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539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docx

《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docx

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  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  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

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 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 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

9. 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形象性B.能动性C.客观性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

11.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

A.教育B.管理C.生产资料D.自然科学

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A.渔猎社会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

1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

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

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

1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

A.利己主义B.拜金主义

C.自由主义D.享乐主义

19.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D.运输阶段

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

A.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B.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C.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D.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

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

A.c+v+mB.c+vC.v+mD.c+m

2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

A.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2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

A.股东大会B.董事会

C.监事会D.工会

2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

A.垄断价格B.个人联合

C.参与制D.资本输出

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

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A.混合联合公司B.跨国公司

C.托拉斯D.国际垄断联盟

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

C.斯大林D.毛泽东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2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D.意识形态不同

3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

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物是感觉的复合B.理在事先

C.存在就是被感知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3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A.军队和政府机关B.哲学和政治思想

C.数学和思维科学D.道德和法律思想

3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实行等价交换

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3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

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

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

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

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

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D.资本输出

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有()

A.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B.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

C.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D.完全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4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44.简述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

2012年4月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ABDC  6-10 DDDAB  11-15 CDBAC  

16-20 ACABC 21-25BDBAC26-30DACBD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32BD33.AB34.AC35.BD36.AB37.BC38.ABCD

39.ABC40.ABCD

三、简答题

4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答: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二者之间辩证统一。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论述用括号中的内容]

(3)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必然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资本积累的后果:

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44.简述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

答:

(1)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

首先,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存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其次,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业产品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2)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

四、论述题

  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答: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即: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坚持以人为本,既有中国民族的深厚根基,又体现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7.论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

答:

(1)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一个出路,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加。

  

(3)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1)生产全球化。

P292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

2)贸易全球化。

P292。

国际贸易活动虽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它的全球化则是近几十年来在工业和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尤其是近二三十年发展得更快。

首先,新科技革命中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即发达国家不断开拓新兴产业并把技术较为陈旧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及不同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产业在发展程度不同国家间的渐次转移,使得各国间交流产品和必要性大大增加了。

其次,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

第三,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又从一个侧面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

最后,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

3)资本全球化。

P292。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

近二三十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全球化趋势。

2012年1月份国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DABC  6-10 BCAAD  11-15 CDACA  

16-20 BBDAD 21-25DADAC26-30BAADD

二、多项选择题

31CD32.ABC33.ACD34.ABD35.ACD36.BCD37.ABCD38.ABC

39.ABCD40.BC

三、简答题

4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答: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4分)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任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略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分)

4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

(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的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分)

(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这是二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2分)。

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

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1分)

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能动地改造和认识客体,客体对主体又有制约作用。

(1分)

43.简述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

(1)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分)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除了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以外,还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2分)

(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是指工人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分)

44.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此答案为国考标准答案,也可以用于论述)

(1)生产全球化。

P292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领域的国际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的结合日益紧密。

(2分)

(2)贸易全球化。

P292。

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和限制减少,国际商品交流日益扩大。

(2分)

(3)资本全球化。

P292。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

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随着资本输出规模的扩大,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2分)

4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主要体现在:

第一,思想领导方面。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1分)

第二,政治领导方面。

党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分)

第三,组织领导方面。

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1分)党领导人民,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以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领导。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并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

(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以完善。

(2分)

(2)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4分)

  

(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化、有步骤地进行的。

(1分)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

改革只能有秩序地渐进地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1分)我国的改革开放正确处理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个方面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依据其价值周围的方式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4分)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分)

  (3)生产资本的构成也是影响资本周转的重要因素。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影响有两方面:

一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