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562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docx

《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docx

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

浅谈动物习语英语翻译

动物类习语英汉翻译

姓名:

刘笑

摘要: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都包含了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从这一方面来说,动物类习语最具代表性。

有关动物类习语的翻译,从文体效果上说,动物习语形象生动,能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一种直接的意象,进而联想到它所承载的内在含义。

这种呼之欲出的独特文体效果非其它修辞手段所能替代。

因此,动物习语的翻译首先应尽可能保留原语的形象,并根据译语文化及语言习惯对不对应的习语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套用法和直译加注法等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

动物类习语习语特点归化策略翻译原则

 

一.习语的含义及动物类习语的特点

习语是经过长期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

再例如。

如果你看到“Tomhasamonkeyonhisback”,可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句话是说“Tom吸毒成瘾”吧。

由此看来,习语本身承载着历史,地理,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特色,换言之,在翻译习语过程中,将除英语习语字面意义以外所具有的语言内涵色彩呈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同样这也是动物类习语的翻译重要原则之一。

关于习语的特点,它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现在,我依据所参考文献以及我自己的看法,总结出动物类习语的主要特点。

1.固定性

习语具有固定的结构,不能任意拆开、替换。

例如:

在英语中我们不能把“separatethesheepandgoat”改为“separateasheepandagoat”,“alionintheway拦路虎”,不能写成“atigerintheway”,也不能写作“lionsintheway”;同样在汉语中也不能把“七上八下”说成“六上七下”,把“乱七八糟”说成“乱八九糟”。

2.内涵性

由于语言、心理、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习语的真实含义同字面意义之间往往有不同的差异。

例如:

英语习语“loseone’sgoat””不能按字面理解为“失去某人的山羊”,而是“失去自制,发怒”;“dragonlady(泼妇,毒妇)”,切不可根据汉语习惯,把这个习语理解为“小龙女”。

汉语中“瓜田李下”也不是两处地方,而是指行为让人有所怀疑。

其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3.文化性

习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的反映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的包含有趣的历史故事。

例如,toeathighoffthehog/tolivehighoffthehog’sback表示“养尊处优”,该词源于19世纪的美国南部,因为猪身两侧上部的肉质最好,人们通常用这部分做火腿、腊肉等肉制品。

猪胖到一定程度,就要走向屠宰场,但它们谁也不愿意乖乖地去,人们只好把它们的四个蹄子绑起来,这时猪自然会拼命挣扎,于是就有了hog-tied钳制、束缚、阻碍,togohog-wild疯狂、放纵、如痴如醉这两种表达。

4.形象性

习语大多有鲜明的形象。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习语则是语言的精髓,因而习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在表达方式上,就是习语往往采用与该文化紧密相关的事物作喻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理。

例如,英语中的“asthinasashadow”与汉语中的“瘦得像猴”,“leadadog'slife”与“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asdullasallass”蠢得像头驴,“asgentleasalamb”跟羊一样温顺。

二.动物类习语的翻译标准与原则(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关于翻译的标准,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严复在他的《天演论》中说:

“译道三难:

信、达、雅。

”鲁迅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作的丰姿。

傅雷则认为: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该象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钱钟书则提出:

“文化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这些主张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中心要旨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作的风格,重视反映原作的风貌。

忠实准确,实际上指的是透过一种语言去再现另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思想和文化。

但是由于动物类习语的复杂性和文化性,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也应遵循“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原则。

所谓归化,就是向目的语靠拢,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原则。

但这并不是说就完全将英语习语归化汉语,所谓“异化为辅”,就是还要考虑到原语的文化特征。

这里,也并不能以偏概全,具体的翻译还要看具体的目的。

我们所常见的“Killtwobirdswithonestone”如果我们将其归化,可以为“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如果将其异化,则是“一石二鸟”。

这两种译法现在均被接受,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在动物习语的翻译中,异化原则虽不及归化原则用得广,但其正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三.以动物意象为线索的翻译策略

要想熟练准确的翻译动物类习语,除了以上的翻译原则以及接下来我所说的翻译方法,翻译中的总体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更好的了解习语的深刻含义或更准确的翻译动物类习语,那么,各种动物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以及人们对其的固定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根据各动物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表现的意象特点,我将其整理后分为三类,并在每类中列举出最常见的几种动物。

