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专建设总结报告.docx
《浙江省中专建设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专建设总结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中专建设总结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
项目总结报告
二〇一三年八月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建设总体情况1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1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2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面3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及成效5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5
二、师资队伍建设15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7
第三部分建设经费投入与支出22
一、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22
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分析22
第四部分示范带动作用23
一、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建设成效23
二、对其他专业建设的示范效益24
第五部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25
一、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5
二、改进的措施25
第一部分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2011年1月,我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的专业,《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于2011年7月获得批复通过。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学校的老牌重点示范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具有相当规模的教学实训设施,初步形成校内艺术设计理论与技能教学、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训体系,二十多年来为周边地区培养了许多知名美术设计人才。
在两年的建设实践中,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的相关要求开展项目建设。
目前,本项目已完成投资234.8万元,其中79.6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73.3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111.9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及内涵建设。
完成了“项目引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实训基地,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本专业已建成设施一流、质量一流,浙西领先的重点专业,在全省的中等职业教育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学校“德能并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通过市场调研,明确中职美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三类人才:
技术类人才、经营类人才、综合管理类人才,为此我们确定了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打造“高素质、有创意、懂材料、会制作”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和实施了“项目引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两年实践下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学生双证获取率由原来的83%上升到98%,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由原来的90%上升到100%,用人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100%,技能竞赛取得国家级一等奖7项,国家级二等奖7项,国家级三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而等奖10项,省三等奖17项;学生升学率由2010年的27℅上升到2013年39℅。
根据专业建设制订的“项目引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建成以职业基础技能和综合素质课程为基础、专业技能课程为核心、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专业采用模块教育理论,构建项目包形式的课程结构,共开发完成了5个专业教学项目包:
基础造型技能课程项目包、电脑美术设计软件课程项目包、平面设计项目包、展示设计项目包、综合素质项目包;开发、编写了紧密结合美术设计行业生产实际,反映本行业发展趋势的专业特色教材《平面设计师必知的印刷常识》、《展示设计》、《图形创意》;搜集整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素材累计16T,核心课程课件160个,采购专业书籍420本,建成了大容量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因此,通过项目建设后,专业内涵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根据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构想,在课程教学中,构建了“三做、四合一”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做中学材料、做中学设计、做中学工艺、做中炼素质,共成立了11个工作室,所有学生分解到各个工作室,教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教、学、做结合,将理论教学、基础技能学习和操作实训融为一体,形成了教学、生产和就业一条龙的模式。
工作室除了专注于课题研究外还走出了校门,走进了企业,先后为衢州著名企业“不老神”、“三丫丫”、“小孔影像”等多家企业制作了相关的立体标志,得到社会的认可,深受企业领导的好评。
学生很快完成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按照“培优扶专,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通过交流、考察和培训的方式不断推动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技能、积累实战经验、开发教学项目等手段,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成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培养专业带头人3人,使其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较高的业务素养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培养4名具有较高业务素养和职业技能的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双证率”比例达100%。
其中郑忠颖老师为省教坛新秀,叶帆、郑忠颖、陈晓峰为衢州市名师。
聘用了吴永刚、胡锋、丁铁松、陆颖、朱新攀等5名专业设计师为兼职教师,聘用郑撼、麻晨曦、章朝汉、王永华、胡锋、夏郑飞等6位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指导老师,充实校外指导教师队伍。
