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02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docx

《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docx

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

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二〇一五年五月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原方案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深圳大鹏湾东北岸迭福片区,属龙岗区葵涌街道和大鹏街道管辖。

北面距葵涌街道官湖社区约1.2km,东面距大鹏镇约5km,西北方向距深圳市区约33km,南距香港属地平洲岛约5km,距香港岛约40km。

本项目东南侧与中海油深圳LNG项目相邻,并共用LNG码头调头水域。

本项目拟在深圳东部大鹏湾东北岸迭福片区建设一座可接卸8~26.7万m3LNG船的泊位和一座3000吨级工作船码头泊位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LNG码头采用钢管桩结构,泊位停泊水域宽度按最大设计代表船型船宽的2倍考虑,回旋水域直径按设计代表船型全长2.5倍计算,本项目拟与拟建中海油迭福项目共用进港航道,航道宽度345m,航道设计底标高为-14.8m。

本工程考虑与其他LNG接收站共用规划的LNG船专用锚地为应急锚地。

接收站按功能分五个区:

LNG罐区,工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管理区、LNG装车区。

LNG罐区包含6个16×104LNG储罐,其中本次建设4个罐,预留2个罐位。

工艺生产区包括:

汽化器区、海水取排水区、泵区及外输设备区。

辅助生产区包括:

变配电区、主控室及化验室、维修仓库、化学品存储棚、淡水泵房及空分制氮间。

管理区包括:

综合楼、车棚。

LNG装车区包括:

装车控制室、装车车位、停车区。

本项目能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符合《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相关区域、行业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推动深圳、乃至广东地区的供气安全。

2、优化方案案项目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中石油深圳LNG项目经理部委托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对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进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013年11月26日,《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

会后结合国家海洋局针对本项目提出的优化项目用海方案的要求,建设单位委托相关单位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储运工艺,对本项目储运工艺、平面布置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本报告针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补充评价。

优化方案主要针对平面布置及储罐类型,由码头工程、及相关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等组成与原方案基本一致。

优化接收站按功能分五个区:

LNG罐区,工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管理区、LNG装车区。

LNG罐区包含4个20×104LNG坑内地下全容罐,其中本次建设2个罐,预留2个罐位。

工艺生产区包括:

汽化器区、海水取排水区、泵区及外输设备区。

辅助生产区包括:

变配电区、主控室及化验室、维修仓库、化学品存储棚、淡水泵房及空分制氮间。

管理区包括:

综合楼、车棚。

LNG装车区包括:

装车控制室、装车车位、停车区。

3、用海面积变化概况

(1)原方案用海情况

本项目海域使用面积为64.4809公顷,其中包括填海造地用海面积39.7329公顷,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2.5694公顷(LNG码头及栈桥2.3457公顷,火炬平台及栈桥0.2237公顷),港池用海面积20.4823公顷(LNG码头港池17.7225公顷,工作船码头港池2.7598公顷),其它方式用海1.6963公顷(取水口用海0.3882公顷、排水口用海1.3081公顷)。

(2)优化方案用海情况

优化方案海域使用面积为50.0411公顷,其中包括填海造地用海面积30.9622公顷(形成陆域面积约26公顷),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2.5725公顷,港池用海面积15.4172公顷,取、排水口用海面积1.0892公顷。

经对比可知,优化方案较原方案填海造地面积减少了8.7707公顷,减少比例约为22%。

 

二、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

1、水质质量现状调查

(1)2011年5月

根据2011年10月和2012年5月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监测区域内海水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污染比较严重,且较多站点超《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沉积物质量现状调查

2011年监测结果显示,沉积物所有站位除硫化物和石油类其它沉积物因子均未超《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硫化物超标率为33%,最大超标倍数为1.14;石油类超标率为8.3%,最大超标倍数为1.47;若按照二类沉积物标准评价硫化物和石油类则全部达标。

2012年监测结果显示,沉积物所有站位除有机碳外其它沉积物因子均未超《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有机碳超标率为17%,出现在s11、s12站位,超标倍数为0.11、0.145。

;若按照二类沉积物标准评价有机碳超标站位则全部达标。

3、海洋生态现状调查

2011年监测结果:

1、叶绿素与初级生产力调查结果与评价

大潮期调查水域叶绿素a含量偏低且空间分布均匀,监测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中等。

小潮期监测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

2、浮游植物

调查期间均以硅藻丰度占优势,硅藻在个站位的丰度百分比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分别为96.2%~100.0%和99.4%~100.0%。

3、浮游动物

本次调查,调查区内出现浮游动物65种(类),分属11个不同类群。

大潮期调查区内浮游动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14、均匀度为0.75,小潮期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35、均匀度为0.78。

