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8357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x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docx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一章

1.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

党:

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

政:

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

军:

中央军事委员会

法: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十六大关于入党条件的修改

十六大,修订了党章关于申请入党人员身份的规定: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

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

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将原

来的“其他革命分子”改为“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

私营业主可以入党

3.党组和党委区别

党组不是党组织,只是党组织的派出工作机构,不具备党组织所具备的独立权利。

党委

党组

产生方式

由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上级党委决定任命

可以批准接受党员

可以

不可以

可以对党员进行纪律处分

可以

不可以

可以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

可以

不可以

是否有下级组织

没有

与下属单位党组织的关系

领导关系

指导关系

4.中共中央委员会:

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

主要组织机构:

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

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二大之后,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任期5年。

6.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

主要解决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只设在中央和省两级。

7.全国人大四项基本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

8.人大会议形式:

①预备会议:

选举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议程和作其他的会议准备

②主席团会议:

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负责主持全国人大会议。

③全体会议:

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

④代表团会议:

代表的主要会内活动形式,包括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两种形式

9.全国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采取间接、差额的方式

选举产生。

间接:

由下级人大代表代表选民选举出全国人大代表,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

差额:

当选人数小于候选人数。

10.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分配依据:

(1)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2)适当照顾少数民族,每个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

(12%,高于少数民族在总人口的比重)

(3)人民解放军的全国人大代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分配给各大单位。

(4)为归国华侨分配适当名额。

(5)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级地方和人民解放军中的台湾同胞派代表协商选举产生。

(6)规定妇女代表比例不低于22%。

11.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与别国制度不同:

常委会委员与行政、审判、监察机关之间实行“不相容”原则,与总统制国家中的议员

类似,而在内阁制国家中,议员与行政官员实行“相容”原则。

12.全国人大组织结构及特点:

①结构:

复合一院制

②特点:

(1)一院双层结构和职权分工

(2)人大代表产生方式多样化

(3)代表团制度。

13.国家主席递补程序:

国家主席缺位,由副主席递补;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

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补选;补选前,国家主席由人大常委会委

员长代理。

14.国务院会议形式:

①国务院全体会议:

A.参加人员: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

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等;

B.讨论科目:

重大的形势和政策问题。

②国务院常务会议:

A.参加人员: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B.讨论科目:

具体的问题

15.政协

①地位: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机构

②政协委员的产生:

A.实行委员制,由各党派、各方面协商产生

B.更加强调界别特点。

③界别划分不尽合理:

A.未能涵盖主要的社会阶层,如农民、工人;

B.界别特色不鲜明,如特别邀请人士界;

C.界别划分不清晰,如中国科协与科技界的区别。

④职能:

(1)政治协商:

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

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

题进行协商。

(2)民主监督:

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等,

通过建议和批评的方式进行监督

16.“一个班子,两个牌子”:

一个班子:

中央军委

两个牌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17.宪法对中央军委组成人员的连任没有限制性规定

 

18.中西方司法权独立的五点区别

中国司法机关的独立原则

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权为人大赋予,不独立于代议机关,只独立于行政机关

司法权为“民意”赋予,即独立于行政机关,也独立于代议机关

立法权高于司法权

三权平行

独立权由集体行使,不赞成“自由心证”说

法官、检察官个人享有独立权,赞成“自由心证”说

不适用法官终身制

适用法官终身制

接受党的领导,不搞“超党派”的“中立”

“超党派”的“中立”

19.职责同构问题:

①含义:

是指在政府间关系中,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

统一、一致。

②职责同构的具体表现:

中国的每一级政府都在管理相同的事情。

③纵向间政府关系的运行的两大困境:

A、一方面是“地方全能”,另一方面是“地方无能”。

B、一方面是中央集权,另一方面是中央的权力被地方所分割。

(条块关系)

④合理划分纵向间政府职责的思路:

每一级政府要管理特定的事务,即政府间职责的纵向

配置,自上而下应该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层级递减趋势。

(1)越到中央政府,政府管理越宏观,主要集中在全国性事务的宏观调控方面,政治性管

理占主导地位;

(2)越到基层政府,政府管理越微观,主要职责是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政

府行政与居民生活关系更加紧密。

 

第二章:

1.“党政关系”——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

2.中西方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

中国共产党

西方政党

1、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

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

行政权或一部分立法权

2、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

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中央或联邦整体的行政权力

3、执掌国家权力的方式

直接领导,包括政治、组织和思想领导

间接领导,通过议会的多数地位影响立法或在政府中工作的党员等

4、对执政党地位合法性的理解及采取的相关的政治措施

历史的选择;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允许资产阶级政党分享政权

合法反对原则;强调执政党地位的所谓竞争性,试图以多党竞争垄断政权。

3.党政关系的概念:

党:

中国共产党。

政:

政权、政府、人大、政协、政法机关、军队以及担任一定政治任务的人民团体和公有

制企事业单位

4.为什么说“党政关系”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简答)

①中国的各种政治关系和较为重要的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因素

②“党政关系”的特殊地位,在国家政治权力结构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③从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角度看,党政关系的调整是许多项重要改革工作逻辑起点

5.党政分开过程中需要澄清的六点问题:

①党政分开不仅仅是党政分工。

②党政职能的划分不等于实现了党政分开。

③党政分开不是单纯的党政分权。

A.试图把党从政府过程中分离出来是错误的。

B.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是要扩大党组织的权力,而在于改善党的领导。

④党政一把手之间的不同意见分歧不等于党政不合。

⑤党政分开也有赖于政企分开。

⑥党政关系不仅仅是党与政府的关系。

6.规范党政关系的要点:

(了解)

①明确中国共产党对人大、政府、人民团体等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

②推进党对人大、政府领导的民主化。

(决策和人事)

③转变党的工作和活动方式,特别是要注意不能以政策替代法律。

④努力实现党政行为的法制化。

⑤除少数特殊单位以外,党最好实行普遍的属地制的领导体系。

⑥在中央、地方和基层实行不同内容的党政关系改革。

⑦党政关系规范化还有赖于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工作的完善。

第三章

1.“利益群体”与“利益集团”的区别:

利益群体:

无明显的压力行为;非政治性社团。

利益集团:

有明显的压力行为;是政治性社团。

2.“工人群体”与“工人阶级”概念的区别:

(自己画)

3.“官员”与“干部”的区别:

“干部”是指所有被政府人事部门承认具有“干部”身份的脑力劳动者。

“官员”是指国家公务员和党派机关、人民团体等专职从事政府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脑

力劳动者,只是“干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4.“官员”与“知识分子”的区别:

①官员在具体利益和表达利益要求的方式上与知识分子是有区别的:

②官员掌握政治权力,其知识和能力通过权力这个中介释放出来,并影响其他社会成员。

5.官员群体在意见表达过程中的特殊性

特殊性:

既是意见的表达者,也参与决策与执行。

需要注意的一点:

支持和鼓励正常的意见表达,同时加强监督和自律,防止“以权谋私”。

6.有关农民的几种界定:

①职业角度:

通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劳动取得全部或大部分经济收入的农

民——“狭义的农民”

②户籍角度:

所有具有农村户口的人。

——侧重身份的划分。

③居住地角度:

所有居住在农村的居民。

7.农民工群体:

①农民工群体的界定: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民身份,从事第二、三产业职业的工人。

一类

是乡镇企业工人;另一类是流入到城市中的打工者(狭义的农民工)

②农民工群体形成的原因:

A.城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劳动力,而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求出路;

B.户籍制度严格限制“农转非”,对农民转为城市居民身份设定种种苛刻限制性条件

③农民工群体意见表达现状:

农民工成了中国的弱势群体。

④农民工群体的未来发展:

A.内部动力:

从政治的角度看,农民工群体属于较少受政府直接支配的“市民社会”

性的力量,迅速提高民主意识的潜力很大。

B.外部推动:

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始出现农民工的身影。

C.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这一群体将在未来逐渐消失,融入产业工人队伍中

8.“两栖人”的界定:

“两栖人”是指那些同时具有双重利益群体背景的社会成员。

停薪留职人员、“红顶商人”、请长假外出谋职者

第四章:

1.意见表达群体分类:

(自己画)

2.公民意见表达意愿的分布规律

①城市的比例高于农村;

②文化层次高的高于文化层次低的;

③经济收入水平高的高于经济收入水平低的

④较多接触政治的人高于较少接触政治的人。

3.中国公民意见表达的传统途径:

①组织化渠道:

比如,单位职工通过单位反映情况,城市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农村居

民通过村委会反映情况等。

②信访制度

4.信访:

一种有特色的意见表达形式

①含义:

就是公民通过书信、电报、电话或访问等形式,向党政机关及其负责人,以及

人民团体、新闻媒介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建议、意见、要求、申诉和对党政

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控告、检举。

②机构设置情况: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等,都在自己的办公厅设有信访局,有的设置

有人民来访接待室。

B.党和政府的各级地方政权组织也都设置了专门的信访机构。

③信访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A.集体上访中存在违法或过激行为

B.“踢皮球”现象

C.群众“越级上访”与地方政府的“截访行为”

D.信访渠道还不是十分畅通

E.邮局困境:

类似于收发室的功能

F.“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G.个别领导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

