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752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docx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docx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

[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终极版

浅议ABC分类法在企业存货管理中的应用

 

万庆生、房中良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摘要】

天朗长安徐家寨改造项目中存货主要包括商品、原材料、辅助材料、在途材料、包装物、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核心,而且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

因为存货一直处于消耗、销售、采购的过程中,所以它的流动性很强。

由于存货增加势必会增加企业负担,占用过多资金,所以存货管理者应该考虑到存货的具体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对存货进行合理管理,使存货能够满足公司正常运转且不过多占用企业资金。

现阶段企业的存货占用的资金一般都能够站到企业资产总额的30%-40%,所以存货的合理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财务影响是巨大的,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减少企业的存货负担。

在企业中普遍应用的存货管理法主要有存货ABC分类控制法、定额管理法、供应时点控制法、储存期控制法。

本文针对存货ABC分类法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

存货资金利用ABC分类

1.工程概况

长安区徐家寨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天朗·长安)DK4工程,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长安南街韦曲南街交界徐家寨村,总建筑面积75954m2,建筑高度为96.06m,地下1层,地上33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二级。

抗震设防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绪论

存货涉及到企业正常运转中的原材料、供给品、半成品、成品等,存货消耗的成本约占成品价值的20%-40%,所以对存货进行分析,合理控制,努力做到将存货的成本降到最低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ABC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存货管理方法,它将库存产品分为有限的几类,根据每种产品销售、利润、市场份额等的不同对它们使用不同的管理政策。

比如,工作人员可以使用递减次序迅速而准确的找出十项销售和库存的商品种类,也可以很快的了解到商品和库存的特征,例如80﹪销售量是由20﹪所决定,相同80﹪的确库存商品仅占20﹪的确运输量,这些都说明了合理库存的重要性1。

ABC分类法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人口、物资、社会学等领域,在物资管理、成本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有明显优势。

ABC分类法的主要特点是在集中精力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管理的同时能够对一般问题做到兼顾,可以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消耗降到最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库存管理相关概念

3.1库存管理理论的含义

库存管理含义是指为未来生产、销售等环节服务的暂时闲置的资源。

库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原材料的来源具有不确定性;②需求的不确定性;③组织制造、配套和组装的需要;④经济性要求。

3.2库存管理理论的作用

库存管理作用主要有:

1.库存可以及时满足企业生产需要使企业形成规模经济2.库存可以平衡供求关系3.库存能够预防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和随机的需求变动4.库存在供应链中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5.库存能够减小因为供求双方地理位置的差异造成的损失。

3.3库存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提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管理思想,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也相继提出各种生产管理思想。

比较典型的有制造资源计划、准时化生产、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等,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对库存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4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库存中的物资是保证生产需求或者销售需要的保障,是降低进货成本,保持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

企业在生产中,为了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都需要在各个生产环节和岗位设立仓库,对所需物资进行储备。

但是储备数量和种类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同时也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所以假如储备数量过多,不但会占用大面积的仓库,也可能产生长期积压现象造成资源的损坏和浪费,不仅如此,过多的存储也占用大量的资金,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

因此,加强库存管理对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提高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想达到压缩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浪费的目的就需要对库存合理管理,是库存在保障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库存量,并根据需要定期补货,按需发放。

很多企业由于没有使用合理的库存管理,使得库存量过大,占用大量资金,大大降低了资金利用和周转率。

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要认真研究和学习科学的库存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应用到实际企业管理。

ABC分类法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法。

4.ABC分类法

4.1ABC分类法概念

ABC分类法(ActivityBasedClassification),全称应为ABC分类库存控制法。

又称帕累托分析法,平常我们也称之为“80对20”规则。

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在1906年首次提出的。

ABC分类法的主要内容是在分析事情时,在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找到重点和一般,根据这些分类进行区别管理。

ABC分类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影响事物的属性和权重的不同,进行统计、排列、分类,分别划分为重点、一般、次要,并将他们分别对应归入A、B、C三类的管理方法4。

ABC分类法运用到存货管理中,就是将库存物资按照品种和占用资金的比例划分为重要、一般和次要,并对这三类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

