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188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

《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美术教案.docx

二年级美术教案

第1单元:

会飞的花

  单元概述:

  这是一个让儿童展开想像与联想的天地,自然界的花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今天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和探究天空中飞舞的“花”。

  在大干世界里,一个个地上爬的毛毛虫,怎么会变成对对色彩斑斓而又对称美丽的蝴蝶,飞舞在绚丽的花丛?

形色各异的花风筝就像仙女,高高飘荡在天空;朵朵蒲公英好像是小小的花伞,拖着自己的种子,随风飘荡。

它们要在哪里找到自己的土壤?

在哪里开始它们新的生命?

又将要在何时继续那新的旅程、新的梦想?

  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哪些会飞的“花”呢?

这些会飞的花引发了孩子们的想像与好奇的目光,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捕捉美的愿望。

  

  本单元设置了《七彩蝴蝶》、《花风筝》、《蒲公英》三个课题,课题从大自然的昆虫——蝴蝶、民间艺术品——风筝、生生不息的植物——蒲公英等不同的角度,引导儿童对美的追求和无限的幻想,记录了人类对“飞”的向往,对美的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并通过《七彩蝴蝶》、《花风筝》、《蒲公英》等相关的音乐作品(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艺术与大自然和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

从歌曲中学习相应的乐理知识,从动手制作中了解形态对称原理、色彩协调要素。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与制作过程中的快乐,感受愉快、美好的情绪和情感。

  由美术教师完成《七彩蝴蝶》、《花风筝》、《蒲公英》三个课题。

  

  第一课题剪一剪《七彩蝴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漂亮的各种各样的花蝴蝶,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2、运用剪刀等工具进行蝴蝶剪纸创作,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剪纸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难点:

  用剪刀等工具进行蝴蝶剪纸创作,表现出不同特点、不同花纹的蝴蝶图案。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光盘、各种各样的蝴蝶的图片、参考图、蝴蝶剪纸作品数幅。

  学具准备:

  各种各样的蝴蝶资料、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板书:

七彩蝴蝶

  2、提问:

为什么把蝴蝶说成是七彩蝴蝶呢?

  教师小结:

  3、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蝴蝶图案和蝴蝶照片。

  4、提问:

你认为这些蝴蝶哪些地方很美?

他们都有哪些特征?

  5、展示蝴蝶的特征:

对称的图案。

  6、提问:

怎样用剪刀剪一个对称的图案?

  7、示范用剪刀剪一个对称的图案,指导学生拿出准备好工具,尝试着剪一只对称的蝴蝶。

  8、老师巡回指导。

  9、课堂小结,展示构图漂亮的学生作业。

  1、思考。

  2、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3、欣赏老师出示的图案、照片。

  4、学生思考回答

  5、观察蝴蝶的对称图案

  6、学生回答:

对折的方法,先折后剪。

  7、观察并尝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8、学生作业。

  9、学生展示漂亮的蝴蝶图案作业。

  

  

  

  

  第二课题画一画《花风筝》

  美术课目标:

  1、通过对风筝文化的了解和感受,结合学生亲手制作与放飞的体验,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

  2、欣赏与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与风筝有关的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用画笔表现不同的风筝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

  1.有关风筝的图片资料、VCD光盘等。

  2.风筝文化的文字资料以及与科学相联系的资料等。

  3.美术材料、工具等。

  学具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风筝图案资料、水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工具。

  2、唱一唱:

有感情的歌唱歌曲《放风筝》。

  3、谈一谈:

春天放风筝有什么感想。

  4、看一看:

  出示课件:

各种各样的风筝图片资料。

  5、讲一讲:

  老师讲一讲关于风筝的文化历史背景。

  6、提出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的想法,用水彩笔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图案造型。

  7、做一做: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水彩笔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图案造型。

  8、教师小结,展示学生作品。

1、准备好工具,静息。

  2、有感情的歌唱歌曲《放风筝》。

  3、学生谈春天放风筝的感想

  4、看各种各样的风筝造型图案。

  5、听老师讲关于风筝历史文化背景。

  6、认真听教师讲作业要求。

  7、完成作业:

  用水彩笔设计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图案造型

  8、展示作品并欣赏

  

  

  

  

  

  

  

  第三课题画一画《蒲公英》

  美术课目标:

  

  通过对蒲公英这种植物的了解,知道它既是一种花又是一种会飞的种子。

让学生不仅能进行绘画表现,而且能通过演唱和表演在学习中将其生态现象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

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学生的心灵。

学会用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将其生态现象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

  教具准备:

  1.图片资料及VCD光盘、水印木刻资料等。

  2.音乐盒带及伴奏带。

  3.美术材料、工具、范画。

  学具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工具。

  2、唱一唱:

有感情的歌唱歌曲《蒲公英》。

  3、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描写蒲公英景象,谈谈有什么感想。

  4、看一看:

  老师展示收集的蒲公英图片资料。

  5、老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蒲公英的诗。

  带着妈妈给你的小伞,

  到远方去寻找美丽的家园。

  穿过小树林,

  飞越小溪流,

  带着美好的希望,

  轻轻地落在土地妈妈的怀里。

  无数的小伞,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6、提出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的喜欢,用彩色笔把喜欢的蒲公英的样子画出来,添画出漂亮的背景。

  7、画一画: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喜欢的蒲公英的样子画出来。

  8、教师小结,展示学生作品。

1、准备好工具,静息。

  2、有感情的歌唱歌曲《蒲公英》。

  

  3、学生体会歌曲中描写蒲公英的景象,并说出自己的感想。

  

  4、观看老师收集的蒲公英图片资料。

  5、有感情地朗读蒲公英的诗。

  带着妈妈给你的小伞,

  到远方去寻找美丽的家园。

  穿过小树林,

  飞越小溪流,

  带着美好的希望,

  轻轻地落在土地妈妈的怀里。

  无数的小伞,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6、认真听教师的要求

  7、完成作业。

  8、展示作品并欣赏

  课后小记:

  

  

  

  

  第2单元:

快乐的小队

  单元概述:

  小队是班级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入学的那天起,我们就要在一起共同度过几年的学习和生活时光。

我们一起快乐,我们一起成长,我们一起去拥抱明天升起的太阳。

小队中的每一位队员都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齐心协力。

通过艺术的诱导,培养队员们互相关爱、友好合作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增加团队凝聚力。

本单元设计了《队鼓咚咚响》、《让我们荡起双桨》两个课题。

教学中,主要以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唱歌比赛”、“音乐欣赏”、“设计标志”、“记忆画”、“讲故事”、“戏剧表演’’等艺术活动,感受节奏、速度、情绪、造型、色彩、构图等基本要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爱集体、爱他人、团结向上所带来的欢乐。

  由美术教师完成《让我们荡起双桨》一个课题。

  第一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通过分组设计各自小队的活动标志,以及画一画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小队活动,掌握设计中的简洁、明快的表现方法。

体验合作的乐趣以及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爱集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设计各自小队的活动标志。

  教具准备:

  1.小队活动的照片资料。

  2.设计标志的图片资料。

  3.铅笔、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4.“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录音带。

  5、范画作品、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卡纸以及自己搜集的标志图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纪律、检查学生的工具

  2、提问: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地一次小队活动是什么?

为什么?