聘请了一大批行业设计专家、企业领军人物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建成结构合理、适应行业设计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团队。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方面
通过创建“项目引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推进校内实训基地硬件及内涵建设。
与杭州早晨文化设计有限公司、温州大可企划有限公司、温州顺得宝展具有限公司等9个公司合作,大力推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每年为本专业提供学生实训,接受毕业生就业,为教师提供实训。
两年内,以“大器传媒”为平台,与企业共同建设,形成各有特色的工作室群,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可以容纳30人以上工作团队的实训场地。
在学校已有的“标志立体化设计”工作室的基础上,探索市场化运作,加强与本地企业品牌战略的对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与省内9个美术设计与制作企业签定校企合作协议书,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完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
每年为本专业提供学生实训60人次,接受毕业生就业人数15个,为教师提供实训8人次。
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初步建立校企共建的行业培训中心,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合作举办全国平面设计专业骨干双师型教师高级研修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及成效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本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包括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与教材的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环境建设、学生技能竞赛资助项目等四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开展广泛深入地调研,明确专业职业培养方向和需求
项目组深入企业开展了多次的调研活动,走访了上海威曼设计公司、上海风雪表现设计公司、杭州早晨文化设计、衢州公交广告、衢州名家装饰等二十多家设计公司企业,涉及到装潢、广告、印刷、会展、婚庆、企划等多个行业,了解到服务的专业化、人性化、创意化是该行业竞争的焦点。
最后汇总形成了总结性报告《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设置与课改调研报告》。
根据企业的岗位设置和毕业生的去向,我们汇总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有三类:
(1)技术类人才:
该类人才要求有扎实的美术设计基础,但考虑到最终设计的系统是为解决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服务、也需要分析企业的客户需求,所以该类人才还应该对企业的企业流程、管理需求以及消费者心理有一定了解。
而这将成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特色所在。
(2)经营类人才:
该类人才在传统商业活动中都有雏形,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艺术设计市场的使用者和服务者,一方面要求他们是管理和营销的高手,同时也熟悉美术设计新的材料、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必须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操作流程。
(3)综合管理类人才:
该类人才要求既对专业、网络和社会经济都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又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这类人才难以直接从学校培养,而是市场磨练的产物。
经过严谨的分析,为了让毕业生适应当前相对细分的就业形势,我们把学生分成三个主要就业方向:
专业方向
相应的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广告设计与制作
面向广告公司、企划公司、图文设计公司从事企业形象策划、商品包装、广告的设计与制作。
广告设计师
包装设计师
印前制作员
摄影师等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面向文化传媒公司、网络媒体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新媒体产品策划与推广、网页设计、网络广告制作、交互产品展示制作等工作岗位。
多媒体制作员
广告摄影师
网站美工等
展示设计与制作
面向展示设计工程公司从事展示空间、色彩、灯光、道具等设计及效果图制作、展示工程施工制作和管理等岗位。
展示设计师
会展策划师
装饰美工等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企业中职学校校毕业生基本能力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独立承担设计项目责任能力;
■开发新客户及与老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沟通能力;
■信息驾驭的能力,特别是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和数据挖掘,以及进行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推广;
■与本公司内部设计人员建立和谐协助、共同发展、完成项目的能力。
■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自主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2.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调研分析,我们了解到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有:
要想毕业生供不应求,就必须走在用人单位的需求前面,准确定位中职美术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学校“德能并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明确中职美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三类人才:
技术类人才、经营类人才、综合管理类人才,确定了以“项目引领、工学结合”为主线,培养“高素质、有创意、懂材料、会制作”的“具有发展潜力会干活”的设计师为培养目标。
3.制定“项目引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坚持“高素质、有创意、懂材料、会制作”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
(1)项目引领。
美术设计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表现为对一系列项目的运作。
根据这一特点,把岗位工作项目转化成学习项目,形成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课程;对完成工作项目所需能力进行分类,以项目课程为元素形成课程项目包;基于设计岗位的工作过程和能力培养规律,形成由课程项目包组成的逐级递进的课程项目包系统,引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
(2)工学结合。
通过项目包引领的内涵创新和虚拟项目、生产性项目、实战项目的系统训练,强化职业核心能力,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向职业人的有效转换。
4.构建“三做、四合一”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项目组在调研后根据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构想,在校企合作中,构建了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工作室化的具体做法即“三做、四合一”。