4、底栖生物

本次调查,经鉴定监测区内共出现底栖生物5大门类48种(类)。

优势种组成较为简单,由粗帝汶蛤和锥唇吻沙蚕2种组成;全海域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1,平均均匀度指数J为0.8表明监测海域内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5、潮间带生物

3个潮间带断面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3.51和0.86,指数值均属较高水平,说明本海域潮间带生态环境良好。

6、游泳动物

本次调查,调查区内共渔获游泳动物76种,其中鱼类48种,甲壳类和头足类分别为24种和4种。

游泳动物的平均渔获率为13.86kg·h-1,其中鱼类为10.63kg·h-1;头足类最低,为0.15kg·h-1;甲壳类平均渔获率为3.09kg·h-1。

据扫海面积法估算,评价区及附近海域目前游泳动物的资源密度约为971.72kg·km-2,其中鱼类约为745.10kg·km-2,头足类约为10.26kg·km-2,甲壳类约为216.36kg·km-2。

7、鱼卵仔鱼

出现数量较多的种类是鲷科鱼类和多鳞鱚。

本次调查共采到多鳞鱚鱼卵139粒,平均密度为102粒/1000m3,仔鱼平均密度为2.2尾/100m3。

多数站位均有多鳞鱚鱼卵出现。

2012年监测结果:

1、叶绿素与初级生产力调查结果与评价

大潮期调查水域叶绿素a含量偏低且空间分布不均匀,监测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较高。

2、浮游植物

调查期间均以硅藻丰度占优势,各个站位硅藻门丰度占比在94.45%~99.58%之间,占海域平均丰度的98.49%。

3、浮游动物

本次调查,调查区内出现浮游动物59种(类),分属12个不同类群。

大潮期调查区内浮游动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17。

4、底栖生物

本次调查,经鉴定监测区内共出现底栖生物4大门类25种(类)。

优势种组成较为简单,由锥唇吻沙蚕和江户明樱蛤2种组成;全海域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10,平均均匀度指数J为0.97。

5、潮间带生物

3个潮间带断面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3.75和0.86,指数值均属较高水平,说明本海域潮间带生态环境良好。

6、鱼卵仔鱼

出现数量较多的种类是鲷科鱼类和多鳞鱚。

本次调查共采到多鳞鱚鱼卵139粒,平均密度为102粒/1000m3,仔鱼平均密度为2.2尾/100m3。

多数站位均有多鳞鱚鱼卵出现。

4、生物体质量

春季调查结果显示,监测海域采获的鱼类、甲壳类、头足类样品中总石油烃、铜、铬、铅、锌、汞和砷含量均未超标。

贝类样品中汞、砷石油烃均未超标,镉、铅、铜、锌均出现不用程度的超标。

秋季调查结果显示,评价结果显示,监测海域采获的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样品中镉、铅、铜锌、汞、砷、石油烃含量均未超标;贝类样品中镉、铅、锌、砷含量超标,其余重金属元素和石油烃含量均未超标。

5、珊瑚分布现状调查

珊瑚分布调查采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于2014年10月在项目附近进行的珊瑚调查数据,详细内容见《中石油深圳LNG应急调峰站项目影响海区珊瑚分布调查报告》。

通过本次调查的结果,发现整个调查范围内的造礁珊瑚种类多样性水平较高,与历史记录基本相吻合。

在工程影响范围内没有造礁石珊瑚分布,而在影响范围之外的南北两侧发现有珊瑚分布。

在影响范围之外的南北两侧,珊瑚群落状况良好,活的造礁石覆盖率水平都较高,数值上达到了历史记录上的较高水平。

在悬浮物的影响范围之外的南北两侧,有造礁石珊瑚群落分布。

施工期间的各项操作在有效地管控措施之下,可以避开对有造礁石珊瑚分布区域的影响。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1、水动力环境影响预测

本工程建在大鹏湾北侧的东部岸线处,该处水动力条件较弱,在工程的南侧是已建成的迭福LNG码头及港池,本工程在近岸处以填海方式进行造陆,同时对码头前沿的港池进行疏浚,根据工程前后水动力场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本工程建成后,由于填海造地使得造陆区附近水流流向发生了改变,水流由原来的沿岸运动变成绕过工程前沿的流动,但由于该处水流流速较慢,因此此变化是微小的。

在造陆区南北侧转角处有局部流速增大现象,但增量很小,最大增量不超过5cm/s,且工程的建设对大鹏湾其他水域的水流流速及流向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工程建设对海域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微小、可控的。