一般的具体划分方法为:

物资占用资金比较大的品种划分为A类;物资占用资金一般的划分为B类;物资占用资金较少的划分为C类。

也可以通过表1直观的看出ABC分类法的分类标准。

类别

品种数占全部品种比例%

价值占总价值比例%

A

5%一15%

70%一80%

B

20%一30%

15%一25%

C

60%一70%

5%一10%

表1ABC库存分类法

ABC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并且非常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

ABC分类法被广泛应用到企业库存品种多、单价不一、存货数量不同的情况,在ABC分类法的管理下,企业可以迅速准确的分清主次,找到重点,使存货控制得更加合理。

4.2ABC分类管理法的原理

由于存货管理中涉及到的货物品种很多,有的货物价值比较高,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对这类货物的管理要求就比较高,而大多数的被保管的货物价值都比较低,对这类货物的要求也不高。

所以假如我们对所有货物都采用一种管理方法,势必会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但是效果却不好。

所以在管理的时候做到重点突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应用ABC分类法的目的。

ABC分类的指导思想是20—80原则。

而什么是20—80原则呢,简单来说,20—80原则就是20%的影响因素带来80%的效果。

例如20%的客户给公司带来了80%的收益,20%的产品为公司带来了80%的利润,20%员工为公司创造了80%的财富。

当然,这里的20%和80%也不是绝对的数值,也有可能是25%和75%,15%和85%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少数的影响因素带来的巨大的影响效果。

20—80原则告诉我们,同一活动中的不同因素对活动的作用不同,当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应该找到重点,把有限的资源和能力应用到对结果作用大的因素上。

ABC分类法就是利用这种思想,将库存物品进行分类,找到占用大量资金的少数物品,对它们加强管理和控制,对占用少数资金的物品,采用较简单的管理和控制。

而A、B、C三类的具体划分,一般地,我们习惯于将价值比率介于65%-80%,但是数量比率为15%-20%的物品划分为A类;将价值比率介于15%-20%,但是数量比率为30%-40%的物品划分为B类;将价值比率介于5%-15%,但是数量比率为40%-55%的物品划分为C类。

4.3ABC分类法的原则

实行ABC分类法的时候应该要满足以下几点原则:

1、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方法,其首先都应该能够使成本得到完全补偿,也只有这样管理方法才能被施行到实践中;

2、满足“最小最大”原则。

ABC分类法是一种追求最小管理成本,实现最优管理效果的管理方法;

3、满足适当原则。

在企业使用ABC分类法对货物进行比率划分的时候,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存货进行A类、B类、C类的划分。

4.4ABC分类法的作用

4.4.1优化库存结构

运用ABC分类管理法,使得各种物资得到经济合理的分类,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确定订货的批量和储备周期,避免了盲目储备的做法,使库存结构得到优化。

4.4.2降低存货总量,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增加企业资金的流行性

根据ABC分类法,对各种物资进行划分之后,对A垒物资进行重点管理,使A类物资严格控制在既定范围内;同时根据情况降低C类物资的储备量,进一步降低库存占用资金。

4.4.3减少管理工作量

运用ABC分类管理法使得主次分明,这样就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集中精力抓住重点,避免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现象,这样不但使管理更加明确,也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5ABC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ABC分类法是一种能够体现重要性原则的管理方法。

它是根据一定目的,对库存进行分类排队,找到主要矛盾,确定管理重点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ABC管理法的基本步骤为:

首先确定各种存货所使用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根据比例多少对存货进行排序,确定各项存货好用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比重,并按比重大小一次排序,根据标准将它们划分为A类、B类、C类。

一般来说,A类存货品种多、数量少,一般数量只占总存货的20%左右,但是价值都比较高,占用资金占全部存货的70%,C类存货则是种类多,数量大,数量一般都高于总数的50%,但是C类存货价值都偏低,占用资金占存货资金20%以下,而B类存货则是介于A类和C类之间的,B类存货介于A类和C类存货之间,存货数量在总存货中不超过30%,占用资金量约占总资金的20%。

