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086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1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docx

《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docx

化学暑假作业知识要点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知识要点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是指反应物的变化。

氧化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的反应,还

原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的反应。

3.氧化剂、还原剂是指反应物。

所含元素化合价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所含元素化

合价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指生成物。

元素化合价被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物,元素化合价被所得产物叫做还原产物。

5.关系

⑴还原剂电子,化合价,被,得到产物。

重要的还原剂:

活泼和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如;某些非金属单质,如;低价金属阳离子,如;非金属阴离子,如;较低价态的化合物,如。

⑵氧化剂电子,化合价,被,得到产物。

重要的氧化剂: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金属阳离子,如;高价或较高价化合物,如。

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___________都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___________和有单质生成的___________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___________,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___________。

2.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单质的还原性____,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非金属活动

性强的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对应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可利用元素周期表知识)。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

同种氧化剂与不同还原剂反应或同种还原剂与不同氧化剂反应,

对外界反应条件要求越高,相应还原剂的还原性或相应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弱。

如: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O2+4HCl

2H2O+2Cl2↑(地康法制氯气)

氧化性顺序:

4.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如通过Na、Mg、Al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得出Na、

Mg、Al的还原性顺序为。

5.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

如Fe+S

FeS,2Fe+3Cl2

2FeCl3可以得出氧化性:

________﹥。

6.根据浓度大小判断。

如浓HNO3、稀HNO3的氧化性比较:

﹥。

四.关于电解质的概念

1.电解质、非电解质

电解质:

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的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单质、混合物(如Cl2、食盐水)既不是______也不是。

(2)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如二氧化碳水溶液,但其导电的根本原因不是CO2本身发生电离产生离子所致,所以CO2是,H2CO3才是。

(3)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导电,如BaSO4、AgCl等,是因为它们的溶解度小,其水溶液测不出导电性,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在熔融状态下,它们也能完全电离,所以BaSO4和AgCl等难溶盐是。

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1强酸:

2强碱:

3大多数盐类:

等。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属于弱电解质的有:

  ①弱酸:

  ②弱碱:

  ③水及两性氢氧化物:

  ④少数盐:

等。

五.离子反应

1.概念:

有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判断依据):

(1)生成物质,如生成BaSO4等。

(2)生成物质,如生成H2O、CH3COOH等。

(3)生成物质,如生成SO2、CO2等。

3.离子方程式

(1)概念:

用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表示的意义:

不仅可以表示,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若有错误的,请在横线上指出错误的原因)

(1)铜与浓盐酸反应Cu+2H+==Cu2++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与HCl反应2Fe+6H+==2Fe3++3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H++SO42-+Ba2++OH-==BaSO4↓+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OH-+CO2===HCO3-___________________

(5)Cl2与H2O反应Cl2+H2O====2H++Cl-+Cl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F与NaOH反应H++OH-==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氧化钠溶于水2O22-+2H2O=4OH-+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Na与水反应Na+2H2O=Na++H2↑+2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根据放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化学反应{

能量变化吸热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放热和吸热反应

一般来说,所有的燃烧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都是____________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碱金属》知识要点

一.钠及其氧化物

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状态、密度、熔点、导电性)

常温下

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氧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与氯气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硫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

1.钠性质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水反应

(加酚酞)

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钠过量,再与水反应)

(如盐酸)

与盐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硫酸铜溶液)

存在:

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态存在,以_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为主

保存:

密封保存,通常少量钠保存在__________中

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钠的氧化物

Na2O与Na2O2比较

物质

Na2O

Na2O2

色态

白色固体

______________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

______________

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属性

碱性氧化物,无氧化性

非碱性氧化物,有强氧化性

氧元素化合价

______

______

形成条件

常温,缓慢氧化

点燃

稳定性

不稳定

相对稳定

与H2O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与CO2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HCl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钠盐

Na2CO3与NaHCO3比较

物质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色态

___________,Na2CO3·10H2O是晶体

_________________

溶解性

易溶,溶液呈碱性

易溶(但比Na2CO3的溶解度要____)

热稳定性

受热不分解

受热易分解,其分解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盐酸

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

速率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速率____

 

与石灰水

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NaOH

溶液反应

不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钡

氯化钙

氯化镁

Na2CO3+BaCl2==BaCO3↓+2Na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反应

相互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形成

2NaOH+CO2==Na2CO3+H2O

NaOH+CO2==NaHCO3(CO2过量)

1.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分离

(1)Na2CO3粉末中混有NaHCO3,用___________法

(2) 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滴加适量_________:

NaHCO3+NaOH==___________

(3) 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通入过量______:

Na2CO3+CO2+H2O==__________

2.Na2CO3和NaHCO3的鉴别

(1)加热法:

有气体生成的为____________,没有气体的为_________。

(2)区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特殊方法:

逐滴加稀HCl

开始无气体放出的为__________

(因为Na2CO3+HCl(少量)==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

刚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为_________(因为NaHCO3+HCl==NaCl+CO2↑+H2O)。

三.碱金属元素

写出名称、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结构

递变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性质

递变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

递变性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沸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质

性质

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性

与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

递变性: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_______

存在:

只能以_______态存在于自然界

四.焰色反应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焰色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方法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焰色:

钠_____色钾_____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第三章物质的量知识要点

第一节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概念

物质的量是国际上规定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中的一个,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__________,它是一个专用名词,用符号表示。

2.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符号为。

3.物质的量只适用于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_____________)以及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有1mol,2mol或mol离子等。

4.注意:

表示方法一般是数量+摩(mol)+微粒名称。

数量可以是分数、小数等,微粒名称一般要用___________指明。

如0.5molN表示0.5mol氮原子;而0.5mol氮不可以,因为0.5mol氮没有指明是氮分子还是氮原子。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1.如果一定量粒子的集体中所含粒子数与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含的_____________数相同,该粒子的物质的量就是1mol。

也就是说,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科学实验证明,在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约为_____________个。

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它实际上也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其近似值为mol-1。

2.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的关系

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n=_________________

三.摩尔质量

1.定义

叫做摩尔质量,其符号为,常用的单位为或。

2.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当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

例:

O的摩尔质量为16g/mol,H2SO4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OH-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

3.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摩尔质量M(g/mol)=____________物质的量n(mol)=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液体

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虽然具有相同的,但是不同的。

又由于固体、液体粒子间的距离是很小的,所以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

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是的。

3.气体

⑴一般来说,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约是分子直径的倍。

因此,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而不是。

⑵气体体积受_______、______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一定时,随温度的升高,分子之间的距离,气体体积;当温度一定时,随压强的增大,分子之间的距离,气体体积。

因此要比较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必须要在相同的和下。

我们通常研究的是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是指℃,Kpa。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

叫气体摩尔体积,其符号为,即Vm=,单位是。

说明:

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物质(包括混合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L/mol。

这个条件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由它可求出一定量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三.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即“三同”定“一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1)同温、同压下:

==

(2)同温、同压下:

=

(3)同温、同体积下:

==

(4)同温、同压、同体积下:

==

(5)同温、同压、同质量下:

==

(6)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

==

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四.求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几种方法

1.由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求M=

2.由相对密度求

同温同压下,气体A对气体B相对密度为:

3.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设混合气体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1、M2……Mi;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为n1、n2……ni;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为n1%、n2%……ni%;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为V1%、V2%……V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

以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为,常用单位为或。

2.表达式:

CB=

3.注意:

 ①体积是指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常用

 ②溶质必须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概念中的单位体积一般指1升,溶质B指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单质或化合物,如c(Cl2)=0.1mol/L,c(NaCl)=2.5mol/L;也可以指离子或其它特定组合,如c(Fe2+)=0.5mol/L,c(SO42-)=0.01mol/L等。

二.混合溶液的浓度计算

1.溶液的稀释定律

由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溶质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规律及计算方法

⑴同浓度溶液的混合,浓度不变。

⑵不同浓度溶液混合,浓度改变。

应求出混合液中溶质物质的量和混合液的体积。

  n(混)=n1+n2+……(即各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之和)

  

(即混合液的总质量除混合液的密度,再把单位转化为升)

  因溶液混合时,体积会发生改变,故不能简单地将二种溶液的体积加和,必须用上述的方法来求。

但若题目没有给出混合液密度,则表示可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此时

最后依

,求出混合液的浓度。

三.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换算(ρ为溶液的密度)

c(mol·L-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度(S)与溶质质量分数w的换算

  w=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mol·L-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单位为:

g/mL)

4.气体的溶解

  在标准状况下,1L水中溶解某气体V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g/mol)。

    

c(mol·L-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使用的主要仪器

  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注意:

容量瓶的使用

(1)容量瓶上标有、、

(2)容量瓶的选择(配950mL某溶液应选)

(3)容量瓶的检漏

(4)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来溶解或稀释溶液 ②不能作为反应器  ③不能用来长期贮存溶液

 2.配制步骤

 

(1)计算:

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所需溶质的(固体)或(液体)

 

(2)称量:

用称取固体质量或用量取液体体积

 (3)溶解:

在溶解或稀释溶质并

 (4)转移:

将烧杯内溶液小心地转入一定体积的中

 (5)洗涤:

用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轻轻振荡,使溶液

 (6)定容:

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