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755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二标点符号试题

Ⅰ 真题研练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考点要求

1.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简释: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七种,标号九种,重点是点号。

“正确使用”是指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正确、判断正误。

2.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简释:

“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熟语以成语为主,兼及歇后语、俗语等。

“识记”“理解”“正确使用”点明了掌握的三个阶段。

“正确使用”最重要,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

1.(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甲]什么是插画?

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

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

[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络绎不绝B.跃然纸上

C.关于D.观照

答案 C

答题提示 要在把握文段整体意义的基础上,从词语含义、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A项“络绎不绝”指(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用于形容观赏的人很多,并与后面“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表意一致。

B项“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与画笔下的“蝴蝶、花朵、叶子、大树”搭配自然。

C项“关于”是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这里应用“对于”,“对于”也是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这里引进“绘本创作者”,他们也是“观照”的发出者。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如果表述成“对于绘本创作者来说”,会显得更完整更准确。

D项“观照”意为观察、审视,它审察的对象既可以是具象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B.乙C.丙

答案 A

答题提示 本题重点考查冒号、顿号以及引号等标点符号的配合使用。

解答本题应在整体把握文段含意基础上,依据常用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重点推敲画线句子的内部结构及含意表达,将相关标点符号加以比较、鉴别、确定。

甲处实际上是两句话,前一句讲什么是插画,后一句讲什么是绘本,而不是后一句阐释前一句,因此,冒号应改为句号。

乙处应该重点推敲的是顿号,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在这里“蝴蝶、花朵、叶子、大树”以及“色彩、实物”分别是并列的,无误。

丙处是一句引语,所引的是一句完整的话,句号应在后双引号里面,无误。

2.(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

[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启B.付与

C.不管D.独一无二

答案 B

答题提示 A项“开启”含“开始、开创”之意,与后面的“项目”搭配得当。

B项“付与”意为“交给”,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如“将款项付与乙方”。

此处应用“赋予”。

“赋予”往往与“重大任务、使命”等抽象名词搭配,且带有郑重色彩。

C项“不管”是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与之呼应。

D项“独一无二”意为“没有可以相比的”,与后面的短语搭配得当。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B.乙C.丙

答案 B

答题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顿号、逗号、句号及引号的用法。

甲处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顿号用于并列词语间,无误。

乙处的标点错在“临界值”后的逗号,“达到临界值”与“超过人类智能总和”是并列结构,充当“奇点时刻”的定语,逗号应改为顿号。

此句引号作用与甲处同。

丙句的顿号使用正确。

3.(2016·浙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答案 A

答题提示 本题从不合语境的角度设误考查词语的使用。

A项甘之如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不合语境。

B项亦庄亦谐:

(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

符合语境。

C项言之凿凿:

话说得有根有据,非常肯定。

符合语境。

D项竹筒倒豆子:

比喻把事实全部说出来,没有隐瞒。

符合语境。

4.(2015·浙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答案 B

答题提示 A项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用在此处恰当。

B项结余:

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

不合语境。

此处应用“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的钱或东西)。

C项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用在此处恰当。

D项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褒义词,用在此处恰当。

5.(2014·浙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答案 A

答题提示 A项推托:

借故拒绝。

与其后面的“工作繁忙”相照应,使用正确。

B项“不只”是连词,意思是“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

这里应用“不止”。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C项不瘟不火: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用“不温不火”。

不温不火:

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可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也可以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D项大而化之:

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此处属望文生义。

1.词语题命题特点:

(1)考点全面,重点突出。

实词、虚词、成语、俗语全考,重点考查成语。

(2)所选词语皆为生活中常见常用且易错易混的。

(3)所选语段注重生活化、人文性。

(4)把词语置于一个文段中,更加突出语境的辨析能力。

(5)题型趋于综合化:

与标点放在一起考查。

2.标点符号题命题特点:

(1)与词语放在一个文段内一起考查。

(2)重点考查日常学习中使用频率高且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如顿号、逗号、句号、引号等。

(3)难度不大,“点”到为止。

3.把词语与标点符号放在一个文段内考查,总分5分,词语3分,标点2分,且两题题干大都为“负选”型(选出不正确或有误的一项),降低了试题难度。

Ⅱ 核心突破 落实比方法更重要

考点一 正确使用标点

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

点号和标号。

常见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

见下表:

点号

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

……

.

