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6047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docx

《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docx

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

古筝入门的必修课有哪些

  在最初级的阶段,家长其实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古筝课时安排每周只有一次,有六天的时间是家长陪伴,这六天只有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才能很好的掌握孩子学习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效果。

  2陪练老师很多家长对陪练老师有个误解,觉得自己不会就请个陪练,实际上陪练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陪练老师的责任,协助主课老师完成每周的练习作业。

  但为达到效果,大部分陪练老师都会将孩子出错时错误直接点出,并帮助其改正,孩子在学习时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现错误的能力。

  3识谱的重要性任何一门乐器都是一种语言,古筝也不例外,既然是语言,我们学习顺序:

认→读→弹。

  识谱放第一位,任何一首钢琴谱都是由五线谱组成,然而五线谱与琴键的关系就像我们电脑键盘与每个字母的顺序一样,每个字母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初级时每个音符对应琴键也当然是固定的。

  (后期出现升降号与升高降低八度记号时会有所改变)如果把古筝比作课文的话,音符=文字我们学认字的时候也是一个个认,一个个读。

  读书用的是嘴,而弹琴只是把声音用手指弹出来而已。

  字都不认识,以后读课文肯定读不下去。

  4坐姿良好的坐姿会让孩子更准确的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少走弯路。

  琴凳高度,琴凳与古筝的距离,手腕正确高度,肘部正确的角度。

  在练琴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手指的训练,常见的长期错误坐姿导致的问题:

a手腕过高b手指塌陷c手酸d耸肩5音色与动作正确的动作会使钢琴发出美妙的声音,美妙的声音可以刺激我们的听觉神经让我们区逐渐学会分好的音色,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就会给孩子作业,无论多简单的作业在学习的时候,老师都要注意引导孩子如何分辨正确的音色,练习时,家长也应多让孩子学会倾听自己弹出的每个声音,很多家长转到琴行前都向我反映“我家孩子弹琴我都不敢听“我根本听不出来他在弹什么……相信很多这样的学生家长有同样的感受,这个问题就出在孩子学习时没有学会听!

6练琴时间不少学琴的孩子都有磨蹭的习惯,弹琴吃东西,上厕所,东摸摸西蹭蹭,很多家长都问我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练琴时间局限造成的。

  这个习惯不是短时间的,从一开始,绝对不要和孩子提今天我们练多少分钟,多少小时。

  孩子有惰性,时间定死以后,孩子会想尽办法去磨蹭时间,反正你到时间了做家长的不能欺骗孩子吧。

  长年累月下来,毛病来了!

7古筝考级古筝考级属于社会艺术(业余)等级考试,虽然很多课本与证书都把业余字眼去掉,但是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和专业是绝对不能画等号的。

  什么是考级,在全国各类音乐院校都有考级:

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等……。

  这些都大同小异,考级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听到10级就羡慕的不得了,觉得很厉害!

也不一定。

  考级每年的教程基本固定,也就是说只要你拼命练,谁都可以过。

  问题就出在练习时间。

  我们以高级为例子,如果你6个月甚至更久才弹下8级,那么你的水平远远达不到8级。

  等级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演奏水平没错,但是这个演奏水平是需要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般是3个月左右,按正常练习,一周一首曲子,5首就是1个多月,音阶作为基本练习,一周一首与考级曲同步。

  这样下来也就一个多月,加上背谱,技巧掌握,速度,前后3-4个月足够了。

  如果超过4个月,即使拿到考级证书,也不要太高兴。

  每个学古筝的人都做得到。

  8学术交流一个古筝学者到一个演奏家甚至古筝大师绝不是在房子里关出来的,只知道关在家里练琴的孩子弹的再好最多也就是个琴匠。

  社会在变化,孩子们学习的环境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我们80-后练琴的时间每天可以达到3小时,暑假可以达到6小时,现在的孩子呢?

一年级回家以后吃完饭,做完作业,动作快的也练不到1小时,动作慢的睡觉都打折扣。

  这种差异考验的是老师怎样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我们小时候3小时的效果?

觉得不可思议?

国际比赛的孩子年龄从以前的20岁到现在的9岁,这能完全说是神童?

