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0296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docx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docx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澧第一中学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课题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意义

五、理论依据

六、研究目标

七、研究内容

八、研究方法

九、研究过程和措施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反响

(一)实践成果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十二、问题讨论

十三、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类别: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批准号:

XJK011cjj016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

刘坤望湖南澧县第一中学常务副校长中学特级教师

主要成员:

李桂芝谭勇健马积山黄建忠傅嘉明叶勇

李冰华汪北方戴文波谭建文陈世喜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通过“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我们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积极心理学理论素养,增强师生的积极心理学意识,真正促进普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整体提高普高学生的幸福指数,全面促进普高学生的发展。

课题组根据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其中的一部分,对本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心理品质的行为表现,然后积极探索构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实施和总结,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4年来,课题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测试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与整体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至今,已经历了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总结推广等四个主要阶段。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彼此之间的积极心理品质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积极心理品质的差别直接影响了学生情绪状态、日常活动、人际交往、学习成绩。

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熏陶、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同伴之间积极鼓励、专业人士的指导可以帮助普高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幸福感,促进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字: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

一、问题提出

(一)、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国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普遍提高,学校及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各种技能的培养。

但由于我校所在地区独生子女现象极为突出,家长的过分关注、过分呵护,往往忽略了对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应对日益剧烈的社会竞争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近几年,我校周边学校不断有跳楼自杀、攻击他人、报复社会等的报道。

究其根源,肇事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心灵的扭曲。

这就给我们一个警示: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重要的职能是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提升他们适应社会、应对生活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我们学校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学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很高,但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心理高原期”、“习得性无助”等现象。

要长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必须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我们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合理构建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与途径,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二、课题界定

积极心理品质:

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将积极心理品质分为6大维度,命名为六大美德力量。

六大力量分别为:

(1)认知力量,主要指智慧与知识(wisdomandknowledge),包括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和洞察力4个积极心理品质;

(2)情感力量,主要指勇气(courage),包括真诚、坚持和热情/活力3个积极心理品质;(3)人际力量(主要指人性方面,Humanity),包括善良、爱与被爱的能力和社交智力3个积极心理品质;(4)公民性力量,主要指公正性(justice),包括公平、领导力和团队精神3个积极心理品质;(5)避免极端的力量,主要指节制(temperance),包括宽容、谦虚、审慎和自制4个积极心理品质;(6)与更大的精神和意义世界建立起联系的力量,主要指精神超越(transcendence),包括审美、感恩、希望、幽默和信仰/信念5个积极心理品质。

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基本含义是:

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一部分,是普高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当具备的、能促进普高学生产生积极状态的各种心理因素。

其中美德和力量是普高学生积极品质的核心。

课题具体包括:

坚持、真诚、爱与被爱的能力、团队精神、宽容、希望这六个方面。

这六种积极心理品质既可以进行测量、也可以进行后天培养。

普高学生具备了这六种积极心理品质就可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能够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够提升个体的幸福感,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研究综述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的积极一面的重视。

在20世纪末的10年研究中,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对于心理疾患的预防,例如“预防”就是1998年旧金山美国心理学协会年会的主要议题。

在对于预防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

勇气、乐观、人际技能、信仰、希望、忠诚、坚忍等。

因此,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并探索如何增强年轻人人性中的力量和美德,帮助人们不断地发展自己,这将是更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事情。

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出现及发展是与美国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的大力倡导分不开的。

在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塞里格曼在大会上明确提出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在民族和宗教冲突上,心理学介入不够;二是对强调和理解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积极心理学运动重视不够。

因此,21世纪的心理学要把这两方面作为自己的工作中心。

这是心理学历史上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使用“积极心理学”一词。

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给出了24个优势具体详细的问卷测试,而且每个优势的测试都是独立的,我们可以对其中的任何一个优势单独进行测试。

我们课题组就是挑选了其中的坚持、真诚、爱与被爱的能力、团队精神、宽容、希望这六个方面进行测试、研究。

在中国,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正在掀起热潮。

据网络报道:

2009年我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研发成功,我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分六大维度24种积极人格特质。

清华大学决定2010年8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通过大会共同探讨心理学建设热点话题和发展前景。