④信访制度的发展定位问题

A.信访制度将长期存在

B.科学定位信访功能

⑤信访制度将长期存在的原因分析

A.中国民众,自古就有“清官情结”和“拦轿喊冤”的传统。

B.基层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成本相对较高。

首先,经济成本较高。

其次,时间、精力有限。

C.信访可以起到调节和缓解矛盾的弹性功能。

⑥科学界定信访制度的功能

A.还原信访制度本身民情反映的功能。

B.强化信访制度的沟通职能。

C.剥离公民权利救济功能。

5.专业性意见表达个体:

是指,受党员和特定方面群众的委托,专门行使表达民情民意的权

力,是有合法身份和特定法律地位的意见表达主体。

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6.党代表意见表达的基本方式:

讨论并通过同级党的委员会提交给大会的报告。

7.政协委员的意见表达方式:

①审议各级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②提出议案;

③列席同级人大全体会议旁听和参与讨论同级《政府工作报告》;

④做大会发言(人大代表不能)

8.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各级政协

9.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是“非公有经济”方面的工商联。

具有统战性、民间性、经济性相结

合的特点,不代表国有企业

第五章

1.意见综合与决策的区别

 

最终成果

性质

主体

意见综合

政策选择

方案

带有协商性质的社会活动,多少带有一些“讨价还价”的余地

主体比较广泛,主要是若干政党

决策

最终决定

严密的法律过程

决策主体只能是国家机构

综合不是决定!

而是政策选择。

2.党内民主现实中的偏离:

“立体式的代行集权体制”

①中央代行:

常委会代全委会,全委会代党代会;

②书记挂帅:

“领导核心”的拍板代替集体领导;

③以党代政(广义上)

第六章

1.立法权限问题

在我国,立法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了解)

法案起草→法案提出→提交审议

①法案起草

A.宪法修改案的起草过程

中共中央成立专门的宪法修改委员会→起草建议稿→人大常委会讨论,并征求

各方面意见→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仅涉及宪法个别条款的宪法修正案,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接组织起草并向全国

人大提出。

B.其他法律案的起草过程

(1)由提出法律案动议的人员或机关主持。

(2)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专门性的临时起草工作机构。

(3)吸收其他人员和机关,特别是法律专家参加起草。

(法律案起草完成后,要在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前或审

议之中,以各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

②法案提出:

书104页表格

3.中国立法过程的主要特点

①在立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没有因此而产生不同的政治派别。

②立法过程总体上是比较谨慎的。

③立法过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④立法进程正在加快。

4.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主体:

根据我国的宪法原则,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的最终决定权,属于全国人大

 

5.关于议案

①含义:

是指由法定机关或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

大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②议案的法定形式

(1)案由:

是指提出议案的理由,就是为什么要提出该议案,人大通过该议案必要性

(2)案据:

是指提出该议案的依据,即议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

(3)方案:

是指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具体方案是议案的核心内容,是要交付表

决的内容。

③议案处理方式

(1)由国务院等国家机关提出的议案,直接进入议事程序。

(2)由代表团或30人以上代表提出的议案,是否列入本次大会议程由大会主席团决定。

如果议案没能列入本次大会议程,则可以转为建议、批评或意见,由大会秘书处依

法处理。

6.分税制

①含义:

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包括分权、分税、分管。

⑴分权:

分权是指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

⑵分税:

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⑶分管:

分管是指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管理制度,并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收机

构分别征管,即国税局和地税局。

7.推行分税制改革的意义

①变“分粮食”为“分土地”,稳定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渠道,有效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

个积极性。

②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包括调节地方之间财力差距的能力。

③在统一税制的基础上,淡化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对转变政府职能和引导企

业公平竞争都有很大的益处。

④有利于引导地方优化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

8.分税制改革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了解)

①中央请客,地方买单,或上级请客,基层买单现象广泛存在。

“资金向上流动,事权向下流动”

②基层财政困难,绝大部分县乡财政属于“吃饭”财政。

“中央财政喜气洋洋,省里财政勉勉强强,地市财政紧紧张张,县级财政拆东墙补西

墙,乡镇财政哭爹喊娘。

③地方政府借债问题。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借债,但事实上几乎每个省市都存在着大量的

债务,如银行贷款、企业债劵、白条等。

④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借地生财的口子。

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征地获取土地出让金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新财源。

9.国家预算的编制形式

“单式预算制”→“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把国家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中。

1994年3月,第一部预算法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采用复式预算的形式

进行编制。

10.复式预算包括:

经常性预算、建设性预算

11.国家预算的编制程序“两上两下”(参见笔记程序图)

①上报计划年度收支建议数

②下达预算收支控制指标

③省级地方、中央部门向下布置

④层层汇总

12.党管干部原则:

人事安排的基本管理机制

13.全国人大关于国家机构领导人提名

由大会主席团根据中共中央推荐提名

由提名人提名

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国务院总理由刚刚当选的国家主席提名;国务院的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刚刚产生的国务院总理提议或提名;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由中央军委主席提名。