不完全是,除了他们的付出,更多的是教学方法。

  时代在进步,其实古筝的教学方法同样在进步,作为古筝老师,应该结合现在的种种变化,把新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一般认为,夹弹法义甲弹弦的方向与筝弦平面构成向下45度左右的夹角,提弹法则构成向上45度左右的夹角。

  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夹弹法的向下45度夹角主要是对大、食、中三指的托、抹、勾而言,其反弹指法劈、挑、剔则通常是向上进行的。

  提弹法中大拇指由于受手形的限制,其义甲一般是斜戴的,因此实际托弦方向是往前向右上方斜向进行的(就右手而言,下同),既与筝平面构成向上45度夹角,又与纵切面构成向右前45度的夹角。

  否则,如果没有后一夹角,光是向正前上方弹奏,则音色刚硬缺乏柔美,也不便于快速弹奏。

  中指、食指、无名指勾、抹、打之正确方向则是向右后上方斜向进行,在与平面构成向上45度夹角的同时,还与纵切面构成向右后30度左右的夹角。

  摇指技巧中,义甲擦弦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食指摇与纵切面(也可看作是与前岳山)构成向左后右前30度左右的夹角,拇指摇则与前岳山构成小于30度的夹角比较合理。

  二、深度古筝左手的点按滑揉、右手义甲的入弦深度均应根据不同技巧的要求和曲情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来说,揉弦宜浅,以不明显改变原音音高为度,但对于某些地方风格强烈的乐曲,需要产生幅度较大的音波(吟揉)或略带紧张感的重颤(擞音)时,则左手揉弦应有一定的深度(有时可以揉按至上一级音高的深度)。

  弹奏按音、滑音,要讲求准确的按压深度,这就涉及到音程问题。

  古筝采用不同的律制定弦,各音的音程大小是有所差别的:

采用五度律(三分律)定弦的,大二度音程为204音分,小二度90音分(古代小半音)。

  采用纯律定弦的大二度中又有大全音和小全音之分,1~2、4~5、6~7属大全音,为204音分;2~3、5~6属小全音,182音分;小二度音程则大于五度律,为112音分(古代大半音)。

  所以按、滑音时两种律制的左手按压深度严格来说是不一样的。

  基础训练中,如何掌握按滑音准确度,尤为重要。

  应将具体要领对学生讲清楚,把弦按滑至上一级音高后,可与相邻的上一级本音进行比较,直至音高相等。

  三、长度左手按滑音的位置与筝码的适宜距离(长度),一般来说,是15~16cm左右。

  当然,这个位置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铜弦的松紧、码子的高低以及乐曲表达的需要而作适当的调整:

如弦张得较紧,按弦吃力时,手可稍向左移;筝码(特别是高音区的小码子)偏低时,为保证音高的到位(特别是小三度滑音),手可稍向右移。

  右手弹弦点与前梁的距离,对于初学者来说,应掌握在2~3cm左右。

  但乐曲的情绪往往对音色有刚柔、明暗、清浑的不同顶要,这就要求演奏者选择不同的位置弹弦,以丰富表现力。

  一般来说,越靠近前梁,发音越亮,音质较刚;越近中央,音色越暗,音质较柔。

  有时候需要改变位置作左右游移弹奏,以求音色变化。

  四、弧度在弹奏滑音,尤其是下滑音和回滑音时,左手的下按和上放过程不应是简单的直线,而应该是带有弧度的曲线,否则发出来的滑音不够柔美;下滑音时手指应先按至上一级音高,在下面后退一下再向上放回,呈●形;上回滑音时,手指先往前言按下,至上一级音高,再退后走弧线放回,呈●形;下回滑音时手指先下按至上一级音高,往后上方退回,再向前方按下,至上一级音高,呈●形。

  依照这样的运指线路奏出的滑音才有充分、完整的经过音,音韵优美动听,尤其是速度较慢时的滑音,效果最好。

  演奏历音时,左右手所划过的线路也应该是曲线的:

双手历音可成双曲线形●●;单手历音可作各种曲线形状,如●形、●形、●形、●形等等,千变万化;加花时宜作●形。

  这样,既能使双手动作优美洒脱,不拘一格,又能使出音如串珠落盘,似山河涧流泉。

  五、密度摇指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摇指的效果。

  一般来说,拇指摇的密度为每秒四到六次来回,亦即每秒振动8~12次;食指摇更为细密,每秒可振动10~16次。

  基础训练中,一是要强调放松,主要是手腕不能僵硬;二是义甲触弦要浅,来回运动速度要均匀一致。

  左手揉弦的密度决定着音波的频率,直接关系到音色:

以腕关节为轴心,利用掌指的自然重力和反弹力揉动的音波最为细密;其频率可达7~8Hz,具有轻柔的颤动感,因此有人称其为“颤弦;以肘关节为轴心,借助手臂的自然重力作上下运动和肌腱振动,产生的音波在密度上较疏松,其频率一般为5~6Hz,稍具紧张、激烈的感觉,有人称之为“擞音;以腕关节为轴心,与指、肘关节有机配合揉动而产生的音波最大,频率仅3~4Hz,具有圆润、柔美的起伏感,也可进行种种自如的变化,有人称之为“吟弦。

  选用何种密度的揉弦方法,这要根据乐曲的风格和情绪需要而定,或颤或吟,或密或稀,富有变化。

  六、感度众所周知,艺术的核心是一个“情字。

  文学家李渔就曾说过:

“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之曲。

  因此,在演奏筝曲时,必须讲求感情投入,做到移情入景,“以情带声,以声抒情。

  使曲子能够引起观(听)众的情感共鸣,才能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情感度的问题,分解开来就是演奏者的身姿,两手配合的默契程度,面部肌肉状态,五官神态以及与观众的目光交流等等,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要素。

  少年儿童在演奏过程中合着音乐的节拍适当地摆动身体,会显得有趣、生动。

  但又不能过分地摇头摆体(特别是下身更不能动),以免哗众取宠,让视觉形象盖过听觉效果,喧宾夺主。

  事实上,没有练好更要去上课。

  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课上表现针对没有练好的部分或者知识点多加讲解,巩固,恢复。

  如果是因为练习太少,怕老师责备,那么这就是帮着孩子逃避责任,规避错误。

  慢慢孩子就会发现没有练好反而可以逃避。

  学习态度会愈发消极。

  误区二:

无法在孩子的课堂上保持安静如果课上老师批评了孩子,家长可能会不淡定的跟着一起批评,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和过于紧张的课堂气氛。

  如果老师表扬了孩子,家长可能因为高兴随声附和,很容易让孩子在课上骄傲放纵。

  如果孩子课上转过头主动跟父母要求某件事,一定告诉孩子问老师,不要直接管教或应允。

  做一个安静的旁听生,不要随意进入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课上的感受可以等到课下与孩子交流。

  除非孩子在课上身体不适,否则任何情况下都请家长一定保持安静并与孩子、老师,保持一定的距离。

  误区三:

绝对不能错很多家长课下在陪练的过程中,对孩子弹奏不停的指点和纠错,家长的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孩子哪里出错了,或者弹的不够好。

  这样做,家长会非常累,而孩子会慢慢养成依赖心理,停止思考,无视错误,坐等别人纠错,如果没人从旁纠正自己便错不停。

  家长在课下监督孩子练习的时候,不要对知识本身过分关注,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练习态度和练习效率。

  只要孩子是在认真的做这一件事,便不会有大的出入,即便有错,带到课堂上可以让老师更加了解孩子知识掌握的弱点在哪里,经过犯错后的正确往往是最有效的进步。

  误区四:

做孩子殷勤的琴仆很多孩子上课从来不记作业,到是爸妈积极的在记哪一本书,哪一首曲子,怎么弹。

  下节课来上课了,都不知道自己弹奏的曲子在第几页。

  有的父母周到到什么程度?

帮把音调好,书翻开,告诉弹哪几条,孩子弹完拍拍屁股走了,家长再负责收拾古筝、收拾书。

  也许是现在的课业多时间少,家长想尽量减少有关弹琴带来的一些劳动就都代替做了。

  而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都是孩子应该自己做的,自己记作业,自己管理古筝和书籍,把这些都当做自己的事情了,弹琴不是更理所当然了吗?

教孩子去怎么做,不要替代。

  误区五:

快乐学习,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