“三做”即是采用“虚案实做、旧案新做、真案真做”的办法,将项目引领的教学思想贯穿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四合一”是指在教师工作室中实施教学,将“教室与设计室合一、教师与项目负责人合一、学生与设计人员合一、理论知识运用与动手实践合一”,教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教、学、做结合,将理论教学、基础技能学习和操作实训融为一体,强化职场氛围,强化工作过程体验,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强化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项目引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美术设计与制作职业岗位大致分为3个专门化方向:
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与制作。
梳理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及要求。
根据专业方向和知识、能力的结构及要求,项目组确立了以职业基础技能和综合素质课程为基础、专业技能课程为核心、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为延伸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构建项目包形式的课程结构;依据美术设计行业所需职业能力,打破学科型课程结构,以工作过程为线索,对能力、知识和态度进行重构,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附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表:
类型
序号
课程
总学
时
周课时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文
化
基
础
课
1
德育
144
2
2
2
2
2
语文
180
3
3
2
2
3
英语
108
3
2
4
数学
108
3
2
5
体育
144
2
2
2
2
6
计算机基础
36
2
专
业
基
础
课
7
素描
108
6
8
色彩
72
4
9
构成基础
72
4
10
图案
72
4
11
摄影
108
3
3
12
设计概论
36
2
13
电脑美术
288
4
4
4
4
专
业
课
14
图形创意
72
4
15
VI设计
72
4
16
招贴设计
72
4
17
版式设计
72
4
18
广告设计
72
4
19
包装设计
72
4
20
展示设计
108
6
21
印刷设计
72
4
22
网页设计
72
4
拓展课
23
市场营销
18
1
24
广告法
18
1
25
职业礼仪
18
1
总计
2214
30
30
30
30
2.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
针对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特点、行业经济特点,为更有利于学生有效掌握操作技能,项目组积极开发校本实训教材。
成立了3个教材编写小组,主编先做好校本教材编写的整体规划,综合考虑所编课程的内容设置,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知识交叉等问题,对参编成员要提出统一要求,在教材风格、编写提纲、编写方法、图文要求、媒体使用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使大家对如何编写教材的理解一致,编写方法一致,增强教材的逻辑性,减少整合与修改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调研基础上,编写中明确体现哪些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哪些是应该理解的,哪些是一般了解的部分,使重点部分内容详细,非重点部分简单明了,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部分应本着简单、准确、适用的原则进行编写。
技能训练内容的编写体现实用、准确、精炼的特点,图文并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精炼,形式活泼多样,色彩鲜明,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组织学校有能力教师对校本教材进行严格、细致的审阅、修改,确保开发出的校本教材质量高、实用性强。
同时,校本教材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教材编写成果:
◆《平面设计师必知的印刷常识》
本书是印刷行业初学者的入门教材,由印刷综述、印前硬件应用、印前软件应用、颜色及颜色形成、印刷工艺流程、装饰工艺知识、装订与成型七个章节组成。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根据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力求能够解决他们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印刷知识打下基础。
总体而言,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全面。
(2)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全书视觉感强,便于读者阅读学习。
(3)在编写结构上,以实际印刷工序为准,各章节前后衔接、层次分明、逻辑清楚。
(4)全书基础性强,却不失“新”意。
在知识结构设计上,将较难部分加入“小知识”版块,可供读者选择性学习;内容设计上,将新技术涵盖其中,图片选择上,挑选印刷精美、视觉冲击力强、颇具现代感的图片,力求用图片“说话”。
全书活泼、生动、易读。
◆《展示设计》
本书是展示设计初学者的入门教材,由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展示环境的空间设计、展示色彩设计、展示采光与照明、展示道具设计与分类、总体设计书的撰写、展示设计与制作欣赏八个章节组成。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根据中职生的认知特点,力求能够解决他们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展示设计打下基础。
总体而言,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全面,基础性强,为未来从事展示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图文并茂、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全书视觉感强,便于读者阅读学习。
(3)在编写结构上,以实际展示设计流程为顺序,各章节前后衔接、层次分明、逻辑清楚。
◆《图形创意》
本书分基础篇、提高篇、形联想篇与意联想篇四部分,基础篇六节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有欣赏、有示范、有实践;提高篇一共八节课,知识结构紧凑、课堂内容循序渐进;应用篇四节课,通过这四节课的练习,初步教会学生应用软件进行图形创意。
本课程以一张纸一支笔为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图形创想活动;每一节都配套一个30分钟左右的教师视频演示及讲解,整个课程还将配有对应的图文电子教材。
通过视频录像演示、配套电子图文教材在网络上向学生开放课程资源,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并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进行实践指导。
教学活动可以灵活组织,即可以由学生通过网络辅助随时自我完成,也可由本校指导教师进行集中收看、指导、现场或课外完成。
(三)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及环境建设是本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校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和指挥下,以“大器传媒”实训基地为主体,建设美术设计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1.设计产品资源库建设
为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项目组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与建设设计产品资源库。
构建能够体现平面广告、包装印刷等行业产品的典型及配套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环境。
设计产品资源库是设计概论、印刷概论、包装概论等课程的最佳开课基地,将达到单纯通过书本教学难以企及的效果,也将改变学了几年的专业课还不知道自己所学哪里用的上的困惑。
