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508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docx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docx

云南省玉溪市届五校联考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卷一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五校联考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卷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

“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A.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B.国民议会中有多数议员希望恢复君主制

C.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D.宪法规定议会有立法、缔结条约和特赦权力

3.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评价马丁·路德“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促进了民主。

这种“直接关系”体现在(  )

A.人皆僧侣B.天赋人权C.人皆上帝D.理性至上

4.李大钊说:

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

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  )

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B.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

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

5.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

6.1938年中共在《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中指出:

“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

”这一决定(  )

A.促成了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

B.体现了统一战线背景下党对队伍建设的重视

C.使党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促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7.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

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

A.习惯法B.公民C.万民法D.自然法

8.“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苏轼对右图画作评价说: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由此可见该作品(  )

A.讲究布局构图B.色彩强烈,富有个性

C.在绘画技法上吸收了印象派的文化特色D.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10.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诸其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

A.促进了市场繁荣B.有利于普及西装

C.淡化了传统等级D.交际活动增加

11.“其一,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其四,必须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其六,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来讲是相对及时的……最后,它还必须具有持续出版的稳定性。

”符合以上条件的中国当代媒体是(  )

A.《参考消息》B.《特别关注》

C.《中国丛报》D.《优酷网》

12.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

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

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俄罗斯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美国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2分).非传统安全威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

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主要包括:

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非传统安全威胁早已有之,并非一个全新的问题。

西方恐怖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也记载了许多谋刺活动;贩毒、海盗、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问题都并非始于今日,自然灾害更是始终与人类历史相伴随……但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却是近年来才凸显的。

除了由于冷战格局瓦解,世界大战爆发的危险降低,人们开始更多关注早先被冷战掩盖住的一些问题之外,近年来连续发生的“9・11”事件等重大恐怖袭击,东亚、拉美金融危机,“非典”疫情传播,乃至印度洋大海啸等,都进一步引起各国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高度重视。

绝大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安全压力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甚至波及到整个地区或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

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一定来自某个主权国家,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如个人、组织或集团等所为。

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

非传统安全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例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某些流行性疾病可能不再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威胁;而随着恐怖主义的不断升级,反恐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化快,流动性大。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大量流动的条件下,有些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蔓延之势,控制的难度和风险就迅速增大。

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害不可低估。

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夺走了近3000人生命,超过了美国在当年珍珠港事件中的阵亡人数。

(1)根据材料概括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4.(25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

“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

200年后,英国学者乔赛亚?

蔡尔德指出:

“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实为一国之精华……”。

材料二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地总结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据材料一,概括两位学者对社会成员分类的标准,比较两位学者观点的不同,结合所学阐释不同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中“革命动力”的划分标准。

结合所学,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概括指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消失的主要原因。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

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

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

同学甲:

战争已经永久地结束了。

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同学乙:

战争并没有结束。

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

材料二2006年10月13日下午,第61届联合国大会192个与会国的代表以热烈的掌声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从而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说:

“当前,我们面临一个比任何时期都需要联合国有所作为的时代。

我会认真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职责,为推动和平、发展和增进人权做最大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今世界局势特点,谈谈你对潘基文讲话的理解。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一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人,女子则是下等人,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

材料三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请回答:

(1)东西方几位思想家,在哪些问题上观点相似?

你能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吗?

(2)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也就是“自然选择”,故选择D项。

2.【答案】A

【解析】“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并结合1880年时间可知,法国共和制已经确立,说明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故A项正确;从赦免的人士来看,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故B、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议会权力,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取得自己的信仰,并能够直接与上帝打交道,根本不需要教士或教会作为人和上帝的中介,故答案为A。

4.【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否定,不是赞扬其反侵略的爱国运动,故A项错误;“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说明义和团运动在维护旧式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义和团的“扶清”,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削藩”,“藩”是指地方割据势力或者地方存在的对中央构成潜在威胁的势力,C项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

6.【答案】B

【解析】1937年9月,国民党发布中共中央提供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可知体现了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