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8121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

《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择性必修中册 单元综合检测四.docx

选择性必修中册单元综合检测四

单元综合检测(四)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朴素美在绘画中显现出独特的风格。

中国画的布局在空间处理上是十分灵活的。

中国山水画的天和水往往不着颜色,画面上常常留有一块空白,虚实相生,使人产生仍然有水有天之感。

人物画、花鸟画也不画背景而留出空白,观画人也并不因此而产生没有背景的感觉。

中国画的这种画法能使所画的对象鲜明突出,把所画对象的本质特征、形象神韵真实地表现出来,画面的留白给人一种“朴素”的美感。

中国画的这种以空白表现所画内容的作法,是朴素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如唐代山水画家王维的画作《江干雪霁图》,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形成了朴素淡远、韵味高清的风格。

我国绘画艺术中表现朴素美的另一种特殊方法是对墨的运用。

墨在中国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为在中国画的画家眼里,墨即是色,绘画要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使人产生不同色彩的感觉。

不管自然界的色彩如何绚烂斑驳,我们的国画家们,特别是文人画派,总是用单一的颜色——墨来表现大自然中的一切。

例如中国画的墨竹,通体只是墨色,却能令人产生绿竹挺拔、栩栩如生的感觉,形象表达出异常强烈的个性,笔墨情趣浓烈,生动多姿,朴素洒脱,《墨竹图》为其典型代表。

此外,中国画有时也以墨为主,适当运用别的颜色,如画花卉,花朵用红色,而枝叶则用墨来画。

花朵突出,整个画面也十分淡雅。

中国画对墨的运用,是朴素美的重要体现。

这种画法是以东晋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美学理论为基础的。

所谓“神”指的是精神状态,如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所云“形具而神生”。

画家不论画人物、山水,还是画花卉、翎毛,都要鲜明地把对象的本质特征、精神状态表现出来,让它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写神。

按照中国画的理论,神是物的命脉,没有神的形是死的形;反之,离开了形也就没有神,神是依靠形来表现的,形神达到统一。

画家在艺术上所苦苦追求的,就是要突破形似,达到神似。

他们在作画时,首先要对所画的对象十分熟悉,然后紧紧抓住对象特征,因而能使画上的景物生意盎然、气韵生动,收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重视笔墨,善于利用空白,“计白当黑”,以显现画面上的精华部分,使所画的主要部分突出,从而产生审美趣味。

这好比站在齐白石画的虾、吴作人画的金鱼的画幅前,自己并不觉得是在看画,而是在观赏真虾、真鱼在水中游动。

这时观赏者的灵魂已被画上传神的美的形象勾引到真实的意境中去了。

这也正是中国画的绝妙之处以及朴素美的魅力所在。

材料二:

我国戏曲也有“朴素美”的因素。

我国古代是以娴熟温婉、举止端庄、容貌姣好、言谈朴质作为女性美的标准。

在戏曲舞台上,表演这种女性美的是旦行中的青衣。

对青衣的造型则有一套独特的规定,而其服饰则是非常朴素的。

一般是用青色的褶子或颜色素雅的花帔来装扮,脸上的脂粉、头上的簪环也十分淡雅简单。

在我国古代戏曲家的眼里,只有这种朴素的装扮才能表现出最高标准的女性美。

我国戏曲艺术重视朴素美的另一方面则是不追求舞台道具的豪华,而是采用朴素的虚拟程式。

所谓虚拟,就是把生活的细节通过演员的模拟动作表演出来,它是我国戏曲舞台独特的造型艺术,也是戏曲理论的重大成就。

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家看来,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舞台上,生活则是通过艺术来表现。

生活是实,艺术是虚,艺术创作是由实生虚的过程。

基于这种理论,在戏曲舞台上通常是没有布景和道具的,很多戏剧情节是依靠演员的动作或极简单的物件来表现的。

如以手势表现门窗的存在,用鞭子代表马、牛等等。

由于不用布景,舞台上的狭小空间可以表现无限丰富的内容。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就是在小小的舞台上展现的。

