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204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docx

《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docx

实践报告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

2010学年暑假南京理工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小组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

调查小组名单——过瑜倩0914070403

毛林0914070224

朱凤成0914070125

陆红霞0914070208

朱甜0914070419

调查报告执笔——朱凤成过瑜倩毛林

调查报告评语——

2011年8月14日

备注:

下划线为张新义老师班的学生

摘要

支教本身是对社会和支教者都有益的一项活动,它让青年学生在支援了当地教育的同时,对中国国情,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

然而,我国目前的支教事业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目前对这一活动的调研也比较少。

社会上也存在对其支教动机、支教意义、支教效果、后续影响等的质疑声。

同时,大学生支教团体本身也可能存在组织成熟度、成员素质等问题。

只有对这些客观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认清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才能推动我国支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为此,我们小组一行五人于7月21日至28日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大兴中心小学跟随光明行支教团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实地考察。

期间,我们利用三天的时间对支教者,受援儿童和其家长以及当地的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面对面的访谈,并对他们的主要意见进行了总结。

而后我们又受邀体验了一天的支教生活,随后我们又利用三天的时间展开了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看法的社会调查,并同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支教大学生问题访谈总结

备注:

“光明行”江苏支教团是由南京多所高校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一支暑期支教队伍,于今年在江苏省展开了支教活动。

该团队的志愿者均是来自南京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团队的组织和运行由学生完全独立承担,是一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

我实践小组成员朱甜作为其中一名志愿者,跟随支教团来到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大兴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我们小组其余成员也跟随支教团进行了一天的支教体验活动,并在当地开展了我们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目录

 

封面..........................................1

摘要·关键词.................................2

目录..........................................3

正文..........................................4

组员感想......................................10

参考资料......................................12

 

附录..........................................13

 

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

一、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民俗观念等限制,许多身处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而这一现状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就是当代大学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团体正投入到支教这一公益事业之中去。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短期支教成为大学生支教的主要形式之一,即主要利用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一两个月开展支教活动。

支教期间,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大学生支教的目的动机,支教的效果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主流的看法是什么呢?

二、调查意义

我实践小组开展本次活动,通过亲身考察支教过程,深入接触大学生支教团队,全面了解支教方与被支教方,以及社会大众的看法,希望能加深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了解。

我们会总结出目前存在问题,给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期给大学生支教团队一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支教活动。

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调查能给大学生朋友,乃至整个社会一些思考,思考一下什么样的支教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支教水平等问题。

只有在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我国支教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三、调查计划(详见小组实践方案)

调查时间:

7月21日至28日

调查地点: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大兴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分为南京高校大学生支教团队、支教地学校、学生及家长、社会大众三个方向,对每个方向都会有对应的问卷与访谈。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相结合,具体方式包括实地体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三种,其中,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要方式。

人员分工:

毛林:

主要负责对支教团体的访谈及问卷调查统计

朱凤成:

主要负责对社会大众的访谈及问卷调查统计

过瑜倩:

主要负责对支教地学校、学生及家长的访谈及问卷调查统计

朱甜、陆红霞主要负责生活问题以及与当地人员的沟通交流等

 

四、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本次实践调查活动中所收集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得出更为真实的结论,我们小组从支教团队、被支教方(包括当地学校的学生与家长)、社会大众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得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对于支教团队的问卷,我们主要通过网络发放的形式开展(事先已在今年6月在南京召开的“2011首届南京公益展示会”中获得联系方式),共发放问卷5份,收回5份,回收率100%。

对于被支教方的问卷发放则主要是在“光明行”支教地完成,共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7份,回收率90%。

对于社会大众的问卷则是以上两种形式皆有,并将范围扩大至调查小组成员家乡,共发放纸质打印和电子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75%。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虽然十分活跃,益处明显,但是也存在问题不少。

下面是对其中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1、支教者动机问题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大多数大学生支教者都将奉献爱心,为支教地儿童带去希望作为自己参与支教活动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为了丰富自身的阅历,完善自我。

