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619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docx

《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docx

初二物理《力和机械》知识点及经典习题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

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

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

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B(A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四、杠杆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

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

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

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实验前:

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3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

F1/F2=l2/l1

解题指导:

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

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构

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说明:

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杠杆专题训练:

1.下列各图中,O点为杠杆的支点,画出各力的力臂及阻力F2,(标出L1、L2):

2.下图是一种常见的活塞式抽水机示意图,在图中画出手柄所受动力F1的力臂及阻力.

动力(牛)

动力臂(米)

阻力(牛)

阻力臂(米)

1

1.96

0.04

0.02

2

0.06

0.98

0.03

3

2.45

0.03

1.47

第3题

3.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设计了下面的表格,请帮助他把空格填好。

实验中:

如果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应将左端的______向________移动,或将右端的________向_______移动,直至杠杆静止在_______位置。

4.如图4所示:

杠杆恰好平衡(钩码相同),下列措施中仍能使杠杆平衡的是:

()

A.两端各增加2个钩码B.左端增加1个钩码,右端增加2个钩码

C.两端各减少1个钩码D.左端增加1个钩码,右端增加3个钩码

5.如图5所示:

重为8牛的物体G挂在杠杆的A端(O为杠杆的支点),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在B端至少要加_____牛的力,力的方向是______,在图中图示出这个力。

6.如图6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动力F:

()

A、变大;B、变小;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第6题第7题第8题

7.如图7所示,一根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棒,用细线悬起来,刚好在水平处平衡,如果沿悬挂线锯成两段,则()

A.粗端较重B.细端较重

C.两端一样重D.无法比较

8.如图8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是由三个杠杆ABC、OBD、OED组成,用指甲刀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

9、如图所示,当杠杆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为5牛顿,则物体的重力G()

A.等于5牛顿B.大于5牛顿

C.小于5牛顿D.无法判断

第9题第10题第11题

10.要使车轮从图中障碍物上翻过去,其中最省力的是()

A.F1B.F2C.F3D.一样省力

11.如图所示,用一个跟杠杆始终保持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

A.杠杆始终是省力的B.杠杆始终是费力的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12.用如图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端的力F始终竖直向下,在将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F的大小将()

A.保持不变B.逐渐变小C.逐渐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13.室内有一种装垃圾的桶,如图所示,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松开脚时,盖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自动盖上,则开启盖子时,根据图中所示结构可知()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

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第12题第13题第14题

14.如图:

杆秤砣的质量为0.5kg,秤钩悬挂处A与秤纽O间的距离为8cm,挂上重物后,秤砣移至距O点32cm的B处时,秤杆正好水平。

求:

⑴被称物体的质量。

⑵刻度为3千克的秤星与秤纽O点间的距离。

(秤杆的重可忽略不计)

 

五、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

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定滑轮的实质是:

等臂杠杆

③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

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

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

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1n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1n(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

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组装滑轮组专题

初中物理教材中,简单滑轮组的组装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这一章的一个难点。

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与组装滑轮组的方法很多。

利用口诀:

“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去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准确记忆和掌握组装滑轮组的要领。

一、滑轮组的结构特点分析

1、基本结构:

定滑轮、动滑轮、绳子。

2、装配结构分析:

特点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段数设为“n”,装配结构如下表所示。

绳子段数n

2

3

4

5

6

7

动滑轮个数

1

1

2

2

3

3

定滑轮个数

不变向

0

1

1

2

2

3

变向

1

2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2

3、你知道月食的形成过程吗?

3

3

16、空气是我们生命中生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如大气中的飘尘易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

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4

示意图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12、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5、草蛉是蚜虫的天敌,七星瓢虫吃蚜虫,蜻蜓吃蚊子。

2、你知道日食的形成过程吗?

