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西方美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190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8世纪西方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718世纪西方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718世纪西方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718世纪西方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718世纪西方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18世纪西方美术.docx

《1718世纪西方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世纪西方美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18世纪西方美术.docx

1718世纪西方美术

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欧洲美术,特别是意大利、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美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一个流派纷呈、民族画派繁荣的局面。

当然,17、18世纪的美术都都各自的特点。

17世纪概况 

   17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由于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原因,教皇拥有了最大的权威,反宗教改革势力趁势抬头。

德国遭受了30年的战争浩劫,政治经济都显得十分落后,资本主义势力还非常薄弱。

西班牙自从1588年“无敌舰队”覆灭后,丧失了海上霸权,工商业一蹶不振,人民贫困不堪,成为欧洲流浪汉和乞丐最多的国家,宗教势力横行不法。

在当时,只有荷兰、英国和法国的资本主义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欧洲最先进的国家。

 

  17世纪的欧洲,一些国家的国内矛盾极其复杂和激烈,人民运动此起彼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殖民、反宗教压迫的性质,有的运动则带有反资产阶级的色彩。

同时,哲学、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也促进了破除宗教迷信、探索真理的积极主动性。

在这样的条件下,美术方面继文艺复兴之后,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佛兰德斯、西班牙、法国和英国最为突出。

   意大利、西班牙是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的巴洛克艺术风行。

君主专制的法国,王权至上,占上风的是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荷兰,流行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17世纪是它的全盛期,至18世纪逐渐衰落。

它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巴洛克艺术神秘和豪华的风格成为扩大宗教宣传、满足上层神职人员以及贵族们享乐的最佳工具,而教会的富有则更是对它大力支持。

贝尼尼就是几代教皇的宠儿,他也为创造世界宗教中心罗马的巴洛克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尽管巴洛克艺术与教会的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却不能划等号。

因为有些美术家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传统的影响,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世俗情绪,优势还包含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成分。

而且在巴洛克艺术流行的国家里,还有民间艺术和现实主义艺术和它抗衡。

   法国因为资产阶级还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依附于宫廷,而教会也同样受制于王权,于是王宫成为政治艺术的中心。

宫廷需要的是象征王朝伟大和永恒的古典主义艺术,这样,古希腊、罗马的题材在法国最受欢迎。

王权利用古典主义艺术强调理性、唯理主义的特点宣扬王权存在的合理性,宣扬君权神授。

古典主义艺术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宫廷内与宫廷外之分。

宫廷内的艺术家如乌埃、勒不纶、里个的作品主要用来歌颂王权,为王朝歌功颂德,或制作路易十四的盛装像或装饰王宫;而普桑、洛兰等宫廷外的古典主义艺术家,歌颂大自然的美和人类的纯真理想,宣扬理性和自由,有反暴政、反宗教愚昧的色彩,比前者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另外古典主义艺术强调绝对的美和永恒的典范,主张学习自然,不过他们的自然是理想的自然而不是真实的自然。

所以古典主义的作品中无论人物和风景都和现实生活保持有一定距离,缺乏生活气息和新鲜感。

其次,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在形式上都追求均衡完美的构图和规范准确的素描,不大重视色彩,这为以后的古典主义艺术家奠定了一些法则。

 

   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荷兰,作为主人的资产阶级需要艺术家为他们服务,要的是描写自己日常生活的市民艺术。

不过,荷兰画派大部分作品都带有资产阶级洋洋得意、自我满足的色彩,显得多少有些浅薄和庸俗。

当然,哈尔斯、伦勃朗等一些艺术大师不在此列,他们的伟大之处正在于突破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与人民有着较多联系。

   其次,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国家里,还存在着一种与现实主义市民艺术有密切关系的卡拉瓦乔主义,它是17世纪的现实主义流派。

它并不局限于与画家卡拉瓦乔有直接关系的那些流派,而是一中倾向和风格,是一中强大的艺术运动,曾在欧洲各国得到普遍承认和流行。

它的产生是和16世纪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传统、17世纪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当代下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及民间艺术传统分不开的,所以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民主思想的特点,带有质朴的非官方的特征。

综上所述,17世纪的美术具有一下一些发展和变化:

1.随着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逐渐形成,出现了许多富有独特民族特色的画派。

各派都很重视民族与民间的艺术传统和本土的现实生活。

2.17世纪的审美观念有了大的变化,相对于文艺复兴事情强调和谐、宁静、理想的美来说,它强调的是打破和谐、主张真实自然的美。

尤其是卡拉瓦乔主义,否定古典主义的原则,追求表现下层生活,从平凡人的身上发掘美和智慧。

另外,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代风貌,继文艺复兴把神描写成人之后,把抽象的人描写成具体的、更有个性、更有社会特色的人,是一大进步。

3.17世纪的有些艺术作品带有鲜明的社会批判色彩,这样带有民主倾向的作品在当时虽然不多,但总难能可贵地出现了,这种批判色彩在文艺复兴时是不多见的。

4.艺术家的队伍有了明显分化:

有的人往上走,成为教会和宫廷的座上客,如意大利的贝尼尼;有的往下去,走向下层变为平民,甚至成为住在贫民窟里的破产者,如卡拉瓦乔和博洛米尼。

艺术家队伍的分化促使艺术思想上的对立,也加剧了六排检的斗争。

5.美术的题材和体裁大大丰富和扩展,专业分工更强。

6.17世纪艺术家由于重视观察自然,加深了对描绘对象的研究,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对光的表现。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列善于运用色彩的大师,如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维米尔等人。

他们都善于光色结合,使色彩显得璀璨晶莹,富有变化,有着迷人的魅力。

在构图上,17世纪美术家更多强调运动感和不规则构图。

18世纪概况

   18世纪的欧洲更加动荡不安,封建制度进一步衰落动摇,资本主义在各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的发展像上个世纪一样,也是流派纷呈,既有风行一时的洛可可艺术,也有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的市民艺术,还有古典主义和晚期巴洛克艺术。

从这一世纪美术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来看,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国是最重要的国家。

   英国在18世纪是欧洲最先进的国家。

18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了第一个获得世界声誉的画家——油画家、版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荷加斯。

荷嘉斯的风俗画犹如连环故事,充满道德说教意味。

中叶时又出现了两个著名的肖像画家:

雷诺兹和庚斯博罗。

他们的肖像画描绘了那些洋洋得意、生活满足安定的资产阶级人物,从此奠定了英国画派的基础。

这一画派中大多是肖像画家,他们的肖像画多少带有凡艾克的遗风,因为这种华丽、优美的风格和适合英国绅士的口味。

   法国在18世纪是欧洲政治思想方面最先进的国家。

18世纪的法国美术基本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世纪20年代以前,是从古典主义逐渐过渡到洛可可时代的过渡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年代到70年代,是宫廷洛可可艺术与代表第三等级的市民艺术并存和相互对抗的时期。

第三阶段为70年代以后,新古典主义兴起。

洛可可艺术产生于极度奢侈和趣味腐化的环境中,受到贵族阶层重视和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没落贵族的审美趣味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这种以娇柔、纤细、艳丽格调为主的艺术对当时欧洲各国的宫廷艺术的影响很大。

而与洛可可对抗的市民艺术是在启蒙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质朴感和战斗色彩。

它走上大街,为资产阶级服务,代表第三等级的审美趣味。

题材上艺术家们注重日常生活,传统的神话、历史、圣经题材再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

   18世纪后半叶起,法国再一次兴起古典主义。

这与古罗马庞贝城等地的发掘和温开尔曼的古典主义艺术理论传播有关。

古典主义主要是针对洛可可艺术的,它不满意洛可可的浮华和夸张。

新古典主义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不同,它的“古典”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它担负有新的时代使命,包含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因素。

在1789年大革命到来时,大卫的艺术创造表现出更大的现实性和革命性,他曾经一度几乎完全抛弃古典的形式,作品描绘的完全是现代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18世纪欧洲的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国的美术也出现了变化。

意大利既有古典主义美术又有晚期巴洛克艺术,威尼斯的风景画派作品则透露出地方现实主义的清新气息。

德国在18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一系列晚期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家,下半旗在温开尔曼的倡导下兴起了古典主义艺术家。

