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发展战略纲要.docx
《绵阳科技城发展战略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科技城发展战略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绵阳科技城发展战略纲要
绵阳科技城开展纲要
中共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展,关系经济开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开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四川是西部的大省,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科技教育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高新技术产业已有一定的根底,科教兴川的开展战略已经深入人心。
充分发挥四川省的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四川省经济的跨越式开展,是我省广阔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
建设科技城是国内外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不失时机地启动绵阳科技城建设,发挥绵阳的科技和军转民优势,把绵阳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对于带动四川区域经济的开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四川省经济整体素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同时,对于探索西部内陆省份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开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实现经济跨越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绵阳市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工农业生产根底较好,四川省区划调整后,其经济总量仅次于成都,在四川省的经济开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绵阳科技人员和智力资源密集,有一大批实力很强的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已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处于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
交通便捷,城市建设已形成较好根底,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切实可行的。
本纲要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开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借鉴国际国内科技城建设的成功经验,广泛征求国家有关部委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经反复研究讨论形成。
第一章 绵阳科技城建设目标
第一节 区域范围和根底条件
绵阳科技城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北部,距成都110公里,以绵阳城区为中心,规划建设面积80平方公里。
建设绵阳科技城的根底条件:
一、经济根底。
1999年绵阳市GDP总量311亿元,其中科技城区域内GDP155.5亿元,人均GDP2.7万元。
二、科技根底。
绵阳市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
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开展中心等国防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6所,大中型骨干企业50家,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类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10万人,两院院士21人,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
三、城市根底。
绵阳科技城现有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城市根底设施比拟完善。
建市10多年来,用于城市根底设施建设和公路、铁路、机场等建设总投资达300多亿元。
城市绿化覆盖率32.48%、人均居住面积13.68平方米。
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
四、体制根底。
绵阳是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和四川省"两个转变"试点城市。
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二节 指导思想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精神,以"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按照"绵阳实际+国际标准和惯例+创新"的开展模式,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全面开放,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教育为根底、人才为根本、着力抓好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
加强军民结合、产学研结合,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人员潜能。
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开展多种所有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推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
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绵阳经济的跨越式开展。
第三节 功能定位
创新功能:
成为西部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
成为观纪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集聚功能:
依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为投资者的热土,资本、技术、人才、信息与知识的集聚地。
孵化功能:
成为企业家、创业者的摇篮;成为高新技术孵化与风险投资相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创新人才的新型科技工业区。
示范功能:
成为军转民、产学研结合、信息化建设的试验示范区;成为西部对外开放、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示范区。
增长功能: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曾长,实现跨越式开展。
第四节 战略目标
未来10年,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到达中等兴旺国家城市水平的现代化城市。
一、经济快速增长。
到2010年,绵阳科技城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根底上翻两番。
二、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到达50%以上。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城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山、水、城特色鲜明,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和"。
城市人口控制在80万人左右。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到达45%以上。
四、形成比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
五、人民生活到达中等兴旺国家水平,形成比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人口的健康状况和文化素质明显改善。
第二章 绵阳科技城产业开展重点
第一节 开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电子信息产业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着力建设以长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信息化数字家电开发中心,以九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宽带综合信息系统产品和网络技术开发中心,以长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开展中心、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为依托的计算机及软件产品和车辆电子技术工程开发中心。
成为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制造基地。
二、新材料产业
重点开展超微粉体及纳米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热缩材料制品、高分子材料等。
建成纳米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基地、绝缘材料技术开发中心、高性能磁性材料开发中心。
三、生物及精细化工产业
重点开展多肽及蛋白质药物、基因工程药品、现代中药材饮片加工等。
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精细化工产品研制开发和生产基地。
四、光机电一体化产业
重点开展全数字智能化医疗仪器和设备;传感技术和智能探测器;汽车电子及零部件。
五、环保产业
重点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成套技术与设备、燃煤烟气电子束辐照脱硫脱硝技术与设备、液电效应污水处理设备等。
第二节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开展后劲,优化产业结构和创造名牌产品。
机械工业利用光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AD/CIMS〕等技术,改良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
食品工业要运用生物工程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开发生产自然及生态绿色食品,创造名牌产品,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建材工业要引进和运用先进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大力开发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
围绕住宅产业开发新型装饰材料、轻质墙体材料等。
纺织丝绸工业要以高档新面料为突破口,以后整理工艺的先进技术为重点,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扩大出口,实现产业升级。
轻化工业要以高新技术提高整个产业的开发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章 加大改革力度,开展科技教育事业
第一节 加快科研院所体制改革
通过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步伐,力求在科研院所体制创新、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释放科技人员潜能、军转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及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推进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实施技术开发类科研单位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局部进入企业以及转为科技中介效劳机构的改革。