总资金的其成本在全部存货中约占20%,而实物量在全部存货中不超过30%。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存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对A类存货要经常检查,严格管理,并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制定合理的批量进货安排;对C类货物则不需要严格控制,进货的时候可以一次性多存储一些,当发现存货不多的时候再进行下次进货。

B类存货则应该采用较严格的管理方法,根据企业需要综合A类和C类存货管理方式进行管理7。

具体如表2所示。

类别

划分标准

控制方法

适用范围

占储存成本比重

实物量比重

A类

70%左右

不超过20%

重点控制

种类少,占用资金高的材料等

B类

20%左右

不超过20%

一般控制

介于A类、C类之间的材料等

C类

10%左右

不低于50%

简单控制

种类多,占用资金低的材料等

表2ABC分类法的分类方法

5.ABC分类法应用具体实例

某企业由于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且规章制度不健全,存货管理方法落后等原因,使得企业库存出现积压过大,占用资金量使企业流动资金出现紧缺,不但使得存货出现浪费,也造成了企业资金流转的危机。

上年度仅合金钢一项库存就高达50多吨,出现严重的积压现象,为了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比例,现已经取消了30多吨的存货,使企业损失高达上万元。

该企业还没有使用ABC分类法对库存进行管理,没有对重点物资进行重点管理。

经过分析表明,这也是造成企业存货负担过大,占用资金过多的原因。

发现问题之后,该企业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对存货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利用ABC分类法,对关键物资进行重点管理,找到解决存货管理问题的途径。

假如该工厂主要生产的产品是X,下面对影响生产X的库存物资进行ABC分类:

(1)收集数据。

对生产X产品的存货物资进行品种和单价收集。

(2)统计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步骤如下:

(a)计算出各种存货物资的年消耗金额,计算公式为:

年消耗金额=单价×年需要量;(b)根据年消耗额的大小对各种物资进行排列;(c)计算各种存货物资的品种数百分比和年消耗金额的百分比。

整理结果如表3.

类别

类别数

类别累计数

类别数占总数(%)

年消耗金额(元)

累计年消耗金额(元)

累计年消耗金额占总金额(%)

#1

1

1

5

810,000.00

810,000.00

65.02

#2

1

2

10

200,000.00

1,010,000.00

81.08

#3

1

3

15

120,000.00

1,130,000.00

90.72

#4

1

4

20

24,000.00

1,154,000.00

92.64

#5

1

5

25

21,000.00

1,175,000.00

94.33

#6

1

6

30

20,000.00

1,195,000.00

95.93

#7

1

7

35

11,400.00

1,206,400.00

96.85

#8

1

8

40

6,000.00

1,212,800.00

97.36

#9

1

9

45

3,000.00

1,219,200.00

97.88

#10

1

10

50

2,700.00

1,222,200.00

98.12

#11

1

11

55

2,500.00

1,224,900.00

98.33

#12

1

12

60

2,000.00

1,227,400.00

98.54

13

1

13

65

2,000.00

1,229,400.00

98.70

14

1

14

70

1,680.00

1231,080.00

98.83

15

1

15

75

1,600.00

1,232,680.00

98.94

16

1

16

80

1,000.00

1,233,680.00

99.04

17

1

17

85

560.00

1,234,240.00

99.08

18

3

20

100

11,400.00

1,245,640.00

100

表3某某产品库存物资明细表

(3)ABC分类,根据ABC分类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对存货物资进行分类。

分类结果,见表4。

物资类别

品种数占总数比例(%)

年消耗金额占总金额的比例(%)

级别

#1

5

65.02

A

#2-#4

15

27.62

B

#5-#18

80

7.66

C

表4ABC分类结果

经济效果分析:

当企业运用ABC分类法进行存货管理,对生产X产品的物资进行有重点的管理,加强了库存管理效果,扭转了库存管理落后的现状,并缓解了企业面临的危机。

采用ABC分类法之后取得的经济效果对比如表5。

项目状态

未实行ABC分类法

实行ABC分类法

A类物资经常储备量

333(件)

245(件)

