写研究报告】

(一)确定课题;【三个步骤:

1.选择课题;2.确定实验类型;3.提出假设】

1.选择课题;

(1)实际需要;

(2)理论需要;(3)个人经验;(4)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

2.确定实验类型;【两种类型:

(1)因素型实验;

(2)函数型实验】

因素型实验:

【又被伍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成为“定性实验”】是探求规定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实验”,也即探明规定行为的要因的实验;

函数型实验:

【定量实验】:

是探求各种条件是“怎样”规定行为的“怎样型”实验,也即是探明各种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3.提出假设;【因素型假设和函数型假设】

因素型假设:

“如果a,那么b”的形式;

函数型假设关系:

用方程式来表示“b=f(a)”,表明自变量a,与因变量b共变的函数关系;这个方程式表示b为a的函数,或者b数量地依存在于a.

(二)选择被试【1.人类为被试;2.动物为被试】

1.人类往往是首选为被试;

2.非人类被试的条件:

A、实验程序有可能对人类被试造成身心伤害;

B、非人类被试有助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3.减少被试取样出现的偏差的方法:

A、随机抽样法:

(最基本的方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适用于总体由不同大小的小组和层次组成)

(三)确定实验控制;

即:

实验设计;

(四)数据整合

1.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有: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

(1)计数资料:

只是反映个体间质的不同,而没有量的差别;

(2)计量资料:

年龄;智商IQ;反应频率等;

(3)等级资料:

称为半计量资料;“强.中.差”

(4)描述性资料:

即非数量化的资料;

2.自变量为计数资料,因变量为计量资料;

(有效的计量方式:

方差分析——允许进行多自变量和多因变量的数据处理;)

3.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量资料;

(有效的计量方法:

方差分析;t检验)

4.自变量为计量资料,因变量为计数资料;

5.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数资料;

(五)撰写研究报告;

1.回顾;

2.描述实验设计和研究过程,以及涉及的信息;

3.科学的报告各种数据,以便复检;

4.实验现象于实验报告于实验者自己的观点要区分;

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实验研究的变量

1.变量可以分为:

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实验中的变量:

【实验条件】:

无关变量;相关变量;(研究者研究的变量是:

自变量;不研究的无关变量)

【在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因变量)】

一、变量:

实验的基本特征;

好实验与差实验的区别在于:

变量的有效选择和操纵;

变量是实验研究最基本的问题,是实验的根基;

二、自变量;

(一)自变量的分类:

1.作业变量:

【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

2.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

【分为:

可以被主试操纵的——内驱力和不可以操纵的——智力等】

指的是:

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征因素;包括能力,性别,健康状况;智力因素,受教育水平等;

(二)对自变量的操纵;

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

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三、因变量;

(一)因变量的分类;(有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1.客观指标有:

(1)反应速度;

(2)反应速度的差异;(3)反应的正确性;(4)反应目标;(5)反应难度;

2.主观指标有:

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有助于分析被试的内部心理活动)

(二)对因变量的控制;【主要着眼于如何精确客观的记录因变量的变化】

1.反应控制;

A.目的:

是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维度上;

B.途径:

通过指导语来实现;

C.心理学中规范指导语的要求:

(1)内容确定;主试严格确定给被试什么样的指导语;

(2)完全;在指导语中,要把握被试应该当知道的事情交代清楚;

(3)简单明确;要简单,确保被试能够理解;

(4)标准化;一切手续进行都要标准化;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

选择恰当因变量指标有:

(1)有效性,即是效度;

(2)客观性;(3)数量化;

常用的指标有:

绝对阈限【RL】;差别阈限;反应时;反应持续时间;反应程度;完成量;错误率;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时间等;

3.避免量程限制;

(1)影响有效指标的主要是:

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造成这两种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反应指标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的最顶端或者是最低端;

(2)解决办法:

尝试着先通过实验设计去避免极端反应,然后再试着通过测试少量的先期被试来考察他们的任务操作的反应情况;

四、控制变量;

(一)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

1.实验者效应;(实验者的某种方式使得被试产生附和主试的期望)

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因素:

互动方式;主试的性别;种族以及伦理观念等;

2.要求特征;(被试自发地对被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性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美国心理学家奥恩首次发现在实验中让心理学家们认识到这一个问题;

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

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原因是:

人有主观能动性;

(二)额外变量的控制;

