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620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docx

《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docx

精品打包安徽省中考化学课标通用总复习素养全练共14套Word版含答案

素养全练1 走进化学世界

一、夯实基础

1.(2018·山东淄博中考)化学是一门实用和富有创造性的科学。

以下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不对应的是(  )

A.研制低残留农药——污染问题

B.开发海底“可燃冰”——资源问题

C.自主研发手机芯片——能源问题

D.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材料问题

答案:

C

解析:

自主研发手机芯片是为了解决材料问题而不是能源问题。

2.(2018·海南中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果汁B.苹果酿果醋

C.糯米酿甜酒D.鲜奶制酸奶

答案:

A

解析:

西瓜榨果汁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苹果酿果醋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糯米酿甜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鲜奶制酸奶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3.(2018·湖北黄冈中考)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大理石投入稀盐酸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自制汽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④品红在水中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2018·安徽合肥包河区一模)我省大别山特产“蒿子粑粑”因香脆美味而令游客喜爱。

下列制作“蒿子粑粑”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摘蒿子B.洗净切碎

C.和面揉团D.煎烤出锅

答案:

D

解析:

采摘蒿子只是摘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洗净切碎只是冲洗掉杂质,将其切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和面揉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煎烤出锅将其高温加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5.(2018·湖北黄石中考)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盐酸易挥发B.金属具有导电性

C.酒精易溶于水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

答案:

D

解析:

A项,盐酸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B项,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C项,酒精易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D项,常温下,氮气很稳定,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正确。

6.(2018·四川成都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活性炭作除味剂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C.石墨用作电刷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

答案:

B

解析:

A项,活性炭作除味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项,液氧用于火箭发射作助燃剂,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项,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了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项,干冰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为避免浪费,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直接用手拿

答案:

B

解析:

A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B项,酒精在实验桌上着火,可以用湿抹布扑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正确;C项,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到指定容器内,否则会污染药品,不正确;D项,实验室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直接取用,错误。

二、提高能力

1.(2018·四川绵阳中考)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

C

解析:

A项,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项,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天然气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D项,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2018·贵州安顺中考)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铝土矿炼铝B.液化气燃烧

C.木材制桌椅D.海水提取镁

答案:

C

解析:

A项,铝土矿炼铝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铝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液化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木材制桌椅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项,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018·福建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物质

干冰

小苏打

盐酸

性质

导热性

升华吸热

能与酸反应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用途

制作铁锅

人工降雨

治疗胃酸过多

除铁锈

答案:

D

解析:

铁锅烹饪食物利用了铁的导热性,A正确;干冰升华吸热应用于人工降雨,B正确;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正确;除铁锈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D错误。

4.(2018·河南中考)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解析: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到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创新拓展

(2018·四川南充中考)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答案:

B

解析:

梨花开、花落、饮水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花化作泥,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素养全练2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夯实基础

1.(2018·天津中考)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a占的体积分数最大,是氮气。

2.(2018·湖南岳阳中考)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答案:

C

解析:

A项,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如用于食品的防腐,正确;B项,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正确;C项,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而不是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错误;D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正确。

3.(2018·江苏淮安中考)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

D

解析:

目前计入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有: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及臭氧等。

4.(2018·山东枣庄中考)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

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答案:

C

解析:

A项,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是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同样活泼,正确;B项,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正确;C项,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错误;D项,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正确。

5.(2018·湖南湘西州中考)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冰水混合物

C.氯化钠溶液D.75%的医用酒精

答案:

B

解析:

A项,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错误;B项,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正确;C项,氯化钠溶液中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错误;D项,75%的医用酒精中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错误。

6.(2018·广西桂林中考)“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下列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  )

A.多植树造林B.开发绿色能源

C.焚烧废旧塑料D.减少煤的燃烧

答案:

C

解析:

A项,多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环境;B项,开发绿色能源,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C项,焚烧废旧塑料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D项,减少煤的燃烧,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7.(2018·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答案:

C

解析:

A项是红磷燃烧的现象;B项是红磷燃烧过程中水位变化的情况;D项是水槽中水位的变化,这些均无法确定空气中O2的含量,只有C项才能确定空气中O2的含量,故正确的选项是C项。

8.(2018·重庆中考A)实验室常用2KClO3

2KCl+3O2↑来制取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O2加快了反应速率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D.反应前后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1价

答案:

D

解析:

实验室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产生氧气的质量;在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判断氯酸钾中氯的化合价为+5价,在氯化钾中氯的化合价为-1价。

故选D。

9.(2018·湖南邵阳中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答案:

B

解析: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A项错误;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项正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C项错误。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D项错误。

10.(2018·陕西中考)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请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

 

(4)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的操作是                       。

 

(5)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

 

答案:

(1)铁架台

(2)2KMnO4

K2MnO4+MnO2+O2↑

(3)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4)将试管倾斜(或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5)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或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使水变红等合理即可)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4)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的操作是将试管倾斜(或横放),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5)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或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使水变红)。