储备A类物资所需资金占储备资金总额的比例

14%

10%

储备资金周转天数

61天

37天

表5经济效果对比表

由表5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在企业使用ABC分类管理法后A类的库存物资由原来的333件降低到245件,减少了88件,占用资金的比例也相应降低了4%,这样使得资金周转天数由原来的61天减少到37天,减少了24天,大大提高了企业资金的流转,提高了经济效益。

6.ABC分类法的局限性

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对库存物资进行分类,使得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在企业中被广泛的采用。

但是在企业运作过程中,ABC分类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6.1不能考虑到物资的采购难易程度

由于库存物资的来源的不同,造成了物资的采购难易程度不同,比如,一些物资虽然占用资金比重很大,但是由于市场很大或者产地很近,采购这类物资非常方便和容易;但是有些物资虽然价格很低,但是由于产地、产量、市场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这类物资的采购比较困难。

而简单的使用ABC分类法,就会出现较容易采购的A类物资进行了重点管理,但是较难采购的C类物资却采用了次要管理,这样极容易使企业在采购中出现问题,使得存货出现短缺现象,严重的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所以在对存货进行管理的时候也应该充分考虑存货的采购难易程度。

6.2使物资之间失去了关联性

ABC分类法只是简单地将存货物资按照占用资金的比例或者其他标准进行A、B、C三类的划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生产目标明确,在生产时很多物资具有关联关系,比如,不同存货物资的采购地点或者供应商相同,或者不同物资属于配套产品等,这些关联性的物资在使用ABC分类法的时候很有可能被分到不同的类别中,采用不用的管理方式,这就使得这些物资变得彼此独立,割裂了这些物资之间的关联。

6.3难以查找关联物资

由于ABC分类法没有考虑到物资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这些关联的物资变得独立,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在寻找产品关联物资时出现困难,只能通过其他辅助信息进行查找。

这就可能造成这些关联物资在不同管理策略下,采取不同的进货策略,这就使得同一货源或者同一产地的物资增加采购成本,而管理人员面对这种情况只能在实际操作做,依靠经验来识别关联物资,并针对这些关联物资进行联合采购,这就增加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员工存在很大的变动因素,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对这些关联物资的采购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订购模型,制定合理的存货管理模式就非常重要。

6.4难以进行联合采购

在ABC分类法中,对存货物资进行管理的时候,不管进行重点管理还是一般管理,它所采取的订购方式的对象都是针对单种物资。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国内外对联合物资采购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采用联合订购的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采购费用,尤其是将订购频率较为低的物资和订购频率较高的物资进行联合采购,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由于ABC分类法中A类、B类、C类物资的订购频率相差较大,所以对这三种物资进行联合采购,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由此可见,ABC分类法特别适用于采用联合采购的方式,但是由于ABC分类法无法做到快速锁定关联物资,使得联合采购难以应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ABC分类法进行改进9。

7.ABC分类法的改进策略

7.1针对比较难采购的物资

在库存管理中,有些物料价值较高,根据ABC分类法,被划分在A类,但该种物料在市场上很容易得到,针对这种特征的物资就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管理方式,不必进行重点管理;有些物料虽然所占金额不高,按照ABC分类法被分到了C类,但是这种物料属于短缺物料,在市场上比较难找到,但是该种物料的短缺又能够造成企业的生产出现问题,甚至使企业出现停产,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这种物料虽然价值比较低,但是也应该采用重点管理的方式。

因此,对存货物料进行ABC管理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物资的采购难以程度,根据物资的采购情况,又可以把物资分为四类,即为:

①一般物料;②重要物料;③战略物料;④瓶颈物料。

7.1.1一般物料

一般物料一般是指对企业影响不大,且容易采购,价值不高的物料。

这类物料种类很多,一般占到存货物料种类的一半以上。

因此,对这种物料可以通过采用经济批量模型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批量模型:

Q=(2C1D/C2)1/2;其中Q代表最佳经济采购量,采用最佳经济采购量进行采购,可以使采购成本、订购成本和存储成本都降到最低;C1代表每次采购成本(假设采购成本不受采购数量的影响);D代表年需求量;C2代表单位产品年保管成本。