  3、唱一唱:

  有感情的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4、看一看:

  观看老师收集到的小队活动照片资料。

  4、讲一讲:

  在歌曲中,同学们是怎样快乐地开展小队活动的。

  5、做一做:

  为自己的小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以小队合作地形式,共同讨论设计一次小队活动的方案和活动地标志,还可以拓展到队旗、帽子、袖标的设计。

  放背景音乐。

  6、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

1、放好工具,静息

  2、学生回答:

  3、有感情的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4、观看老师出示的照片资料。

  4、学生谈体会。

  5、认真听老师讲关于作业要求。

  6、学生讨论小队活动方案。

  第二课时

  1、根据上节课的学生讨论情况,老师提出本节课的要求;

  设计一个小队标志、还可以拓展到队旗、帽子、袖标的设计。

  2、学生作业。

1、根据老师的要求分组再一次讨论完善小队活动方案。

  2、分组完成作业。

  3、老师播放背景音乐,巡视指导学生作业。

  4、学生作业展示。

  5.评比小结。

2、学生分组完成作业。

  

  4、分组展示作业。

  课后小记:

  

  

  第3单元:

十二生肖

  单元概述:

  关于十二生肖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与传说,它在我国民间文化中独具特点和魅力。

长期以来,经过民间艺术的流传、演变,所形成的关于十二生肖的神话、故事和童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生动、造型极富趣味,关于它们的故事、传说,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人民的聪慧才智,表现了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的道理。

表现十二生肖的故事有很多形式,如绘画、剪纸、彩绘、刺绣、挂饰等民间工艺中都有十二生肖可爱的造型。

速些故事和民间工艺品在给人们带来艺术想像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情感体验。

  “子鼠、丑牛、寅虎、卵兔……”依稀地记得,在外婆家听到过它,伴随着我逐渐地成长,知道其中有一个是小小的我。

我好奇地问来问去:

“为什么老鼠排第一?

为什么有狗,没有猫咪?

也没有黄花鱼……”长辈的回答总是不能让我满意,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这里面有着太多的神奇故事。

  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后来逐渐流传到日本等国家,内容丰富多彩。

12种动物除了作为生肖的特定意义外,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如有关的成语典故、风俗传说等,使生肖文化有了说不尽的妙趣。

  十二生肖起源于我国原始先民的图腾信仰,酝酿并逐渐定型于民间。

十二生肖的艺术作品富于情趣和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视觉、听觉上的享受,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是对祖国优秀民间文化的继承。

  本单元为十二生肖系列单元之二,继续从艺术与文化相联系的方面切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神奇,引发兴趣。

本单元共设计了《可爱的小兔》、《龙的传人》、《金蛇狂舞》等三个课题,通过头饰制作、绘画表现、歌曲演唱、戏剧表演、观赏民间工艺品、乐曲听赏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

  由美术教师完成3个课题:

《可爱的小兔》、《龙的传人》、《金蛇狂舞》。

  第一课题《可爱的小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兔儿爷”和“月兔”的民间传说及与兔相关的成语故事,尝试用纸的立体制作等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可爱的小兔。

  2.通过本课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以及体验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挥想象尝试用纸的立体制作等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可爱的小兔。

  教具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兔子的图片、玩具、画册、录像资料。

  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带、录音机,兔子题材的工艺、绘画、卡通作品。

  3.彩色纸、彩笔、胶水、剪子等工具材料。

  学具准备:

  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兔子的图片、玩具,彩色纸、彩笔、胶水、剪子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2、引入新课:

  师:

小朋友知道十二生肖吗?

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十二生肖都是哪些动物。

  3、表演十二生肖歌谣:

  小老鼠吱吱叫,

  龙水牛弯弯角,老虎抬头一声吼,

  兔子吓得快快逃。

  龙在云里尾巴摇,蛇在田里伸懒腰,

  小马铃儿叮当响,山羊乐得胡子翘。

  猴子树上蹦蹦跳,公鸡村头喔喔叫,

  小狗院里滴溜溜转,

  小猪梦中胡噜噜笑。

  4、唱一唱

  放歌带:

《十二生肖歌》,小朋友进行表演唱。

  5、说一说:

  你知道的关于小兔的歌谣、谜语。

  6、讲一讲:

  民间兔儿爷的故事

  7、看一看:

  展示老师收集的兔子工艺品及学生收集的兔子资料。

  8、作业要求:

  用白纸或彩色纸制作一只可爱的兔子形象:

  9、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10、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品。

1、静息。

  2、学生回答: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表演十二生肖的歌谣:

  小老鼠吱吱叫,

  龙水牛弯弯角,老虎抬头一声吼,

  兔子吓得快快逃。

  龙在云里尾巴摇,蛇在田里伸懒腰,

  小马铃儿叮当响,山羊乐得胡子翘。

  猴子树上蹦蹦跳,公鸡村头喔喔叫,

  小狗院里滴溜溜转,

  小猪梦中胡噜噜笑。

  4、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

  5、同学们分别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兔歌谣、谜语。

  6、同学上台讲民间兔儿爷的故事。

  7、学生观看老师收集的兔子工艺品及学生收集的兔子资料。

  8、学生听老师讲作业要求。

  9、学生作业

  10、展示漂亮的兔子作品。

  课后小记:

  

  

  

  第二课题《龙的传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它的图形和文字,在很早就已经出现了,在我国出土的大量甲骨刻片文字中,就已经频繁地出现“龙”字以及龙的图案,并在红山和良褚文化中出土龙形玉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收集龙的资料及自办龙文化的图片、工艺作品展,启发学生了解龙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历史发展到今天,龙已经成为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通过学生用绘画及多种材料制作、表现创造的龙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欣赏龙的艺术作品,初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用绘画及多种材料制作、表现创造的龙作品,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1.有关龙的资料、图片、书籍、录像、VCD光盘。

  2.与龙有关的工艺作品、绘画作品。

  学具准备:

  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

  2、唱一唱:

  放歌曲:

《龙的传人》

  3、讲一讲: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龙的故事。

  4、看一看:

  欣赏不同艺术形象的龙1、静息。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人》

  3、学生讲关于龙的故事。

  4、欣赏不同艺术形象的龙。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启发学生在分析研究中去发现,如:

龙的角像什么动物的角?

龙的身躯、龙的爪、龙的鳞、龙的尾巴……像什么动物?

  5、提出作业要求:

  每个小朋友用自己准备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幅关于龙的画。

  6、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7、展示作品、课堂小结学生从分析中发现龙的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shen),鳞似鱼,爪像鹰,掌似虎。

  5、听教师布置作业要求。

  6、学生创作一幅龙的美术作品。

  7、展示自己设计创作的龙的马上作品。

  课后小结:

  

  

  

  

  第三课题《金蛇狂舞》

  蛇的图案和文字与龙一样出现得很早。

它也是吉祥的象征,常常与灵芝、花草等组成图案,蕴含了如意、吉祥的感情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民乐《金蛇狂舞》及其摄影作品,了解民族乐曲丰富的表现力,学习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2.了解民间文化中“蛇盘兔”的寓意,进行创作和表现。

  3.用装饰的方法画一条漂亮的蛇的装饰画。

用肢体语言表演《伊索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展现个性化的设计,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用装饰画的方法创作一条漂亮的蛇的图案,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1.《金蛇狂舞》录音带、图片、资料、《白蛇传》录像带等。

  2.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学具准备:

  彩色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

  2、听一听:

  欣赏民族器乐合奏:

《金蛇狂舞》

  3、讲一讲: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蛇的成语。

  4、看一看:

  展示十二生肖邮票中的蛇及与蛇有关的文物、工艺作品,启发学生了解蛇文化的历史(陶器蛇,商代青铜器上的蛇纹)。

1、静息。

  2、欣赏民族器乐合奏:

《金蛇狂舞》

  

  3、学生讲关于蛇的成语。

  虎头蛇尾、打草惊蛇……

  4、欣赏不同艺术形象的民间工艺品蛇及有关蛇的文物。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5、出示制作的蛇的装饰画范品,让学生观察是怎样制作的。

  6、提出作业要求:

  每个小朋友用自己准备的绘画工具和其他材料装饰一条蛇的装饰画,做得精细、漂亮。

  7、学生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8、展示作品、课堂小结5、观察老师出示的制作的蛇的装饰画范品。

  6、听教师布置作业要求。

  7、学生作业。

  8、展示自己设计的漂亮的装饰画。

  课后小结:

  

  

  

  

  第4单元:

五月端阳

  单元概述:

  一提起粽子,你可知道它联系着一个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你可知道它凝聚了我国人雕美好祝愿和深情寄托?

