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5576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表三:

高明区更合镇中心小学单元目标教学分析表

单元

第三单元

负责人

黎群娣

研讨时间

2013、3、20~4、15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每课出现的生词。

2、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

人民服务的道理;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

作中加以运用;

4、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

作的方法.

5、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2、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

写作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3、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4、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单元教学方法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

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

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

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预期目标

参照单元教学目标

备注

10、十六年的回忆……2课时

11、灯光……1课时

12、为人民服务……2课时

13、一夜的工作……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三……2课时

表四:

高明区更合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

班级:

科目:

备课人:

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从而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课时

2

教具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

教学手段

以读为主,老师加以引导,品味李大钊的伟大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

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

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

(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填空: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b被捕时:

⑴读议句子,填空: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角色朗读。

C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填空: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

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

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

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

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

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

你听出了什么?

a内容上:

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写法上:

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

出晚归地在干什么?

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

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

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板书

设计

作业

布置

课后反思

在该课教学时,我首先引题激趣,巧设悬念:

课文为什么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

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主体,掌握学习方法。

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质疑设疑,从而知道学生那些内容不理解,学习重点在哪里,便于有针对性地实施目标教学,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教学到李大钊同志被捕前的一个段落“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我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归纳总结;在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体会出“我”的惊慌,敌人的凶残,李大钊的沉着,领悟革命者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

读中悟情,质疑导思,使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四:

高明区更合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

班级:

科目:

备课人:

课题

11﹡灯光

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及先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

并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自然段。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

1

教具

教学方法

研读重点

教学手段

半扶半放,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入重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灯光》。

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情况。

1、谁来读?

天安门广场赞叹沉入回忆

千钧一发点燃回忆往事

天安门前华灯怀念战友

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快速完成填空吗?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听到一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

在()的时刻,郝副营长()一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牺牲了自己。

很久以后,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又一次()。

2、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课文的线索)

沉入回忆→回忆往事→怀念战友

二、走近文本,感受英雄

课文的题目是“灯光”,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天安门的灯光,看到这明亮温暖的灯光,听到这一声赞叹,让作者想起一位故去的战友,他就是——

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位战地记者,战争已离我们那么久远了,他又采访过很多的人,为什么唯独郝副营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

出示课件

1、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热爱学习的人。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指名汇报。

老师特别注意到你刚才说到的“注视、沉思”,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吸引着他,并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

看插图,(出示课件4)就是这样一幅图,引出了作者与郝副营长的一段对话。

(课件5出示)

★同桌合作读一读。

谁愿意来展示?

★这段话中“多好啊”反复出现两次,每次出现郝副营长都格外动情,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你找出并作简单批注。

指名汇报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生:

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憧憬”是什么意思?

他向往、憧憬什么?

②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

★还有哪些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

★课件出示10自然段

★从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从哪些词体会出的?

“划着、点燃、举得高高的”体会出他不怕牺牲、机智勇敢。

你抓住他的动作来体会很棒,但我们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形如何,为什么迫使他做出这样的举动。

★理解“千钧一发”,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请你找一找相关的语句。

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况危急。

体会到了吗?

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这个场景吗?

把你的感受送入文中读一读。

千钧一发如果找不到突破口。

突击连的战友就会();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军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这真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生死攸关之时啊!

就在大家万分焦急,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黑暗里出现了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了。

此时此刻,这燃烧的书还仅仅是一星火光吗?

它是什么?

这就是胜利之光,这就是希望之光。

★课件出示插图孩子们,看,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这意味着什么?

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孩子们,为了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一眼也没看见过今天的幸福。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渴望的电灯,想一想,除了电灯,还有什么他再也看不到了?

(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郝副营长就这样放弃了幸福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再读这句话。

(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