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502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下册 92 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92什么是PVC塑料素材粤教版

什么是PVC塑料

●PVC(聚氯乙烯)化学和物理特性

刚性PVC是使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之一。

PVC材料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

PVC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加入稳定剂、润滑剂、辅助加工

剂、色料、抗冲击剂及其它添加剂。

   PVC材料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耐气侯

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

PVC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然而它能够被浓氧

化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所腐蚀并且也不适用与芳香烃、氯化烃接触的场合。

  

PVC在加工时熔化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如果此参数不当将导致材料分解的问题。

PVC的流动特性相当差,其工艺范围很窄。

特别是大分子量的PVC材料更难于加工(这种材料通常要加入润滑剂改善流动特性),因此通常使用的都是小分子量的PVC材料。

PVC的收缩率相当低,一般为0.2~0.6%。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

燥处理:

通常不需要干燥处理。

   熔化温度:

185~2050C模具温度:

20~500C

   注射压力:

可大到1500bar保压压力:

可大到1000bar注射速度:

为避免材料降解,一般要用相当地的注射速度。

   流道和浇口:

所有常规的浇口都可以使用。

如果加工较小的部件,最好使用针尖型浇口或潜入式浇口;对于较厚的部件,最好使

用扇形浇口。

针尖型浇口或潜入式浇口的最小直径应为1mm;扇形浇口的厚度不能小于1mm。

●典型用途

供水

管道,家用管道,房屋墙板,商用机器壳体,电子产品包装,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

什么是ABS塑料

ABS塑料

化学名称: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称: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

rene

比重:

1.05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

0.4-

0.7%

成型温度:

200-240℃

干燥条件:

80-90℃2小时

特点:

1、综合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电性能良好。

2、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制成双色塑件,且可表面镀铬

,喷漆处。

3、有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级别。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PC等好,柔韧性好。

用途:

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磨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讯零件。

成型特性:

1.无定形料,流动性中等,吸湿大,必须充分干燥,

表面要求光泽的塑件须长时间预热干燥80-90度,3小时。

2.宜取高料温、高模温,但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70度)。

对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度,对高光泽、耐热塑件,模温宜取60-80度。

3.如需解决夹水纹,需提高

材料的流动性,采取高料温、高模温,或者改变入水位等方法。

4.如成形耐热级或阻燃级材料,生产3-7天后模具表面会残存塑料分解物,导致模具表面发亮,需对模具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模具表面需增加排气位置。

ABS树脂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它将PS,SAN,B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兼具韧,硬,刚相均衡的优良力学性能。

ABS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

聚物,A代表丙烯腈,B代表丁二烯,S代表苯乙烯。

  ABS工程塑料一般是不透明的,外观呈浅象牙色、无毒、无味,兼有韧、硬、刚的特性,燃烧缓慢,火焰呈黄色,

有黑烟,燃烧后塑料软化、

烧焦,发出特殊的肉桂气味,但无熔融滴落现象。

  ABS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

ABS树脂耐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不溶于大部分醇类和烃类溶剂,而容易溶于醛、酮、酯和某些氯代烃中。

  ABS工程塑料的缺点:

热变

形温度较低,可燃,耐候性较差。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联合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合制碱法”制得的是纯碱

B.该工艺的原料是NaCl和NaHCO3

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NaHCO3比Na2CO3受热易分解

2.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化学式和类别,三者不完全相符的是

A.硫酸、H2SO4、酸B.纯碱、NaOH、碱

C.生石灰、CaO、氧化物D.硫酸铜、CuSO4、盐

3.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均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分类

B物质的检验

冰水、雨水和蒸馏水都是混合物

消石灰、纯碱和烧碱都是碱

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用酚酞试液能区分熟石灰和氢氧化钠

C化学与生活、生产

D“低碳经济”的措施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硫酸铵不能与草木灰(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A.AB.BC.CD.D