〈〉

·

 

——

“”

[]

《》

  

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

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其中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不大常用,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一、顿号、逗号、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表示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由短到长的停顿。

(一)顿号用法

顿号的用法可用下面的歌诀来概括:

①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为区分层次,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如: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用去打顿。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加逗号,而不加顿号。

如: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③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隔开来。

如“中小学”“师生员工”中间就不能用顿号。

④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用顿号。

如: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

⑤多个(三个及三个以上)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能用顿号。

(如:

“大宅子”“鱼翅”“鸦片”分别比喻什么?

⑥连词前不带顿。

(并列词语中“和”“及”“或”等连词前不加顿号。

⑦并列词语带语气词,不打顿打逗。

(如:

房间里真乱呀,书呀,纸呀,椅子呀,衣服呀……乱七八糟。

知识运用1

 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

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C.在这次会演中,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会带来新剧目。

D.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E.退居二三线的老干部都来了。

F.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答案 D

解析 A项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并列词语后有“啊”“呀”“哇”“啦”等语气助词时,应用逗号。

B项固定的集合性并列词语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间,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

C项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则小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淮剧”后面的顿号、“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之间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D项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中间不能加顿号。

“七八岁”之间没加顿号是正确的。

E项不表示概数的相邻数字之间应使用顿号。

“二三线”是指“二线”“三线”,不表概数,要使用顿号,应为“二、三线”。

F项并列词语之间如果有了“和”“与”“及”等连词,则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去掉“和”前面的顿号。

(二)逗号、分号用法

1.逗号使用时要注意: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这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倒装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连词与分句之间等。

“但是”“所以”一类的关联词,表示句内关系时,其前用逗号;表示句间关系时,其前用句号。

行文中一个完整的意思说完,要用句号,切忌一“逗”到底。

2.分号使用时要注意:

(1)并列复句中,如果分句内已用了逗号,分句间则使用分号。

(2)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知识运用2

 下列各句中,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了,你?

B.清华大学,中国最高学府,是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C.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D.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答案 C

解析 A项倒装句成分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

B项同位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

C项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第一个和第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D项句中虽是并列词语,但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使用正确。

如句子变为“这翻滚的麦浪、清清的河水、大雁的歌唱……”,则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变为顿号也正确。

知识运用3

 下列各句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的凝重。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经验告诉我们: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答案 B

解析 A项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分句间可以用分号。

B项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C项如果是以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面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

D项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要用分号。

二、句号、问号、叹号

句号表示陈述语气,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叹号表示感叹语气。

其中,问号使用要特别注意:

(1)问号是句终点号,对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倒装疑问句等中间有停顿的句子,只在末尾用问号,不要在句子中间用问号,中间只能用逗号。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而第一个分句后面用逗号,不用问号,因为复句只能有一个句终点号。

(3)有疑问词语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

句子中有疑问词语,有表示疑问的形式,又有疑问的语气,是很明显的疑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

但有的句子用了表示疑问的词语或者疑问的形式,却并不要求回答问题,这只是陈述一种情况的陈述句,不是反问句,故不用问号。

知识运用4

 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区内票价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

都需要充分论证。

B.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他的体型?

他的亲切?

还是他的什么?

C.除了你能去,谁还能去呢?

他吗?

他能去吗?

我看他不行吧?

D.到底要怎样呢?

你。

答案 C

解析 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

在一个句子中虽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句中不用问号。

B项第二个和第三个问号均应改为逗号。

选择问句中不管有几个分句,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用问号,中间各分句间用逗号;但如果是连续发问,每一问都要用问号(如C项)。

D项问号应改为逗号,末尾句号应改为问号。

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都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而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三、冒号、引号

(一)冒号用法

1.分项或从几个方面分述之后,冒号可以引出总括上文的话。

2.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想”“说”“认为”等词语,也不用冒号。

3.“××说”之类放在引用语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语中间,不用冒号。

“××说”前面引号里面的内容末尾一般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4.一个句子中不宜套用两个冒号。

5.冒号后面提示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话,但范围必须清楚,否则就会造成误解。

知识运用5

 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B.《让子弹飞》中的三大牌:

姜文、葛优、周润发一起出席了电影首发式。

C.张书记宣布:

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

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冲刺。

答案 A

解析 A项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B项“三大牌”和“姜文、葛优、周润发”是同位成分,不能用冒号,应去掉冒号或把冒号改为破折号。