设计产品资源库有大量的富含专业教学知识点的实际生产案例,能为专业课教学提供素材支持,教师把来自设计产品资源库里面的产品纳入到课堂专业教学体系里面,上课时,结合实物产品的展示与解析,让学生们更形象、更轻松得掌握专业知识。
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两年来,项目组共开发完成了基础造型技能课程、电脑美术设计软件课程、平面设计、展示设计、综合素质共5个专业教学项目包,每个课程项目包设置若干专业课程和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实训实习课程,为开展工作室化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
项目组老师还通过网络下载、采购等形式搜集整理了容量高达16T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搜集并制作核心课程的课件160个,通过采购扩充专业书籍420本,极大地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容量,为师生设计创作提供强大的资源保障。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改革
课程开设严格执行“学分制”课程体系进程表,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标准,教师采用“教、学、做”一体,结合美术设计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引进真实的美术设计项目进行教学,实行“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营造企业化的学习环境,教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做边学,学与做融为一体,工学交替,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操作技能的掌握有机结合,学校学与企业实践完美贯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校期间的专业课教学评价由指导老师为主,工作室成员互评为辅。
学生必须通过展示自己的实训作品和自我表述方式,也可以工作小组方式共同展示和介绍。
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与评价作为专业教学管理与评价的重要因素,聘请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专家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校内专任教师对学生实习全程跟踪指导。
实习结束后,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校内专任教师根据跟踪指导的情况与学生的实习记录、实习作业、实习总结等,结合用人单位填写的“实习考核表”,初评学生实习成绩。
由学部和专业教研组成立考评委员会,下设考评小组,每组由3个以上老师组成,对学生工学结合实习进行成绩审定。
工学结合实习成绩评定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二、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培优扶专,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通过交流、考察和培训的方式不断推动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技能、积累实战经验、开发教学项目等手段,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建成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经过二年的建设,已建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兼结合,结构优化,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并取得丰硕的建设成果。
本专业二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成效表
序号
主要指标
建设前
建设后
1
专业带头人
1
3
2
骨干教师
2
4
3
双师型教师
10
16
4
兼职教师队伍
1
5
5
职业指导师
0
6
6
技术服务项目
3
8
7
技师、高级技师
2
3
9
出国出境培训
0
4
10
国内培训
12
23
12
下企业锻炼人次
45
142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名师与专业带头人培养
两年来,叶帆、郑忠颖、陈晓峰等3位衢州市教学名师作为本专业的带头人,分批赴德国、法国和台湾等地学习境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开阔了视野。
又多次到北京、上海、厦门、杭州、武汉等地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及时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指导课程开发与改革,主持课题研究与校本教材的编写,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带头到企业调研和实践,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团队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陈晓峰老师为市中行、市财税局、市政协、市教育局等部门开设摄影讲座;3位带头人还多次承担市中职美术教师、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的教学任务。
(二)骨干教师培养
确定范丽、傅阳栋、沈振拯、许靓等4名教师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傅阳栋老师2013年被评为校名师。
通过技术培训、参加国内设计教学研讨、企业交流合作、带领工作室学生承接企业工程项目等形式,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和职业能力,并具备根据行业发展适时进行课程改革的能力,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承担普高选修课教学工作,在重点专业的示范性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
本专业教师在原有广告设计师、装饰美工高级工、技师的基础上又积极参加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两年来先后又有11位教师参加培训获得了Adobe平面视觉设计师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2012年7月郑忠颖老师获得“广告设计师高级技师”称号;2013年5月叶帆、傅阳栋老师被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聘为“数字媒体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Adobe数字出版实训课程开发项目”双师型教育专家。
两年中项目组教师多次承担市政府、市教育局、团市委主办的会务环境设计工作,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布置、实施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大器创业服务中心”的环境设计工作,编写了《聚焦2011》、《聚焦2012》等多本学校画册。
在实践工作中,专业教师也践行了“三做、四合一”的教学模式,用任务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了会干活的设计师,具备了真正的“双师”素质。
(四)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培养
建立了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改革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坚持着重职业能力的聘用标准,把综合素养良好、专业动手能力强、精通岗位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作为聘用兼职教师的重要标准,聘请吴永刚、丁铁松、胡锋、陆颖、朱新攀等5位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并能操作应用各种设备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