另如以桌代表高山,以摆动船桨表示行船,以鼓声更点表现时间的流逝,以灯烛象征黑夜的来临等等,无不是用虚拟的程式反映真实。

这种以实生虚、以虚代实就构成了舞台设计、表演方式上的朴素之美。

戏曲表演艺术家正是用这种虚拟的程式来丰富戏曲的主题,创造美,加深戏曲的感人力量。

另外,戏曲艺术还通过严格的戏曲语言表现朴素美。

戏曲语言必须是朴素的、生动的、明快的、简练的,它要求和人物的性格、身份高度统一。

曹禺认为好的戏剧语言是朴素的、自然的。

俄国剧作家契诃夫早期剧作《海鸥》,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现了新的内容。

茅盾创作的唯一剧作《清明前后》,内容丰富而深刻,语言简洁而朴素。

作家、戏曲家们提倡戏曲语言必须简练、朴素,并不是从形式出发,而是要求戏曲语言能真实地、生动地把人物的性格、精神气质表现出来。

明代王骥德的《曲律》要求戏曲作家写人物应该“以自己肾肠代他人之口吻”“我设以身处其地,模写其似”,强调语言不要浮游于人物之外,反对雕琢藻饰,这对今天的戏剧创作仍然不失其现实指导意义。

材料三: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

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

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

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和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本色观。

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二是恬淡观。

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

三是清新观。

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四是精诚观。

《庄子》云: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以诚为尊、以信为美。

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

这种美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为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被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

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不同。

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中,虽然也类似农业文明时代朴素审美观那样尊重自然、奉自然为美,但实际上这种尊重的立足点是生态,因而可以说,不是自然而是生态才是朴素美的灵魂。

朴素作为生态文明时代标志性的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低碳的,任何高耗能的生活方式都谈不上朴素;必须是环境保护型的,任何生活方式如果产生诸多垃圾或者垃圾不易回收,这种生活方式就与朴素无缘;必须符合生态公正原则,这种公正一是体现为对动植物生存权利的尊重,二是体现为在精神上尊重动植物自身的价值。

生态自有其规律,人类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画的留白能使所画的对象鲜明突出,产生不同色彩的感觉,将对象的本质特征、形象神韵真实地表现出来。

B.以东晋顾恺之的美学理论为基础,中国画对墨的运用,就是要抓住对象特征,强调“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C.戏曲家们提倡简朴的戏曲语言,强调戏曲语言既要重形式,又要能真实生动地将人物的性格、气质体现出来。

D.道家首创的朴素观在融入儒墨等学派的观点,并在现实中与墨儒两家的节俭观结合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价值观。

解析:

选D。

A.留白“产生不同色彩的感觉”错;B.东晋顾恺之强调“以形写神”;C.原文“并不是从形式出发,而是要求戏曲语言……”。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画中,墨即是色,画家一直通过单一的墨色的深浅,表现绚烂斑驳的自然色彩,《墨竹图》为其典型代表。

B.在古代戏曲中,青衣一般用青色的褶子或颜色素雅的花帔来装扮,其他装饰也淡雅简单,是我国古代戏曲家眼中最高标准的女性美。

C.基于“生活是实,艺术是虚,艺术创作是由实生虚的过程”的理论,戏曲舞台常依靠演员的动作或简单物件表现情节。

D.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是由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促成的,并反过来促进这一历史使命的实现。

解析:

选A。

A项过于绝对,原文“此外,中国画有时也……适当运用别的颜色,如画花卉,花朵用红色”。

3.下列材料中的“科”,可以作为论据来体现材料二戏曲中的虚拟程式的一项是(3分)(  )

《窦娥冤》第三折(鲍老儿)……(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A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B正旦跪科)(C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甚么事?

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

(D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

A.刽子做喝科,云

B.正旦跪科

C.刽子开枷科

D.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

解析:

选D。

“取席”“取白练挂旗”在舞台上无法展示,所以是虚拟程式。

4.材料二是如何论证戏曲中的“朴素美”观念的?

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答案:

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观点“我国戏曲也有‘朴素美’的因素”;②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分段论证了朴素美在青衣造型装扮上的体现,在舞台道具上的体现和虚拟程式,以及在戏曲语言上的体现三个分论点;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5.比较农业社会的朴素观与生态文明时代朴素观的异同。

(6分)

答:

                                    

                                    

                                    

答案:

①农业社会朴素观主要由本色观、恬淡观、清新观、精诚观构成;②生态文明时代朴素观批判工业文明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又回归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态朴素美。

③同:

尊重自然,以自然为美;④异: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美必须是低碳的、环保的、符合生态公正原则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祈 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①;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

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②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③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注】 ①河马献来的馈礼: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

《易·系辞上》: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②石霤(liù):

滴下的水。

③孔子吊唁死麟:

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

“麟也。

”以袖掩面,涕泪湿袍。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想从“抱紧的记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唯恐惊扰了五千年记忆的静谧与庄严,所以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B.“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质疑,突显出诗人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

C.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顽固追问,可见,他所谓的“中国人”并非一般的“国籍”概念。

D.本诗赞美的同时有迷惘,诗人另一首诗《死水》把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诅咒中蕴含希望,两者炽烈的爱国情感是相通的。

解析:

选B。

是赞美而非质疑,“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错。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运用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句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听觉上给人以错落有致的音乐美。

B.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却用逗号、句号,四、五节是陈述语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寻味。

C.诗歌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完全相同,感情上是对第一节的重复,形式上是首尾照应,形成精致圆熟的结构,有回环往复的咏叹之美。

D.诗歌语言庄严肃穆、蕴意深远。

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情感表达更浓烈,典故及古代人物事迹的运用使诗歌具有穿越历史的深邃,引人怀想。

解析:

选C。

感情上并非简单地重复,而是深化。

8.诗人是如何解答“谁是中国人”这一疑问的?