二、提高能力

1.(2018·山东东营中考)某兴趣小组计划对空气成分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氧气→氮气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A、B顺序   (填“能”或“不能”)颠倒。

 

(2)除去氧气:

该小组根据教材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除去了

(1)中得到的气体中的氧气。

在拉瓦锡的经典实验中(装置如图2),使用汞的优点有     。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无法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D.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

(3)分析误差:

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答案:

(1)除去水蒸气(或除水) 不能 

(2)ABD

(3)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

解析:

(1)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气体在通过NaOH溶液之后会带出部分水蒸气,故装置A、B顺序不能颠倒。

(2)在拉瓦锡的经典实验中,使用汞的优点有:

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

(3)由于空气中除了氧气外,不只含有氮气,故会产生误差。

2.(2018·安徽合肥瑶海区模拟)化学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那么,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作出假设】假设1: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假设2:

催化剂的质量;

假设3:

温度;

假设4:

         (请你提出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序号

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质量/g

温度/℃

MnO2质量/g

O2体积/mL

时间/s

5

12

20

0.2

125

20

30

12

20

0.2

125

2

30

12

40

125

148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与         有关。

 

(2)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质量和       不变。

 

(3)请你写出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讨论交流】(4)小红同学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  。

 

(5)小辉同学提出小明同学的方案无法验证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请你帮他说出理由:

 。

 

【拓展延伸】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FeCl3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影响,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FeCl3溶液,分别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两试管中气压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你思考:

图1 实验装置

图2 两试管中气体

压强变化曲线

(6)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请你设计向两试管中加入FeCl3溶液的具体方法:

         。

 

(7)请你从曲线中找出FeCl3溶液对H2O2分解影响的两条规律性结论:

     ; 。

 

答案:

【作出假设】催化剂的种类(合理即可)

【设计实验】

(1)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2)化学性质 (3)2H2O2

2H2O+O2↑

【讨论交流】(4)排空气法无法直接观察收集氧气的体积 (5)方案中没有温度不同,其他变量全部相同的对照实验(合理即可)

【拓展延伸】(6)分别用注射器吸取等量、等浓度的FeCl3溶液同时注入两支试管中

(7)FeCl3溶液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FeCl3溶液对浓度大的H2O2分解促进效果更好(合理即可)

解析:

【作出假设】催化剂的种类等也可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设计实验】

(1)实验①和②中控制了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温度以及二氧化锰的用量相同,改变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测定出同样收集125mL氧气在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大的情况下用时短,可知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讨论交流】(4)排空气法无法直观、准确地观察到收集氧气的体积,因此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5)方案中没有只改变温度条件,而其他变量全部相同的对照实验,因此无法验证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拓展延伸】(7)分析图像信息可知,100s时,两试管中气体压强增大,说明此时开始分解生成氧气,且试管中气体压强增幅较大,进而确定FeCl3溶液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分析图像信息,开始反应后,盛有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的气体压强始终大于盛有2%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的气体压强,可知FeCl3溶液对浓度大的H2O2分解促进效果更好。

三、创新拓展

(2018·浙江金华中考)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

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  。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

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

当气泡      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集气瓶装水

的体积分数/%

15

30

45

34

38

42

带火星竹签状况

很亮

复燃

很亮

复燃

复燃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     %。

 

【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

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  。

 

答案:

【设计实验】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实验研究】连续、均匀 36

【继续探究】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抽气法收集氧气(合理即可)

 

素养全练3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夯实基础

1.(2018·河南中考)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锰、钛B.氩、金C.铅、铂D.氦、汞

答案:

A

解析:

锰:

Mn,钛:

Ti,第一个字母不相同,故A正确;氩:

Ar,金:

Au,第一个字母相同,故B错;铅:

Pb,铂:

Pt,第一个字母相同,故C错;氦:

He,汞:

Hg,第一个字母相同,故D错。

2.(2018·山东青岛中考)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

A.分子B.元素C.原子D.单质

答案:

B

解析: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3.(2018·甘肃兰州中考)下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

D

解析:

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故A项说法正确;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能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项说法正确;气体分子间存在着较大的间隔,所以气体可以压缩,故C项说法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再用其他方法原子依然可以再分,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故D项说法错误。

4.(2018·广西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水的沸腾图

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

B

解析: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发生物理变化,A项说法错误;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大于液态水分子的间隔,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分子间间隔变大,B项说法正确;该实验是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转化,不能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C项说法错误;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的结论,D项说法错误。

5.(2018·江苏泰州中考)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

B

解析: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项不正确;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B项正确;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项不正确;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项不正确。

6.(2018·山东泰安中考)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B.氯化钾

C.铜D.氧气

答案:

B

解析: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A项不符合题意;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B项符合题意;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C项不符合题意;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项不符合题意。

7.(2018·湖南衡阳中考)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

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

C.③属于金属元素

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D

解析:

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A项错误;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1、16、11,②④属于同种元素,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B项错误;由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6,属于硫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C项错误;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D项正确。

8.(2018·山东滨州中考)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答案:

B

解析:

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的香味,A项不符合题意;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B项符合题意;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C项不符合题意;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