西班牙因为由法国波旁系统的国王掌权,外国画家一度充塞马德里宫廷,古典主义风靡一时。

但总的来看,18世纪西班牙的美术毫无生气,只是到了末期大艺术家戈雅的出现,才打破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一、意大利

 贝尼尼(Bernini)

   贝尼尼被称为巴洛克艺术之父,其雕刻、建筑艺术非凡的成就使自己当之无愧地成为17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

贝尼尼的艺术为上层阶级服务,一生始终是王公贵族和几代教皇的座上客。

   17世纪的欧洲是个大动荡的欧洲,民族、民主革命的运动蓬勃发展。

在美术上,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斗争明显而激烈。

艺术家的队伍开始分化,一部分人成为宫廷画家,贝尼尼便是其中一位。

贝尼尼是位比较复杂的艺术家,他虽然服务于宫廷,创作上有被利用的一面,这是主流,但也有想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一面,他是一个始终处在矛盾地位的巴洛克艺术家。

  贝尼尼的艺术不模仿前人而多有创造,他喜欢表现戏剧性的题材和运动中的人体,通过这样的题材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瞬息万变的运动。

他强调激情和运动,重视明暗对比,他塑造的人物雕塑总是处于激烈的动势中,人物的表情和姿态传达出内心和气质上的感染力,给观者以强烈的震惊和激动,而光的巧妙运用又让这戏剧性的场面更加振动人心。

贝尼尼似乎能够使大理石在他手中产生奇妙的化学变化,凿出的人体细腻光滑并富有弹性,在强烈的动势中还能看到肌肉的紧张和似乎正在呼吸的起伏,给人一种朦胧的幻觉。

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

贝尼尼的早期艺术还不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有人文主义思想和古典艺术的影响,作品中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又表现了人的感情和力量,同时具有巴洛克艺术的运动和激情。

早期作品《大卫》完全像是一个世俗中的人,从慢了热情和意志力量,正处在旋风般的运动中。

《阿波罗和达芙妮》群雕是为罗马的红衣主教波尔盖兹所作,这件作品的完成为贝尼尼赢得了不仅整个罗马连同教职人员的赞叹。

这件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歌颂了人类的理想和爱情。

陷入情网的阿波罗疯狂地追赶达芙妮,而美丽的少女却冷若冰霜极力躲避,在阿波罗的一只手触到达芙妮的身体时,美丽的少女变成了一棵月桂树。

这两个人体十分轻盈,好像是沿着一个对角线的方向跑去,仿服要离开大地。

达芙妮的身体有着湿润和柔和感,她斜视的眼光里闪着诱人的目光。

这件十分生动的作品,充分显示出贝尼尼一心为宗教服务的思想,也显示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

   1623年贝尼尼进入教廷后,艺术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的雕塑越来越显示出一些程式化倾向,人文主义色彩减弱,现实主义的因素也减少了,更多的是宗教神秘色彩。

虽然在创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不少作品已缺乏生气和创新。

艺术风格的变化和地位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过上贵族一样豪华生活的贝尼尼不可能接近下层,表现下层的真实生活。

乌尔班八世是贝尼尼艺术的最大支持者,贝尼尼为这位教皇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乌尔班八世陵墓尽力追求豪华的风格对其进行讴歌。

这个时期更为出色的是他的肖像创作,这些作品中虽然有巴洛克风格的影响,但也包含着现实主义因素。

贝尼尼的肖像雕塑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奉教皇、国王之命所作的肖像雕塑。

这类作品多般华丽有余,个性不足,往往缺乏人物内心的刻划。

第二类是他为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所作的肖像雕塑。

在制作朋友和家人肖像时,他有更大的自由,所以表现得更为生动些。

在给红衣主教波尔盖兹作的雕像中,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给人印象庄严而又带点做作,自信又有点迟钝,眼睛很有神气,表现了贵族的高贵感,微微张开的嘴仿服正在往外吹气。

   祭坛雕塑《圣德列萨祭坛》的成功,标志着贝尼尼雕塑的顶峰的到来。

贝尼尼在这件最得意的作品中,成功表现了修女德列萨在幻觉中复杂的由痛苦和幸福交织在一起的形象:

天使正把金箭从她的心中抽出来,似乎已经刺入好几次还要再继续;她的头无力地后仰,手脚忘情地下垂,这个身体坐在云端上——上面的灯光照着祭坛上部一束束镀金的象征圣光的金属条,给整个人体洒上金色,更增加了雕刻的戏剧气氛。

在这件作品中,贝尼尼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

它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也是贝尼尼创作中的积极成分,也是与一般的巴洛克艺术的不同的地方。

   总的来说,贝尼尼是巴洛克艺术家,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仍然有着现实主义成分,他是有着积极精神的巴洛克艺术家。

虽然为教廷服务,创作中有妥协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反抗的一面,特别是他的一些优秀的肖像作品,弱点是脱离生活,远离人民。

他和委拉斯贵支虽然是同时代的两个人,所处的环境也都差不多都是宫廷画家,但他没有能够像委拉斯贵支那样一生坚持真理,对劳动人民表现出深刻的同情,这是他的局限和不幸。

卡拉瓦乔(Caravaggio)是意大利16世纪末17世纪初著名画家,和贝尼尼同为那个时代的巨匠,但由于所持的艺术观点和所选的艺术道路不同,一生充满了艰辛和不幸,年仅37岁就悲惨离世。

卡拉瓦乔的艺术像一座桥,既继承了文艺复兴的传统又推开了17世纪现实主义的大门,把文艺复兴和17世纪两个时代联结了起来。

17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更具体、更真实的世界,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充满幻想,而是逐渐揭去了那层美丽的轻纱,看到了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幸。

有些现实主义的画家不仅描写了现实,还对社会的黑暗第一次提出了批判,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变化。

   卡拉瓦乔最初艺术的进展主要受到的影响:

一是米兰的现实生活,二是这里的文艺复兴传统尤其是达芬奇的艺术,三是一些现实主义画家的影响。

其中还有威尼斯画派明快的色彩、激烈的运动和自由流畅的笔触、宏大的构图,这些条件相互结合促成了卡拉瓦乔艺术的成长。

   卡拉瓦乔早期的艺术大多是画一些年轻男女,在这些人物身上多充满了宁静和欢乐的情绪。

他画静物,画从大街上请来的各种角色,从一开始就走着一条写实的路,表现的是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有血有肉,内心充满了欢乐和青春。

如《女卜者》描写了既没有维纳斯也没有阿穆尔的爱情,在当时的意大利是不多见的。

画中的女主角是从他门前路过的一个吉普赛女人,男青年是他的一个朋友,两人眼光相碰,男青年正挑逗地望着吉普赛女人,这个女郎则显出害羞的样子,好像忘记了看手相,而是望着男青年的脸。

这些从生活中来的人物和在真实生活中所见的鲜艳明快的色彩,帮助卡拉瓦乔追求着现实的亲切的美。

卡拉瓦乔早期的这些半风俗半肖像的作品唯一的缺点在于人物内心的刻画还不够深刻,个性化还不突出。

早期他也创作了一系列宗教画题材的作品,他的宗教画缺乏虔诚,像前辈的人文主义画家一样,主要着力于表现人的理想而不是对神的歌颂,而且在宗教题材世俗化方面,他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画家走得更远。

例如描写穿着现代衣服的圣女思索这人间的事情。

   卡拉瓦乔生活的经历让他一生都在极力表现最底层人的生活状况,无论是宗教题材还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应该有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影子,圣人要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现才能为大众所接受,才能更接近最广大的人民,他追求神人不分,宗教题材世俗化。

卡拉瓦乔的艺术往往来自生活中一个场面突然带来的灵感,他重视光的运用和选择最能够表达主题的情节,画面具有真实性、现场性,让人觉得似乎自己就在现场,就在当面,似乎正在参与。

卡拉瓦乔曾为孔塔雷利礼拜堂作祭坛画《圣马太和天使》,在这幅画上,他画了两个等身大的人物置于前景,而让人震惊的是,圣马太史无前例地被画作一个粗野、额上条条皱纹、浓眉大眼、络腮胡子、并且似乎因为突然想到什么而激动不已的握笔的手已经战战兢兢的农民的样子。