1、英汉意象相似或相同的动物

(1)猪

不论中外都一致认为“猪”是一种脏而贪的动物。

说一个人是猪,都是在形容他“肮脏、懒惰、贪吃、肥胖”。

如asgreedyanddirtyasapig,fatasapig,pigout(大吃大喝),makeapigofoneself(吃太多)。

在俚语里,pig还是对“警察、侦探、告密者、大男子主义者、胖子、荡妇”等人的蔑称。

可是有所不同的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人们认为“猪”既笨又懒又丑英语中虽然认为pig脏而贪,但是却不笨,甚至有“ascleverasapig”的表达。

据生物学家说,其实猪的智力仅次于猿,可见它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

此外,英语中猪有多种表达。

旧时称为swine,现统称pig。

hog是公猪,sow是母猪生肖属猪用board来形容,可爱的小猪一般用piggy或piglet来表达。

Swine是猪的旧称常用来表示“卑贱的人”。

如tocastpearlsbeforeswine表示“对牛弹琴,明珠暗投”。

Sow母猪,因为太肥胖太爱睡觉,所以被称为“懒猪”“懒惰、邋遢、嘴馋的胖女人”。

Youcan'tmakeasilkpurseoutofasow'sear.字面意义为:

你用母猪耳后根的毛当然是做不出丝质皮包的,可以引申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劣质难成才,朽木不可雕”。

Hog公猪,常用来比喻“粗鄙、肮脏、贪婪的人”。

在俚语里,ahog还指“耗厉害的汽车摩托车”,aroadhog为“占地面积过大,妨碍其他车辆的司机”。

tohog=topigit“大吃大喝、狼吞虎咽”。

togothewholehog表示“干到底,一不做二不休”。

toeathighoffthehog/tolivehighoffthehog’sback表示“养尊处优”,该词源于19世纪的美国南部,因为猪身两侧上部的肉质最好,人们通常用这部分做火腿、腊肉等肉制品。

猪胖到一定程度,就要走向屠宰场,但它们谁也不愿意乖乖地去,人们只好把它们的四个蹄子绑起来,这时猪自然会拼命挣扎,于是就有了hog-tied钳制、束缚、阻碍,togohog-wild疯狂、放纵、如痴如醉这两种表达。

同时因为猪蹄在冰上容易打滑,所以ahogonice表示“举止笨拙的、尴尬的、无助的”。

Pig是猪的统称。

相关习语有tolivelikepigsinclover生活优裕,buyapiginapoke未见实物而乱买东西吃了亏,tobleedlikeastuckpig血流如注。

因为过去人们常骑在马上用长矛打野猪,被刺中的野猪会血流如注。

Ifapighadwingshemightfly,这是19世纪苏格兰人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这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出现奇迹”。

inapig’seye(在猪眼里)的意思是“决不,不相信”,它是inapig’sass的委婉说法。

而blindpig不是“瞎眼的猪”,而是“非法卖酒的酒馆”,看上去它似乎与“禁酒时代”有关,其实该词1886年第一次使用,至于为什么这样命名到现在尚无定论。

(2)鸡

汉语和英语都用“公鸡cock”来形容趾高气扬和骄傲。

如汉语中的“卓立鸡群”和英语中“asproudasacock”。

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hen比喻女人、妻子。

汉语说“牝鸡司晨家之不祥”,英语谚语对应的有“itisasadhousewherethehencrowslouderthanthecock”。

英语中的“hen-pecked”即指“妻管严”。

英语中“chicken”还有指胆小鬼的意思。

如“chickenheart”(胆小鬼)chickenout(临阵脱逃)。

(3)鼠

在英汉语言中,鼠的文化意象基本相同。

两种语言中鼠类的总体印象不佳。

老鼠天性怯懦、又总是鬼鬼祟祟地行动。

汉语中许多带贬义的词语便由老鼠派生而来。

讥人眼光短浅,就说“鼠目寸光”。

斥人器量狭小,则说“鼠肚鸡肠”。

惊慌逃跑可以用“抱头鼠窜”来形容;犹豫不定常被说成是“首鼠两端”;小偷小摸是“鼠窃狗盗”;相貌猥琐的谓之“獐头鼠目”;面带邪气的状之为“贼眉鼠眼”等等。

在英语中有关鼠类的词汇最常见的是mouse和rat,也多带贬义色彩,如“tomouseoutthesecret”(窥探秘密),“smellarat”(察觉可疑)。