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科技人员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人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与企业合作。
吸引民间资本入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积极支持国防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授权经营,将民品单位改组为标准的公司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探索建立适应国防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国防科研体制。
通过改革,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科技型企业按照技术、产品开发和营销两头大,生产环节小的"哑铃型"模式开展。
二、面向市场,建立新型的技术开发类科研成果评价机制。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对技术开发类科研成果要以投入市场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并作为奖励及职称评定的依据。
建立开放型的科技体制,挖掘、激活和利用绵阳军工科技可转为民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聚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选择一批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高新技术工程,整合和优化军转民的产业要素,形成绵阳科技城跨越式开展的产业优势。
三、改革科研院所人事用工制度。
实行全员聘用和竞争上岗制度,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并完善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兼职或离岗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转化科技成果等创新创业活动的制度,允许离岗创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保存身份待遇,并回原单位竞争上岗。
四、实施产权鼓励制度,建立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鼓励机制。
在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实施产权鼓励试点。
按照国家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和职工出资人股,从新增的资产中拿出一定份额以股份形式奖励有奉献的科技骨干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实行股份期权制。
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所获得的股权等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奖励科技骨干和实施成果转化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境内外科技人员和海外留学人员带高新技术成果到绵阳科技城实施转化,经认定,均可同等享受优惠政策以及可优先享受高新技术转化工程的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
五、别离办社会职能。
对改制为企业的技术开发类科研单位,鼓励其采用多种方式别离办社会职能,并参照国有企业相关政策执行。
六、开展风险投资,进入资本市场。
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风险投资机制。
鼓励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在绵阳科技城建立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管理公司。
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到主板或创业板上市,进入资本证券市场融资。
七、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各具特色的技术开发中心。
八、加强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劳的中介机构建设。
大力开展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为代表的各类技术效劳机构、技术交易机构、技术经纪机构、技术评估机构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效劳组织,逐步实现中介机构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效劳产业化。
第二节 办好西南科技大学,大力开展教育事业
走创新之路,适度超前开展教育。
集中力量办好西南科技大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开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整体素质。
以创新和开展的思路,办好西南科技大学。
坚持开放办学和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开展中心和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联合办学单位的人才和实验设备等资源,探索联合办学的新路子。
发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标准化的教学硬件设施,后勤效劳设施按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和管理。
积极探索和推进各种所有制形式办学,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学在绵阳办学。
深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办好绵阳科技城建设急需的高、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种规格层次的成人教育。
加快根底教育改革和开展。
从2001年开始,小学三年级起实行外语和计算机技术教育。
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或兴办民办学校。
第三节 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从解决经济与科技脱节问题人手,突破体制性障碍,促进学校、企业及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协作与相互交流。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深入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层次、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鼓励和支持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企业孵化器。
科教创业园区:
发挥西南科技大学培养、聚集人才的优势,鼓励与企业、科研机构在研究课题和工程等方面开展双向交流与合作,为国内外、校内外的科研机构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所需要的政策和环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科技孵化园:
发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人才、科研设施优势,利用军转民工程根底,建成军转民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中心。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孵化中心:
立足现有根底,为被孵化的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全过程、全方位的优质效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充分利用长虹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开展中心的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引进国内外的高级人才和最新技术成果。
大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与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的产学研联合体,高强度、高效益地推进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
第四章 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
第一节 信息根底设施和电子政府建设
加快建设和完善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相协调的干线传输网和信息网络交换平台,建设光纤城域网。
推进电信、播送电视和计算机3网融合的数字网建设,实现信息通信的宽带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各种公共信息网及专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
强化信息网络平安保障体系。
加速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网上信息效劳。
全面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实现政府信息公众化,办事、咨询、效劳网络化。
第二节 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通过政府引导,舆论推动,提高市民信息化意识,加速绵阳科技城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到2010年,初步实现经济、社会信息化。
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
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大力推广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AD/CIMS〕,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积极推进计算机软件和数字家电的开发应用,加快建设具有根底性、综合性、商业性和公益性的信息资源库。
积极开展信息效劳业特别是网络效劳业,促进信息咨询业的开展。
第五章 绵阳科技城总体布局与市政根底设施建设
第一节 城市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绵阳科技城在现有根底上呈组团式格局、滚动式开展。
一、中心城区:
建成全市行政、信息、文化、金融、商贸、效劳中心。
二、以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中心的永兴片区:
重点开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精细化工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以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塘汛片区:
城市的根底工业基地,开展二、三类工业用地范围内的产业。
四、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科技孵化园区为中心的游仙片区:
突出高新技术〔核技术〕民用化的特点,建成产业孵化区和推广区,开展一类工业用地范围内的产业和旅游业。
五、以科教创业园为中心的青义片区:
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依托,建好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根底,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教创业园区。
第二节 市政根底设施建设
建设绵阳科技城需要完备的城市根底设施及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支撑。
要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和可持续开展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根底设施现代化标准,突出重点、适度超前、注重质量、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加快根底设施建设。
