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922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x

《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x

四川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必修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体内环境不包括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细胞内液

2.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维持体温相对恒定B.维持体液的PH相对稳定

C.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3.红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  

A.组织液 B.淋巴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

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体内细胞外液构成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含量明显上升

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人体血液pH通常在7~7.53之间

5.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6.下列物质中,不能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B.氨基酸C.葡萄糖D.呼吸酶

7.下列物质不属于人体组织液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激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

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9.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1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11.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13.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人体内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

14.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B.抗体与抗原结合

C.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D.浆细胞分泌抗体  

15.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6.当人体失水过多时,机体内的调节机制会对其进行调节。

该调节过程的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体液免疫  D.神经--体液调节

17.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8.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准确、快速B.调节物都是内分泌腺产生的

C.作用时间短暂D.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19.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20.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是:

A.促进根的生长B.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促进果实发育D.促进果实成熟

21、以下哪种植物激素能促进果实的脱落

A.生长素B.赤霉素C.乙烯D.脱落酸

22.对行道树定期进行整枝修剪,可促使侧芽发育成枝,增大遮荫面积,这是因为整枝修剪可

A.增多侧芽部位的营养物质B.增强侧芽部位光照的强度

C.增大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D.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

 

23.卧龙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红杉,金钱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等,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4.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狗尾草的数量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2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2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会

A.明显减少B.明显增加C.保持稳定D.无法确定

27.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B.①

④C.②③D.②④

28.“种豆南山下,草盛苗木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捕食C.竞争D.互利共生

29.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重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 食物B.温度 光照

C.湿度 温度D.光照 食物

30.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灌木丛、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

31.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

A.地衣B.苔藓C.草本植物D.细菌

32.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稳定B.种群增长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33.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的理解,正确的是

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的温度;

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

B.

C.

D.

34.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从生态学观点看,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

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3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是

A.雌蛾分泌性激素B.工蜂跳“8”字舞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的鸣叫

36.天然森林很少发生松毛虫害,近几年来,某人工马尾松林常发生

严重松毛虫害,其主要原

因是

A.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B.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C.马尾松林的适应性较差D.该地区气侯适宜于松毛虫生长

37.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要加以控制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可以不受限制

C.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38.对下列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间接使用价值的是

A.药用价值B.提供工业原料

C.作为基因库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39.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①全球气候变化②水资源短缺③臭氧层破坏④土地荒漠化⑤海洋污染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

40.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A.遗传多样性B.变异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41.(9分)请根据免疫学相关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

 

(1)请在上面免疫系统功能概念图中的部分番号处填上适当的名词

①;②;③;

⑤;

(2)当某种病原微生物初次侵入人体后,要经______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从而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能产生淋巴因子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

④的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相比较,产生抗体的速度将________________。

当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而且向心脏瓣膜也发起进攻,导致类风湿性心脏病,该类疾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病。

42.(9分)某班同学在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时,选取的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等量分别插入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四个小组的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内同时完成。

每次实验均在第7天计数每个枝条生根的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

2×10-1g/L

2×10-2g/L

2×10-3g/L

2×10-4g/L

2×10-5g/L

清水

第一组

0

2

2

4

10

0

第二组

0

1

2

6

11

0

第三组

0

1

2

5

13

1

第四组

0

2

3

6

14

1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

(2)表中数据显示,用浓度为    的生长素处理后,枝条生根最多;

(3)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4)表中数据显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表现出  性。

(5)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

答:

 ,理由是 。

43.(10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

]的名称是_________。

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_________。

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B细胞

处的      变化,即引起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4)

处在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该处膜两侧的电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0分)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和雪兔,二者的种群数量因捕食关系而相互影响。

下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加拿大某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调查该地区的猞猁数量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猞猁的种群数量。

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捉装置,一夜间捕获猞猁32只,将捕获的猞猁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区域内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捉装置,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据此估算该区域内的猞猁有________只。

在调查中发现猞猁在1865年到1870年这五年中数量增加很稳定,1865年猞猁种群数量为N0,每年增加a%,请你帮助调查人员建立该地区这五年猞猁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这几年猞猁生存环境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曲线代表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字母是________,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__只左右。

从图中任意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____(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12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而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问题,已经和恐怖主义、国际金融危机一样,成为人类社会的公敌。

而恐怖主义、金融危机不过是人类的手足之癣,全球气候变暖才是人类的心腹大患,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头等大事。

(1)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________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引起的,导致这一气体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

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的________________,使得吸收这一气体的植物大为减少。

 

(2)如图是与该温室气体有关的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

②图

中A表示,B表示,C表示。

③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________的途径(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图中A该生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的活动的相对强弱也可以影响到温室气体的相对含量。

(3)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

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为探究落叶在土壤中分解的原因,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两组。

实验时A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组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

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同学们的假设是正确的,若干天后实验组的落叶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同种植物相同数量的叶片分别放在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土壤中进行实验,分别编号为C组和D组,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

46.(10分)右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从不同营养级能量的多少看,图中②③④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所固定的能量。

(4)图中

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

(6)由于某种

原因,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灭绝,则首先受损害的生物是图中的。

(7)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三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A

D

D

A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A

B

D

A

D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C

B

A

B

C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B

D

C

C

B

C

D

C

B

二、非选择题(除标明分数的空以外,其余每空1分)

41.(9分)

(1)防卫皮肤黏膜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

(2)吞噬细胞T细胞更迅速自身免疫疾病

42.(9分)

(1)起对照作用(2分)

(2)2×10-5g/L(2分)(3)不利于(1分)(4)两重性(1分)

(5)不正确(1分)因为还没有用更低浓度的生长素进行实验(2分)

43.(10分)

(1)感受器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突触小泡②线粒体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膜电位(4)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44.(10分)

(1)标志重捕96(2分)N0×(1+a%)t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等)

(2)A140千(140000)晚于

(3)猞猁捕食一定数量的雪兔(1分),使森林植被不致被过度破坏(1分),从而维持了系统的稳定

45.(12分)

(1)CO2燃烧煤炭、石油等化学燃料碳循环砍伐森林

(2)①A→D→E ②生产者;分解

者;大气中的CO2;③C→A 叶绿体和线粒体

(3)①土壤中的微生物使落叶腐烂

杀灭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

理化性质的改变

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②如右图

 

46.(10分)

(1)单向

流动逐级递减

(2)②>③>④(3)A

(4)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2分)(5)10%—20%(6)C

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