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143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docx

《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docx

浅析网络流行语00001

浅析网络流行语

浅析网络流行语

现代汉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姓名:

张艳芳学号:

20091080127

引言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用传统规范汉语的人们突然感受到网络语言带来的新奇、幽默、活泼、富于情趣和个性化而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群体,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同时,它也具有使用不规范的特点。

本文将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形成原因、分类、影响、未来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我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所运用的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来源于现实社会,最终还影响现实社会。

2、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有多种多样的分析。

网络流行语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新生物,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变化促进语言变化的自然反应,也与网络发展环境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1、网络传播媒体不断推进

由于网络交际时间的紧迫性,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交际方式的书面性,交际场景的分隔性,语言使用的自由性等一些客观原因,使得网民在使用语言进行网上交际时,一方面难以完全照搬现实语言,一方面又想表现出个性,创造某种氛围,就只有在语言的使用方面寻求突破,而网络的客观环境又给这种突破创造条件。

再加上大众传媒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一些经典流行语流传开来,比如,人们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创造性的想象发挥,“给力”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与球场的氛围相合,“给力”一词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神马都是浮云”就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源于国庆期间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

还有每年春晚都会出现一些经典流行语:

“人这一辈子多短暂呀,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了。

”“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如果眼睛变红了,心就黑了”、“经济问题背后,都是作风问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鼠标,我却用它游戏到天明”。

2、网上交流自由、沟通方便达成共识

网络流行语可以大行其道,畅通无阻,除了网络焦急的客观原因外,主要是网民的相互影响和广大的网民的主观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方面统计,当前网民绝大多数是18-35岁的青年人,这正是敢于张扬个性、崇尚自我的年龄,他们追求新奇、表现自我具有反叛精神,再加上网络环境的自由性、隐蔽性、虚拟性使得一些网民在语言使用上突破传统规范。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由于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脱口而出,如:

“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

“靠”不满。

“顶、狂顶”指支持、强烈支持。

三、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由于互联网的飞速猛进的发展,使得传统语言发生变异。

网络语言的构成手段主要有谐音、形变、比喻、借代、仿拟、重叠、拆字、象形、引进、创造等这些手段是从不同角度介绍的,实际是相互交叉的。

网络词语从构成理据看大部分属于修辞学构词,它不像主体语言那样容易领会,但是仍然含有理据性,一旦领悟就会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快感,因此广受网民的欢迎。

根据网络词语的构成形式看可分为如下几类:

⑴比喻构词,如:

“0001000”比喻人的孤独感;“楼主”指发起某主题、某帖的人。

⑵夸张构词,例如“恐龙”形容长相差一点的女性;“青蛙”形容长相差的男性。

⑶双关构词,如“520”表示我爱你;“886”拜拜喽;“4242”是啊是啊;“卖糕的”谐音mygod.⑷节缩构词,节缩汉语拼音或英文单词,如:

汉语拼音“pl”表示漂亮;英文“GF”表示“girlfriend”;“飞白”故意使用错别词构成词;你用“泥”;我用“偶”代替等。

⑸用符号模拟,*^ˍ^*表示笑;=^_^=表示温馨的微笑;★~★表示见到偶像眼睛为之一亮;Q_Q表示流眼泪的样子,非常生动形象,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给人深刻的印象。

四、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明显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文字,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网络流行语,中外词汇被大量使用,数字、字母、符号大兴其道,为的是方便快捷。

1、混杂性

以汉语言文字为主体,融合了其它语言(主要是英语),夹杂了大量的字母,汉语拼音,数字、数学符号等;科学语言追求精确无误,日常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文学语言含混的背后往往能给人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

失去了意义的含混,僵硬的词语本身并不能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具有无限的所指,文学语言才能保持自身独特的语言魅力。

语言表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种语言要理解是需要在即时环境下,通过分析或意会,有时表达思想不是很准确,如果脱离了当时的语言环境,可能就会让人产生歧异或干脆无法理解我们无法想象“打酱油”缺少了“不谈政治,与自己无关”的含义后,还能在网络上热炒。

