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设计 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417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设计 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设计 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设计 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设计 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设计 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设计 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docx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设计 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设计 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案设计 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docx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设计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无答案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历史纲要导引

知道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

、学科素养对接

时空观念:

通过史料和地图的分析,把亚非拉民族独立的原因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理解并感悟历史。

 

史料实证:

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来提出问题,做到论从史出,提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运用教材史料和图片来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亚非拉殖民地独立的背景和过程、意义,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

体会殖民地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初呈现

重点难点

内容提要

列强的入侵激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到

19世纪30年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地基本获得独立,但并未彻底摆脱殖民主义的

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地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

运动。

这些运动大多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本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思维导图

知识体系

【名词解释】 1.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国情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也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但是,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

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下,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它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防止巳经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再次遭到欧洲列强侵略和沦为殖民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2.大棒政策:

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提出和实行了一种更加强势的外交政策,其特征是武力咸胁和外交讹作。

他在一次演讲中引用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大棒政策”就是其中体现武力威胁的方面。

 3.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的反对,塔夫脱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调整了对外政策,提出“用金元代曾枪弾”和"每个外交官都是推销员"的口号,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和中国等国扩大投资,以排挤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利益。

塔夫脱认为通过海外投资一样可以帮助美国实现向海外扩张的目标,但事实上,“金元”只是对“大棒"的补充,美国的对外政策仍然离不开“大棒”。

知识体系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兴起的历史背景:

问答题1: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兴起的背景

(1)政治上: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阶级剥削,埋下了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2)经济上: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思想上:

启蒙思想_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4)外部条件:

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_美国_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拉美独立运动的过程及结果  

(1)法属海地独立 1804年海地独立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2)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的领导下,1826年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都已独立。

 (3)巴西 ①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②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4)墨西哥 ①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宪法,②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5)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独立后的拉美国家除巴西外都建立了共和国 ①各国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②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③美国对拉美进行经济侵略和武装干涉,实行所谓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3.问答题2:

拉美独立运动的意义 

(1)彻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

二.2

(2)建立了一系列新兴的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二.亚洲的觉醒   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背景:

问答题3:

亚洲觉醒的背景

(1)政治上: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

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3)思想上:

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1.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敌人:

英国殖民者

(1)成立政党: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

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2)确立目标:

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3)政治总罢工:

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的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

 问答题4:

印度政治总罢工的意义是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伊朗的立宪革命:

(1)时间:

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

(2)成果:

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

 (3)意义:

革命虽然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3.中国的辛亥革命 

(1)性质:

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2)问答题5:

辛亥革命意义:

①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②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主要参照《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我们总结的即可。

》)三.非洲的抗争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

在此时期,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

其中,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 埃及的抗英斗争 

(1)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2)结果:

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

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2. 苏丹马赫迪起义 

(1)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也把侵略矛头指向埃及的邻国苏丹。

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

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2)结果:

这次武装起义持续近20年,起义者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爆发:

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2)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3)结果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注意:

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的特点:

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领导力量是旧式阶级;带有宗教色彩;结局有成功也有失败。

 四.总影响:

 问答题6: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疑难解析

亚洲觉醒的特点及出现的历史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对亚

洲的侵略,进一步瓦解了亚洲旧的经济结构,并促进新的经济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

展,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并发展,新的意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

识)产生并日趋成熟。

正是这一变化,决定了在这一时期的斗争中,逐渐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

成为运动的领导者,要求进一步摆脱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是亚洲觉醒

的突出特点

视野拓展

玻利瓦尔的困惑

在拉丁美洲,政治统一是短暂的。

西蒙玻利瓦尔(173-1830)被誉为拉丁美洲的解放者,他致力于建立一个庞大的联邦国家,为拉丁美洲抵御外国的侵犯,提供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

玻利瓦尔领导的独立战争促进了拉丁美洲的团结意识,然而他曾经承认“我害怕和平胜于战争”,在打败了共同的敌人以后,团结就无法持续了。

玻利瓦尔的大哥伦比亚分素成三个国家:

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拉丁美洲的其他地区也分裂为数量众多的独立国家。

-----[关)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核心素养共涵育

亚洲的觉醒

材料一:

1906年8月,一位英国人在一封信中写道:

“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指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

俄国的事件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

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较好的政体。

看来东方正在睡梦中觉醒。

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这是一种‘中国人的中国’的思想趋势。

在波斯,由于邻近俄国,这种觉醒看来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

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

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

谁知道呢?