(4)蛇

出于人们对于蛇恐惧、厌恶的心理,在汉语文化中,“蛇”被用来象征狠毒的心肠或者狠毒的人。

比如“人面蛇心”“蛇蝎心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蛇走无声,奸计无影”等。

当然也有例外,在民间故事“白娘子传奇”里,蛇被赋予了善良、温柔之意。

圣经故事里,魔鬼化身蛇身,引诱夏娃偷吃禁果而失去伊甸园。

因此在西方文化中,蛇(Snake)也被赋予了贬义色彩,常用来指人冷酷、阴险、卑鄙之意。

比如习语“nourishasnakeinone’sbosom”(施恩于忘恩负义之人)。

(5)猴

在汉语中,猴总是作为聪明、灵活、好动的象征。

如“猴子爬树——拿手好戏”也有顽皮、捣乱的象征。

如把人当猴耍。

在英语中,猴的形象和汉语基本相同,对应的习语的“makeamonkeyoutofsomeone”(把人当猴耍)。

“monkeywith”(瞎摆弄)。

2.英汉意象相异的动物

(1)狗

中西方都有养狗的习惯,但对狗的看法却存在一定的不同。

中国人养狗的目的主要是打猎、看家,长期以来形成了“看门狗”的说法,赋予狗“奴性”,带有很强的贬义色彩,常用狗来表示坏人坏事。

比如如果某人仗势欺人,人们就会骂他“狗仗人势”如果某人胆大妄为;人们就会骂他“狗胆包天”;如果某人不讲道德、到处钻营,人们就会骂他“蝇营狗苟”;对坏人过于愤恨时会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骂某人没有良心时就用“狼心狗肺”等。

就连狗的动作和习性也被用来形容坏人坏事,如“狗急跳墙、够改不了吃屎”等。

只要和狗扯上关系的,基本上都没有好名声。

虽然与狗相关的也有好听一点的词汇,但基本上是用“犬”来代替“狗”的,如“愿效犬马之劳”等。

而在西方英语国家,养狗的目的主要在于作伴。

宠物狗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把狗看作是家庭的成员之一,把狗看作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因此西方文化把狗看成是忠诚的动物,经常赞誉它,常把狗比喻成人,并成为一种时尚,才会出现“loveme,lovemydog”的说法,汉译为爱屋及乌。

在英语中有很多狗的习语,都赋予狗褒义色彩。

我们来具体看一看英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

英语中常用狗比喻人的行为,如一个幸运的人就用aluckydog;一个快乐的人就用agaydog;一个胜利的人就用atopdog;一个聪明的人就用acleverdog等。

还有一些其他的有关狗的习语,如haveadognosefor用狗鼻子比喻侦察力强,anolddogbarksnot用老狗来比喻老年人做事富有经验,everydoghashisday用来喻指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等。

在英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有很多,远远超过中国。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汉语中对狗的看法多是不好的一面,带有贬义色彩,而英语中常把狗看作是忠诚的朋友,赋予褒义色彩。

(2)猫

cat是西方人“宠物文化”中的重要成员;人们多用cat;来形容女人,称之为she;模特儿走的舞台步就叫catwalk(猫步),oldcat指脾气坏的老太婆,barber’scat指“面有病容饥色的人”,儿童们常用copycat来指“看样学样的人,抄袭别人的人”,形容某人病得很厉害用assickasacat;likeacatonhotbricks旨“像热锅上的蚂蚁”;英语中还有一句谚语是:

Whenthecat’saway,hemousewillplay,意思是“当有权力、能力或影响力的人不在时,其他人就会无法无天、调皮捣蛋了”。

汉语中则没有相似的联想,倒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之说。

汉语中对猫没有太多的联想,我们常说某个小孩吃猫食,是说这个小孩的饭量小,还说积习难改的人“猫改不了吃腥”。

(3)牛

在汉语中,牛有着忠实可靠又埋头苦干的意思,因为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牛以力大、耐劳而著称,它吃苦耐劳、老实本分。

