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923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docx

《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docx

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精

苑陵中学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方案

一、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意义

初中新课程方案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学生必修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课程,是不从属或依附学科的综合课程。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旨在打破教室的束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

其课程内容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区乃至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着重构建一个更为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

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管理

社会实践的实施地点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时间安排应相对集中,每年一周,三年共3周;组织形式宜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

公益性是社会服务活动的最大特色,服务者的志愿与义务是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社区服务活动的标准。

社区服务活动安排在课余时间实行,采取教师组织和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如果是学生自主安排,每组至少由3人组成。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遵循“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原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学分认定。

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前,应该将活动方案告知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家长可结合子女的身体情况给学生以特别提示,以便在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某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情况下,校方可提供其它更合适的活动供学生选择。

在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患意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

(一)新生军训:

时间:

每年的8月(共7天)

参加学生:

七年级

课题活动的目的:

让同学们学会吃苦,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优良作风、严守纪律的良好品德,为进入新阶段的学习提供身体和思想准备。

组织程序:

1.苑陵中学共建单位——新郑市教导大队有关领导协商联系,确定活动内容、时间及来校人员;2.组织部队官兵与年级主任、班主任面见;3.由班主任带官兵与学生见面;4.活动具体实施;5.军训会操;6.活动结束后每位学生将收获体验写成报告上交。

评价方法: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军训会操的效果、教官的评价。

(二)值周活动:

时间:

待定

参加学生:

七八九年级

课题活动目的:

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和管理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加大对学生行为规范监督的检查力度,构建和谐校园。

组织程序:

1.成立领导小组,由政教处具体协调,校值周领导小组、政教干事、年级主任共同配合,班主任具体组织实施;2.召开大会进行动员及提出要求;3.活动具体实施;4.值周结束后每位学生将收获体验写成报告上交。

评价方法:

学生的参与态度、积极性、收获体验、班主任评价。

(三)这周我当家:

时间:

每学年寒假、暑假

参加学生:

七八九年级

课题活动目的:

使学生深入生活、体会生活、感恩父母、报答长辈。

组织程序:

1.制作分发实践登记表;2.联系家长;3.活动具体实施;4.总结活动体验。

评价方法:

实践登记表的完成情况、家长评价、学生本人收获体验。

评价方法:

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本人收获体验、家长反馈、班主任评价。

(四)手拉手心系贫困小伙伴收集废品、捐书、捐物义卖活动:

时间:

每年的3月中旬

参加学生:

七八九年级

课题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关心弱者的爱心和善心,教育出有责任感的学生。

组织程序:

1.召开动员大会;2.组织学生捐书捐物;3.联系废品收购;4.组织安排义卖;5.收缴义卖款项;6.对贫困生捐助。

评价方法: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收获体验、义卖所得款项数额、班主任评价。

(五)寻找校友的足迹:

时间:

每年寒假

参加学生:

七八九年级

课题活动目的:

学会交流、交往,了解学校历史,了解校友的事迹,培养学生爱校的品德。

组织程序:

1.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活动目的,交代有关事宜;2.活动具体实施;3.所收集的材料整理成文。

评价方法:

参与的积极性、所收集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班主任评价。

四、社区服务活动的安排

(一)环保绿化活动:

时间:

每年3-4月,组织各年级的学生参加环保绿化活动。

课题活动目的:

亲身体验环卫工人为清洁城市、美化家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德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通过了解目前人们存在的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法。

组织程序:

1.与市环保局联系,选择部分学生由环卫工人带领对社区进行卫生清洁与城市绿化劳动,事先要和街道居委会有关工作人员协商,得到他们的支持协助;2.在劳动过程中实地观察,了解随手乱扔、随地吐痰等行为的发生及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法;3.活动结束后,由环卫工人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4.书面总结收获体会,将拟订的改善社区环境问题的方法提交相关部门;5.向全校师生发出“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倡议。

评价方法:

劳动的态度、环卫工人的评价、老师的过程评价、提出改善社区环境问题的方法的质量、书面体会总结。

(二)科普宣传活动:

时间:

每年的5月份

课题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走进社区宣传科普知识,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了解社会,提高学生本人和社区居民的科学知识水平。

组织程序:

1.在各年级组科普兴趣小组;2.每周进行1次的科普知识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家庭用电常识、化学与生活、提倡科学反对邪教、环保知识等;3.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在社区内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如宣传画、宣传单、标语等,也可以进行一些科普问题的解答和辅导;4.每次活动后进行书面汇总。

评价方法:

学生在培训过程中的课堂表现、活动的参与热情、表现及效果。

(三)今日说法

时间:

每年的9月-12月

课题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关注,培养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增强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服务社区意识。

组织程序:

1.在各年级组建法律兴趣小组;2.结合思想政治课学习,每周进行1-2次的法律知识培训,内容主要为《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一些程序法的法律条文的解析,并辅助相关的案例分析;3、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在社区内进行现场义务法律咨询;4、每次活动后小组成员把前来咨询的法律问题进行书面汇总,并写出收获体验,同时对社区居民关注的法律热点进行归纳,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有所侧重。

评价方法:

学生在培训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书面总结、法律咨询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对活动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四)关注孤寡老人行动:

时间:

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学生个人或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对社区或附近的敬老院孤寡老人进行志愿者服务关爱活动。

课题活动目的:

1.开展“关爱老人”敬老院义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新时代的新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实践新时代的新雷锋精神,范文之规划方案:

中学生慰问孤寡老人活动方案。

2.增强共青团员责任意识,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人文关怀。

3.增强同学们的道德素质修养,增加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家的爱心,让大家更了解社会弱势群体,关注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从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

4.唤起社会的老龄意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对老人尊敬关爱意识。

5.丰富大家课余生活,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组织程序:

1.与附近社区、街道居委会或敬老院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协助;2.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与孤寡老人聊天,缓解他们的心理寂寞、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等;3.活动结束后,由社区或敬老院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4.书面总结收获体会;5、向全校师生发出“敬老爱老”的倡议。

评价方法: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孤寡老人的评价的评价、老师的过程评价、书面体会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