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三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604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故事三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成语故事三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成语故事三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成语故事三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成语故事三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故事三则.docx

《成语故事三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故事三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故事三则.docx

成语故事三则

8.成语故事三则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学过了哪些成语故事?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

  2.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正确地认读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生字词正音。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理解词语的意思。

  夸口戳穿腮帮俸禄

  

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

“夸口”是什么意思?

文中谁在说大话呢?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3.精读《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3)理解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比较:

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朗读句子: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

(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8)写话训练:

南郭先生逃走后,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展开自己的想象,续写这个故事。

4.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

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

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点睛”的结果怎样?

  

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

5.布置作业。

板书:

自相矛盾:

说话、做事前后一致

8.成语故事三则滥竽充数:

不要不懂装懂

画龙点睛:

关键处加上精美语句

备课参考:

1.古文欣赏

    你读过用文言文写的"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这三个成语的故事吗?

这里就有,对照着课文,看一看能不能读懂?

   自相矛盾

    客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他两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

"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注释]

    鬻(y):

卖。

    矛:

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

    盾:

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注释]

    竽:

一种乐器的名称,很像现在的笙。

    处士:

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lǐn):

粮食仓库。

  画龙点睛

    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

每云:

"点睛即飞去。

"人以为荒诞,固请点之。

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两龙未点眼这见在。

    [注释]

    武帝:

梁武帝萧衍(yǎn)

    僧繇:

即张僧繇,精肖像,善画龙。

  2.成语故事欣赏

  杯弓蛇影

  晋朝淯(y)阳有个当官的名叫乐广,性情恬淡,非常好客。

他有个朋友常到他家来喝酒、聊天。

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作客了。

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

登门后,只见朋友卧在病床上,样子很憔悴,便关心地问道:

"你怎么病得这样啦?

好些了么?

"那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

"前次去你家作客,刚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十分厌恶。

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座,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

回家之后,总觉得恶心,不知怎的就病倒了。

"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弓。

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射一定是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中了。

  看罢朋友,乐广归家。

为了医治朋友的病,又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

当他把那位朋友请来时,乐广便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恭敬地请客人喝。

那朋友连连摆手说:

"杯里有蛇,我不喝,我不喝!

"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茅塞顿开

  战国时候,有个人名叫高子,开初他在孟子那里学习,可是过了不久便半途而废到别处学技艺去了。

  孟子知道这事后,认定高子是做事缺乏恒心,于是他就对高子说:

"山间小路经常有人走就成了大道;如果没有人走,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

你的心已被茅草塞住了)?

quot;高子听了有所领悟地说:

"老师,今后我一定专心致志地学习,决不三心二意的了。

"孟子笑了一笑说:

"那好吧,今后就看你的行动了。

"

  后来人们就用"茅塞子之心"比喻心窍不开。

如果心窍突然开了,就叫"茅塞顿开",并用"茅塞顿开"形容一下子打开了思路,懂得了某种道理,有了某种知识。

  (茅塞:

像茅草堵塞道路。

顿:

立刻)

  胸有成竹

  宋代有个画家名叫文同,子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宝先生,梓(zǐ)州永泰人。

他在宋仁宗时考上进士,后来做司封员外郎。

他不但能诗能文,而且长于绘画。

在他的绘画中尤长于竹。

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人们极为赞赏。

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熟悉生活。

据说为了画竹,他在自己住房的周围栽了许多竹子,仔细观察竹子一年四季的变化及晴天、雨后、茂盛、萧条时的各种姿态,因而对竹子的形象十分熟识。

当他提笔画竹时,心中早有一个具体的形象。

正因为他"先得成竹于胸中",所以能画出生动逼真的竹子来。

  他的朋友晁补之十分佩服他这种作画精神,便在文中赞扬文与可说: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

  后来人们把"胸中有成竹"简缩为"胸有成竹",用来比喻做事之先,已作好了准备,心中有谱,临事不慌,十分沉着。

"胸有成竹"也作"成竹在胸"。

 

9.推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

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

师述: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

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

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韩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

左窄右宽;

斟、酌:

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

上小下大。

贾:

上宽下窄。

愈:

上大下小。

唐:

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1.见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

皎洁推敲斟酌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精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

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

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

发生:

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图上画了谁?

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

(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

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

发展:

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

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

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

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

高潮:

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

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

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

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

结局: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

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第三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

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

出示板书:

发生:

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

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参考资料:

贾岛生平介绍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的创作态度。

据《旧唐书》、《全唐诗话》以及苏绛为贾岛写的墓志铭等的记载,贾岛是当时范阳郡的人。

唐代设置的范阳郡,包括现在的大兴、房山、昌平、顺义等县。

这一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幽燕之地,英雄豪侠慷慨悲歌,成了传统的风气。

正如贾岛在一首题为《剑客》的五言绝句中写的: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这位诗人显然想借此来表达他自己的心情。

然而,贾岛之所以成名,却并非由于他的英雄气概,而是由于他的苦吟。

人们最熟悉的“推敲”的典故,便是出于此公身上。

毫无疑问,写“僧敲月下门”当然比“僧推月下门”的句子要好得多。

这几乎已经成了讲究炼字的一个最寻常的例证。

可是,懂得这样一些起码的文字“推敲”的技巧,难道就可以称得起是一位苦吟的诗人了吗?

问题当然不是这么简单。

否则,成为一个大诗人也太容易了。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

而这些又都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的。

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

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

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象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是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的,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

贾岛有许多作品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例如《渡桑干河》的诗写道: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于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意思很曲折,而字句却很平易。

这样就显得诗意含蓄,使读者可以反复地咀嚼它的意味。

如果多用一两倍的字句,把它的意思全都写尽,读起来就反而没有意思了。

在贾岛的作品中,象这样的例子太多,我简直不知道应该举出什么例子才更好说明问题。

读过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韩愈非常赏识贾岛的作品。

《全唐诗话》记载韩愈赠贾岛诗曰: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

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虽然有人说这不是韩愈的诗,但是这至少可以代表当时人们对贾岛的评价。

后来的人常常以“险僻”二字来评论贾岛的诗,那实在是不恰当的。

尽管人们也能举出若干证据、说明贾岛的诗对于后来的诗坛发生了不良影响。

比如,宋代有所谓江湖诗派,明代有所谓竟陵诗派,以及清末同、光年间流行的诗体,一味追求奇字险句,内容贫乏,变成了形式主义。

如果把这些都归罪于贾岛的影响,我以为这是不公平的。

各个时代诗歌流派的优缺点,主要的应该从各该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中寻找根源,前人不能为后人担负什么责任。

贾岛的创作态度是很严肃的,这一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假若有人片面地和表面地模仿贾岛,以致产生了坏诗,这怎么能叫贾岛负责呢!

 

10.嫦娥奔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自为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节吗?

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

(1)设疑:

嫦娥是谁?

她为什么奔月?

“奔”是什么意思?

(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生字词正音

昆仑山除害奸诈贪婪闯威逼洒满银辉

企盼后羿逢蒙百宝匣树影婆娑

理解以下词语: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威逼时值中秋迫不及待周旋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似的归纳为一段,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后交流:

第一段(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3——6自然段):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

“苦难”是什么意思?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

请画出有关动词。

(4)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

(5)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3.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

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2)讨论:

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有哪些地方?

(3)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

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

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

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

美在哪儿?

(5)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

4.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