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5674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docx

解析版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

福建省南平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现今我过每天生产各类塑料袋高达三十几亿个,对环境压力巨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塑料在自然条件下易降解

B.

塑料属于无机化合物

 

C.

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

D.

要大力推广使用塑料袋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塑料的类别以及塑料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A、普通塑料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错误;

B、塑料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

C、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正确;

D、要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甲烷(CH4)分子结构的比例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甲烷分子由五个原子构成

 

B.

四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甲烷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

4

 

D.

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80%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甲烷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甲烷分子中氢原子的排列方式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

A.由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共含5个原子,故正确;

B.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错误;

C.甲烷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12:

(1×4)=3:

1≠1:

4,故错误;

D.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

=25%,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为解答该题的易错点.

 

3.(2015•南平)下列实验方法区别物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肥皂水:

硬水和软水

 

B.

用燃着的木条:

氧气和二氧化碳

 

C.

灼烧闻气味:

蚕丝和棉线

 

D.

观察溶液颜色:

食盐水和蔗糖水溶液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肥皂水在软水和硬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没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C、根据蚕丝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食盐水和蔗糖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取样品,滴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的是蚕丝,有烧纸味的是棉线,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食盐水和蔗糖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4.(2015•南平)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取出粉状药品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B、取用液体时:

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正确操作方法分析;

D、根据取用粉状药品的原则分析.

解答:

解:

A、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取用的液体的用量不能超过试管溶积的三分之一,要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图中操作正确;

D、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各种操作的规范性,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5.(2015•南平)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两个氢分子:

2H

B.

铁离子:

Fe+2

 

C.

三个硅原子:

Si3

D.

五氧化二磷:

P2O5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氢分子可表示为:

2H2.故A错误;

B、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铁离子可表示为:

Fe3+;故B错误;

C、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硅原子,就可表示为:

3Si;故C错误;

D、五氧化二磷是由显+5价的磷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P2O5;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2015•南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C.

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属于复合肥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

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解答;

B、根据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解答;

C、根据碳酸氢铵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解答;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解答.

解答:

解: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锈,正确;

B、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C、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是含有一种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错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以及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2015•南平)铯原子钟300年误差不超过5秒.铯元素在周期表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铯原子的质子数是55

 

C.

铯元素符号为CS

 

D.

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g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铯,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5,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5,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5,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符号的写法是“一大二小”,故元素符号为Cs,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2015•南平)二氧化硒(Se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硒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

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2)×2=0,则x=+4价.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9.(2015•南平)已知化学反应Al2O3+2NaOH=2R+H2O,推断R的化学式是(  )

 

A.

Na2O

B.

Al(OH)3

C.

NaAlO2

D.

NaAlO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O3+2NaOH=2R+H2O,推断反应中反应物R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R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O3+2NaOH=2R+H2O,可判断反应前后C、H、O、Na四种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反应后

Al原子20

H原子22

O原子51

Na原子2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R的2个分子中含2个Al原子,4个O原子,2个Na原子,则每个R的分子由1个Al,2个O原子构成,1个Na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NaAlO2;

故选:

C

点评: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10.(2015•南平)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

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

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

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考点:

燃烧和爆炸实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故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正确;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爆炸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5小题,共44分)

11.(8分)(2015•南平)闽北历史悠久,形成众多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如:

①建阳建盏(陶瓷)②松溪湛泸剑③浦城“官路”薏米④光泽“圣农”生态鸡.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在下列横线上(填序号):

(1)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② 

(2)使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① 

(3)富含蛋白质的是 ④ (4)富含淀粉的是 ③ .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成分以及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1)松溪湛泸剑是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故填:

②;

(2)建阳建盏(陶瓷)是使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故填:

①;

(3)光泽“圣农”生态鸡富含蛋白质,故填:

④;

(4)浦城“官路”薏米富含淀粉,故填:

③.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成分以及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7分)(2015•南平)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等,碳的化合物更是种类繁多.

(1)金刚石由 原子 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足球烯(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是 二氧化碳 .

(2)小苏打片(NaHCO3)可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 .