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功利性正在不断加强,这一问题在短期支教中尤为突出。

许多学校社团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大学生参与支教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在简历上多添一笔。

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使得社会对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开始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表截取自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看法的调查)

选项

小计

比例

奉献爱心,服务社会

16

26.7%

丰富个人阅历,增加社会经验

28

46.7%

充实履历,为升学求职增加砝码

12

20%

感觉有趣,顺便旅游

1

1.7%

社会需求,结交朋友

2

3.3%

其他

1

1.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2、支教时间问题

支教时间短、选取时间段尴尬是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短期支教多将时间安排在寒暑假,周期多为10至20天。

在时间点上,被支教地学校已处在放假状态,如若要求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所以说能接受到教育的孩子其实数量有限且不固定。

另一方面,支教周期过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支教者可以得到的知识以及技能上的提升微乎其微,支教者所能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输入新的观念,但其影响毕竟有限。

选项

小计

比例

周末,这样更具连续性

5

8.3%

节假日,充分利用时间

11

18.3%

暑期,帮助渴望求知的孩子们

33

55%

长期支教

11

18.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3、支教活动延续性问题。

大多数短期支教活动在结束后即与被支教地失去了联系,不再有后续的交流,这使得活动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因为大学生对支教地孩子的影响有限,如果不能使之保持长时间的交流与接触,譬如简单的书信往来,那么那些曾经接受过支教帮助的孩子很难在今后的成长中接受良好的引导。

4、支教者的素质及技能问题

大学生支教者在知识储备上已完全胜任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技能上,大多数的支教者都缺乏经验,所以极易出现课堂混乱,学生难以管理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的得不到保证。

同时,支教组织者在课程安排上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也会导致支教效果的不佳。

另一方面则是个别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低下,在支教当地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得被支教地产生反感情绪。

5、支教资源分配问题

由于资金、地域等限制,许多大学生支教团队在选择支教地时并不是将最需要支教的地点放在第一位,而是选择愿意接受支教,又便于自身开展支教活动的地点开展活动。

这样一来,就极易造成支教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往往是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得不到支教帮助,一些并不需要支教的地方却成为支教团组织者积极联系的对象。

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上面所提到的支教功利性目的也存在一定关系。

您认为哪些地方适合支教(可多选)

选项

小计

比例

我国西北部

37

61.7%

东部地区较落后的农村

29

48.3%

灾后恢复生产的地方

24

40%

离家较近的、相对落后的地方

28

46.7%

哪里都行,只要当地接收

24

40%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60

6.支教必要性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受支教地对于支教团体的到来都表示欢迎,尤其是有些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必要接受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支教的态度比较淡漠。

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支持

20

33.3%

支持

30

50%

无所谓

5

8.3%

不支持

4

6.7%

非常不支持

1

1.7%

(二)实地采访

与问卷调查相配合,我们小组还分别对本次调查中的三个对象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其中,为了更好地采访大学生支教团体,我们小组特地参加了今年6月在南京召开的“2011首届南京公益展示会”,对参展本次的南京各高校支教团队,包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手拉小手”支教团、南京审计学院“印象西部”社团、南京师范大学“健康中国”协会、南京大学“光明行”江苏支教团等组织进行了采访,并记录了联系方式,为接下来的问卷调查提供方便。

对于被支教对象和社会大众的访谈则集中于跟随“光明行”支教团队体验支教期间完成。

下面是访谈部分的总结。

1、支教团体采访

在对各学生支教团体进行采访后,我们发现采用寒暑假短期支教这一模式还是比较普遍的。

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平时忙于学业和校园活动,没有精力开展支教活动,另一方面学生组织能力有限,还不能够很好地策划长期的支教活动。

各支教团体在支教动机的回答支教动机这一问题时,都将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放在了第一位,同时也强调了锻炼自身能力,提升自我的重要性。

在团队成员选择上,支教团队普遍更倾向于外向开朗的学生,并强调支教者的多才多艺和个人魅力。

大多数社团对于以往支教效果感到满意,认为自己的努力对被支教者有较大的帮助,也表示会继续支教事业。

但是,一些社团也反映支教活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支教的效果和自我预期存在差距,受支教当地对支教团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个别支教者动机不纯、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被支教方采访

