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55184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docx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docx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

Ziguigeologicalpracticereporttemplate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模板

前言:

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第一章绪论

走进秭归,走进基地

一、实习基地简介

xxx大学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约400公里,武汉至秭归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数班客车直达武汉,到宜昌的班车每15分钟一班。

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梯度带的第二个梯度带的大巴山山系的东端。

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

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向。

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

水力资源丰富,长江横贯县境,8大溪河水系水电开发潜力巨大,水能理论蕴藏量17.2万千瓦,中小型水电站星罗棋布,秭归已成为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县,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设试点县。

新中国建立后至1975年,先后有数十个单位或部门进入测区,进行比较深入的地质调查矿产普查或勘探工作,分别对黄陵背斜岩浆岩、变质岩均做过较详细的研究;对鄂西的铁、煤、汞、金、铬铁矿、黄铁矿等做了不同程度的普查勘探工作,积累了丰富资料;对峡东震旦纪至二叠纪地层做了详细的研究,其研究程度较高。

近年来,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xxx大学、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省煤炭局、江汉石油管理局均在区内进行许多专题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是加深了区内的地质研究工作。

上述研究工作为教学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实习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二、秭归县概况

1、行政区划与经济

秭归全县辖7镇5乡,全县总人口约39.5万人(2005),面积2427平方公里(图1-1)。

全县耕地面积2.39万公顷,多以荒山林地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秭归县是我国柑桔生产的最重要产地,本县的脐橙尤其是“长红”目前在我国已享有盛名,此外,本县生产的香菇、木耳、核桃、茶叶、中药等,也在省内占有一定市场。

近年来,伴随大坝水库蓄水的递增,网箱养鱼业已悄然兴起,从发展的角度看,其前景将十分看好。

此外,本县尚甚产各种天然奇石。

秭归县成矿条件差,矿产资源较少,具有工业价值、并有一定规模的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矿与金矿,此外为灰岩及建材。

因此区内矿产开发业不发达而且难以发展。

但是,其余有关经济发展项目却存在较好前景。

2、交通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距离湖北省省会武汉市约400公里,武汉至秭归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数班客车直达武汉,到宜昌的班车每15分钟一班。

3、自然地理

a地貌

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阶梯的第二阶梯大巴山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

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北西—南东向。

b气候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实习区由于高山夹峙,下有水垫,因此600米以下形成逆温层,即在冬天形成沿江两岸的冬暖带,年均气温18℃,极端最低温只有-3℃,有利于柑桔特别是脐橙的生长三,地质实习概况

1、目的与任务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为了巩固与加强我们所学的《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们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使我们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a)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步骤;

b)掌握三大岩类的野外观察方法与

描述内容以及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

b)掌握三大岩类的野外观察方法与描述内容以及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

c)掌握野外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的识别、观察与描述;

d)掌握野外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与要求;

e)具备一定的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2、实习时间及组队情况

本次实习自20xx年8月22日至20xx年8月30日。

第二章实习

路线一

时间:

20xx年8月23日

地点:

一、兰陵溪木材检查站

天气:

多云

任务:

观察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接触处

岩浆岩:

以花岗岩为主

变质岩:

以片岩、片麻岩为主

1、观察花岗岩

从外形来看这里的花岗岩是一种灰白色、中立、黑云母角闪斜长花岗岩,它的主要成分有石英、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

其中斜长石和石英都是有浅色光泽的物质,黑云母和角闪石都是暗色物质。

它们的区别是黑云母有油质光泽而长石是肉色,没有油质光泽;黑云母

是片状金属光泽,角闪石是柱状无金属光泽。

2、观察灰色片麻岩

灰色片麻岩是在30亿年前形成的,有“大陆岩石之母”之称。

它的主要成分是长石和云母属于混合变质岩。

呈片状构造。

3、观察它们的侵入关系

片麻岩形成之后,由于岩浆的喷发,侵入岩石形成黄陵岩。

地点:

二、杉木溪大桥东700米

任务:

1、观察、辨认变质岩(3~5种)

岩浆岩-----变质岩(正变质)