二、组装滑轮组的要领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而发生的。

它其实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确定“n”。

根据题意确定由多少段绳子承担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

2、确定动滑轮个数。

(1)、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

答:

这个垃圾场不仅要能填埋垃圾,而且要能防止周围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

(2)、当n为奇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

3、确定定滑轮的个数。

口诀:

“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1)在不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以动滑轮个数为基数,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来确定定滑轮的个数。

即:

一个动滑轮配一个定滑轮;但当n为偶数时,定滑轮的个数等于“动滑轮的个数减一个”。

(2)在需要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仍以动滑轮的个数为基数,按“变向加一定”的方法确定定滑轮的个数。

即:

在“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的基数上,再加上一个定滑轮。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4、组装滑轮组。

口诀:

“奇动偶定”。

确定好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后,再确定绳子的起始点。

(1)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动滑轮开始,经定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方法绕线。

(2)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定滑轮开始,经动滑轮依次按画螺旋线的方法绕线。

三、组装滑轮组实例解析

例1某物重为5100N,现有一绳最大只能承担1200N,站在地面把重物向上提升。

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示意图。

【分析与解答】

(1)确定n。

根据题意n=

=4.2在这里n不能四舍五入,n应为5段绳子。

(2)确定动滑轮个数。

n=5为奇数,则动滑轮的个数为

=

=2(个)。

(3)确定定滑轮个数。

“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

”n=5为奇数,定滑轮应为2个。

但又根据题意,站在地面把重物和向上提升,需要改变施力的方向,即:

“变向加一定”。

则应在2个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即定滑轮的个数这时应取3个。

(4)组装滑轮组。

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

n=5为奇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定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缠绕。

如图1所示:

例2某物重为5100N,现有一绳最大只能承担1200N,站在楼上把重物向上提升。

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画出组装示意图。

【分析与解答】

(1)n=

≈5

(2)动滑轮个数:

=

=2(个)

(3)定滑轮个数:

n=5为奇数,不变向。

即:

“一动配一定”。

定滑轮个数为2(个)。

(4)组装滑轮组。

按“奇动偶定”,确定绳子的起始点。

n=5为奇数,绳子的起始点应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经定滑轮依次作螺旋线缠绕。

如图2所示:

针对训练1:

不计轮重,绳子及摩擦力,不改变施力方向,把物体从地面向上提升,要求拉力是物重的

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作出组装示意图。

针对训练2:

不计轮重,绳子及摩擦力,站在地面把物体从地面向上提升,要求拉力是物重的

请设计一个滑轮组,并作出组装示意图。

 

●滑轮专题训练:

1.用定滑轮匀速吊起重物,先后用F1、F2、F3沿图中所示的方向拉绳子,则()

A.F1>F2>F3B.F1<F2<F3C.F3<F1<F2D.F1=F2=F3

2.如图所示:

物重G=100牛,挂重物的钩子A承受的拉力是____N,若滑轮重及摩擦不计,则拉力F____N。

3.按图中所给的省力条件,画出各滑轮组绳子旁绕方法。

图中G表示物重,G′表示动滑轮重,F表示人对绳子的拉力。

(不计绳重及摩擦)

F=

F=

F=

第4题

 

第5题

第3题

4.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O为支点)。

已知物重G=180N。

若不计杠杆和滑轮重,则F应为()

A、90N;B、120N;C、270N; D、30N。

5.如图的装置中,甲物体重5N,乙物体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  )

 A.0N,3N   B.0N,5N C.2N,5N  D.2N,3N

6.如图所示:

货物所受重力G=200牛,现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试确定各图中拉力F的大小(滑轮重及摩擦不计),FA=______,FB=______,FC=_______。

第6题第7题

7.如图7(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等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无法确实

8.乒乓球、保龄球等表面都是光滑的,为什么高尔夫球的表面上布满小坑呢?

经有关科学家研究发现:

两个等大的球,一个表面布满小坑,另一个光滑,在空中高速飞行时,表面布满小坑的球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现将质量与体积均相等的两个小球A(表面布满小坑)与B(表面光滑)分别利用细绳悬挂在等臂杠杆的两端,使杠杆水平平衡,如图.当从两球正下方同时以相同速度(足够大)的风对准它们竖直向上吹时,则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左端下降           B.杠杆右端下降

C.杠杆仍然在水平方向处于平衡状态    D.无法判断杠杆的转动情况

9.用滑轮组提起重物,需要省2/3的力且拉力方向向下,请画出滑轮组中,滑轮个数最少的滑轮组的绕线图。

(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10.如图:

物体重为500N,在水平支持面上匀速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为200N,则F=?

(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第10题

11.如图所示:

拉力F=50牛,若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大?

第11题

1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质量为60kg的物体A匀速提升了2m,每个滑轮重20N。

(忽略磨擦)⑴画出物体A的重力示意图;⑵请计算小明的拉力(g取10N/kg)。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