2、水环境影响预测

综合分析本工程与中海油深圳LNG项目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整个潮周期内悬浮物在NE-SW方向上影响距离较长,大于150mg/L悬浮物最大影响面积约为1.41km2,浓度大于10mg/L悬浮物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为3.39km2。

由于本工程与中海油LNG项目共用一部分港池,港池施工、使用需要合作开展,因此本次评价不再考虑施工悬浮物对于中海油深圳LNG项目取排水口的影响。

根据本工程及中海油LNG项目施工悬浮物包络叠加范围可知:

1、施工悬浮物会对工程所在的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娱乐区、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施工结束后影响也会消失;

2、施工悬浮物不会对环境保护目标香港大鹏湾水质管制区、香港东平洲海岸公园、南澳湾-大鹿湾农渔业区、深圳东部电厂取水口、广东LNG项目取排水口产生影响;

3、施工悬浮物不会对周边的珊瑚礁产生影响。

表1施工悬浮物影响包络线(10mg/L)距离保护目标影响分析汇总

保护目标

影响包络线距离/影响面积

影响类型/程度

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

娱乐区

3.39km2

短期影响

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

3.39km2

短期影响

深圳东部电厂取水口

最近距离100m

无影响

广东LNG项目取排水口

最近距离200m

无影响

南澳湾-大鹿湾农渔业区

最近距离2.7km

无影响

香港大鹏湾水质管制区

最近距离1.9km

无影响

香港东平洲海岸公园

最近距离3.4km

无影响

计算结果显示LNG接收站冷排水温降影响范围大潮略大于小潮;大潮温降0.1℃、0.5℃、1.0℃、4.0℃的包络线面积分别为1.54km2、0.41km2、0.032km2和0.0001km2。

根据本工程营运期冷排水温降包络叠加范围可知:

1、参考《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水温标准(一、二类水质标准为温度变化夏季不超过1℃、其他季节不超过2℃;三、四类水质标准温度变化不超过4℃),根据计算,本工程营运期1.0℃温降影响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娱乐区面积、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约为0.032km2,4.0℃温降影响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娱乐区、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面积约为0.0001km2,从影响范围来看,本工程营运期冷排水不会对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娱乐区、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产生大范围影响。

2、本工程营运期冷排水不会对环境保护目标香港大鹏湾水质管制区、香港东平洲海岸公园、南澳湾-大鹿湾农渔业区、中海油深圳LNG项目、深圳东部电厂取水口、广东LNG项目取排水口产生影响。

3、本工程营运期冷排水不会对周边的珊瑚礁产生影响。

表2冷排水影响包络线(1℃)距离保护目标影响分析汇总

保护目标

影响包络线距离/影响面积

影响类型/程度

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

娱乐区

0.032km2

范围较小

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

0.032km2

范围较小

中海油深圳LNG取排水口

最近距离300m

无影响

深圳东部电厂取水口

最近距离1.4km

无影响

广东LNG项目取排水口

最近距离1.5km

无影响

南澳湾-大鹿湾农渔业区

最近距离2.9km

无影响

香港大鹏湾水质管制区

最近距离3.0km

无影响

香港东平洲海岸公园

最近距离4.5km

无影响

从本工程所排放余氯影响的预测结果可见,浓度大于0.02mg/L的最大影响范围在排水口1km的水域内。

根据本工程营运期余氯包络叠加范围可知:

1、本工程营运期大于0.02mg/L余氯的最大影响范围约为0.18km2,不会大范围增加项目所在的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娱乐区、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余氯影响范围。

2、本工程营运期余氯不会对环境保护目标香港大鹏湾水质管制区、香港东平洲海岸公园、南澳湾-大鹿湾农渔业区、中海油深圳LNG项目、深圳东部电厂取水口、广东LNG项目取排水口产生影响。

3、本工程营运期余氯不会对周边的珊瑚礁产生影响。

表3余氯影响包络线(0.02mg/)距离保护目标影响分析汇总

保护目标

影响包络线距离/影响面积

影响类型/程度

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

娱乐区

0.11km2

范围较小

南海北部幼鱼繁育场保护区

0.11km2

范围较小

中海油深圳LNG取排水口

最近距离1.0m

无影响

深圳东部电厂取水口

最近距离1.6km

无影响

广东LNG项目取排水口

最近距离2.0km

无影响

南澳湾-大鹿湾农渔业区

最近距离3.0km

无影响

香港大鹏湾水质管制区

最近距离3.0km

无影响

香港东平洲海岸公园

最近距离4.5km

无影响

 

3、海洋生态影响预测

本工程陆域形成造成的海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海域环境的占用和破坏。

陆域形成对滨海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破坏和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破坏主要表现在:

围填海造成局部生态系统变化,改变地貌,并将使围填区的底栖生物受到彻底的破坏;减小海域面积,使得该片环境净化能力丧失。

工程营运后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因子为工艺区冷海水产生的温降和其中所含的余氯,此外项目取水口取水时的卷载效应,也会对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

本工程陆域形成造成的海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海域环境的占用和破坏。

陆域形成对滨海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破坏和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破坏主要表现在:

围填海造成局部生态系统变化,改变地貌,并将使围填区的底栖生物受到彻底的破坏;减小海域面积,使得该片环境净化能力丧失。

工程营运后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因子为工艺区冷海水产生的温降和其中所含的余氯,此外项目取水口取水时的卷载效应,也会对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陆域形成造成的鱼卵、仔鱼损失量折算为4.7×103尾,该部分损失为永久损失,按20年进行估算,为9.4×104尾;施工悬浮物造成的鱼卵、仔鱼损失量折算为4600尾,部分损失为暂时损失,按3年进行估算,为1.4×104尾,该部分损失合计为1.1×105尾。

施工悬浮物造成鱼类、头足类、甲壳类的损失量约为307kg、3kg、85kg,渔业资源损害的补偿年限按3年计算,因此,鱼类、头足类、甲壳类的损失量最终为921kg、9kg、255kg。

本工程填海造地造成的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失量为17.9吨,该部分损失为永久损失,按20年进行估算,则补偿量为358t;陆域形成造成的鱼类、头足类、甲壳类的一次性损失量约为295.8kg、2.8kg、82.2kg,按20年进行估算,则补偿量分别为5916kg、56kg、1644kg;本工程取排水口造成的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失量为0.63t,按20年进行估算,则补偿量为12.6t;本工程构筑物用海面积为2.5725公顷,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失量约为1.49t,按20年进行估算,则补偿量为29.8t。

港池疏浚造成的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失量合计8.89t,该部分损失为暂时性损失,按3年进行估算,则补偿量为26.7t。

按照每尾鱼苗1元考虑补偿金额,则鱼类的补偿金额约为11万元。

底栖生物损失,按照每吨补偿金额1.5万元计算,则本项目底栖生物补偿金额为596万元。

本工程施工期共需进行的生态补偿金额约为695.1万元。

营运期间取水卷载对鱼卵、仔鱼的产生的损失约为每年4.2×104尾。

冷排水及余氯的鱼卵、仔鱼损失折算为商品鱼苗损失约为9578尾,营运期共计7.5×104尾。

游泳动物损失量为2.05t/a,本工程则营运期间每年生物损失的补偿金额约为9.6万元。

4、冲淤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工程所在区域海水深较大,且无陆地供沙,海水清彻,工程建成后在西北转角处出现局部冲刷现象,而对大鹏湾内其他区域的冲淤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5、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

施工过程入海的泥沙在随潮流涨落运移过程中,其粗颗粒部分将迅速沉降于入海点附近海底,而细颗粒部分在随潮流向边滩运移过程中遇到涨息趋于零而慢慢沉降于海底。

散落泥沙的扩散运移和沉降的范围与水流挟沙力有关。

根据本工程沉积物质量调查,本工程附近沉积物质量较好。

由于工程施工期采用先做围堰再吹填的方法造陆,陆域泥沙入海量少,工程区域沉积物质量较好,因此不会改变工程海域沉积物的质量。

项目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入海,污染物质在上覆水相、沉积物相和间隙水相三相中迁移转化,可能引起沉积物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悬浮物质可能通过吸附水体营养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并最终沉降到沉积物表层,从而对环境造成潜在危险。

本项目施工污水主要为船舶油污水和船舶工作人员生活污水。

以上污水均接收处理,不排放入海,对海域水质和沉积物环境基本上没有影响。

此外,施工中将一般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理,避免直接排入海域,工程海域沉积物的质量基本不受影响。

营运期间的船舶污水由船舶自身处理后在外海达标排放,如在港区内需要接收处理的,须由由资质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理,建设单位应在项目营运前与有资质的单位签订接收处理协议。

接收站和码头的机修油污水通过油水分离器预处理后与码头和站区生活污水全部送接收站内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回用。

综上所述,营运期各种污水均接收处理,不排放入海,不会对工程附近海域的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更不会改变工程附近海域的沉积物质量。

6、环境事故影响预测

1、航道溢油预测结果

在不利风SW向风条件下,油膜在风的作用下向东侧的南澳湾-大鹿湾农渔业区漂去,在8小时后将抵达该保护目标的西侧边界,其后油膜均在此保护区内漂移扩散,在12小时后将抵岸,直至抵岸为止,油膜扫海面积为14.9km2。