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4分)

答:

                                    

                                    

答案:

诗人借具有代表性的人或物含蓄表现“中国人”的特征:

(1)借杰出的历史人物,寄寓“中国人”应有担当天下、奋斗反抗等精神。

(2)借“凤凰授歌”等文明的繁盛景象,寄寓“中国人”应担起热爱中华历史、传承灿烂文化等责任。

(3)借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寄寓“中国人”应具备坚韧毅力和团结一心等品质。

9.诗歌题为“祈祷”,祈祷往往源于痛苦而指向希望,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有怎样的痛苦和希望。

(6分)

答:

                                    

                                    

答案:

(1)诗人身处内忧外患的乱世,看不清国家的前途,因而迷惘痛苦。

(2)希望国人能传承民族精神,丢弃卑怯,自尊自强,担起复兴中华的重任。

(3)祈祷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呼唤民族文化复兴,抵御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侍其曙,字景升。

父稹,左监门卫大将军。

曙少举进士不第,以父任为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

咸平中,以阁门祗候为苏、杭、湖、秀等州都巡检使。

迁左侍禁,领东西排岸司,与谢德权提举在京仓草场。

尝于仓隙地牧牛羊,为德权所讼。

真宗以问德权曰:

“牛羊食仓粟邪?

”曙闻而自劾,帝勉谕之。

它日,召曙问:

“汝才孰与德权?

”对曰:

“德权畏法慎事,臣乃敢于官仓牧牛羊,是不及也。

”人多称之。

鄂州男子闻人若挫,告其徒永兴民李琰将作乱,命曙同度支判官李应机往按之。

至则设方略,捕琰党三十余人,皆伏法。

琰辞连己所不快者数十人,一切不问。

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曙还,奏德惮绪治军严,故诬之。

帝擢绪本军虞候,而进曙东头供奉官。

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

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

改内殿崇班。

祥符二年,黎州夷人为乱,诏曙乘驿往招抚,其酋首纳款,杀牲为誓。

曙按行盐井,夷人复叛。

曙率部兵百余,生擒首领三人,斩首数十级。

因上言蛮阻险拒命,请必加讨。

诏知庆州孙正辞、环庆驻泊都监张继勋领陕西兵,同曙俱进,所至皆降。

曙又言:

“王师已至而方出,请诛之。

”真宗谓王旦曰:

“已降而杀之,何以信四夷?

”不许。

夷人平,迁内殿承制,再迁如京副使、知登州。

会岁饥,请漕江、淮米以振贫乏,活者甚众。

累迁西京作坊使、惠州刺史、知桂州,徙滑州,迁西上阁门使,徙郓州,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卒。

曙为人沈敏,有干略,善论利害事,朝廷数任使之。

(选自《宋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B.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C.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D.青州卒庞德讼其校李绪谋以众叛/帝疑其诬/又命曙至青州/与通判魏德升同至劾/无验/遂弃德市/知青州张齐贤奏曙擅戮人/帝曰/不尔/无以安被告者/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疑其诬”主语为“帝”,“帝疑其诬”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和C项;“通判”是“魏德升”的官职,“通判魏德升”中间不能断开,“不尔”是一个整体,表假设,意为“如果不这样”,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故选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

B.迁,本意是指移动、搬换、转变,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

文中意为升职。

C.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陕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陕西省境,自北而南,故有此说。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

古代对不同地位人的死的称呼不同,如士人死为“不禄”等。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陕西”表述错误,应该是“山西”。

“河东”应该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

故选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侍其曙知错能改,为人不计嫌怨。

因为在官仓隙地放牧牛羊而被谢德权告发,他不仅能够自我反省,没有忌恨谢德权,而且还在皇帝面前对谢德权大加赞赏。

B.侍其曙严明公正,办案明察秋毫。

对于告发作乱案件,他深入调查,获得实情,对作乱者绝不姑息,逮捕并处决李琰同党和供词中牵连的相关人等。

C.侍其曙忠心耿耿,深得皇帝信任。

对于存疑之事,皇帝常常交由他去核查办理,如真宗认为内侍对重新建塔的预算过高,命侍其曙主办,费用果然减去大半。

D.侍其曙关爱百姓,能够为民请命。

他在任如京副使、登州知州时,遇上荒年,能够及时上奏朝廷请求调运外地粮食来赈济饥饿百姓,使很多百姓得以活命。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B项,“逮捕并处决李琰同党和供词中牵连的相关人等”说法错误,原文“至则设方略,捕琰党三十余人,皆伏法。