(3)烯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烯烃分子中碳、氢原子数目有一定关系,其关系式可用CnH2n表示(n≥2),n表示碳原子个数,当n=2时是乙烯(C2H4),当n=3时,其化学式为 C3H6 .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物质的结构和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3)根据烯烃中碳、氢原子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

解:

(1)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根据足球烯的化学式可知,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填:

原子;二氧化碳;

(2)小苏打(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NaHCO3+HCl=NaCl+H2O+CO2↑;

(3)烯烃的关系式可用CnH2n表示,当n=3时,其化学式为C3H6.故填:

C3H6.

点评:

本题考查了碳的单质、化合物的结构、用途以及烯烃的结构式的写法,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3.(10分)(2015•南平)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 红 色.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

(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 酸性,因为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降低 .

(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 C (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1)根据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2)根据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来分析;

(3)根据到达b点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

解:

(1)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

红;

(2)随着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显酸性,随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pH变小;故填:

减小;NaOH+HCl=NaCl+H2O;

(3)b点的温度是由高到低的趋势,说明是中和反应恰好完成后,继续滴加稀盐酸到过量,故填:

酸性,因为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降低;

(4)A.在实验室中不能品尝试剂的味道;

B.此液体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瞬间溶液颜色变化,若先变红,后变无色,证明其中没有氢氧化钠.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以及图象进行.

 

14.(10分)(2015•南平)在牙膏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极细小的CaCO3粉末作为摩擦剂,它以石灰石为原料进行生产(石灰石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如图是实验室模拟生产“摩擦剂”的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

CaO+CO2↑ .

(2)C的一种用途是 改良酸性土壤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

(4)将块状CaCO3加工成细小粉末,该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将块状CaCO3加工成细小粉末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溶液C和杂质,所以操作a是过滤,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2)氧化钙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4)将块状CaCO3加工成细小粉末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

(1)过滤,CaCO3

CaO+CO2↑;

(2)改良酸性土壤;

(3)Ca(OH)2+CO2═CaCO3↓+H2O;

(4)物理.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的反应流程和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5.(9分)(2015•南平)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自来水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通过太阳能电池电解水获取氢能是绿色能源发展的方向.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

(3)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可能发生变化,观察图甲所示实验,判断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 降低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如图乙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

①t1℃,要完全溶解15g甲物质至少需要水 50 g.

②t2℃,甲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7.5% .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物质溶于水,溶液对外表现的温度可能发生变化,观察图甲所示实验,判断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降低;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

解:

(1)故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答案为:

混合物;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2H2O

2H2↑+O2↑;

(3)物质溶于水,溶液对外表现的温度可能发生变化,观察图甲所示实验,判断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降低;故答案为:

降低;

(4)t1℃,要完全溶解15g甲物质至少需要水50g,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30g;t2℃,甲物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50;37.5%;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水的电解、物质溶于水是温度的变化和有关的计算等,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2小题,共21分)

16.(10分)(2015•南平)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

a 试管 ,b 集气瓶 .

(2)若选择①与⑤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

2KCl+3O2↑ ,实验结束时,应先 把导管移出水面 ,再停止加热.

(3)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下列组合可行的是 AB (填选项,可多选).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

(4)选择装置②制氧气,分液漏斗盛装的药品是 过氧化氢溶液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利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气体,并且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特别是要注意集满气体后的操作顺序,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干燥剂;

(4)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解答:

解:

(1)a是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b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2)若选择①与⑤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由于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3)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可以用①制取氧气,用③干燥氧气,用④收集干燥的氧气;

可以用②制取氧气,用③干燥氧气,用④收集干燥的氧气;

因为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因此不能用⑤收集氧气,因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下列组合可行的是AB;

(4)选择装置②制氧气,分液漏斗盛装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

故填:

试管;集气瓶;2KClO3

2KCl+3O2↑;把导管移出水面;AB;过氧化氢溶液.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11分)(2015•南平)为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性质,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三种金属丝分别与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小电珠发光.

【实验二】取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铜丝、镍丝均与50mL稀盐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

3%

15%

15%

反应现象

少量气泡

无现象

许多气泡

无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