可知道它蕴含着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为一个普通的曰子平添了深沉的意味、热烈的气氛,使它变得有义。

艺术课程将带领同学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唱歌曲、手工制作、聆听历史故事、观赏戏性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的欢腾,了解屈原的民族气节与国精神。

本单元设置三个课题:

《粽子情》、《敲锣打鼓赛龙舟》、《屈原与端午节》。

  由美术教师完成3个课题:

《粽子情》、《敲锣打鼓赛龙舟》、《屈原与端午节》。

  

  第一课题《粽子情》

  教学目标:

  通过制作、欣赏绘画等艺术活动,使学生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内涵

  受和表现端午节热闹的气氛及浓厚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用毛线、硬纸板等材料制作一个漂亮的彩粽。

  教具准备:

  1.相关的端午节的录像资料或VCD光盘。

  2.相关的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的美术作品。

  3.歌带《包粽子》,漂亮的彩粽作品等。

  学具准备:

  各种颜色的毛线、硬纸板、剪刀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纪律,检查学具。

  2、引入新课:

唱一唱:

  放歌带《包粽子》。

  师:

小朋友吃过粽子吗?

自己包郭粽子吗?

  3、看一看:

  ⑴、欣赏教材中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粽子图片。

  ⑵、欣赏民间美术“香包”系列作品。

  4、议一议:

  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意义吗?

是为了纪念谁呢?

  5、出示制作好的彩粽让学生参考。

  6、讲解制作步骤:

  ⑴、用硬纸板折出宝石形。

  ⑵、用彩色毛线按一定的方法缠绕。

最后做出穗子。

  7、放背景音乐,学生制作彩粽,老师巡回指导。

  8、教师小结,展示彩粽:

1、静息。

  2、唱《包粽子》,回答教师的提问。

  3、欣赏教材中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粽子图片。

  欣赏民间美术“香包”系列作品。

  4、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5、学生听作业要求和制作步骤。

  6、欣赏制作彩粽。

  课后小记:

  

  

  

  

  

  

  第二课题《敲锣打鼓赛龙舟》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绘画、表演等艺术活动,感受划龙舟时的热烈情景,培养欣赏间的相互合作精神。

  2、用绘画的方式画一幅自己见过或想象的划龙舟的画面,表现划龙舟的热烈、团结的气氛。

  教学重难点:

  用绘画的方式画一幅自己见过或想象的划龙舟的画面,表现划龙舟的热烈、团结的气氛。

  教具准备:

  1.有关划龙舟时热烈场景的录像或VCD光盘。

  2.歌曲录音带。

表现划龙舟的图片、范画等。

  学具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纪律,检查学具。

  2、导入新课:

唱一唱:

  放歌带《划龙船》。

  3、说一说:

  师:

小朋友见过划龙舟吗?

谈谈划龙舟的场面时这样的?

  4、看一看:

  组织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划龙舟的图片和vcd视频。

进一步让学生欣赏了解划龙舟的合作团结精神。

  5、讲解构思、构图要求:

  出示参考图学生参考。

  6、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幅自己见过或想象的划龙舟的画面,表现划龙舟的热烈、团结的气氛。

  7、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8、教师小结:

1、静息。

  2、唱《划龙船》。

  3、回答教师的提问。

  4、欣赏图片。

  欣赏划龙舟的绘画作品和录相。

  5、认真听老师讲解构图构思要求、

  6、学生听作业要求。

  7、用彩笔画一幅自己见过或想象的划龙舟的画面,表现划龙舟的热烈、团结的气氛。

  

  第二课时

  1、组织纪律,检查学具。

  2、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3、讲解本节课的作业要求。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划龙舟的创作。

注意构图的完整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