各个片区之间,利用自然山水环境和城市绿化有机联系,形成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在建设城市主干道系统的根底上,通过建设绿色快速通道,将城市各片区联接成有机的整体。
同时,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到达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的和谐统一。
城市根底设施建设重点是抓好城市组团间道路系统工程、城市供水、供电系统改造、城市燃气扩容和管网改造工程,以及城市信息根底设施和西南科大科教创业园根底设施工程的建设。
新建和完善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
同时,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加快城市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第六章 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外向型经济
第一节 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和规模,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显著提高经济的外向度。
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引进国内外的人才、技术和资本共建绵阳科技城。
吸收和借鉴一切符合现代社会化生产要求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加强同沿海兴旺地区及国内外友好城市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
引进国内外专家到绵阳科技城工作,采取送到国外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广泛吸收国内外企业及社会资金,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资金在绵阳科技城设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开展风险投资活动;积极吸收境内外资金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根底设施建设。
第二节 大力开展外向型经济
坚持"大经贸"、"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外贸结构,加强技工贸结合,扩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坚持经营主体多元化方针,加快外贸企业的改造和重组,建立与WTO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
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名牌战略。
培育和扶持有实力的外向型企业集团,创世界名牌,促进绵阳科技城外向型经济的开展。
第七章 环境建设
第一节 政策环境
建设绵阳科技城必须实行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优惠的政策,充分调动科技城内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广阔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大量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到绵阳科技城创业。
在绵阳科技城范围内,加大国家已出台的有关经济、科技、教育开展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大胆探索试验和创新,形成适应建设绵阳科技城要求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鼓励政策,吸引海内外资本、技术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各方人才、释放科技人才潜能的人才政策。
第二节 体制环境
全面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突破生产力开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展的体制性障碍。
建立多种所有制高新技术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创立、运营、退出机制;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体制;建立完善开放的技术市场体系、技术效劳体系和中介效劳体系;建立符合国情和国际惯例的市场运行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标准政府行为。
严格控制政府行政审批工程和行政收费,增强政务公开性和透明度,标准政府部门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明确办事责任。
将社会性事务交给社会组织。
创立全新的效劳体制,设立行政效劳中心,为投资者、创业者提供方便、快捷、廉洁的效劳。
第三节 投融资环境
积极探索面向市场的投融资机制,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资金筹措市场化。
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各方面共同出资,设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基金,并按新机制运营。
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投资、技术创新、根底设施、生态建设等专项基金和资金。
利用重大工程争取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开展风险投资;争取更多的国内外金融、保险及中介效劳等多种分支机构落户绵阳科技城;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中介机构,建立投融资信息网络;加大已上市企业配股增资的力度,支持和鼓励更多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融资。
第四节 社会环境
按照"低保障、广覆盖"的原那么,加快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标准化、管理效劳社区化的社会保险体系和管理机制。
加强职业培训,广开就业门路,努力增加就业。
解放思想,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鼓励创新创业的人文社会环境。
弘扬"团结奋进,自强争先,创新实干,富民兴绵"的"绵阳精神",提高市民综合素质。
推进依法治市,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搞好普法教育,提高市民的法治意识;标准政府行为,坚持依法行政;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为创业者提供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和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第八章 纲要的实施
第一节 实施步骤
2001-2005年:
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营造市场环境和创业气氛;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大力开展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加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现西南科技大学建设规划,根本建成科教创业园,形成绵阳科技城的创新能力、经济活力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按照城市规划,搞好科技城根底设施建设。
到2005年,GDP在2000年的根底上实现第一个翻番。
2006-2010年:
加快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
到2010年,GDP实现第二个翻番,到达中等兴旺国家水平。
第二节 实施重点
绵阳科技城建设实行"全面规划、重点突破"的方针。
最近几年要抓好6个重点。
一、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实现跨越开展,力争5年内在根底设施、经济开展等方面率先到达中等兴旺国家水平。
二、重点建设好西南科技大学及科技创业园。
集中力量建设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专院校,实现高校与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人才、实验设备等资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三、以工程为核心,引进和催生一大批民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以长虹集团为代表的大型企业要新上假设干高新技术工程,建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工程。
四、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军转民的体制障碍,促进国防军工科研企事业单位转换机制,融入绵阳科技城经济建设。
五、高强度推进城市根底设施建设,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确保绵阳科技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捷、信息畅通。
六、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重点,多渠道筹集绵阳科技城建设资金。
第三节 实施措施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
绵阳地处西部内陆,开放程度亟待提高,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有效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鼓励机制尚未建立,科技创新动力缺乏,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开展的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形成一,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企业的成长;城市通信、交通、水资源管理、建筑和生态环境等根底设施差距还很大,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科技城的需要;政府引导性资金的短缺也是制约绵阳科技城建设的瓶颈。
实现本?
纲要?
提出的目标,必须着力解决好影响和制约绵阳科技城开展的突出问题,下大决心进行科技、教育、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千方百计面向国内外筹措建设资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绵阳科技城开展纲要?
按程序审定通过后,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的部际协调小组的指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全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的指导和帮助下,四川省组建由省长任组长的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建立国家、省、市三级领导协调机构的联动机制,各负其责,共同推动绵阳科技城建设。
坚持"立足自身努力,积极争取支持"的原那么,尽快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予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各项政策,绵阳市委、市政府要全力以赴,深入发动,精心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
纲要?
的实施。
二、多渠道筹集绵阳科技城建设资金。
根据绵阳科技城建设目标和对资金的实际需求,采取多方式、多渠道筹集,主要用于重点根底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三、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建立绵阳科技城考核和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绵阳科技城建设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