沉积岩-----变质岩(负变质)2、辨别几种变质岩

1绿泥石的片岩:

呈淡绿或暗绿色,呈块状或鳞片状,片理明显,常具有

小褶皱,片理面触之有滑腻感,绿泥石一般很细肉眼不易辨识,其质地很软,用指甲便可刮伤之,有时可看到斑状变晶的石榴子石与磁铁矿。

2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鳞片或叶片、粒状变晶结构。

原岩主要是含长石砂岩

和安山质火山岩。

3二云母片岩:

灰色。

鳞片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

4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5条带状混合岩

6黑云母斜长岩

片麻岩结构和片岩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有颗粒状、不连续

地点:

三、九曲脑中桥东、西各100米

任务:

观察断裂构造、震旦系莲沱组和座椅褶皱

西100米:

这里主要是观察断裂构造,包括裂隙构造和断层构造。

其中裂隙构造是山体无移动,断层有山体的错位。

在这个观察点有明显的断层和裂隙构造。

在山体上出现了巨大的裂隙,左边的山体发生了移动。

东100米:

这里观察的是座椅褶皱,这个褶皱分为多个层次,位于山腰上。

由于地势险要,我们只是对部分主要层次进行了了解。

第一层:

薄层装的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

第二层:

钙质页岩

第三层:

泥灰岩加页岩

第四层:

薄层泥质岩

第五层:

条带状灰质泥岩

第六层:

含碳质页岩

路线二

时间:

20xx年8月24日

天气:

小雨

地点:

九曲脑中桥后700米

震旦系莲沱组:

变质岩、沉积岩交汇处,分别有南沱组、莲沱组、陡山沱组、灯影组、闫家和组、水井沱组、石牌组、天河板组、石龙洞组、覃家庙组。

莲陀组:

区内莲沱组在横向上岩性、厚度变化较大,主要可分为上、下两段,部分区域可分为三段。

上段:

主要为砖红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中细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中水平层理发育,偶见波状层理或交错层理,紫红色粉砂质页岩中常夹浅灰色、灰黄色粉砂质泥岩条带,水平纹层发育。

下段:

底部为灰绿色、褐黄色厚层状砾岩、含砾粗砂岩,具有多个韵律,常见交错层理发育。

中部砖红色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偶含细砾。

上部砖红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薄层状粉砂质页岩。

上段:

下部为灰绿色厚、巨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细砾砂岩。

上部为紫红色粉沙质泥、页岩与灰绿色薄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互层。

中段:

砖红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互层,砂岩中交错层理发育,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中水平层理发育。

下段:

灰绿色、褐黄色厚层状砾岩、含砾粗砂岩,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脉石英、闪长岩和片麻岩等

南陀组:

区内南沱组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

为灰绿色含砾泥岩,砾石一般为2—3cm。

分选较差,圆至次圆状,无定向,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岩浆岩、

与变质岩等。

上段:

为灰绿色含砾泥岩,砾石一般为2—3cm。

分选较差,圆至次圆状,无定向,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岩浆岩、与变质岩等。

下段:

为灰绿色含砾砂岩与砾岩,砂岩成分复杂,为岩屑砂岩,分选较差,磨圆多为次圆与次棱角状。

陡山陀组:

区内陡山沱组可分为上下两段。

两白加两黑、两厚夹两薄

上段:

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夹薄层状灰质白云岩,中上部为深灰色、灰黑色薄、中层状泥质灰岩与炭质页岩、泥灰质页岩互层,顶部为深灰色含泥硅质岩。

下段:

底部厚层状灰色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上部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含豆状硅质结核与炭质页岩互层。

本组具有明显的两个韵律,每一段下部君为色浅的灰色灰质白云岩构成,上部为色深富含炭质的页岩构成,本组厚度39—174米。

即:

一段:

为灰白色厚层盖帽白云岩

二段:

深灰色-黑色薄层泥质灰岩、白云岩夹薄层、炭质泥岩

三段:

灰白色厚层夹中厚层状白云岩

四段:

炭质泥岩夹硅质灰岩透镜体

灯影组:

两白夹一黑、两厚夹一薄

一段:

灰白色厚层白云岩

二段:

灰黑色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纹层状)、内含黄铁矿

三段:

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

顶部为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状微晶白云岩,中部为灰黑色薄层条带状含粘土质细晶灰岩,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灰质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底部夹燧石条带,厚度61—254米。

天河板组:

出露在334省道88公里界碑西行50米处,灰色中薄层泥质系带灰岩,有介形石、风暴石、和形状灰岩、泥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其中风暴石可能是海底动荡环境形成的。

闫家河组:

在横蹲岩处出露,为灰黑色中薄层含炭质泥灰岩、含炭质页岩。

在岩家和和水井沱组的分界处,有堑构造发育。

厚约50米,上部为黑色的含碳质的灰岩夹杂页岩,下部为薄层白云岩。

跨越震旦纪和寒武纪。

水井沱组:

在横蹲岩隧道口西处前行约200米处出露,为黑色含炭质泥页岩夹黑色灰岩透镜体、。

黑色薄层含炭质细晶灰岩与薄层炭质页岩互层底部黑色炭质泥灰岩,在底部炭质泥灰岩中见大小不一的硅、磷质结核,结核多为扁圆形,大者直径可达1米,通常直径为50cm左右。

本组厚度88—114米。

石牌组:

出露在334省道85公里界碑西行500米公路旁废弃采石场处,是灰绿色中薄层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岩互层。

石牌组:

出露在334省道85公里界碑西行500米公路旁废弃采石场处,是灰绿色中薄层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岩互层。

石龙洞组:

在棕岩头隧道东出口处出露,在石龙洞组有溶洞。

下部为灰色中厚层微晶白云岩夹粘土质微晶白云岩,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白云岩夹风景角砾岩,厚度60—106米。

覃家庙组:

在棕岩头隧道东出口处出露,灰白色中厚层白云岩夹泥质粉砂岩。

灰色中厚层砾屑白云岩夹徽晶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局部夹灰黄色薄层次泥岩及角砾状白云岩,顶部叠层石白云岩,厚度132—211米。

路线三

时间:

20xx年8月25日

天气:

大雨

地点:

泗溪公园外

任务:

1、观察沉积岩(莲沱组另一侧)

2、观察岩浆岩不整合接触(共10层),呈一定测仰角(两要素:

倾角和倾向)

3、观察震旦系空陵岩陀组和河谷地貌

莲沱组一段(8层):

1紫红色石英砂岩

2中厚层含砾石英砂岩

3紫红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

4紫红色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岩

5紫红色中层细砂岩

6紫红色粉砂岩与绿色泥岩互层

7紫红色细砂岩和紫红色泥页岩

8紫红色长石石英细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

莲沱组二段(两层):

9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

10紫红色细砂岩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

河流地貌的定义: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逐渐形成的地面形态。

河谷地貌:

河谷形态及河谷内各种地貌类型的总称。

河谷:

是河水所流经的线状延伸的凹地,由河水侵蚀冲刷而成。

形态组成:

河谷主要包括谷坡和谷底两部分。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斜坡,常有河流阶地发育。

谷底比较平坦,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

谷坡与谷底的交界处称为坡麓,谷坡上缘与高地面交界处称为谷肩或谷缘。

形成和发展:

河谷是河流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3个途径。

①下蚀作用加深河谷。

河谷形成的最初阶段,水流侵蚀相对高起的地方,侵蚀下来的物质堆积在低洼地区,这两种作用不断地进行,使谷底愈来愈低平。

②旁蚀作用促进谷坡剥蚀后退,使河谷拓宽。

谷坡苞蚀后退的.过程包括坡面上的片蚀作用、沟壑侵蚀作用、块体崩落运动以及支流的旁蚀作用等。

③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陆地抬升或海面下降使河流下蚀作用加强,延长河谷终端,加长河谷。

形成和发展:

河谷是河流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3个途径。

①下蚀作用加深河谷。

河谷形成的最初阶段,水流侵蚀相对高起的地方,侵蚀下来的物质堆积在低洼地区,这两种作用不断地进行,使谷底愈来愈低平。

②旁蚀作用促进谷坡剥蚀后退,使河谷拓宽。

谷坡苞蚀后退的过程包括坡面上的片蚀作用、沟壑侵蚀作用、块体崩落运动以及支流的旁蚀作用等。

③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陆地抬升或海面下降使河流下蚀作用加强,延长河谷终端,加长河谷。

河谷分为v型谷和u型谷,是由于河流的下切作用形成的,在河谷地貌中中上游为v型谷下游为u型谷。

路线四

时间:

20xx年8月26日

天气:

地点:

湖景天成旁的采石场和银杏陀滚装码头对面的采石场任务:

1岩浆岩的形成,SiO2和酸性岩含量(65%),中性岩(52~65%),基性岩(45~52%),超基性岩(<45%)

2“英云闪长岩”矿物成分和识别:

含有石英、云母、角长石、长石,属于中

性岩

3岩脉的形成:

烘烤边和冷凝边

4岩浆岩的结构:

“十”型节理、“析离体”、“俘虏体”、“球型分化”

路线五

时间:

20xx年8月27日

天气:

地点:

三峡大坝

任务:

参观三峡大坝以及三峡的水

路线六

时间:

20xx年8月28日

天气:

地点:

链子崖

任务:

观察新滩滑坡、链子崖危岩体和化石

链子崖

链子崖距长江三峡电站大坝26.5km,与新滩滑坡隔岸对峙。

危岩区河谷深切,岸坡陡峭,山顶高程1000m至1300m,岸坡30°至40°。

危岩体自动向西依次出露志留系(S)、泥盆系(D)和二叠系(P)地层,斜坡上为第四纪(Q)堆积物。

志留系为薄层至中层砂页岩,泥盆系为厚层砂岩泥岩,地貌上形成陡崖,二叠系以厚层灰岩为主,夹薄层岩质页岩,构成危岩体,其底部为马鞍组煤系组成危岩体的软基和大面积采空区。

危岩体东、北两面临空,西、南两面与山体相连但大部分被裂隙切割。

危岩体南高北低,长约700m,南窄北宽,宽度30m至180m不等,被30多条裂缝切割,大的裂缝又13条,分别为0至12号,总体积约300万m3。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

8至12号缝段,5万m3破碎危岩体变形明显,失稳可能性最大,切可能引起整体性破坏;0至6号缝段危岩体可能发生崩塌,应防止其入江;7号缝危岩体体积2万m3,表现为座崩破坏形式,危害性较小。

针对

以上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加固整治:

煤层采空区进行回填,设置城中阻滑工程,面积达3000m2;5万m3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并在此基础上对崖壁表层裂隙密集部位作喷网锚加固;对雷劈石滑坡则主要采取地表排水工程进行整治;另为防止西侧6、7号缝段危岩体崩塌石块入江,在斜坡上修筑了防冲拦石坎。

整个加固整治工程工期三年,目前危岩体已经稳定。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加固整治:

煤层采空区进行回填,设置城中阻滑工程,面积达3000m2;5万m3危岩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并在此基础上对崖壁表层裂隙密集部位作喷网锚加固;对雷劈石滑坡则主要采取地表排水工程进行整治;另为防止西侧6、7号缝段危岩体崩塌石块入江,在斜坡上修筑了防冲拦石坎。

整个加固整治工程工期三年,目前危岩体已经稳定。

新滩滑坡

随后,在危岩体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对岸的新滩滑坡。

新滩滑坡与1985年6月12日发生滑动,滑坡体总体积约3000万m3,滑动面积1.1km2,正对岸涌浪爬坡高达48m。

由于进行了预报,居住在滑坡体上的新滩故镇上的1371名居民得以及时撤离,幸免于难。

但在湘西河口处,4艘渔船被打翻,8人死亡。

也正是因为这次滑坡,在之后的滑坡预报中扩大了警戒范围,并逐步开始惊醒涌浪计算。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