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

——布朗《1905—1909年的波斯革命》 材料二:

这一问题使全国(印度)的民族主义者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团结起来,他们以“自治”(即英帝国以内的自治)和“抵制外货运动”(即联合抵制英货)为口号来十分有效地与政府作斗争……有些民族主义者更进一步,学习爱尔兰和俄国的地下组织的榜样和方法,采取恐怖主义行动。

仅仅孟加拉,1906至1917年间,就发生168起暴行,夺去了61人的生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⑴ 材料一中的“中国的排外运动”和“波斯的民主改革运动”分别指什么?

(2分) 

⑵材料一中对“东方觉醒”的预见是否正确?

试说明理由。

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知识升华与反馈

一、回归时空

二、知识提纲

三、本课小结

[质疑与反思启示与认识]

由学生在学习后,进一步提出质疑与反思,或总结学习启示与认识

【限时训练】限时10分钟。

1.19世纪以来,摆脱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拉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这是因为(    ) ①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②殖民国家经济侵略政治渗透 ③工人运动普遍兴起发展       ④经济上保存了封建大地产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

“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他又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美国这样做的实质是(    ) A.实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理念   B.承认和支持拉美独立各国 C.将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D.反对和削弱欧洲殖民主义 3.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 A.革命力量以农民起义军为主      B.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了革命 C.制定和颁布了1917年宪法       D.赶走了美国支持的独裁势力 4.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

“亚洲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求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下列事件与“争取民主而斗争”的是(    ) ①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②伊朗的立宪革命 ③印度国大党领导的自治斗争     ④中国的辛亥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②④   D.③④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是(    ) A.开展武装斗争           B.要充分发动广大工农群众 C.坚持反帝斗争           D.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6.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

与同期的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 A.斗争规模大,斗争水平较高     B.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C.伊斯兰教起了很大号召作用     D.工人市民为主要斗争力量 7.19世纪晚期,非洲反帝斗争中取得胜利、维护了民族独立的国家是(    ) A.埃塞俄比亚   B.埃及   C.苏丹   D.阿尔及利亚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具有不平衡性,其根本原因是(    ) A.领导革命的政党性质        B.社会结构的差异 C.工农群众的参与程度        D.思想意识的差异

、学术前沿内容拓展阅读

近代不同文明间的碰撞

1415年,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率领船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侵人摩洛哥,占领了休达城,由此开始了近代欧洲人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殖民活动。

征服与反征服的斗争在亚非拉此起彼伏,这种斗争实际上是东西方不同的价

值观、西方的工业文明和东方的农业文明间碰撞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然,在碰

撞的同时也有融合,西方近代的工业文明被传人东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

方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1492年哥伦布飘航到美洲,打破了

这里的孤立状态,新旧大陆逐步连成一体,在亚非拉三大洲中被率先纳人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

但是,这个过程是血与.火造就的,在殖民者的刀光剑影下,拉

美很快被殖民地化,无数的印第安人遭屠杀和奴役,数以万计的黑奴从非洲贩

运到这里,承担起开发这块肥沃土壤的重担。

随着殖民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殖民地人民逐渐形成为新的、属于现代范畴的民族。

为摆脱宗主国的殖民统

治,实现从欧洲传来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新理想,他们踏上了铸造民族国家的

奋斗历程。

1498年5月,达,迎马率葡萄牙船队从东非海岸横渡印度洋,成功地来

到印度的卡利卡特(旧称古里),开辟了东西方的新航路。

在此后的400多年里,

东西方间的联系在世界一体化的大潮中日益密切,物质交流、文化交流和人员

往来是过去任何历史时期所无法比拟的,促进了双方在这段历史时期里社会、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在和风细雨中进行的,而是充满了

刀光剑影,殖民者依仗自己的船坚炮利,试图把亚洲各国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

地。

双方的获得也不是对等的,西方殖民者更多的是以“血与火”的形式,在亚

洲各国攫取各方面的利益。

但是,已有数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亚洲各国人民不

是轻易就能征服的,他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英勇抗争,包括大的民族起义和变

法图强的改革运动。

近代东西方文明在亚洲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经验教

训,更值得后人认真总结和反思。

节选自王斯德主编:

《世界通史:

工业文明的兴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