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491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论教学大纲.docx

《概论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论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概论教学大纲.docx

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TheIntroductionofMaoZedongThoughtandTheSystemofTheories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CourseTeachingOutline)

总学时:

80(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4,课外实践学时26)学分:

6.0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精神而设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

2、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3、适用专业:

除政教专业外,所有本科专业

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修读本课程之前必须修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课程教学目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一门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有一个比较完整、准确和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完整把握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作为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把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坚持“主体性”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智慧开发、科学精神的培养与思想道德素质、哲学素质、政治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大学生。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理论部分:

学时数54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及形成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帮助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帮助学生认识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掌握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同通常说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的背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这个理论怎样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什么阶段;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过渡时期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

学习本章,要求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在科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一方面要知道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要知道中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了解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以及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目的]

学习本章,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了解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

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统筹区域发展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要性和迫切性,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懂得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学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掌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加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第二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三节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掌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所决定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掌握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着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四、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章节标题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6

0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3

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

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

2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3

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

2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3

2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6

2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

2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

2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2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3

2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3

2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

2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

2

附实践教学说明:

●目的和要求

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必要性,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辩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服务社会,志愿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意识。

●实践教学的形式

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读、写、看、讲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想结合,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具体如下:

1.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农村、企事业单位、市场进行调研考察。

2.参与暑假“三下乡”活动。

要求学生在上活动中写出调研报告,政法学院教师与学工处、各院系配合,对其调研报告给予指导、评选。

对优秀调研报告评奖,并推荐发表。

3.采取学生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相结合参与社会实践。

4.作专题报告和系列讲座。

5.原著学习。

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习《邓小平文选》和《江泽民文选》并作好读书笔记。

6.看教学片。

选择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影片《邓小平》、《改革》。

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写出心得体会。

●考核评价

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实践教学形式和取得的实际效果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是任课教师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项重要参考。

五、课程作业

本课程在授课对象无层次上的差别。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要求学生做平时作业。

作业可单独采用或并用读书笔记、课程论文、课后习题、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方式。

若单独采用课后练习方式,原则上要求布置3次或3次以上作业。

六、考核方式

该课程拟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

试卷在内容上包括基础知识部分(50分)和理论联系实际两部分(50分);在题型上可以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或判断题、论述题等题型。

考生的总成绩是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课堂表现、笔记等,音体美特殊专业占40%,普通专业占30%)和考试成绩(音体美特殊专业占60%,普通专业占占70%)两部分之和。

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试题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拟定,应涵盖教学各章,突出教学重点,涉及教学难点。

试卷设计的主要考核评价意图:

试卷设计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试卷的难易度应适中,区分度应合理,试卷应能真实地考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吴树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修订版。

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江泽民:

《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8]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江泽民:

《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制定人:

朱平

批准人:

左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