在跟随“光明行”江苏支教团进行支教体验期间,我小组成员对支教地的校方、学生以及家长进行了采访,了解了他们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看法与意见。

首先是校方对支教团体的到来表示欢迎,接受采访的老师说,虽然他们小学条件不算太差,师资力量也足够,但是学生的暑期生活比较单调,学校也没有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光明行”支教团体的到来,丰富了该校学生的暑期生活,帮助学生们开阔视野。

学生们对于支教团的到来也感到十分新鲜,许多孩子自愿报名来学校上课,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暑假“上课”存在抵触。

当问及孩子们对于支教课程的感受时,很多表示所上的课和以往的课“不一样”、“更有意思”

“开拓了视野”。

孩子们还说,大哥哥大姐姐都很友善和蔼,很关心他们,觉得他们多才多艺,很崇拜他们。

此外,在走访3位学生家庭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了来自学生家长的声音。

家长们对于大学生的到来表示欢迎,认为孩子能接触到大学生对孩子成长有利。

但有些家长觉得当地教育已足够,不需要“支教”。

对于支教时间,家长们表示理解,但也指出,时间短,效果的持久性就会差。

3、社会大众采访

我们小组5人分工,共随机采访了10位社会大众。

首先,所有人都对大学生支教表示支持,认为这体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当问及是否担心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存在不良动机时,大多数民众表示出对大学生们的信任,认为大学生的素质较高,思想觉悟较高,对他们表示理解。

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浓厚,不排除某些大学生以支教为自己牟利。

关于短期支教这一形式,很多人表示理解,理由是大学生还是应以自身学业为重。

而关于支教效果方面,大多数人认为肯定有效果,“对孩子有好处”,“能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但是对于这些良好影响的持久性存在一定质疑。

有人还提出建议,希望大学生们能利用课余时间到高校附近的学校与在校学生展开互动。

总的来说,在对以上三方面对象的实地采访中,我们获得的积极信息多于消极信息,这表明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益处还是很大的,各方面对于支教抱有积极的支持态度。

但其中反映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值得我们深思。

(三)支教体验

之前我队已与光明行江苏支教团取得联系,确定在周三去大兴小学感受支教生活一天。

我们大概于七点半到达小学,此时已有很多孩子们陆陆续续到了学校,各种嬉闹声充斥着整个校园。

我们在校门口看到几个身着光明行团服的志愿者,后来得知这是每天都有的安排,由志愿者轮班到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小老师们脸上的笑容和简单的一句“早上好”或许也会带给学生每天一个美好快乐的开始。

接着我们在团队负责人骆同学的带领下到达了办公室,他先简单给我们介绍了下学校的情况和光明行暑期支教课程的安排。

大兴小学这次的支教活动由学生自愿报名免费参加,骆同学尤其强调了支教团及学校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所以之前每个孩子都需要签署一份安全协议,未签订者不得前来上学。

支教期间每天有六节课,外加一节大课间和一节活动课。

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和专题课。

专题课里面有古希腊神话、趣味英语、美术、古典文学、青春期生理、播音主持、动画、美国节日等17门,看起来涉及面很广,非常丰富多彩。

在我们详细交流后,第一节课已经结束了,到了大课间时间。

我们看到孩子们由各班小班主任带领到楼下空地做广播体操。

烈日炎炎,孩子们却热情不减。

接着骆同学安排我们到三一班去听第二节课,正值英语课。

课堂讲解的是《小星星》的英文版,可能是由于这首歌比较具有吸引力,又或者今天有新面孔的哥哥姐姐来听课,孩子们唱得特别带劲,课堂气氛很嗨。

骆同学说,他们团队自身也有安排听课制度,每位志愿者听课需要打到一定的数量,并在最后交上听课笔记和感想。

可见其团队管理甚是严格了。

当我们问及课程讲解内容如何规定时,骆同学说,之前和校方交谈的时候,校方就要求支教团在这个暑假可以教些与日常课程不一样的东西,不用局限于课本,并要有趣味性,旨在让学生们开拓眼界并开开心心地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