倡导、推广和加强积极心理学在国民心理素质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促使人们对幸福有全新的认识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上世纪90年代,我校就开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我校把“身心好”作为三好学生的首要标准,这对普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研究意义

积极心理学不仅是一门有关幸福的科学,而且是一门有关性格优势的科学。

幸福的一个要素是美德的表现,美德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其实现要凭借性格的优势。

性格优势与人格优势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人格特质是中性的,而性格优势是积极的。

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自己的积极心理学意识,用积极心理学观点来积极评价学生,积极指导学生的发展,不仅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具有促进作用,也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正能力。

五、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里格曼的研究表明,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不同于人的天赋,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

同时,马丁.塞里格曼还认为,一些年轻人由于遗传因素很容易出现问题,或者他们生活在容易引发问题的环境里,我们如何防止这些年轻人出现抑郁、药物滥用、精神分裂、艾滋病或受伤害等问题?

病理学不能帮助我们预防严重的心理疾病。

预防上的重大进步主要来自于构建一门致力于系统地促进个体能力的科学。

研究发现,人类拥有的某些优势最有可能抵御心理疾病:

勇气、乐观、人际技能、职业道德、希望、诚实和毅力。

六、研究目标

根据积极心理品质测评量表,对本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心理品质的行为表现,然后积极探索构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实施和总结,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七、研究内容

(一)、研究普通高中学生当前的心理品质现状。

(二)、研究具有不同心理品质的学生不同的表现。

(三)、研究构建普通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

八、研究方法

4年来,课题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测试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与整体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课题组成员结合网络、专著、通俗文本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品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后借鉴了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给出的24个优势具体详细的问卷,。

我们对其中的坚持、真诚、爱与被爱的能力、团队精神、宽容、希望这六个方面进行测试;我们对个体和群体的积极心理品质的行为表现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调查、总结,然后形成我们的观点和结论。

九、研究过程和措施

迄今为止,课题组已经历了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炼、总结推广等四个主要阶段。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集中学习与初步探索阶段

时间:

2012年1月-2012年6月。

研究内容:

1.搜集国内外有关积极心理学的文献资料,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强化课题组成员的思想意识,并将各自学习心得在全校教师中进行报告,引导全校教师积极主动学习积极心理学原理,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2、搜集我国有关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尝试通过学校的日常活动为普高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同时,我们还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训课题组成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教授胡平,红色演讲家邹越、香港著名心理学家陈薇女士为全校教师做了积极心理学的专题报告,我们派选了课题组成员李桂芝、谭勇健老师参加了海蓝博士的《提高抗挫力》讲座以及湘北心理咨询师协会每个季度举行的积极心理学研讨、报告会,让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二)、实践探索阶段

时间:

2012年7月---2015年3月

1、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

2012年,我校建成了心理健康网络测试平台,为全校师生设立了测试账户,在校园网区域内随时可以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

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压力应对能力测试、乐观性测试、Beck抑郁测验、自信心测试、意志力测验、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测验六项心理测试。

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筛查,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班主任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特殊群体”,必要时转介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个体辅导。

2015年3月参照美国马丁.赛里格曼的《真实的幸福》中的24个优势的测定,我们筛选了与本课题有关的6个优势制成了一个测试表,对在校的三个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做了横向分析。

2、探索具有不同心理品质的学生不同的表现

结合测试结果,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观察、分析、比较、总结,掌握了学生群体中积极心理品质得分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行为特征。

3、探索为普高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的班团活动模式

学校由学生科主任谭健文、年级主任戴文波、汪北方具体负责,确定每月的班团活动主题,每年9月、10月的主题是:

《合作》;11月、12月的主题是:

《宽容》;1月、2月的主题是:

《坚持》;3月、4月的主题是:

《感恩》;5月的主题是:

《诚信》、6月的主题是:

《希望》。

活动主题确定后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丰富多彩的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文体、艺术、户外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坚持、真诚、爱与被爱的能力、团队精神、宽容、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然后以班会的形势集中分享。

4、探索为普高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心理辅导策略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在个体咨询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正面引导学生,更多的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分析,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客观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勇敢地挑战自我;同时学会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爱,让正能量激励自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周举办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我们根据普高学生的实际制定了普高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方案分6个部分:

生活心理、学习心理、人际心理、情绪心理、个性心理、性心理,针对不同的团体确定不同的主题,如:

认识自我、信任之旅、相亲相爱一家人等,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5、探索为普高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的管理模式

、培训教师:

近几年来,学校每年都会从全国各地聘请知名专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特别是学校中层骨干、班主任、学生公寓的生活老师都要经过严格培训,并要求每期必须阅读一本积极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做好相应的笔记。

、让环境感染学生:

2012年以来,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学校精心设计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从教室到卧室、从食堂到卫生间到处都是会说话的墙;从校道到操场,从洗墨池的后乐亭到三皇山的屡丰亭,从名人林到九龙壁,每一道风景都是激励学生的丰碑。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

我校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优势,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自主自愿的原则成立了兰风文学社、广播电视台、艺术社、体育社、科技社、心理社、摄影社、花卉社、浩仁爱心社等学生团体,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团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反思提炼、深化研究阶段

时间:

2015年4月—2015年8月

研究内容:

1、进一步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撰写教学论文,全面总结为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经验,完善构建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

2、将研究成果按论文、活动案例、教学光盘(包括课件、照片资料等)分类整理。

另外,还就如何全方位的为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与人的终生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拓展研究。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一)、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有待关注

2012年4月,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压力应对(主动型应对)能力测试、乐观性测试、Beck抑郁测验、自信心测试、意志力测验、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测验六项心理测试。

课题组任选300人进行了结果统计,数据如下:

主动型应对压力能力测试

乐观性测试

Beck抑郁测验

自信心测试

意志力测验

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测验

项目分值

0--21

0--20

0--63

0--30

0--130

0--36

平均值

10.11

13.05

10.98

15.23

81.48

25.33

波动范围

5--21

6--19

0--43

5--25

44--115

13--33

单项结果显示,有25%的普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位于临界值以下。

(二)、初步探索出了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基本模式。

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模式是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在生活、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并运用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它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环境熏陶,增强意识;参与活动,发现优势;同伴互动,促进提高;相互分享,促进内化;专业指导,长善救失。

如图所示:

长善救失

主题确立

普高学生的

心理品质

要求

学生的健康发展

需要

促进

确立主题

设立方案

组织活动

分享总结提升

重塑哦自我

环境的熏陶

丰富多彩的生活

同伴的激励

专业的指导

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

操作程序

促进

原则

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科学的教育手段

先进的教学设备

实现条件

要求

着手现在

着眼未来

实现目标

(三)、研究了积极心理品质的行为表现方式

在心理测评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成员对随即选取的30名学生做了3年时间的跟踪调研,包括被测者的情绪变化、活动中的表现、人际交往、学习成绩的波动、他人评价、高考成绩等,我们基本探究出了积极心理品质与普高学生的生活状态、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抽样调查研究:

我们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在校的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了毅力、真诚、爱与被爱、团队精神、宽容、希望的测试,我们各任意抽取了300个样本进行结果统计,结果如下:

年级项目

毅力

真诚

爱与被爱

团队精神

宽容

希望

高一

5.86

7.04

6.06

6.6

7.08

6.28

高二

6.02

(+2.70%)

7.43

(+5.54%)

7.0

(+15.51%)

7.28

(+10.30%)

7.27

(+2.68%)

6.78

(+7.96%)

高三

6.05

(+0.5%)

7.56

(+1.75%)

6.8

(-2.86%)

7.11

(-2.34%)

7.35

(+1.10%)

6.75

(-0.44%)

结果显示:

从高一到高二,学生的六个被测的积极心理品质都有明显提高,到了高三这一特殊的时期,积极心理品质仍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说明,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模式是有效地,也是可行的。

(五)、课题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

1、学生彼此之间的积极心理品质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积极心理品质的差别直接影响了学生情绪状态、日常活动、人际交往、学习成绩。

2、乐观性测试分数与压力应对能力测试、自信心测试、意志力测验、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测验分数呈正相关,这几项得分高的学生,他们无论成绩考好考差、无论受到批评还是表扬总是面带微笑,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评价较高,他们最后高考成绩自己很满意。

