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916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docx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docx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试题10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元230年,孙权曾派大将卫温、诸葛直率军浮海至夷洲,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夷洲的最早记录。

其中,“夷洲”即今天的(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台湾

  2.曾有六个政权在此定都,史称“六朝古都”的是南朝时的(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许昌

  3.下列战役,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是( )

  A.垓下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包括①曹魏②北魏③北周④前秦(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各项,不属于北周武帝改革内容的是( )

  A.整顿吏治  B.释放奴婢  C.僧尼还俗  D.减免赋税

  6.东晋南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 )

  A.刘宋  B.齐朝  C.萧梁  D.陈朝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毛玠语太祖曰:

“……它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太祖敬纳其言。

  ——《三国志》

  材料2:

沮授说绍云:

“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绍弗能用。

      

  ——《三国志》

  请回答:

材料1中的“太祖”是谁?

根据以上材料,“太祖”为什么能建立“霸王之业”?

  三、问答题

  8.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A

  二、材料解析题

  7.曹操。

原因:

曹操采纳贤士的建议,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粮的供应。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谋士的正确意见。

官渡一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

  三、问答题

  8.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公元200年,曹操大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之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②208年,曹操南征,与孙刘联军决战于赤壁,曹军大败,退回北方。

赤壁之战促成三国鼎立初步格局的形成。

③此后十多年间,曹操向西北扩大了统治区域;刘备入蜀,占领益州,控制了西南的一些地区;孙权占据岭南,在东南扩展了统治范围。

④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都,东汉灭亡。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汉,史称“蜀汉”或“蜀”。

222年,孙权称王建吴,后又称帝,建都建业。

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政权,被少数民族灭亡的是( )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南朝

  2.建立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  B.匈奴  C.氏  D.羯

  3.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

  4.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对形势估计错误  B.游牧民族不习水战

  C.军队战斗力不强  D.攻打东晋不得人心

  5.东魏统治者高欢曾对鲜卑人说:

“汉人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凌之?

”其目的在于( )

  A.发展农业生产  B.实行汉化政策的需要

  C.缓和民族矛盾  D.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

  6.下列关于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族统治者彼此攻战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②打乱原有的民族布局③各族贵族势力削弱④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

“魏主”决定将都迁到哪里?

  ②根据材料,概括“魏主”迁都的原因。

  ③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三、问答题

  8.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B 5.C 6.B

  二、材料解析题

  7.①今山西大同;洛阳。

②原因:

要与汉族“同文轨”,即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把都城设在“文治”即先进的地方;要有利于“移风易俗”即改革;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

③原因: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三、问答题

  8背景:

①吏治混乱,财政困难,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武力威胁。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内容:

①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494年)。

④学习汉族文化(学说汉话,改用汉字单姓,穿汉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作用:

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②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改革家。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l.西晋选任官吏的主要标准是( )

  A.注重才能  B.以门第家世为重

  C.看重品行  D.才能家世并重

  2.曹魏时期,在屯田制度下的屯田民对土地享有( )

  A.使用权  B.所有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3.下列选项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耕农负担的是( )

  A.代田法  B.井田制  C.屯田制  D.均田制

  4.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触动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安定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北魏社会封建化的进程

二、问答题

  5.什么是士族?

士族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南朝末年“士、庶之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A

二、问答题

  5.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

士族以外的地主成为庶族。

②发展过程:

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③变化:

南朝末年,南方士族的势力逐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

④衰落原因:

士族享有特权,不求上进,奢侈、腐化。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六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

其中,成为产粮区的是①洞庭湖流域②鄱阳湖流域③成都平原④闽江流域(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马钧发明翻车  B.兴修了水利工程

  C.农耕规模扩大  D.开发了边疆地区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①吴培育出八辈之蚕,蜀盛产蜀锦②发明和推广低温炼钢技术③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石油、天然气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与以前相比,南北朝时期我国人民的食品结构中地位逐步上升的粮食作物有( )

  A.水稻、甘薯  B.小麦、水稻  C.甘薯、小麦  D.水稻、粟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纸中心包括①洛阳②长安③扬州④成都(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问答题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呈现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5.A

  二、问答题

  6.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③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④统治者比较重视,调整统治政策,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等措施。

⑤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社会经济特点:

①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②土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③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④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⑤随着河南经济的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氾胜之书》  D.《四民月令》

  2.下列古代科学家,在地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有①贾思勰②张衡③郦道元④裴秀(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道教的兴起和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分别始于( )

  A.西汉和西晋  B.西汉和东晋

  C.东汉和西晋  D.东汉和东晋

  4.魏晋之际出现“玄学”,其特点是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把儒家和道家的三部典籍奉为“三玄”,崇尚“清谈”。

据此,请推断“三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论语》  B.《周易》  C.《老子》  D.《庄子》

  5.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 )

  A.东汉的蔡邕  B.东晋的王羲之

  C.曹魏的钟繇  D.南朝的王献之

  6.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 )

  A.恬淡舒适  B.战乱不断  C.民族融合  D.政治黑暗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其中,我国佛像画的始祖是( )

  A.东汉的蔡邕  B.三国的曹不兴

  C.曹魏的钟繇  D.东晋的顾恺之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所在郡县,不可胜吉。

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

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伤法,抑由于此。

若无道行,四十已下,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听畜奴婢。

婢唯著青布衣,僧尼皆令蔬食。

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

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

  ——《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2:

浮图(佛教)害政,桑门(僧人)蠹俗,风惊雾起,弛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振其溺。

,……耕而食,食不可穷也;蚕而衣,衣不可尽也。

下有余以奉上,上无为以待其下。

可以全生,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神灭论》

  请回答:

①材料1的开头反映了什么现象?