另外,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在对一般物料进行采购的时候,应该采购标准件,这样既可以减少物料的种类,也能使企业增加采购的竞争性。

7.1.2重要物料

重要物料一般是指具有较高价值的物料,这种物料对企业非常重要,但是采购比较容易。

针对这种类型的物料进行管理时应该注意尽可能降低总成本,使购买成本、订购成本和存储成本都控制在最小范围,这种类型的采购方式同样可以采用经济批量采购模型。

在采购时没有必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只是保持一般的合作关系即可。

7.1.3战略物料

战略物料的特点是该种物料价格昂贵,它的质量对企业的生产具有重大影响,但是提供该种物料的供应商有限,企业又不能实现该种物料的自制,所以对提供这种物料的供应商,企业应该和他们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双发的共赢目标。

在对这种物料存货管理时,由于该种物料占用资金较多,应该严格控制库存数量,但是也不能过少,要保持在适当库存,能够做到避免出现缺货现象。

7.1.4瓶颈物料

瓶颈物料则是指本身价值不贵,但是却不好获得的物料。

造成物料不好获得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

1、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与提供物料的供应商距离较远,运输路途较长,缺乏安全保障;2、该种物料也可能属于专利产品,被供应商垄断销售;3、由于供应商数量较少,而且销售市场较为集中。

由于该种物料的采购比较困难,所以一旦缺货又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所以针对这种物料就需要大批进购,并与提供该种物料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7.2针对有关联性的物资

针对关联性较强的物资可以采用改进的ABC分类法,又可以称为A+AA-B+BC分类法。

7.2.1A+AA-B+BC分类的思想与原则

A+AA-B+BC分类法是建立在ABC分类法的基础上,综合物资之间的关联性,打破传统的单纯考虑物资总价值的分类方式,通过将物资管理与采购想结合,降低物资总成本的方法。

A+AA-B+BC分类法对物资进行分类时,在符合ABC分类法的基础原则之下还应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价值性原则:

物资的价格还是对物资进行分类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相关性原则:

对物资进行分类时,充分考虑物资之间的关联性,对各种物资按照一定的关联关系进行分类,进而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库存策略,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第三,优先性原则:

这是根据物资的价值高低,对价值高的进行优先分类,对价值较低的后分类。

第四,稳定性原则:

这是指物资的类别应该相对稳定,避免出现因为缺少某种物资时,对其他物资也出现影响。

7.2.2A+AA-B+BC分类的具体方法

A+AA-B+BC分类法的分类方式是建立在ABC分类法分类结果上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在对物资进行A类、B类、C类划分后,对A类物资的总价值进行排序并编号,编号时对与已经编号完毕的物资有关联的先不进行编号,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彼此不关联的物资的编号,我们也称为A类排列号。

假设A类中排列号为i(i=1,2,3…)的物资与某种B类物资或者某种C类物资具有关联性,则将原来A类中的该种物资归为A+大类,并记为Ai,0+,称为类标号;并将原来属于B类的物资归位A类,并按照价值大小进行排序分别记为Ai,l,l=1,2…m;将原来属于C类的物资中与A类具有关联性的物资归为A-大类,按照物资的价值大小进行排序,依次记为Ai,k-,k=1,2…n;如A类中也有互相关联的物资,也可以归为A+大类,并按照价值大小进行排序,分别记为Ai,d+,d=1,2…e。

其次,将B类物资中除去与A类物资有关联的,将剩下的物资也进行编号,编号时遇到与已编号物资有关联的也先不予编号,如此最后得到B类物资彼此不关联物资的编号。

假如B类物资中编号为j的物资与B类或者C类中的g或者r物资具有关联性,则g和r物资都归为B+大类,并按照物资的价值大小进行排序,将原B类物资分别标记为Bj,0+、Bj,f+(f=1,2…g);将原C类物资分别标记为Bj,s,s=1,2…r。

然后将除去被已经归入A-大类或者B大类的原C类中的剩余物资,按照价值大小进行排序编号,得到C类物资彼此不关联的物资编号。

所以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