所以支教团的教学组之前花了很大力气设计课程,尽量增强其拓展性和趣味性。

下午我队午休后又返回了小学,又分别听了一节数学课和科学课,其授课内容七巧板和互联网的妙用让我们也感觉趣味多多。

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恰逢是每班一周一次的班会课,于是我们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

听课所在班级的班会主题是“我的大学,我的梦”。

该班的4名正负班主任志愿者一起到班,分别给孩子们介绍了自己在大学的生活。

分为军训、学习、生活、社团四个版块,一人负责一块。

孩子们看着PPT上的图片唏嘘不已,不时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搞得哄堂大笑。

班会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有个小女生举手站起来说:

老师,以后我也要去南京上学,去那里看你。

听着孩子们纯真质朴的话语,我们的心中一阵阵莫名的感动。

我们也不得不深思,这样短短20天的支教到底真的会给孩子们带去多大的影响和改变呢。

或许答案多数还是乐观的吧。

班会课结束后就是活动课了。

我们看到楼下空地上有些志愿者老师们和学生一起在玩丢手绢、撞大饼和老鹰捉小鸡等游戏。

笑声欢呼声打闹声不绝于耳。

在和骆同学谈话期间,我们也提到饮食和住宿问题。

他介绍讲。

孩子们的食宿都不在学校解决,一般暑假报名来上学的孩子家离学校都不会太远,孩子每天要么由家长接送,要么自己步行回家。

志愿者老师们每天放学的时候都会分路分工护送孩子们一程。

这也是支教团很重视的一项工作。

至于志愿者的食宿,男生住在教学楼顶层的一间教室,女生住在幼儿园,统一地铺凉席。

每天三餐都在食堂,由支教赞助商雷士照明资金支持。

聊着聊着,便到了放学时间。

我们看到各班由志愿者带领着走向校门,一路上孩子们开心地背唱着在学校新学的诗词和歌曲,《打靶归来》和《虫儿飞》等歌曲刹时萦纡耳间。

待我们走到校门口的时候,看到大马路上醒目着站着一排穿着警察制服的志愿者,手拉红横幅拦住过往车辆,留出一条道给孩子们通行,相当霸气。

在大兴小学考察的一天,让我们深有感触也颇受感染。

当看到前来接送的家长们眼中流露出感激和喜悦的深情时,我想支教的时间暂且不论长短,只要支教团队认真在做,真正的用心在做,大家都会看到志愿者们的努力,都会给予认可,支教的意义也就一直会在。

这个问题,你意识到了,便是进步。

 

五、建议小结

对于上述大学生支教过程中产生问题进行总结后,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还不够完好,许多方面需要改进,为此,我们小组在参考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1、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摈弃功利心,真正将支教当做公益事业来看待。

2、大学生支教者要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在支教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形象,为学生做榜样。

3、支教组织者注重对大学生教学技能的培训,实施支教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以确保支教效果。

4、支教组织者更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支教地点,提高支教的有效性。

5、增加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出有效的支教模式与方法。

6、增强短期支教的后续工作,支教团体与被支教地保持长期联系。

7、探索大学生参与支教的新模式,以克服短期支教弊端。

8、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法规,使大学生支教规范化,保障支教大学生权益。

大学生支教作为我国支教事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正在为改善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状况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于大学生支教的探索,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完善自身建设,使这一群体不断走向成熟,最终达到支教的制度化、规范化。

希望我们小组的本次调查,能够对改善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状况有所帮助。

 

组员感想

朱凤成: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

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七月流火,酷热难耐。

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学校的社会实践正在火热进行中。

从家乡泰安独自一人坐上火车,几经周折,来到了宿迁市泗阳县大兴中心小学与我的团队汇合。

炎热的天气,突如其来的暴雨,并没有阻碍我们活动的热情。

我又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品质。

遇到困难,我不在慌张,因为我的周围有我最坚实的团队。

虽然辛苦,但是,活动的成功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虽然辛苦,但是,团队精神给与了我们极大的振奋;虽然辛苦,但是,小朋友们期许的目光,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虽然辛苦,但是,社会群众温暖的话语,给予了我们更加努力的强大的动力。