他认为圣马太就该是这样朴实,并且认为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

《圣马太被感召》同样是这个教堂的壁画,也取材于圣经。

这幅精彩的作品通过一束强烈的光线把基督和马太联系起来,基督半隐在暗光中的面部正好更凸显了露在光照中指向马太的手的中心地位,又与马太指向自己的手很巧妙地让观者一目了然这幅画的意义。

故事情节表现在一个灰暗的小房子里,画面上的人物性格多样但都统一在总情节中,整个画面统一在暖褐色调子中,在射进来的阳光照耀下,马太的红衣和身旁青年的鹅黄色衣服显得十分鲜艳夺目。

卡拉瓦乔用一件宗教题材的外衣,反映的完全是世俗的生活和人间的疾苦。

   1605-1606年卡拉瓦乔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出色的作品《圣母之死》,这幅画标志着他创作的顶峰。

这幅祭坛画上既无飞翔的天使,也无神的赞颂,平凡的一切完全是人间的景象。

画中圣母玛丽亚的形象可以称得上是欧洲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之一,在之前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如此真实的形象。

在一个破陋的农家茅舍里,死去的玛丽亚躺在床上,一群农民式的人物围着她哭泣,每个人都低垂的头加重了画面的悲剧气氛。

圣母头上的光圈几乎看不到了,她完全像一个死于饥寒和贫困的农家妇女。

她头发蓬乱,面色苍白,脸部显得浮肿,遗容上留下了生活忧愁的影子,身上穿的是当时农家的服装。

最为别致的是画家把她安置在一个极短的小床上,为的是让她的两只光脚悬空放着。

前景中的农家姑娘是玛格达丽娜,她坐在一个粗笨的小板凳上哭得十分伤心。

这幅画的成功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卡拉瓦乔完全摆脱了过去的陈规俗套,他借助圣母升天这一题材,真实地丝毫不加掩饰地画了一个农妇之死。

二是这幅画是卡拉瓦乔平民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美在于真实,反对一切粉饰和美化。

三是在他的作品中表漏了画家对下层人民贫困生活的深刻同情心,他这种揭露性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对社会贫富不均现象的批判。

   卡拉瓦乔的艺术道路被美术史学家称作卡拉瓦乔主义,它的影响是极广泛的,不仅对当时意大利国内有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欧洲各国,不少17世纪的现实主义画家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卡拉瓦乔主义对鲁本斯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鲁本斯作品中那种粗矿的气质、健壮的人体、民主的思想都和卡拉瓦乔的一束很接近。

卡拉瓦乔主义对欧洲各国艺术的影响既不应抹杀它的作用,也不要加以无限夸大。

它对其他国家艺术的影响只是一个外来因素,各国的现实主义的发展程度如何首先取决于本国的条件。

 

   卡拉瓦乔艺术的意义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一样真实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这一动荡的年代。

正是时代孕育了他的艺术,他的艺术反过来又表现了这个时代。

二,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卡拉瓦乔有着自己的美的标准,他来自生活底层,熟悉并同情这些人,在下层劳动者的身上和内心去寻找美。

他作品的人民性也表现在艺术的真实性上,真实为他的艺术带来了撼动人心的力量,他总是从生活出发反对一切虚构和臆造。

三,在卡拉瓦乔的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对社会批判的因素。

文艺复兴是理想的时代,而17世纪是人们理想破灭的时代,他画中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死亡、鞭打、哭泣、沉思、乞求、骚动不安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描写都是对社会的批判。

四,在艺术技巧上的革新。

1.是他对光的研究运用,他把色彩和光结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更真实、更鲜明的艺术效果,并突破了画面的平面,使人体更有雕塑感。

2.构图法和文艺复兴时期不同,主要采用开放式构图,人物多处于前景,尽量使画面上的人物与观众结合在一起,使之产生情感的交流。

3.无论是画静物还是人物都力求表现出事物的质感,画面上的每个部分都给人极其真实的感觉。

4.卡拉瓦乔表现的运动和巴洛克艺术家表现的运动不同,巴洛克艺术作品中的运动往往是无目的的,而卡拉瓦乔的运动总是有目的和内容的,是受画面主题支配的。

二、荷兰

17世纪上半期,荷兰是一个经济贸易的强国,一个典型的商业资产阶级国家,这里既没有豪华的宫殿,也不修建雄伟的教堂,建筑与雕刻不发达,而为市民阶层服务的绘画艺术则特别受到重视。

