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518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1、建设投资估算表

2、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3、主要建(构)筑物投资估算表

4、主要设备投资估算表

5、其他费用估算表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某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

承办单位:

某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建设性质:

新建

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本项目承办单位是某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

某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注册资金5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公司地址位于某县。

目前,某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负责某县全县所有的城市公交车的管理、运营。

公司现有职工145人,其中驾驶人员132人,维修工13人;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4人。

公司经营情况良好,年营业收入可达3000余万元,目前公司已投入300余万元新建设市内侯车厅60余个,方便了全县人民候车的需要。

公司遵循“科学管理、服务至上、追求卓越”的经营方针,秉承“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立志建成服务全县人民的现代公共交通服务企业。

为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服务运营能力,提高公司的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公司决定投资新建公交停车场一处。

1.3编制依据

1、《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

2、《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

3、《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聊政办发〔2007〕2号)

4、《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摘要)》

5、《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及施工规范》(GB50156-2002)

7、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有关的建筑设计规范

8、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工程设计基础资料

1.4研究范围

本报告的重点对某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公交停车场项目的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线路规划、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投资估算、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和论证。

1.5项目概况

1、项目场址

本项目拟建于某县西环路北段路东,规划总用地面积10020平方米,约合28.37亩。

2、建设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公益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汽车的家庭化,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公交与小汽车相比具有高客运能力,缓解交通堵塞,节约资源,节能减排,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但目前公交普遍存在出行分担率低、投入不足、亏损严重、公交设施缺乏的问题,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六部委《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

2006年四部委印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公交的指导思想和扶持政策。

公交停车场建设对城市公交的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历史上对公交场站规划、建设不到位,致使市区公交停车场、回车场和首末站面积严重不足,近年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我县城市公交车拥有量也随之增多,公交车只能在马路上掉头回车、停车,既增加了车辆空驶成本、影响市容市貌,又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目前公司运营的公交车已达150余量。

鉴于我县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建设一处停、修、养等多功能的公交停车场已势在必行。

3、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0020平方米,约合28.37亩,计划总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大客车停车位150标台。

4、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办公用房,用于车辆调度、生产管理、后勤服务;Ⅱ级保修车间;附属设施;150位大客车停车场。

项目总建筑面积760m2,停车场面积8000m2,建筑容积率0.08,建筑密度7.58%,绿地率12.6%。

5、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1.5年。

6、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960万元,由承办单位自筹5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460万元。

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划总用地面积

m2

10020

2

总建筑面积

m2

760

3

绿地面积

m2

1260

4

容积率

0.08

5

建筑密度

7.58

6

绿地率

12.6

7

停车场用地面积

m2

8000

8

办公用房建筑面积

m2

760

9

保修车间建筑面积

m2

4680

10

大客车停车位

150

1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960

11.1

建设投资

万元

943.9

1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6.1

12

资金筹措

万元

960.0

12.1

项目单位自筹

万元

500

12.2

银行贷款

万元

460

13

建设期

1.5

1.6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和城市规划,符合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市公交事业发展,完善公交设施和网络,缓解城市居民出行难的矛盾,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项目的建设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公共交通的发展及现状

1899年第一辆公共汽车在英国诞生,掀开了城市公共汽车发展的历史。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及人们出行的需要,公共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出现了不同的交通形式,主要有常规公共汽(电)车、快速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单轨)、出租汽车、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BRT)、轮渡等。

由于城市小汽车的发展,对公共交通造成一定的冲击。

美国是小汽车相对自由发展的国家。

从19世纪末开始,公共汽车居客运交通的主导地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小汽车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公共汽车的全面萧条。

1960年以后,政府针对小汽车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颁布《公共交通法》,引导大城市由小汽车交通向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转化,为复苏公共交通做出了努力。

在西欧等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经历。

世界经验告诉我们,小汽车的普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直接导致城市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环境污染、石油资源紧张、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问题。

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路都证明了这一点,道路增长的速度不可能跟上小汽车增长的速度。

大规模修建城市道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紧张的矛盾。

以北京、西安为例,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北京机动车保有量2300辆;1966年2.8万辆;1978年7.7万辆,到2007年5月已经突破300万量。

小汽车出行比例则从1986年的5%到2000年的23.2%,再到2005年的29.8%。

选择包括地铁和公交车在内的公共交通的人的比例为29.8%。

北京出现严重的交通问题,北京市区183个主要路口中,严重阻塞的达60%。

西安市机动车发展势头惊人,全市1991年有机动车11万辆,至2004年底已达到40万辆,其中私家汽车5年增长了30%。

尽管西安市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道路建设,道路年增长率已达到了5%,但这远远落后于机动车辆每年15.8%的增长速度。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西安市机动车将增至100万辆,而要建成与之相适应的道路,则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

城市中心区高峰时段机动车平均时速只有8公里至10公里。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

公共交通是城市和人民生活必须的公共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之一,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保证,城市经济的“动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目前公共交通主要存在问题:

1、出行分担比例不高

目前我国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不足10%,特大城市也仅有20%左右,而欧洲、日本、南美等大城市达到40%-60%。

特大城市近年来公交出行比例平均下降约6个百分点。

城市公交车速已越来越低,现在平均车速只有10公里/小时,已低于自行车12公里/小时的速度。

与10年前相比,公交出行时间平均延长10分钟,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不满意率高达70%。

2003年,全国因为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

2、规划设计先天不足

公共交通的顺畅与通达离不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扶持”。

但在这个方面,很多城市的“先天不足”,有的城市还把规划建设的公交转乘站等收回用于其他开发。

公交线网覆盖不均衡问题日益暴露。

根据有关调查,国内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线路重复设置,有的道路重复线路多达20多条,而城市边缘的居民小区、街道却没有一条公交线路,直接导致居民出行难。

有些线路运行时间过长,则大大降低了公交对长距离出行乘客的吸引力。

3、投入不足、容易短腿

2004年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28.5亿元,占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6.9%,而同期道路桥梁投资占44.7%。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计只有440公里,仅相当于英国伦敦一个城市的规模。

在2006年调查的117个城市中,66个城市在公交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施装备和配置更新方面得不到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占被调查城市的56.4%,“情况相当严重”。

4、税费缠身、亏损严重

近年来,由于国内燃油、保险、维修等价格上涨,公交企业承担社会公益性服务增加,长期低票价管制等原因,使相当一部分公交企业入不敷出。

据了解,在2006年有关方面调查的全国117个公交企业中,没有得到政府财政补贴的多达42家。

武汉、西安、长春等城市8家企业得到的政府财政补贴也十分有限。

由于收入偏少,2005年公交司机的流失率已达16%以上。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运量大、价格低、节省道路资源等优势。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符合我国人口多、土地资源紧缺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决策部署,为新形势下做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六部委《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这是有关发展公共交通的一个全面系统的文件。

2006年,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文件明确提出要合理规划设置场站和配套设施、加强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大力发展公共汽(电)车,保障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改革,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财政支持,规范补贴制度,调整客运价格,实行用地划拨,加大科研投入)。

2.2公共交通的优势

1、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成为涉及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据预测,2020年,我国的交通能耗占能源消耗的比例将高达16.3%至17.1%,城市交通节能任务十分艰巨。

据统计,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