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6066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docx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docx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

工厂车间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真正的了解和接触社会。

下面是准备的工厂车间实习报告范文,希望你喜欢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

(一)  在总装车间经过为期两个月的一线实习,虽然工作很艰苦,但很有价值,因为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先讲一下总装车间的情况。

  总装车间的布局从南到北分别是内饰工段、综合工段、底盘工段和发动机工段。

其中发动机工段最终汇入底盘工段,而底盘工段和内饰工段最终汇入综合工段。

我曾经参观过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总装配厂,整条装配线是直线形的,拉得很长,从头走到尾就要花很长时间。

如果在生产线下流发现生产线上流的质量问题,就不能及时地反映问题所在,而且来回修复也非常麻烦。

零部件运输也是问题,运输通道比较少,通道窄,容易产生交通堵塞,而且运输路程增加,耗费了更多的能源。

而萨普工厂总装车间的布局则相反,车间生产线被折叠起来,从车间一个地方到车间任何一个地方都相对比较短,发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映。

  运输通道比较多,东西方向四条,南北方向两条,零部件运输方便快捷,并且杜绝交通堵塞的现象。

另外线的生产线的流向也很重要,流向的问题在于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内饰工段,汽车的内饰是要被装配到车身上的,车身的重量最大,那么内饰开始的地方必须离车身的来源非常近。

而内饰工段的开始处正好安排在涂装车间的出口处。

综合工段,就是把汽车底盘和车身装配成整车,那么综合开始的地方必须同时离内饰工段和底盘工段的末尾最近。

  而综合工段的开始处正好安排在内饰工段与底盘工段的会聚处。

底盘工段,车架的重量最大,那么底盘工段的开始处必须离车架的存放点最近。

而底盘工段的开始处正好安排在离车架的存放点最近的地方。

发动机工段,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重量是比较大的,正好也被安排在离发动机和变速箱最近的地方。

  总装车间里面采光也比较好,不但东西北三面玻璃窗可以透光,而且屋顶的天窗同样可以采光。

在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完全依赖自然光进行生产,这也为厂节约了不少的能源。

但是通风性不是很好,车间南侧没有窗,夏季东南季风无法吹入,而且导致车间内温度比较高,甚至超过室外温度。

在车间里有很多风扇,我的问题是如果换成几部空调,只要空调的温度调到适度,在消耗同样电量的情况下,会不会带来更好的舒适度呢?

  总装车间的每条线上的装配件摆放得很整齐,也很科学。

装配件必须离装配车位的距离非常近,以节约来回拿件的时间。

而且分类摆放也很重要,如果摆放得比较乱,那在拿件的时候就浪费了寻找的时间。

车间地面很少能看到垃圾,每天早晚清洁和拖地,这不仅给人带来一种清爽的感觉,同时也减少了空气的浮沉量,对一线员工的健康是有利的。

  总的来说,总装车间给人的感觉就是明亮、整洁和有序。

  最后说一下我在总装车间的两个重要的收获。

其中一个是我现在可以很清楚地分清萨普T,萨普V和萨普C三种车型了。

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什么都不懂,来了一台车完全不知道是什么车型,该装什么规格的配件,这对工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而当熟悉车型之后,则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方便,至少不用经常去看流程卡了。

另外我对皮卡车的构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它们的工作原理还不是很清楚,这在以后还要多看看书,多了解一下。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

(二)  我在公司的铆焊车间实习了3个月,今结合车间的工艺流程,对该车间的管理流程报告如下:

  该公司成立于六十年代,迄今已有四十余年历史。

主要生产门机、塔机、启闭机等起重设备和水库大坝上用的闸门。

公司共有员工300余人,占地150余亩,年产值6000余万元。

有九个科室:

行政办公室、经营科、后勤保卫科、劳资科、供应科、生产科、技术科、质量科、财务科。

四个车间:

金工车间、钳工车间、铆焊车间、铸工车间,还有一个车队。

名义上实现双休日,实际上常常加班,职工们过单休日的生活。

  三个月前,笔者进入了该公司的铆焊车间了解管理流程和工艺流程。

该车间有82人,分6个班组:

