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彩的光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5800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1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多彩的光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第四章多彩的光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四章多彩的光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四章多彩的光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四章多彩的光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多彩的光doc.docx

《第四章多彩的光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多彩的光doc.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多彩的光doc.docx

第四章多彩的光doc

第四章光彩的光

教材分析

本章是以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和白光的组成两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

在该章内容的安排时,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特点,先利用简单的光现象引发出物理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而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折射规律。

在学习完光的色散,通过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实验探究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

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根据教材的整体安排和本章具体内容,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了解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内容和一些新科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

本章内容涉及的物理原理虽然简单,但是,应用范围很广,从生活和自然中的光现象到现代的光学仪器都有所涉及,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本章特别重视从发展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科技,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到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

同时,通过对电子显微镜和哈勃望远镜功能的认识,使学生看到科技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四个现象光的直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特点.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了解眼睛与视力矮正和透镜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凸透镜成像,难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用10课时,其中光的反射和凸透镜成像两节,每节各用2课时,其余每节一课时,再加一节复习课。

 

第一节光的传播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4.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5.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白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

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

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

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活动:

根据师的问题讨论思考,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师]引导:

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生]猜想:

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诱导:

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一下.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师]启发:

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生].思考回答: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

【说明】:

①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

②演示实验可用激光器演示.也可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带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烟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红墨水,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

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随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

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另: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光线(板书)

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

2.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演示3]

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

现象:

墙上出现球的影子.

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

师生共同活动得:

影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

师生共同活动得:

日食的成因: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说明:

可用挂图或投影片,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

3.光速

[师]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答]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___

[师]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学生答]_____

[师]大家已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

教师随即给出光速.

[板书]

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m/s.

说明:

为了帮助学生想象出这个速度有多大,形成具体的认识,可让同学们看课本P53内容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活动1:

自主做题,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2:

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

学生活动2:

参照答案,自我评析。

师生合作形成共识。

五、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大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并完成P53作业

2.预习下一节“光的反射”.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一节光的传播 学案(课时1)

一、自主学习

(一)光源

1.你知道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2.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

3.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

总结:

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二)光速

1.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___

2.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_____

3.大家已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

4.总结:

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m/s.

二、合作探究

1.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影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____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日食的成因: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____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三、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例1]左下图是一居室的示意图,AB是窗口,C是一个点光源,用作图法画出在室内的观察者能看到点光源C的空间范围.

解析:

 

[例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月亮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解析:

 

练习、完成同步探究开放性作业部分。

 

第二节光的反射教案

(课时2)

教学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5.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

手电筒(玻璃上有1~2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复习提问: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举例说出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教师活动2:

提出问题: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

生思考回答:

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诱发,追问: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

[生]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

追问:

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

从而引入情景,导入光的反射现象.

学生活动:

根据师的问题讨论思考,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

1.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将一张16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OA1、OA2.

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OA1、OA2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

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

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⑤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

3.分析和论证

(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

(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

(3)从步骤4的①-④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从步骤4的⑤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

(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过渡: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

[演示实验3]让氦氖激光的平行光射入平面镜.

[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

[师]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

[演示实验4]让氖氦激光的平行光射入毛玻璃片上.

[现象]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师]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说明】:

(1)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讲完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后,为了加深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出示投影片]

[例1]画出下列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解:

①过入射点画出与反射面的垂直线ON即法线.如图乙所示.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

[例2]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

[分析]反射线的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

(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甲.

(2)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ON(如乙所示).

(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成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所示.

3.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

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解答:

(1)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和粉笔字上都要发生光的反射.黑板上“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这两部分反射光同时射入眼睛时,由于“反光”部分耀眼的反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对眼睛的刺激强烈,所以黑板“反光”时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

(2)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是:

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反光材料.

五、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六、布置作业

1.[想想做做]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想想看,并解释为什么.

2.预习“平面镜成像”。

七、板书设计

(一)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八、教学反思

 

第二节光的反射 学案

(课时2)

一、自主学习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

2.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时,都会发生光的反射,而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我们需要几个名词:

一点(入射点);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两角(入射角和反射角)

请你阅读课本P54第二段和图4-15,观察图中的一点,三线,两角,体会其定义

入射点:

(O)入射光线与____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

反射光线(OB)

法线(ON):

通过____点且垂直于_____的直线.

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___的夹角.

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______的夹角.

3.光的反射可分为_____反射和_____反射.当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时,发生___反射,在粗糙物体表面时,会发生____反射.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将一张16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OA1、OA2.

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OA1、OA2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

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

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⑤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

3.分析和论证

(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____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___光线的改变而改变.

(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将观察______(到或不到)反射光线.

(3)从步骤4的①-④可看出反射角_____入射角.

(4)从步骤4的⑤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____的.

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_的两侧.

③反射角____入射角.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

1.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___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

,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___反射.如图甲所示.

2.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___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我们把这种反射叫___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总结:

(1)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___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__反射.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_____(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例1]画出下列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例2]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

3.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

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解答:

 

第二节 光的反射

(二)

(课时3)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5.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虚像的概念.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准备:

平面镜 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复习提问: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

教师活动2: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

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

说明:

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学生活动:

根据师的问题讨论思考,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

(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做法:

边示范边讲解.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图2.3—1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

怎么知道的?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怎么知道的?

[生]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1.身高1.6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

像离镜多远?

当他后退0.5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解答]

(1)像高1.6m,像离镜0.5m.

(2)人后退0.5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m.

2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

[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