4.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课外

实验

实验

结论

说明蜡烛

含有炭黑

说明有些花的色素

可做酸碱指示剂

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说明同种溶质在不同种

溶剂里溶解性不同

A.AB.BC.CD.D

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CaCO3→Ca(OH)2B.Mg→MgOC.Na2CO3→NaOHD.H2O→H2

6.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探究铁锈蚀条件

B

探究燃烧三个条件

C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D

探究分子运动

A.AB.BC.CD.D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溶剂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作干燥剂D.氧气具有可燃性,可急救病人

8.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个实验设计方案都合理的是()

序号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聚氯乙烯塑料和聚乙烯塑料

硫酸铵和硫酸钾

氧化铜粉末和铁粉

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第一方案

分别取样,观察颜色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观察现象

分別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分别取样,品尝味道

第二方案

分别取样,点燃闻气味

分别取样,加入研钵中研磨,闻气味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通入氢气并加热,观察现象

分别取样,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A.AB.BC.CD.D

9.下列除杂方法或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少量)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碳酸钡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D

Fe

铁锈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A.AB.BC.CD.D

10.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不是制取气体,所以实验前不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C.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D.若把红磷换成木炭,也可得到相同实验结果

11.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B.丙中C、H、O的质量比为12:

3:

8

C.该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7:

1

1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给液体加热B.

滴加试剂C.

读取液体体积D.

移走蒸发皿

13.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丙、丁均为氧化物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总和不变

C.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

4

14.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1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且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

选项

内容

化学用语

A

2个汞原子

2Hg

B

甲烷的化学式

CH4

C

碳还原二氧化碳

CO2+C

CO

D

氯离子

Cl1﹣

A.AB.BC.CD.D

二、填空题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离不开化学.

(1)某品牌衣服的标牌上标明“面料:

100%棉里料:

100%涤纶”,其中涤纶属于___(填“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

(2)生活中提倡使用软水,可用___来区分软水和硬水.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食用油B面粉C食盐D白酒

(3)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可用_____进行中和处理后再排放(用化学式表示)

(4)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__.

(6)体育老师建议,为了能让学生更高效地锻炼身体、迎接体育中考,学生平时要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下列食物不建议多吃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牛肉B青菜C油炸食品D豆腐

17.小雨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2)操作②过程主要发生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小雨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选填“软水”或“硬水”)。

经过操作③以后,小雨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1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海苔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

(2)如图为“某矿泉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矿泉水中硫酸镁的化学式______;

②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请表示出n个氧分子______;

③矿泉水主要含有______种阳离子;

(3)洗涤剂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有______作用;

(4)喝了碳酸饮料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5)CO2的大量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以利用甲醇“捕捉”二氧化碳形成CO2的甲醇溶液。

其中甲醇是______(“溶质”或“溶剂”);

(6)自然界的水都为混合物,用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通过______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7)碳元素可形成不同的单质,最常见的有金刚石、C60、石墨,其结构分别如图:

其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能做润滑剂的是______,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填写对应序号)。

三、简答题

19.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同学们自制汽水过程中,当向加入柠檬酸溶液中加入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的时候,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春秋时期,发明了冶铁技术,其方法是将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与木炭交错堆积,利用自然风力进行燃烧,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将矿石中的Fe2O3还原成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生成物D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D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和一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0.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说明下列问题:

(1)提倡使用铁制炊具的原因_____.

(2)盛夏,当天气闷热时,鱼池中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其原因是_____.

(3)配制刷墙的石灰浆用冷水的原因_____.

(4)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实验题

21.