Beck抑郁测验与压力应对能力测试、乐观性测试、自信心测试、意志力测验、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测验呈负相关,Beck抑郁测验分数大于等于22分(中等程度以上抑郁),他们平时显得情感淡漠,孤独感较强,班级任何人任何事他都不关心、不感兴趣,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最后都被迫接受个体心理咨询多次方能完成学业。

3、良好的环境熏陶、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同伴之间积极鼓励、专业人士的指导可以帮助普高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幸福感,促进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十一、课题研究的反响及效益

(一)研究的实践成果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1、有效地促进了普高学生的发展。

积极地学生变得更加阳光、积极,过去心存消极的学生也变得积极起来,他们开始用积极心态来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积极地方式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样自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促进了学校的各种管理工作。

我校高考一本上线率从2012年的51%,到2013年的53%,到2015年的55%。

2、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幸福指数。

2012年4月,我校青年教师徐靖宇的班团活动课《感恩》,在湘鄂边7校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2年10月,我校青年教师王庆的班团活动课《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在湘鄂边7校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3年4月,我校青年教师柴精博的班团活动课,在湘鄂边7校联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3年10月,我校青年教师闵娟的班团活动课《点一盏心灵的明灯》,在湘鄂边7校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4年4月,我校青年教师覃详辉的班团活动课《我要怒放的生命》,在湘鄂边7校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4年10月,我校青年教师王贺的班团活动课《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湘鄂边7校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5年4月,我校青年教师吴婷艳的班团活动课,在湘鄂边7校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5年10月,我校青年教师王卓的班团活动课,在湘鄂边7校联赛中荣获二等奖。

2015年10月,课题组成员李桂芝老师在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展示中,展示的成果《运用积极心理学策略引导普高学生健康发展》获二等奖。

李桂芝、谭勇健老师的团体心理辅导课(录像课)获省级一、二奖。

(二)研究的理论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课题研究成果《普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被澧县教育局采用,作为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同时被中华儿慈会“童缘”项目作为留守儿童心理援助的重要方案。

对全县以及全国的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相继在《博览群书》、《教育》、《课程教育研究》、《科技新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8篇,7篇论文获得省级奖励,8人在省级以上赛课中获得一、二等奖。

部分论文被引用,优质课被周边地区推广。

(三)构建了全方位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4个平台,并在多所兄弟学校推广。

1、课堂平台。

这个课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渗透到每一个方面,其中课堂是一个很重要的阵地,我校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上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美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近几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积极推动着普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与实践。

2、网络平台。

把在课题研究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以“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与实践”为主题的网站。

网站设有积极心理学理论、名师论坛、课题研究、教学资源、成果展示、团队风采。

3、校刊平台。

把课题研究中的各种成果通过教研通讯、阑地等刊物展示出来。

4、社会平台。

普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与实践,目的是提高普高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所以课题组配合学校通过家校平台不断把积极心理学原理以及课题研究成果向家长、社会展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我们课题组成员经常被周边学校、单位聘请进行讲座。

十二、问题讨论

通过4年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深刻体会到:

每一项课题研究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不断地研究过程中首先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最新最前沿科学理论的学习与探究,对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提高认知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课题研究过程同时也是全体成员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由于水平有限、研究的时间有限、条件有限,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如何更好的引导普高学生自主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如何动员家长积极参与为普高学生构建积极心理品质中来?

如何更好的设计活动方案、更好的组织活动形式等等?

这些问题必然会促进课题组成员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不断完善普高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下一步,我们课题组还将和全校师生共探究积极心理品质的其他方面的构建与实践,让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我们学校已经把积极心理学书籍当作教师的必须读本,把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当作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十三、参考文献:

1、《真实的幸福》ISBN978-7-5470-1079-2

普通心理学IV﹒

B84[美]马丁.塞利格曼著,洪兰译,任俊罗劲审校,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7月。

2、《教出乐观的孩子》,ISBN978-7-5470-1178-2

普通心理学IV﹒

B84[美]马丁.塞利格曼、卡伦.莱维奇等著,洪莉译,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9月。

3、《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