1.排除法;“又叫双盲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双盲控制简单的说就是让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从而避免了主试、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缺点:

得到的实验结果难以推广;

2.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

缺点:

(1)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去;

(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作用;

3.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常常与其他的技术共同使用;

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是把被试平均分配到各处理组去的技术;

优点:

不仅能用于被试,而且也可以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上;

常见的抵消平衡法有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法;

5.统计控制法;是在实验后通过一定技术统计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

主要用于实验前完全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

统计控制法【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法;分别加权法】

统计控制法是在实验前难以控制起到完全效果时的补充;

第二节实验研究的设计

实验设计:

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主要是用来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目的是在于尽可能减少额外的或未控制的变量,从而增加实验生产有效的一致性的可能性;

一、多变量设计:

【多因变量和多自变量】

(一)多自变量实验设计;

指的是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设计;

1.当自变量超额的时候,会产生交互作用;【是指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记忆测验的类型:

(外显记忆测验和内隐记忆测验)

3.多自变量实验的优点:

(1)效率高;

(2)试验控制较好;(3)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二)多因变量实验设计;

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因变量的实验设计;【通常以行为指标表示】

二、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

(一)被试间设计;

特点:

是每一个被试只是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1.优点:

这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者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

2.缺点:

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3.减少被试差异的办法:

(被试间等组处理)——匹配和随机化;

(1)匹配:

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者相似加以匹配,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一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

步骤:

A、先对所有被试进行前测;

B、然后根据前测的作业分数进行匹配;(前测作业有:

与实验作业有高度相关的和利用被试试验作业初期的表现)

对动物被试间进行匹配的技术是:

“拆窝技术”

匹配技术存在的问题:

1.匹配往往不是完全的;2.往往消耗大量的工作量;

3.在实验者同时匹配多个特征的时候,如果存在交互作用,可能会混淆实验结果;

4.匹配技术需要防止回归假象的介入;

(2)随机化;

1.前提:

各随机被试组在未经受不同处理之前是平等的;

2.优点:

避免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实验顺序造成的误差;

3.缺点:

一、需要被试量大;二、由于接受不同处理的总是不同的个体,因此被试间设计从根本上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

(二)被试内设计;

练习效应:

指的是被试的表现因为逐渐熟悉实验情境而有系统的提升;

疲劳效应:

指的是被试的表现因为连续作业的疲劳而系统的下降;

1.被试内设计的平衡技术;

平衡是指:

在实验中为了消除或者减少实验顺序效应而采取一些系统地改变实验处理顺序呈现技术的设计;

两种常见的平衡技术:

【ABBA设计和拉丁方设计】

(1)ABBA设计在理论上能有效的平衡线性系统变化的时间顺序误差;

(2)拉丁方设计:

是一个两维矩阵,其中表示列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

建立的拉丁方的第一行公式为:

1.2.n.3.n-1.4.n-2.,如此类推下去;n表示试验条件的总数;

拉丁方设计是多自变量水平时的理想平衡方法;

2.被试内设计的局限;

差异延续效应:

【自变量中一个水平的处理可能会完全改变其另一个水平处理时发生的情况;】

优点:

更有力或者更加敏感,其由被试变异性而导致误差的可能性比被试间设计小;

 

三、小样本设计;

是指被试内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者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者处理方式;

(一)ABA设计(基线期;消退期)

可以有效的区分实验自变量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

【本中的实验,指的是,先治疗,然后强化行为,使得个体回到原始的状态,最后再次治疗矫正;】

ABA设计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B阶段治疗效果不应该是持久的;

(二)多基线(可能会考这个设计的概念)

实验设计的程序:

找到一个或者若干个与所要研究的行为(被试)接近的行为(被试),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它们引入同一个自变量的处理,也就是说不同的行为(或者不同的被试)在引入自变量之前有长短不等的基线期,;

多基线期设计的内在逻辑是:

当一种行为或者一个被试正在接受处理时,另一种行为或者另一个被试仍然处于基线期条件下。

如果这种没有受处理的行为在自变量引入之前保持稳定,然后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可以认定,是自变量导致该行为的改变,而不是碰巧在观察期内发生变化的其他因素;

当自变量有明显迁移效应或者行为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时,应该选择被试间多基线设计;

四、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该实验设计能够在严格的实验无法进行的时候取得结果;该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相关研究;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一、实验研究的效度;

1.实验效度:

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