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6011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docx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教育学考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docx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

(一)

一、填空题

1.1806年,赫尔巴特的______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3.教育目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___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培养的人_____作出规定。

其中,关于_____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4.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现为____、和____等三种形式。

其中____是课程的总体规划。

5.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但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组合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

6.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德育的____,二是德育的____。

7、_____与______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

8.测验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__难度____。

二.判断题

9.阶段性是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

10.有什么性质的政治经济,就有什么性质的教育。

()

11.从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因素“进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是正确的。

()

12.教育的表是有,因此,确定教育的目的,只能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

()

13.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

14.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过程。

()

15.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的唯一组织形式。

()

16.教育者严格要求学生,就很难尊重信任学生。

()

17.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评价他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等的判断能力。

()

18.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

()

三.选择

19.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其它因素而言,都在教育活动中处于()。

A主体地位B主要地位C重要地位D基本地位

20.从教育发展的历程看,教育产生的直接必要条件是()。

A语言;B教科书;C生产劳动;D教学手段

21.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2.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性质是()

A义务教育B基础教育C初等教育D普及教育

23.活动课程论是和学科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主张这种理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洛克C斯宾塞D杜威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25.“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

26.“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B修养C陶冶D锻炼

27.班主任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

A基础作用B决定作用C制约作用D主导作用

28.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壬子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

四.简答题

2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0.教育是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的?

31.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何必然联系?

32.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具有哪些素质?

五.案例分析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发现两个狼孩。

大的约有8岁,小的约1岁半左右。

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

她们被人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几乎不具有人的感情和兴趣,尽管专家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训练,但是直到1925年他们死时,才学会了45个字,能说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

33.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出发,试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六.论述题(12分)

34、试析21世纪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求:

(1)论述要条理清楚;

(2)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3)字数不少于200字。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

(二)

一、填空题

1.教师劳动的价值具有明显的和隐含性,因而只能在学生进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之后

才能得到具体体现。

2.荀子认为是否重视教师的作用与国家兴衰存亡关系极为密切,他说:

“国将兴,必;国将衰,必。

3.班集体是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4.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必须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二是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工作。

5.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连续性强,时空领域大,因此必须抓好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的制定。

6.说服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一种德育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讲道理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7.通常,人们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的数量,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和。

9.教育目的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这是核心部分;二是。

10.教育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和地方在财政总支出中拨给教育事业的经费,它通常包括和教育基本建设费两部分。

11.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只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因素和决定因素。

12.原始形态的教育是与劳动紧密结合的,而古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

二、选择题

13.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①《论语》②《劝学》③《学记》④《进学解》

14.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①凯洛夫②夸美纽斯③昆体良④赫尔巴特

15.学校正式出现在()

①资本主义社会初期②封建社会末期③奴隶社会初期④原始社会

16.对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起生理前提作用的是()

①自然环境②教育环境③家庭环境④遗传素质

17.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①教育的性质②教育的方法③教育的效益④教育的规模

18.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①做人教育②职业教育③基础教育④专业教育

1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

①基本环节②第一环节③中心环节④最后环节

20.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④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提出的。

①马卡连柯②赞可夫③苏霍姆林斯基④巴班斯基

22.启发性教学原则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

这一著名的教育要求是由大教育家()

提出来的。

①苏格拉底②孔子③王夫之④孟子

23.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①积极作用②影响作用③制约作用④导向作用

24.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①主导作用②主动作用③领导作用④能动作用

25.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②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③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④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6.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②主体价值③创造价值④教育价值

27.最先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是()

①高尔基②加里宁③乌申斯基④第斯多惠

三、判断题

28.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当好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

29.教师的教育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

30.教师的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

31.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就是管住学生。

()

32.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就是写学生的缺点。

()

33.只要是教师都可以做班主任工作。

()

3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

35.考试是测验的一种主要方法。

()

36.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

37.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就是要求教学要“慢进”。

()

38.一名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

39.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40.重点中学的任务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学生,如果没有一般学校升学率高,就失去了办重点中学的意义。

()

41.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此五育应有轻重和主次之分。

()

42.教育具有生产性。

()

43.同样的环境在不同学生身上必然产生不同的反应。

()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44.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5.学校工作为什么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46.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

47.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五、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48.试述教学过程中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49.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要求:

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公共教育学试题(三)

一、判断题

1.教育学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

2.封建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

()

3.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范为本。

()

5.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

6.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学科设置。

()

8.传统教学强调的“三个中心”,即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

()

9.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以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的。

()

10.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

11.教师教的方法就是教学方法。

()

12.不同类型的课,其结构却相同。

()

13.班级上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

()

14.德育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

15.学生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四因素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16.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

17.班群体就是班集体。

()

18.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管住学生。

()

19.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

20.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当好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

二、填空题

21.师范院校所开设的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和的一门学科。

22.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受教育者和。

23.教育投资包括和两部分。

24.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认识观点,一种是;另一种是。

2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其一是,这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其二是。

26.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计划、和等三种形式。

27.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般包括:

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以及等阶段。

2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谈话法和等方法。

29.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中小学教师经常采用作业、、、辅导等多种辅助教学组织形式。

30.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和两个部分组成。

31.一般来说,学校德育内容的编排可以采用和两种方式。

32.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33.陶冶是一种古老的德育方法,它主要通过人格感化、陶冶和陶冶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

34.班主任了解学生主要是通过和两个方面进行的。

35.个别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它既包括做的工作,也包括做一般学生和的工作。

三、选择题

36.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