正是通过含混,文学语言才那么耐人寻味,符合大众的审美期望。

2、阶段性

一般来说,流行语的“流行”过程是比较短暂的,或者说短暂性是流行语时间性的一个特点。

当流行语逐渐变为日常语言丧失其新奇性之后,很快就会被其他更具新意的词汇所代替,流行语的诞生、使用乃至消亡构成一个周期循环,在循环往复之中语言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与更新,也正式在这种往复中,文学语言才显示出其勃勃生机。

基于多数“网民”的交往习惯,相互间对于某类公共事件进行浓缩并加以传播,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抽取一个代表性的词语,大家一听则晓,一看便知,讨论起来观点容易一目了然,得出的结论也更加旗帜鲜明。

这些网络词语都有自己的寿命周期,他们会随着某种公共事件的逐渐降温逐渐、淡化,一旦过了流行阶段,还会迅速沦为逝去。

曾几何时,大家就会开始了对另一个流行语的青睐。

如果继续使用,就会有人说,你OUT(落伍)啦!

和传统”。

3、高频性。

流行语的使用频率比一般词语要高,是一段时间内群众所喜闻乐用的。

高频是针对流行面而言的,主要在网络上具有高频性使用,具有明显的多媒体特征,大量使用多媒体的一些动画手段,比如在一句话中带有图片,FLASH动画等;大量使用在互动聊天中,在QQ等聊天工具上使用最为频繁;换句话说,只在一定社会群体中具有高频性。

高频性还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为流行语的“流行”都有一个过程,而且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修养、不同语言习惯的人使用流行语的态度也不相同,流行语的使用有很大的选择性,高频只是相对于一般词语的平均使用频率而言的。

4、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的涌现,预示着某种新力量、新思潮、新观念的崛起。

使用网络的主流人群从80后延伸到90后,90后这一新兴网络主体,在思想上、生活上有着更多的创新意识。

“新”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结构新,如道别时用“88”,鼓励时用“+U”等。

第二是语义新,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天才(天生的蠢材)”、“驴友”(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凉粉”、“玉米”,源自于当年娱乐界的大事件”超女”。

第三是感觉新,如“∧_∧”代表欢呼,“︰】”表示高兴,嘴巴向上翘着笑,等等。

5、开放性

网络流行语没有一个固定的语法和规范,谁都可以创造和发明,只要得到大多数网民的认可和使用就行;在这个言语社团里,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创造新的用法。

一旦一种语言的突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快就会在网上传递开来。

 正是网络的这些特点刺激容忍了人们求新求异求怪诞的心理,起初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心理,尝尝新鲜,满足自己的一点好奇心,但是这个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神速的网络传递着每一个另类的表达。

后来者也深受感染,为了跟上所谓的潮流,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创造力,在不加辨别分析,没有明辨是非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与众不同,在使用前人的词语时也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词语。

后来者的这种盲目追求、盲目崇拜也为网络流行语快速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的积极影响

网络流行语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迅猛发展,首先得益于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介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人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查资料、聊天或游戏,甚至可以到网上模拟现实中的某些活动和行为。

“存在即合理”,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网络语言因为方便、简洁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再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也是语言魅力的一种体现。

1、网络流行语弥补了现代汉语在网络交际中表达的不足,彰显人性化的延伸。

随着网络的流行和普及,网民队伍日益壮大,网络语言的使用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加上近年来手机短信飞速发展的推波助澜,使网络流行语和现实生活再度贴近。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补救了网络世界里的人际交流的缺陷和空白,以简单的符号、惟妙惟肖的形象性和创意十足的创新意识创造出了网络时代特有的身势语,比如在聊天中,不好用文字表达时只要输入两个“=”号,就表示让对方“等等”,输入几个“k”字母,就表示要对方快点,输入两个“”号,就表示让对方“醒醒”,等等。