市民用绘画装饰家庭成为一种时尚,绘画贸易特别发达,绘画和其他商品一样有行情有市场。

艺术的商品化促使艺术走向社会,也是绘画题材更加广泛,而且主要是世俗的生活。

现实主义的艺术独树一帜,画家多采用通俗的艺术语言,作画很少运用寓意和戏剧化的手段。

荷兰的艺术是市民的艺术,荷兰画家也大都不去意大利“朝圣”,他们有自己的审美观,认为自己的艺术是最完美的艺术。

伦勃朗(Rembrandt)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首领和具有世界影响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荷兰最杰出的肖像画大师,他一生创作精力旺盛,给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遗产——六百幅油画,三百幅版画和二千幅左右的素描的速写。

他的画作题材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伦勃朗早年在老师那里接受了意大利艺术特别是卡拉瓦乔主义的熏陶,他非常重视写生,常画双亲、身边的人和自画像。

也画宗教题材画,不过这些宗教题材画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世俗气息。

1632-1643年间伦勃朗的艺术走向成熟,他创作的著名的《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是其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他选择了蒂尔普教授正在给他的学生讲授人体解剖学课的情节,因而这幅肖像画又带有风俗画的性质。

在作品《丹娜伊》中,相比较提香的同名作品中描绘成的美妇,伦勃朗笔下的丹娜伊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画家描绘了丹娜伊在金雨到来时的惊喜,她正扬起右手迎接幸福和爱情的到来。

背景上有一位老妇人正出神地看着眼前的奇迹。

画面的光完全集中在丹娜伊身上,光线的变化与明暗对比增加了画面的戏剧气氛。

4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伦勃朗的创作更具有现实色彩。

1642年,他出色完成了后来被称为《夜巡》的作品。

这幅画原来是受阿姆斯特丹警卫公会委托而作的一幅集体肖像画,他却把它当作一个离世的主题画来构思。

他选择了大尉班宁科克下令射击手连出发的瞬间,将主要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主要位置,而把其余的人安排在后边。

此画无论人物刻画,构图处理上以及光色运用上都达到了完美程度,颇有独创性。

   伦勃朗的艺术道路既不属于巴洛克也不属于古典主义,而是具有荷兰特色的卡拉瓦乔主义。

他是17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走着一条独立的艺术道路。

在绘画史——不单单是荷兰的而是全欧洲的绘画史上作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

他把艺术、名誉和自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不愿迎合他人平庸的艺术趣味而降低作品的艺术性,不愿放弃自己的美学观点和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实践,无论宗教、神话、肖像、风景、动物等各种体裁,都有独到的成就,而光和影成为他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

他注重用广来造型,强调明暗对比,突出主要人物,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无疑是受了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

他使用的色彩,常带有一种金属和宝石般的高贵感,使粗陋的物象也变得华美悦目。

他遵守的原则是:

我就是我。

主要表现在:

一,生活化。

无论画什么题材、什么人物都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英雄也好,圣母也好,都是生活中的人。

二,时代化和社会化。

他的作品充满了时代气息和社会特色。

充分显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和市民的荣誉感以及各种人物鲜明的个性与职业特点。

三,非宗教化。

尽管他画了许多宗教题材,但都是借助宗教题材来宣扬人性的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基督教的精神和人道主义融合在一起。

四,他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批判色彩。

五,在肖像画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在人物内心刻画上,在多样化和典型化方面都表现出独到的功夫,不同凡响。

他的肖像画不仅仅是描绘了一个人,而且描绘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是时代与社会的一面镜子,曲折地反映了人的命运、痛苦和欢乐。

六,在技法商和技巧上的成就非常突出。

他善于用光来造型,画面上常常看不到清晰的轮廓线,二是运用明暗对比的方法造成人物的立体感,突出人物在空间的位置。

光线和色调的变化十分复杂而微妙,却在画面上起到了协调和统一的作用。

   伦勃朗不用于荷兰小画派的艺术家,他不会迎合新主人而委屈自己的艺术,作品都有丰富心理和道德的内涵,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17世纪继承了文艺复兴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使荷兰画派的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