  ②“天下户口,几亡其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封建国家的直接危害是什么?

  ③针对佛教的危害,材料l、2分别提出什么主张?

其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

有何意义?

  三、问答题

  9.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A 5.C 6.D 7.B

  二、材料解析题

8.①佛教盛行。

②僧、尼和白徒、养女“皆不贯人籍”。

人头税的收入大减。

③材料1主张僧尼“还俗附农”;材料2主张“耕而食”、“蚕而衣”。

相同点:

发展农业生产。

意义:

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根本。

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三、问答题

  9.数学:

①魏晋的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②南朝的祖冲之,首次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千年;著《缀术》。

农学:

北朝的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

①西晋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并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卫温等率军队到达夷洲②官渡之战③马钧发明翻车④淝水之战(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关于西晋速亡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B.统治集团的自相残杀

  C.少数民族的反晋斗争  D.贵族官僚的奢侈腐化

  3.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政权的主要原因是( )

  A.具有雄才大略  B.无意北返而求得南北妥协

  C.依靠长江天险  D.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4.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主要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B.士族与庶族间斗争激烈

  C.割据势力间的争夺强烈  D.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5.下列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各统治集团范围内的统一  B.和东汉末年相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C.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发展生产  D.是个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的时代

  6.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所反映的本质是( )

  A.汉族经济文化的先进性  B.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

  C.农业文明向边疆的扩展  D.民族融合进程的加快

  7.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享受政治特权的依据是( )

  A.门第  B.政绩  C.军功  D.才干

  8.曹操针对汉末“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状况,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募民屯田许下,得谷数百万”。

曹操实施屯田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继续开垦边疆地区,保证戍边军粮

  B.招募流民复耕荒地,充实国力

  C.鼓励农民扩大生产,增加国家税收

  D.给无地农民以土地,安定民生

  9.北魏孝文帝改革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包括①前者属地主土地所有制②后者以前者的实施为基础③前者规定土地不得买卖④后者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兴修水利工程和大批良田的开垦

  C.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

  11.南北朝时期,民歌大为盛行。

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北方民歌慷慨激昂。

其中,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是( )

  A.《采桑度》  B.《敕勒歌》  C.《木兰辞》  D.《蒿里行》

  二、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及高祖欲迁都,临太极殿,引见留守之官大议……(燕州刺史穆罴)曰:

“臣闻黄帝都涿鹿。

以此言之,古昔圣王不必悉居中原。

”高祖曰:

“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

  ——《魏书》

  材料2:

(公元529年)梁将陈庆之人洛阳,战败逃回,对人说:

“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资治通鉴》

  材料3:

汉族人大量流亡,落后族大量内迁,是从西晋末年开始的,到隋文帝灭周后才告结束。

这中间相隔将近三百年,形式上是接连不断的战乱,实质上是文明程度不同的许多落后族在“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征服了的民族的较高的文明所征服”这个历史的永恒规律支配下,在中心地区进行融化运动。

  ——《中国通史》第2卷

  请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概述十六国和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特点、结果和实质(限150字左右)。

  三、问答题

  13.结合史实,简要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原因。

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否具有历史进步性?

请阐述你的理由。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各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A 5.B 6.D 7.A 8.B 9.B 10.D ll.A

  二、材料解析题

  12.原因:

大战乱的推动;孝文帝改革的促进。

特点:

汉族向南方和边远落后地区流亡,扩展了汉文化区域;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内迁,主动吸收汉文化。

结果:

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内迁各族逐渐汉化。

实质:

汉族先进的经济和文化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问答题

  13原因:

①社会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②物质基础——三大集团都重视恢复和发展经济,在全国形成了三个经济实力相对平衡的区域。

③军事方面——赤壁之战,削弱了曹操的力量,促成三国鼎立初步格局的形成。

之后,魏、蜀、吴之间形成军事实力相对均衡状态,彼此都无力消灭对方。

具有进步性。

理由:

①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②有利于三个区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符合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④为结束分裂战乱、实现全国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14.北方经济的特点是反复的破坏和恢复;南方经济的特点是得到持续的开发。

原因: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在东汉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发生过两次大规模战乱,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从战乱中先后统一北方地区的曹魏和北魏政权分别采取了重视农业、实施均田制等措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江南地区严重的战乱相对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采取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