比如汉语谚语中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俯首甘为孺子牛”等。

此外,牛在汉语中也含有“固执,倔强”的意思,比如“对牛弹琴”、“牛脾气”等。

在英语中,牛有着笨拙、愚蠢、懦弱等意思,与之对应的词有ox,bull,cow,calf。

“ox”被阉割的公牛,一词含有愚蠢、呆头呆脑、笨拙的意义,如“asdumbasanox”(沉默笨拙的人)”,playthegiddyox”(胡闹,干蠢事)。

在英语文化中,还含有宗教的喻义,象征驯服、顺从。

如“Theblackoxhastrodonhisfoot.”(大祸临头)“Anoxistakenbythehorns,andthemanbythetongue.”(牛因角被执、人因舌陷身)等。

“bull”公牛,常指“体壮如牛的人”,如“asstrongasabull”体壮如牛。

“cow”母牛,常含有“懦弱胆怯”的意思,如“becowedintototalsubmission.”(被吓得服服帖帖的)。

“calf”小牛指“愚蠢的胆小鬼”或者是“稚嫩的人”,如“calflove”(初恋)。

(4)兔

在汉语习语中,兔的形象有好的一面,如“形如脱兔”,比如快捷。

但是也有坏的一面如“狡兔三窟”形容狡猾,“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形容不长久。

在英语习语中,兔的形象大部分是不好的,比如“rabbit”经常表示胆小的意思,如“astimidasarabbit”。

而用“hare野兔”表示怪人,如“asmadasaMarchhare”(疯疯癫癫)。

(5)龙

虽然龙在中西方民族文化中都是基形于“蛇”的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但是“龙”≠“dragon”。

东西二龙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渊源,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崇龙”、“爱龙”、“用龙”西方人“畏龙”、“屠龙”、“避龙”。

此“龙”非彼“龙”。

中国龙主要是吉祥或帝王的象征,后来引申为高贵,珍异的象征。

如“人中之龙”、“望子成龙”、“龙眼识珠”等。

而西方Dragon是一种拖着长尾、满身是鳞、口中喷火,有着双翼的巨大蜥蜴,主要是邪恶的象征。

在圣经故事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也被称作“thegreatreddragon”。

此外,英文中“dragon”衍生出来的词语也富含贬义色彩。

例如“dragonlady”是指依仗丈夫是统治者而手握权柄的女人。

对于dragonlady千万不可望文生“译”龙女——似乎是中国小说和电视连续剧里“小龙女”。

时下流行语“男人眼中的女性,高中生是小龙女,专科生是黄蓉,本科生是李莫愁,硕士生是梅超风,博士生是灭绝师太,硕博连读就是东方不败!

”是中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翻版。

这与西方dragonlady的所指形象“貌合神离”——其对应的中文是“泼妇”、“恶妇”、“毒妇”或“蛇蝎美人”。

现代英语中dragon还带有凶狠、母夜叉的意思,如Hermotherisarealdragon她母亲是一个母夜叉。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对龙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表达望子成龙的意思,英语中要用意译来代替Hopeone'schildrenwillhaveabrightfuture,而不能用Ihopesomeone'ssonbecomeadragon。

当然还有其他如“tosowthedragon’steeth”(播下不和的种子),“tochasethedragon”(服用鸦片)等诸如其类的相关习语。

(6)马

在中华民族文化中,马是人们狩猎、畜牧、征战不可少的东西。

因而,在汉语中,马象征着善良,智慧。

如“千里马”用来比喻人才,类似的还有“马死黄金尽”、“见鞍思马、睹物思人”、“路遥知马力”。

同时,汉语中马也象征了一种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民族精神。

如“马到成功”、“马首是瞻”、“万马奔腾”等。

在英语国家文化中,英国人早期是用马耕地的,因而“horse”有力大,健壮的意思,这一点有点类似汉语中的牛。

如“asstrongasahorse”,“talkhorse”(吹牛)。

在英语里认为马不可失,汉语认为失也无妨。

汉语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英语谚语中有“Betterlosethesaddlethanthehorse”(宁可丢鞍,不可失马)。