说再见,只打一个88就可,谁都能理解,简单方便。

网络语言往往通过一些简单的字母缩写、数字谐音、动画图片来简单直观的表现思想,可以有效节省时间。

同样也使得互联网上的人际交流更加趋于人性化。

2、网络流行语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突显个性化的交流

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它使得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思想得以交流。

由于网络交流双方可以互不认识,也可以未曾谋面,所以交流的内容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自在的网民们基于交际和表达的需要,而反传统地、创造性地运用汉语中固有的修辞手段(如仿拟、比喻、谐音等),构造成了大量网络新词语,并因其表意丰富、形象简约等成为网络交际中的“行话术语”。

为了显示与众不同,突出自我,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网民便刻意去追求表达的标新立异,从独具个性签名档就可以窥见一斑。

这种个性化交流的趋势,同时也体现在网络文学语言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3、网络流行语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昭示了社会的进步。

语言是一种客观事物,它的发展同样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众多的流行语传播得更加迅速,而且事实上,很多流行语也往往是凭借互联网得以迅速滋生和蔓延的。

对于语言发展来说,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词汇丰富,语言发展,是语言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是无可厚非的;这里面一方面表现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是语言自身优胜劣汰发展原则的实际应用。

想想我们老祖先的“创举”,有许多也不排除是“戏谑”出来的可能!

而且一定先是流行,进而成为经典的!

那些能够进入“成语词典”的“名人”,其实也并没有都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比如那位“掉剑到河里去”的楚人,以为只要在船上刻下记号,等船靠岸就可以把剑捞起来,结果成就了“刻舟求剑”。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表达的不仅仅是内容,他同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当前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个世纪,文革时期,人们口中充满了“文革语言”;改革开放以后,电视里广告盛行,人们口中又充满了“广告语言”;现在网络盛行,自然人们口中就是满口的“网语”。

传播工具影响着人们的说话方式,从而影响着人们的语言。

(二)、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会对我们现有的语言造成一定的影响,“多数网络语言、词汇并无正确性和逻辑性可言,妨碍了我国语言文字的进一步规范和普及。

如果一个人说的话、写的字让其他人听不懂、看不懂,沟通和交流就无从谈起。

 目前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网络语言”的,无非是一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和中小学生,这也与他们追求流行与时尚的心理有极大的关系,如上述网络流行语中“SB”、“TMD、TNND”等词难免给人粗俗、没有涵养的印象,如果个体将其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则对其社会化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

再如2007年网络流行语中的一句——“有钱人终成眷属”,如果个体受到“有钱人终成眷属”的影响,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还影响着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现在的中小学生写作文满篇使用的网语,老师看不懂,家长不明白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华夏时报》2002年9月28日报道一条消息,说现在学生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流行的新词:

人类联合组织派出我去和沙克族的第二代幽灵战士PK(决斗),在外太空我终于看见了这个走召(超)弓虽(强)的SP(superman超人),一见到偶(我)他居然使出了久已失传的KHBD(葵花宝典),狂晕,kao(靠),外星人也用这种X3L(下三烂)的招数,晕死了,偶眼珠子都差点掉在了地上,WOWO(语气词),幸亏本人学到了一点BXJF(应为PXJF辟邪剑法),加上Kamehameha(气功波,源于日本动画片《七龙珠》),就挡住了他的进攻。

连词语的使用都出现了代沟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六、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发展

如今的网络流行语言,已经成为网上交际的强势语言,没有人可以忽视它的存在。

而且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流行语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扩散的趋势,一是在网上迅速发展,二是向现实语言扩散,进入主体语言交际环境。

截止目前,“网络语言”虽然还不是一种规范的,符合语言要求的“语言”,它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为自身的限制,除了个别语句的流传发展,要想成为一种独立语言的可能性不大,对于”网络语言”,我们不妨以科学的、现实的态度去认识它,看待它的存在,这也许才是正确的态度。

因此,犹如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一样,在这里,我们明确呼吁社会上下齐动员净化汉语言的发展环境,给汉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一个文明、清新、健康的发展环境,而不是人为地去亵渎去破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