在不利风SE向风条件下,油品泄漏后将向北侧近岸上处的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娱乐区漂去,由于风速较大,且风向与涨潮流方向基本相同,因此油膜的漂移速度较快,在6小时后油膜即会漂至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娱乐区内,在16小时后将有部分油膜抵岸,在此过程中油膜的最大扫海面积为16.6km2。

在不利风E向风的作用下,油品向西侧漂移,均在香港水域内漂移、扩散,在11小时后将抵达西侧近岸岛屿附近,整个过程中油膜的最大扫海面积为17.1km2。

2、锚地溢油预测结果

在不利风S向风和涨潮流共同作用下,油膜能很快向北侧漂移,在3小时后将漂至北侧的香港水域,对该水域持续影响时间约2小时,其后将再次漂入北侧南澳湾-大鹿湾农渔业区内。

在不利风SW向风条件下,油膜的漂移范围均在南澳湾-大鹿湾农渔业区内,在5小时后将抵岸,在此过程中油膜的最大扫海面积为4.3km2。

在不利风NE向风的作用下,起始阶段在落潮流及风的作用下,油膜向北漂移,在3.5小时后将漂至香港水域,此后将对将漂至香港水域的水质产生持续影响。

3、港池内溢油预测结果

由于本工程位于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娱乐区内,因此一旦发生溢油,将直接会对该保护区产生持续影响;在溢油初始时刻,油膜向NW向漂移,在6小时后潮流由涨潮流转为落潮流,虽然潮流发生了转向,但由于风的作用力强于潮流的携带作用,因此油膜将继续向西漂移,在油品泄漏14个小时后,油膜的扫海面积为4.52km2。

在不利风SE向风条件下,油品泄漏后将向近岸上处漂去,由于风速较大,因此油膜的漂移速度较快,在7小时后将有部分油膜抵岸,在此过程中油膜的最大扫海面积为2.15km2。

在不利风NE向风的作用下,油品泄漏后经4小时后即可抵达香港水域内,并对此水域水质产生持续影响;在不利风NNW向风的作用下,油膜经4小时将有部分漂过大梅沙湾-南澳湾旅游休闲娱乐区,其后漂入香港水域内。

通过对常风条件及不利风条件下的油品对水环境的预测分析,可以发现,由于该处水动力条件较弱,因此油膜的漂移轨迹及方向与风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且一旦发生油品泄漏,将会对周边的文体娱乐区和香港水域的水质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在强风作用下,油膜漂移速度更快、漂至敏感区的时间更短,因此为保护大鹏湾水质,应加强管理,合理调配,尽可能避免溢油事故的发生,在船舶施工作业及营运期船舶进港靠舶时要及时布设围油栏,防止可能出现的泄漏风险事故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在大风天情况下也要禁船舶施工作业及船舶进出港的航行。

7、优化方案与原方案主要环境影响对比分析小结

本次评价针对原方案与优化方案水动力环境、冷排水、余氯、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对比总结,具体对比分析结果见表4。

表4主要环境影响对比分析总结

影响因素

原方案

优化方案

对比分析

水动力环境

在造陆区南北侧转角处有局部流速增大现象,但增量很小,最大增量不超过6cm/s,且工程的建设对大鹏湾其他水域的水流流速及流向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工程建设对海域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微小、可控的。

造陆区南北侧转角处有局部流速增大现象,但增量很小,最大增量不超过5cm/s,且工程的建设对大鹏湾其他水域的水流流速及流向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工程建设对海域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微小、可控的。

相对于原方案,优化方案对于局部流速的影响变化不明显,但影响范围有所减小。

悬浮物影响

在整个潮周期内悬浮物在NE-SW方向上影响距离较长,大于150mg/L悬浮物最大影响面积约为1.1km2,浓度大于10mg/L悬浮物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为3.56km2。

在整个潮周期内悬浮物在NE-SW方向上影响距离较长,大于150mg/L悬浮物最大影响面积约为0.21km2,浓度大于10mg/L悬浮物最大可能影响面积约为1.33km2。

相对于原方案,优化方案由于码头岸线缩减,疏浚范围有所减小,不同浓度悬浮物的范围有所减小。

冷排水

计算结果显示LNG接收站冷排水温降影响范围大潮略大于小潮,大潮温降0.1℃、0.5℃、1.0℃、4.0℃的包络线面积分别为1.63km2、0.38km2、0.035km2和0.00012km2。

计算结果显示LNG接收站冷排水温降影响范围大潮略大于小潮,大潮温降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