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5960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主要表现。

2.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成因及特点。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及成因

(1)表现: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

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2.陆地自然带

(1)形成过程

(2)名称及分布

A热带疏林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山地垂直带,D寒带冰原带,E亚寒带针叶林带,F热带雨林带,G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H热带荒漠带。

3.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

名称

规律

成因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从沿海到内陆

的地域分异 

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主要受水分条件控制,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2.垂直地域分异

(1)概念: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成因:

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分异规律:

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3.非地带性现象

(1)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

(2)表现:

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

(3)举例:

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南纬3°~30°之间狭长荒漠带的形成原因:

秘鲁寒流及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知识点一

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问题探究]

读教材P58图3-1-2,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大致对应。

探究2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为什么不完全吻合?

提示:

自然带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二者的范围并不完全吻合。

[总结深化]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指点迷津]

(1)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并非完全对应:

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同种气候类型控制下的自然带也有不同的特征,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中的自然带相差一个字“硬”与“阔”,但地理意义相差很大。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气候带、植被带和自然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植被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另外还有土壤,气候通过对植被、土壤等的影响,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学法指导] 歌诀法记忆全球自然带和植被

地球腰带雨林做,宽约十度赤道分。

季雨稀树林变草,绿腰两侧倍安分。

回归西岸热荒漠,副高信风两恶民。

东季西地亚热带,阔叶硬叶差有因。

温季温海植同肤,温陆环绘漠草林。

高纬亚寒针叶树,挚爱白雪冰洋邻。

苔原冰原属寒带,冰雪世界基摩人。

[对点演练]

气候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2)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带。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和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带。

(4)图中__________(填字母)气候对应两种不同的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两种气候对应同一自然带。

解析:

(1)题,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所以为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2)题,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

第(3)题,C地位于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结合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可知,C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4)题,温带大陆性气候按降水多少,分别形成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

(1)西风带 画图略(提示:

西南风)

(2)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3)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F D E

知识点二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拓展延伸]

高、中、低纬度地区地域分异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

(1)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

(2)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

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广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学法指导]

歌诀法记忆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赤到极,热量基,东西延伸南北替。

海陆差,水分基,南北延伸东西替。

[对点演练]

甲、乙两图分别为沿某条经线和纬线绘制的部分地形剖面和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甲图自然带分异的基础是(  )

A.水分B.热量

C.地形D.土壤

2.乙图中的图例

依次表示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解析:

1.B 2.C 第1题,甲图在非洲大陆,自然带大体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属于以热量为主导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第2题,乙图中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增多,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3~4题。

甲          乙

3.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

④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4.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疏林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解析:

3.A 4.B 第3题,甲图A→F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增高,体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⑥→①水分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4题,从图中可见D的积温在4000℃左右,④地区的降水在600mm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在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知识点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问题探究]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探究问题。

探究1 如何确定珠穆朗玛峰南坡山麓地带所处的热量带?

提示:

根据山地山麓自然带与所在纬度水平自然带一致的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

珠峰南坡山麓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处于亚热带。

探究2 珠峰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

提示:

自然带的形成是从水热状况及其组合方面分析。

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

探究3 珠峰南北两坡相比,自然带较丰富的是哪坡?

分析原因。

提示:

南坡自然带丰富。

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复杂。

探究4 如何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

提示:

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珠峰南坡的积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降水较多,为迎风坡。

[总结深化]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

(2)垂直带谱分布特点

①同一自然带在山地阳坡的分布高度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②纬度低的高大山地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地。

③山地雪线高度与气温、降水、地形的关系

[学法指导]

“四步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

第一步:

分析基带类型:

由基带类型可推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

第二步:

分析带谱的丰富程度:

一定高度的山地,自然带带谱越丰富,说明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

第三步:

分析同一自然带在山地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

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迎风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第四步:

分析雪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

雪线较低的往往为迎风坡。

[对点演练]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代表阳坡的是(  )

A.甲A 乙C

B.甲A 乙D

C.甲B 乙C

D.甲B乙D

2.乙图中D坡自然带谱复杂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海拔高

B.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C.纬度低,降水少

D.纬度低,降水多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高度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B.甲山纬度较高,降水较少

C.甲山纬度较高,背风坡温度高

D.位于甲山背风坡,降水较少

解析:

1.B 2.B 3.A 第1题,根据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阳坡海拔较阴坡高判断,A、D为阳坡。

第2题,影响自然带谱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山体海拔及山体相对高度。

第3题,影响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高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高低。

4.读我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字②③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______、________。

(2)在三座山峰中,天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比较天山南北两坡的雪线,较低的是________坡,导致天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造成贺兰山地两侧带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1)题,大兴安岭随着海拔升高,地形抬升作用使降水增加,发育为落叶阔叶林;海拔继续升高,热量减少,植被演变为针叶林。

(2)题,影响山地自然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和相对高度。

图示三座山脉纬度位置近似,因此垂直带谱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和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第(3)题,同一山体,降水越多的山坡冰雪覆盖面积越大,则冰雪下限即雪线海拔越低。

第(4)题,同一山体相对高度近似的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的差异主要是由水热条件变化的多少所致。

南北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