下料组、拼点组、焊接组、起重组、后勤组、油漆组。

每个组有人数15-20人不等。

车间每月完成吨位数在1200吨以上,产值在万以上。

是全厂完成吨位和产值最高的车间。

车间设主任一名,全面负责车间生产安全劳动纪律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另设书记一名,副主任二名,这四个职位是脱产的。

另外设工会主席一名,团支部书记一名,妇女委员一名,都不脱产,与其他员工一样参加各自所在班组的生产劳动。

工会、团支部和妇联很少搞活动。

每个班组设组长一名,安全员一名,每个礼拜一早晨7:

30---8:

00,以班组为单位开安全会,回顾总结上礼拜的安全生产情况,有没有出事故或者事故苗头,为安全生产敲一下警钟。

车间实现主任负责制。

  新工人进厂,先到劳资科报到,填写劳动合同,到仓库领取工作服等劳保用品和榔头扳手等生产工具。

然后去车间,服从车间的调度,听候吩咐。

这时候你就成为一名正式的公司员工了。

每天上下班都由车间和班组考勤。

若有私事须向车间请假。

不再可以自由散漫了。

在公司实习期间,也必须服从公司的规章制度与出勤制度。

每个月公司都会召集生产会议,安排每个车间当月的任务。

由生产科管理进度。

  现在以生产一只大铁箱为例看一下这个车间是如何运作的。

  技术科给车间下发了一张图纸,要求用一公分厚的普通钢板做一只长宽高都是一米的大铁箱,与图纸订在一起下发的还有工艺流程卡。

图纸上标明了这只大铁箱是做什么用的,是哪个工地上用的,用什么样的钢板型号等等,工艺流程卡告诉员工做这只大铁箱有哪几道工序、每道工序的先后次序、每道工序的工时数,工时是每个职工最关心的。

因为工时越多则奖金越高。

比如这只一米见方的铁箱的工序是从下料组到拼点组到焊接组再到油漆组。

工艺卡上会标明下料5小时,拼点10小时,焊接组10小时,油漆5小时,合计需要30小时。

  首先由车间把图纸和工艺卡发到下料组,下料组拿到图纸后,组长把图纸交给具体负责制作的工作面,工作面的人员去供应科钢材仓库领钢材,用剪扳机或者乙炔割下6块1000100010的钢板,除去毛刺或者氧化渣,交给质量科的检验员验收合格后,下料组的任务就完成了。

图纸、工艺卡和6块铁板由下料组交还车间,车间按照工艺卡上所写的工时数开给制作人员工时单。

到了月底,职工把完成的工时数上报给车间,每个工时若是2元,下料组割了6块钢板,就是说,他们那个月月底可以拿到10元奖金了。

  然后车间把图纸、工艺卡和6块铁板交给下一道工序------拼点组,拼点组把6块铁板拼成一只大铁箱,这么大的钢板一般凭手工的力气是不够的,这时候需要行车和起重工的配合,行车工和起重工属于后勤人员,他们不做工时,每月的奖金参照一线工人的平均奖金,再打一个系数。

一线工人的平均奖金高了,他们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起重工的配合下,铆工和焊工用焊机、榔头、角尺等工具,把6块铁板拼成一只大铁箱,质量科的检验员要来验收,看各个平面是否垂直。

如果验收不合格,就得返工,返工没有工时的,还会受到车间扣款处罚。

但如果不是由于制作工人的错误,而是本身图纸设计有问题的话,返工是可以追加工时的。

等到验收合格了,又和下料组走一样的程序。

然后转到焊接组,再转到油漆组。

漆好后,就算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了,铁板就变成了铁箱。

  从以上的工艺流程我们来分析车间是怎样进行管理的。

在车间与外部其他科室的关系上是这样的:

在生产进度上车间对生产科负责,如果生产任务很繁重,生产科就会要求车间安排加班,生产科只管进度而不管质量,也就是对效率进行管理;在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上对质量科负责,每道工序完工之后,质量科都会对半成品进行检验,而不是等到产品制作完成后才去检验,质量科只管质量而不管效率;而车间必须既抓质量也抓效率。

具体的制作过程由技术科给予指导,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向一线工人直接向技术科的工程师请教。

每月月底,车间按照质量科验收合格的产品工时数,经生产科确认后,向财务科领取本月的工资奖金。

  在车间的内部管理上是这样的:

车间把生产任务安排给班组,班组再安排给工作面,由工作面负责具体的产品制作。

产品制作即不是单个的工人,也不是班组去完成的,而是由工作面去完成的。

工作面是产品制作的最小单位。

每个工作面由2---5人组成,班组成员一般是固定的,而工作面成员是自由组合的,常常变动。

常常变动有利于组合成最佳搭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促进同事之间的和睦相处。

每个月的奖金高低是按工作面进行分配,如果出勤率相同,每个工作面的员工的奖金基本相同。

各个工作面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很大,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工厂车间实习报告(三)  历经三个月的生产部车间实习终于结束了,总的来说还是挺让人难忘的。

七月中旬刚来车间的时候,那会儿还是三十几度的高温天气,我们三个人一起来到陌生的车间,从早会开始就流汗,一直到下班,八个小时汗没有干过,衣服放到第二天再穿的时候背上全是盐面,可想其艰苦程度。

那时侯八个小时都是很难过的,一想起还有三个月的时间,颇为郁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车间渐渐熟悉,能在车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干以后,日子变得好过了很多,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当然这要感谢我的师傅和在一起的同事。

  尤其中后期在车间干活的时候,虽说很累,但过得蛮开心的。

可能从小就被老爸影响的吧,老爸是工程师,小时候经常带着我到各个砖厂的机修房里逛,那里面的工作和我现在的差不多,以至于师傅也会夸我说车间的工作上手快。

真的挺有意思的,尤其当我在车间可以熟练的使用各种工具的时候,师傅也放心让我独立的干活,很有成就感!

车间的生活确实很累,常常是边干活边看到汗水劈里啪啦的往下掉,但累过之后很舒服,尤其完成工作的时候,几个人一起嘻嘻哈哈的,爽!

  六个月的实习就这样过了一半了,感觉就像新生开学前的军训一样,我们得到的远不是简单的熟悉了设备这么简单。

应届别业才能有这样的机会,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长时间身处一线的机会了,我坚信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坚信我学到的东西在我将来的日子里会起很大的作用。

老爸说,我们这样的大学生缺乏锻炼,我也觉得是。

以前在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台就会很满足,但到了这里参与了组装出口的大型机组后才知道以前自己做的那些太简单了。

“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错的,自己亲手干过了,得到的才是自己的。

  三个月下来心里受教不少,身体也经受锻炼了,下面也总结一下:

  1、碰头。

在车间经常会碰到头,次数已经数不清了,通常两种情况下碰到头,a给罐体下端角阀打坡口,蹲了半天起身时碰到;bLDK上压缩机接经济器口的伸出的客户端接口,碰了好多次。

因为带有安全帽,所以问题不是很大,不爽而已。

  2、肩膀压伤。

有两次,一次是抬管子,一次是槽钢。

用肩膀扛着的时候压伤的,当时没有什么感觉,第二天开始出现淤青,用师傅的话说“多抬几次就好了!

”。

  3、划伤。

三次,右手手掌搬坡口机时被刀片划伤一次;挂牌子的时候胳膊被铁丝划伤一次;还有一次只见伤口,不知怎么伤的。

  4、夹伤。

一次,推工具车的时候被门夹到了,比较汗!

  5、烫伤。

两次,一次是拿气割过的管子,刚要收拾的时候和人打了个招呼走神了,直接用手抓过去,好在有手套,要不变烧猪蹄了;还有一次是打坡口的时候铁屑飞进袖子和手套接口的间隙中,真是衰啊!

  6、撞伤。

一次,给行车换链条的时候,卸链条时链钩摆动没抓住,打在脸上,痛死我了!

!

!

  7、碰腿。

不计其数,每次都是碰在前面的大骨棒上,痛的要死。

印象最深的:

自贡项目,一天之内同一条腿被撞了四次,把那撬块拆了的心都有了。

  8、砸脚。

两次,都是拿管子的时候掉在脚上的,好在鞋内有钢头,要不脚趾都没了。

  第一周: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星期就过去了,在这里,我们一行的同学一起先进行了为期3天的上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是:

  1、公司的基本情况,比如发展历史,人员数量,产品的卖点等等。

  2、公司的基本制度比如:

上班时间,下班时间,节假日的放假情况等。

  3、公司的组成,有多个车间组成的:

C1C2C3车间B1B2B3车间A1车间D1车间等。

  4、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