这次社会实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意义确是绵长的,我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与了所有有关支教的人们一丝帮助,让我们这些身在象牙塔里的孩子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自己可以给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我们希望我们发现的问题可以得到重视,我们提出的建议可以进一步优化支教的某些方面。

前所未有的尝试,换来非比寻常的体验,实在不虚此行。

陆红霞:

曾经想象过这边的教育环境,有过各种设想,但,当真想呈现在眼前的时候,还是很惊讶的。

环顾教室的四周,很诧异。

桌子竟然没有一张是完整的,总是有好多个坑坑哇哇。

心里不禁酸意直上。

我们的教育环境是这般的好,可是他们呢?

一阵欢笑声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群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下进了教室。

他们脸上没有沮丧悲伤,反而全是笑容,是那么的真诚,那么的甜蜜,虽然,他们笑脸晒的黑黑的,没有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皮肤的光滑,但是,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笑容。

上课了!

我坐在教室的最后,看着这群孩子踊跃的发言,积极地举手,充满激情的回答。

打心眼儿里有种欣慰感动。

艰苦的环境却给了他们比同龄孩子更能懂事,更能珍惜教育资源的品质。

虽然,这次体验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我受益匪浅。

教育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好的教育。

但,教育环境有时是不能改变的。

我很欣慰这些孩子能在艰苦的环境下保持着这份对学习的热情。

同时,我认为像这种支教活动应大力提倡,给这些孩子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毛林:

这次随着支教团去实地考察,感触颇多。

那儿的条件真的很艰苦,简陋的教室,破烂的课桌,灰暗的灯泡,凹凸不平的操场。

看到这些,心底油然升起一种同情,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觉得自己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初次见到孩子们时,看到他们的一言一行,总感觉每个人都像曾经的自己。

当我问一个孩子她是否觉得这儿的条件很艰苦的时候,她摇了摇头。

脸扑哧的红了,然后跑开了。

我们和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特别是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时,自己觉得也许我的同情是多余的,至少他们在这儿很快乐。

随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考察。

和学生交谈,与支教者沟通,向家长了解情况。

这些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简单,自己本来口才就不好,在加上有的家长不配合,让这次考察变得困难重重。

但这却加深了我克服困难的决心,最终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考察。

过瑜倩:

充实的日子总是短暂,转眼,在泗阳实践的日子已经结束。

感觉自己进过这次外出实践活动后成长了不少,开始渐渐懂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道理,果然是实践的收获更大。

首先,我收获的是一份深厚的友谊。

出门在外,实践小组遇到了各种始料未及的困难,再加上长时间的旅途奔波,大家都显得很是疲惫。

然而,不管有多苦多累,大家始终都能保持昂扬的斗志,互帮互助,互相鼓励。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全然没有因为陌生的环境而感到害怕。

在实践过程中,大家更是积极参加讨论,分工明确,高效地完成了任务。

经过几天的实践,整个小组成员间有了更深厚的了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次,我收获的是一份更平和的心态,这样的心态,让我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冷静地思考,不再手足无措。

因为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各色各样的人,看到了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社会,更是遇到了许多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

可以说,这次实践是对我们能力的一次极大考验,在当时当下的情况下,我们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只有随机应变,“硬着头皮”也要上。

也正是经历了这一次不一般的外出实践,我发现自己对困难的惧怕度已经下降。

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困难,现在,我会理所当然得这样想,而不再纠结于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做了。

感谢我们小组的每一个人,因为是一个团队,所以少了谁,我们都办不好事。

感谢这次宝贵的实践经历,因为在一步步的摸索中,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参考资料:

[1]陈健.大学生基层支教,别忽视了教学质量[J」中国改革.2006(7)

[2]陈晓红.大学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郫县安靖小学留守儿童调查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6)

[3]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9

[4]赵伟涛.支教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