C项一个句子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应将其中一个改为逗号。

D项将说话人的话分为两部分,“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应把冒号改为逗号。

(二)引号用法

1.引号的具体用法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讽刺或否定。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2.使用引号应注意三点: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此类推。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知识运用6

 下列各句中,引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倒是欣赏他那样比较放任演员发挥的导演,如果有导演告诉我“你这个动作拿起水杯,下个动作转过头来,”我会不知道怎么拍戏的。

B.“我悄悄挤进了电影的阵容,只是小打小闹,”赵本山谦虚地说:

“我跟别人没法比,包括我的学生小沈阳,我们一直是在学习。

C.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D.法国著名军事家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因此,一个人应该早立志,立大志。

答案 C

解析 A项引文内的第二个逗号应放到引号外,因为引号中的句子是“告诉”的宾语,作了句中的成分,不独立。

引用只是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即使前面有“说”之类的词语,其间也不能用冒号,且引文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B项“赵本山谦虚地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说”在引文的中间,其后只能用逗号。

D项“说过”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引文被当作完整独立的话语来用时,引文前用冒号表提顿作用,引文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四、破折号、括号、省略号

(一)使用破折号应注意三点

1.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

2.破折号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也可以表示话语突然中断,戛然而止。

3.破折号与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而已。

(二)使用括号应注意两点

1.括号是用来注释或补充说明前面词语或句子的;括号中的内容并不很重要,也不是正文的一部分,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的完整性。

有些话明明是正文,就不能用括号。

2.括号要紧挨着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

(三)使用省略号应注意四点

1.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因此,省略号后面不能再用“等”“等等”“之类”。

2.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

3.状语内部或定语中心词之间不能用省略号。

4.省略号可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或说话断断续续、沉默不语。

(与破折号的近似用法相区分)

知识运用7

 下列各句中,括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的一年里,一些老牌出版社也不甘示弱(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纷纷推出了许多专业水平很高的助学读物。

B.第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由老挝命名,意为一种大淡水鱼。

)正逼近福建中南部沿海,并极有可能正面袭击厦门。

C.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

D.果戈理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

“你们笑自己!

”(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

答案 D

解析 A项在注释句子中某部分内容时,句内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的部分后。

该项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出版社”的解释,不是对“不甘示弱”的解释,因此,应改为“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也不甘示弱”。

B项句内括号中的文字末尾,除了问号和叹号,不能用其他点号。

应去掉括号内的句号。

C项括号中的内容是注明引文出处的,要紧贴引文。

将句号移到括号后面。

D项使用的是句外括号,括号中的内容是注释整个句子的,使用正确。

知识运用8

 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省略号和书名号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B.这组策划报道正处于植树季节,时效性强,“用数据说话”,不仅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号召力——号召市民投身到护绿建绿的队伍中来!

C.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D.但是,谁来制约?

谁来监督?

……尚有一系列的疑问。

E.以《团结、友谊、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F.《〈第一财经日报〉发刊词》发表于2014年11月15日。

答案 CE

解析 C项省略号不能与“等等”连用。

E项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影视戏剧名等的,不能滥用。

解答标点符号题,一定要把标点符号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千万不可机械记忆。

1.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中华山河表里形胜,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

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时空廊坊。

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漉漉的发髻几近浸透了半个洛阳城。

[甲]诸佛、菩萨、罗汉、力士、夜叉、飞天……,或立或坐或卧,姿态万千,神情自若,既悲又悯,俯视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

[乙]佛的目光要把这一切包容了,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在智慧与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都俨然一粒尘埃。

[丙]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权势,在此且放下——因为,你在佛的面前永远是孩子。

A.甲B.乙C.丙

答案 A

解析 省略号后面的逗号多余,应去掉。

2.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孟子好骂。

他骂杨墨,但他更骂诸侯。

他常常骂得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

[甲]对梁惠王父子,他好像尤其恼火,一则当面骂梁惠王“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这简直是说出了专制君主的共同兽性。

“不仁哉梁惠王也!

”再则背后骂梁襄王“不似人君”。

[乙]他把当时所有的诸侯,一律骂为“五霸之罪人”,认为他们全都“嗜杀人”。

我以为,在先秦,有五种主要的人格理想,其中一种就是孟子式人格。

[丙]孟子式人格是什么?

就是大丈夫!

A.甲B.乙C.丙

答案 A

解析 括号及其里面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