“It’sgoodtogoafootwithahorseinhand”(有马牵在手,步行最悠闲)。

3.英汉中意象复杂多变的动物

(1)羊

在汉语中,羊的形象是性情温顺的动物,如“温顺如羊”、“披着羊皮的狼”。

英语中常见的表示“羊”的词有“sheep”(绵羊)、“goat”(山羊)、“lamb”(羔羊)。

在圣经马太福音中,“sheep”被当成纯洁、温顺和天真无邪的象征,而“goat”被当做魔鬼所创造的、生性凶残的人。

因而英语谚语有“separatethesheepandgoat”(区分好人与坏人)。

“sheep”指人还可以表示盲目、没有主见的人,如“followlikesheep”(盲目遵从)“likeasheeptotheslaughter”(似乎未意识到将入死亡境地的人)。

“goat”指人时可借代指人的脾气像山羊似的易发怒,如“loseone’sgoat”(失去自制发怒),“togetone’sgoat”激怒某人。

“Goat“指人还有好色这样的文化内涵,如“anoldgoat”(老色鬼)。

“lamb”指天真无邪却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尤指小孩。

如“asgentleasalamb”,“one’sewelamb”(掌上明珠)。

所以,英语中,羊的形象比较复杂多变,可好可坏。

(2)虎

在汉语和英语中,虎都有凶狠残忍的意思。

比如汉语习语中的“虎毒不食子”、“伴君如伴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英语习语中“TheTigerthathasoncetastedbloodisneversatedwiththetasteofit”(一次尝到血,虎欲永难遏)、“ridethetiger”(骑虎难下)。

但是,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百兽之王是老虎,老虎外貌雄健、气势威猛,更以其额头上的“王”的花纹,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和崇拜。

因而汉语中的“虎”与英语中“lion”一样,被赋予了勇猛、威严,有气势的文化联想意义,如“藏龙卧虎”、“如虎添翼”、“将门虎子”等。

虎这一“百兽之王”的角色在英语文化中是由“lion”担任的,所以“虎口拔牙”译为“beardthelion”(拔狮子的胡须),“狐假虎威”译为“assinthelion’sskin”(披着狮皮的驴)。

因此,在汉语中老虎的形象也是多变的,既有凶狠的一面,也有勇猛的一面。

 

四.动物类习语的主要翻译方法

人类与动物自远古以来就是息息相关,联系密切。

动物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面起到各种各样的作用,语言的产生也必然涉及到动物。

因此,各种语言都不乏用动物设喻的习语,英语也不例外。

它的意义并非各构成单位的总和,这就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翻译家们有着不同的见解。

在中国,有严复的“信、达、雅”,鲁迅

的“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方面,一当然是其易解,二则保存这原作的风姿”,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钟书的“化境”。

而在西方,有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原则。

各种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包含着一个基本的翻译思想,即译文要在内容和风格上忠实于原文。

从文体效果上说,动物习语形象生动,能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一种直接的意象,进而联想到它所承载的内在含义。

这种呼之欲出的独特文体效果非其它修辞手段所能替代。

因此,动物习语的翻译首先应尽可能保留原语的形象,并根据译语文化及语言习惯对不对应的习语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套用法和直译加注法等不同的方法。

在翻译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

直译一方面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充分传播了原语文化,因此是最佳译法。

当两方用同一种动物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时,就使用直译法,

直译法能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缩小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距。

读者能轻易地理解这些富有文化内涵和隐喻的译文。

并且它保持了原作的风姿、形象性和表达力。

以“asproudasapeacock”为例,想象孔雀的样子:

漂亮、优雅。

另外直译法能够给汉语注入新的词汇。

例如:

“Killtwobirdswithonestone”,如果将其译为“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也不错,但是前人采用的“一石二鸟”不但为汉语注入了新词汇,而且更显生动,译法独特。

直译较为常见,例如:

duck'segg鸭蛋--零分

thefroginthewellknowsnothingofthegreatocean井底之蛙

abird'seyeview鸟瞰

barkingdogsseldombite吠犬不咬人

asdullasallass蠢得像头驴

awolfinsheep’s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

dogsdonotbite吠犬不咬人

tomendthefoldafterasheepislost亡羊补牢

asgentleasalamb跟羊一样温顺

但同时,直译法也有其缺陷,如果使用错误的话会导致误解引起混乱。

以“whi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