14.全国人大关于国家机构领导人选举和表决的区别:

选举

表决

凡由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都要提交全体会议选举。

凡由提名人提名的候选人,要由全体会议进行表决。

代表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或弃权,并可以在额度范围内另选他人。

提名人如果没能当选,需由提名人另提他人再行决定。

表决和选举的方式是由大会主席团决定的。

第七章

1.党内的执行系统:

一个中心、四大方面(P132-133)

①一个中心:

中共中央的几套领导班子

(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决策和执行双重属性

中央书记处: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的负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

②四大方面:

地方党的组织系统;中共中央的职能部门、办事机构;主要人民团体系统;

国家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委、党组

2.大部制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非重点)

①机构数量调整到20个左右比较合适。

②不能单纯为了机构精简而搞大部制。

③大部制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部门职权交叉问题。

④大部制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应该是管理流程的重塑。

⑤大部制改革在不同政府层级要有所区别。

⑥大部制改革需要配套改革,不宜操之过急。

3.行政法规的三种基本形式中观→宏观→微观

①条例: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

如由国务院制定的《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

②规定: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进行部分规定的。

如监察部颁布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

纪行为政绩处分暂行规定》

③办法:

对某一项行政工作比较具体的规定,如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4.提取

①提取:

是指政府按照立法机关所确定的方式吸纳、获得使其自身正常运转和组织社会生

活所必需的资金和劳动。

②提取的方式

(1)政府以组织公民对社会和国家尽义务性贡献的方式进行提取。

(2)政府有条件地以某种契约的方式从公民中提取。

(3)政府通过对国家经济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管理进行提取。

(4)政府通过自己的对外职能从国外提取。

(5)各种不合法不合理,但却是客观存在着的某些提取行为。

(乱收费等)

5.管制分类:

①统治方面的管制:

如战争、压制敌对者的防抗、维护国家统一等;(军队、警察、戒严)

②管理方面的管制:

如交通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生育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防止和制止垄断竞争方面的管理等。

(行政监督、经济处

罚、行政处罚、说服教育、政策限制等方式)

6.传达的两个显著特点

①基本形式是“会议”传达和“文件传达”

②“传达”是一个由内到外,由上到下,逐层次“公开”的过程。

基本套路是,由高级干部到一般干部,先党内后党外,最后通过新闻媒体和其他手段

广泛宣传和动员。

7.试点的特点

①比较注意选“点”的代表性。

②在试点工作中,开始注意不给被试点提供特殊条件。

③专业论证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同时注重定量方法在试点中的推广和引用。

④在试点工作中,允许存在某些失误。

第八章

1.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的概念(图):

影响政府决策的输入信息、政府输出的决策信息,以及这些决策在执行中的反馈信息,都

是由一个附着于政府本身或为政府所信任的正规通道(党政信息系统)传输的。

2.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是不是说只有一个信息传输通道?

“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并不是说这个政府只有一个信息传输通道,而是说对政府过程

起主要和决定性影响作用的传输通道是一个,同时也不排除有一些非正规的补充渠道。

3.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的特点:

①输入输出的“二合一”通道②点对点的线性传递

③信息机构国营化④补充渠道作用有限

4.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的弊端

①信息的“不当约简”现象

(1)信息流失现象:

“县上传达一大本;乡里传达半页纸;村长动员吧哒嘴;社员听得

直打盹”

(2)信息失真现象:

传话游戏

②信息“超载”现象

③“本底噪音”现象

④“主观滤波”现象

⑤“小道消息”泛滥

5.“五位一体”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含义

①“五位”:

(1)党政机关中的信息系统

(2)官方或半官方的思想信息库

(3)新闻媒介

(4)民间信息机构

(5)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②“一体”:

其他四个方面的信息机构基本上是围绕党政信息系统从事信息工作。

6.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总体特征分析

①结构性特征:

五位一体,“紧密的核心与松散的外围“并存。

②发展特征:

与单通道相比较(补充)

(1)从政府过程主要参与者的信息意识看,“封闭保守”趋向“开放包容”

(2)从管理方式看,控制型的“管办一体”趋向规制型的“管办分离”。

(3)从传输主体看,“一元担当”趋向“一元为主,多元共存”。

(4)从传输过程看,“二合一的线性传递”趋向“网络化的互动沟通”。

(5)从传输技术看,“单一人手人脑处理”趋向“高科技综合处理”。

第九章

1.中国政府过程中的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

3个系统9个主体12种功能(图)

①法律监督系统:

各级检察院、人大及常委会

②政治和政府监督系统:

人大及常委会、党组织及纪委、各级政协、监察部门、审计署、

③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