琰辞连己所不快者数十人,一切不问”,可知应该是“逮捕处决李琰及其同党三十多人,却不责问无关的几十人”。

故选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德权畏法慎事,臣乃敢于官仓牧牛羊,是不及也。

(4分) 

译文:

                                    

                                    

(2)曙为人沈敏,有干略,善论利害事,朝廷数任使之。

(4分)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重难点:

“畏法慎事”,敬畏法律并能谨慎行事;“乃”,竟然;“及”,比得上;“是不及也”,判断句式,意思是这表明臣不如他。

(2)重难点:

“沈敏”,深沉而敏捷;“干略”,才干谋略;“数”,多次;“任使之”,任命他去办理。

答案:

(1)谢德权敬畏法律并能谨慎行事,臣竟然敢在官仓放牧牛羊,这表明臣不如他。

(2)侍其曙为人深沉而敏捷,有才干谋略,擅长分析事情的利害,朝廷多次任命他去办理(重要的事情)。

14.皇帝想在太原故城重建被毁坏的塔,为什么又派侍其曙去办理?

请简要说明。

(3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原文“初,太宗平河东,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毁,帝欲新之,遣内侍经度,计工二百万。

帝疑,命曙往,减费十九”表明,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帝怀疑其中有贪腐问题,所以命侍其曙去办理。

答案:

皇帝想重建塔,派遣内侍去经营规划,预计用工二百万。

皇帝怀疑其中有贪腐问题,所以命侍其曙去办理,结果减少了十分之九的费用。

侍其曙,字景升。

父亲侍稹,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侍其曙年轻时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凭父亲的官职任殿前承旨,改任右班殿直。

咸平年间,凭借阁门祗候的身份任苏、杭、湖、秀等州都巡检使。

升迁为左侍禁,兼任东西排岸司,同谢德权掌管在京仓草场。

曾在官仓的空隙之地放牧牛羊,被谢德权告发。

真宗因此询问谢德权说:

“牛羊吃仓里的粮食了吗?

”侍其曙听说后立即上疏弹劾自己,皇帝勉励开导他。

有一天,皇帝召侍其曙问他:

“你的才能和谢德权相比怎么样?

”侍其曙回答说:

“谢德权敬畏法律并能谨慎行事,臣竟然敢在官仓放牧牛羊,这表明臣不如他。

”人们多称赞他。

鄂州男子名叫闻人若挫,告发他的徒弟永兴百姓李琰将要作乱,(朝廷)命侍其曙和度支判官李应机前往查办。

到达后就设计拘捕了李琰及其同党三十余人,全部处决。

李琰在供词中牵连平时与自己不和睦的几十人,一概没有责问。

青州士卒庞德告发他的军校李绪密谋率众叛乱,皇帝怀疑他是诬告,又命侍其曙到青州,和通判魏德升一起彻底审查,没有证据,于是将庞德公开斩首。

青州知州张齐贤上奏侍其曙擅自杀人,皇帝说:

“如果不这样,就无法来安抚被告发者。

”侍其曙回到京师,奏报此事是因为庞德畏惧李绪治军太严,所以才诬告他。

皇帝提拔李绪为本军虞候,并晋升侍其曙为东头供奉官。

当初,太宗平定河东,曾经在太原故城建塔,后来塔被毁坏,皇帝想重建,派遣内侍去经营规划,预计用工二百万。

皇帝怀疑,命侍其曙去办理,结果费用减少十分之九。

(侍其曙)改任内殿崇班。

祥符二年,黎州的夷人作乱,诏命侍其曙乘坐驿站车马前去招安抚慰,他们的首领归顺,并且杀牛羊猪祭天,发誓不再叛乱。

侍其曙巡查行至盐井,夷人再次叛乱。

侍其曙率领部下士兵百余人,活捉首领三人,斩杀几十人。

于是上奏说蛮人据险抗命,请求务必加以征讨。

皇帝下诏命令庆州知州孙正辞、环庆驻泊都监张继勋率领陕西军队,和侍其曙一同进军,所到之处全部投降。

侍其曙又说:

“朝廷军队已经到达,他们才出来投降,请诛杀他们。

”真宗对王旦说:

“已经投降却杀了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