(1)如图是初中阶段常见的装置,请回答:

实验室要制取大量二氧化碳,选用的最佳发生装置_____(用字母填写,下同),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由于该反应十分剧烈,实验必须严格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1装置中选择并组装制取一瓶干燥的乙炔气体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

(2)水是化学试剂常用的溶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这一结论是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①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电解结束后,检验正极产生气体的方法_____。

②拉瓦锡还用另一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

他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结果得到了氢气,同时枪管表面有黑色固体(磁铁矿的主要成分)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也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图2)。

装置A中的玻璃管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1,装置B和其中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2,据此可计算出水中O、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五、流程题

22.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工业上常用石灰石来制备,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1)在“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2)在“沉淀池”中生石灰与水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之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3)若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离“反应池”中的混合物,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

(4)本流程图中_____(物质)可以替代“碳酸钠溶液”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节能减排.

六、计算题

23.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共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______g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

24.将14g不纯的氢氧化钾样品(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8g水,充分溶解后,继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8.7%的硫酸钾溶液200g。

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钾的质量;_____________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

七、探究题

25.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

教材用如图Ⅰ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_____。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

(4).图Ⅰ与教材中的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______。

(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

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

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

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

1:

6

1:

7

1:

8

1:

9

1:

10~1:

11

1:

12

1:

13

加热时间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球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

 

主要产物是

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的因素是______;

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

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

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

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

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

(交流讨论)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①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的目的是______。

②从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

开始反应的充分证据。

其理由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A

A

D

A

C

D

B

C

A

A

D

B

二、填空题

16.合成材料肥皂水CDCa(OH)24Al+3O2=2Al2O3隔绝氧气C

17.

(1)明矾;过滤;

(2)物理;(3)硬;浮渣少,泡沫多.

18.CaO+H2O=Ca(OH)2MgSO4nO22乳化温度溶剂肥皂水煮沸ACB

三、简答题

19.两者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aO+H2O===Ca(OH)2Fe+CuSO4═FeSO4+Cu3CO+Fe2O3

2Fe+3CO22HClO

2HCl+O2↑

20.能给人体补充铁元素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变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CaO+H2O=Ca(OH)2

四、实验题

21.BCaCO3+2HCl=CaCl2+H2O+CO2↑cdfe用燃着的木条检验4H2O(气)+3Fe

Fe3O4+4H2m1:

(m2﹣m1)

五、流程题

22.

化合CaO+H2O=Ca(OH)2过滤CO2

六、计算题

23.615g

24.2g10%

七、探究题

25.

火焰集中,提高温度防止试管口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尾,炸裂试管空气进入,使热的铜再次被氧化(说法合理即可)混合物中木炭与氧化铜的比例1:

10~1:

11是反应物受热均匀,并可获得持续高温排出试管内的一部分空气加热时木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B.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

C.用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的方法鉴别氯化铵(NH4Cl)和硫酸铵[(NH4)2SO4]

D.用加热的方法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2.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需要密封保存--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

B.稀有气体能做保护气--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C.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化学变化--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两种溶液中都存在酸根离子

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R的化学式应为

A.FeSB.Fe2S3C.FeOD.FeS2

4.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D.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证明鸡蛋壳的组成

5.向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甲中紫色石蕊变蓝.乙中紫色行蕊变红,丙中仍为紫色,这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甲、丙、乙D.丙、甲、乙

6.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

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4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1

B.甲一定是单质

C.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8.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所含氧原子个数不同

C

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氦原子与氖原子性质相似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A.AB.BC.CD.D

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

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

10.比较2molH2O和1molH2O2(过氧化氢),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B.分子数相同C.含氢原子数相同D.含氧原子数相同

1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NaCl固体B.NaOH溶液C.蔗糖溶液D.酒精溶液

12.某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12.8g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2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A.4.8gB.4.0gC.3.2gD.2.4g

13.“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空气中也能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6H2O+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硫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乙硫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乙硫醇中硫、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

6

D.X的化学式为SO2

14.下来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电解水得到氢气

水中有氢分子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AB.BC.CD.D

15.莽草酸是从中药八角茴香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是生产抗甲流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莽草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莽草酸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莽草酸分子是莽草酸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每个莽草酸分子的质子数是174

D.莽草酸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