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度填空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docx
《初中化学溶解度填空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溶解度填空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溶解度填空题专题训练含答案1
初中化学溶解度填空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15题)
1、硝酸铵在10℃时的溶解度为140g,这说明在10℃时,将140g硝酸铵溶解在 g水中,就可以得到 g硝酸铵饱和溶液.
2、自来水刚加热时,水中就有气泡冒出;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中也有气泡冒出。
可见,气体溶解度随着_____而减小,随着_____而增大。
3、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
在温度为20℃时, g
硝酸钾溶解在 g水中,恰好达到 状态。
(2)“20℃时,氯气的溶解度是2.5”这句话的含义是:
在温度为20℃、压强为 时,在 水中最多溶解氯气 。
4、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5、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 。
6、存放汽水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放在阴凉的地方,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盛放汽水的玻璃瓶盖必须密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请根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要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
(2)在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各20g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将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升温至t2℃时,三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_______。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a1℃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
(3)a2℃时,将甲物质30g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4)a1℃时,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溶质质量一定变大②溶剂质量一定变小③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9、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电影《闪闪红星》讲述了潘东子给山上红军送盐的故事。
(1)藏盐:
潘东子将食盐水吸在棉衣内给红军送盐。
每人每天约需3—5g食盐,假设潘东子的棉衣可吸1000g水配成的食盐水,则3℃时潘东子上山一次所携带的食盐,最多可以满足______名红军战士一天所需(3℃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5.7g)。
(2)取盐:
为取出食盐,潘东子将吸有食盐的棉衣放进水里,揉一揉,搓一提,其目的是______。
然后,把得到的“水”倒进锅里煮干,这种获得食盐的方法是______。
10、t1℃时,向盛有10mL水的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
请回答:
(1)t1℃时,____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t1℃时,试管A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试管B中溶质质量分数
B.保持温度不变,向试管A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若温度升高到t2℃,两支试管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分蒸发)
D.蒸发一定质量的水,两支试管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11、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A___________B(填“<”“=”或“>”);
(2)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B(填“<”、“=”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t1℃时,将7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8%的溶液,需加水__________g。
12、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
(2)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或“>”连接)。
(3)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均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分数:
乙>甲=丙
B.溶液质量:
丙>乙>甲
C.溶剂质量:
无法确定
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任写一种);
(3)t2℃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析出甲物质15g,则t2℃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
(4)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14、如图是硝酸钾(KNO3)和氯化钾(K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KNO3___________KCl(选填“>”、“<”或“=”);
(2)60℃时,将60g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KCl的不饱和溶液只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才可变成饱和溶液
B.6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KCl溶液的大
C.将60℃时KNO3和KCl两种溶液分别降温至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溶液
D.60℃时,从KNO3和KCl两种饱和溶液中获得等质量晶体,蒸发水较多的是KCl溶液
15、同学们自制“盐汽水”,配料如下表所示:
配料
食盐
蔗糖
无水柠橡酸
碳酸氢钠
纯净水
用量
0.3g
10g
1.5g
1.5g
200mL
(1)配料表中属于盐类的物质是碳酸氢钠和________,配制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配制过程中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如果指针偏向右边,则可以_______(选填“添加食盐”或“左移游码”)。
(3)如果先将四种固体单独配成溶液,再混合形成“盐汽水”,则取用50mL纯净水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全溶解糖(该温度下糖溶解度为204g)。
(4)饮用时感觉整杯饮料的口感一致,说明溶液具有_________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及溶液质量的求法来解答本题.
解答:
解: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所以可以判断在10℃时140g溶解在100g水达到饱和状态,则溶液的质量为140g+100g=240g;
故答案为:
100;240.
点评:
要熟记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
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2、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3、
(1)31.6 100 饱和
(2)101kPa 1体积 2.5体积
4、加入硝酸钾(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溶剂),任答一条即可]
5、增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
6、汽水里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7、
(1)增加溶质
(2)甲甲=乙=丙
【详解】
解:
(1)在t1℃时,要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
(2)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20g,乙和丙的溶解度是25g,所以在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各20g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甲;在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g,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将三个烧杯中的物质升温至t2℃时,三种物质的20g溶质都全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故答案为:
(1)增加溶质
(2)甲、甲=乙=丙。
8、乙>甲=75③
【详解】
(1)由图示可知,0℃时乙的溶解度更大,故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
(2)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
(3)a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说明a1℃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50g的甲物质,则50g水最多溶解25g甲物质,故溶液质量=25g+50g=75g;
(4)a1℃时,将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说明温度不变,不饱和变为饱和,可用恒温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如果用恒温蒸发溶剂方法,则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如果用加溶质的方法,则溶质变大,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选③。
9、119加快溶解速率 蒸发结晶
【详解】
(1)3℃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5.7g,故该温度下,1000g水中可溶解357g,故最多可满足357g÷3g=119名红军战士一天所需;
(2)为取出食盐,潘东子将吸有食盐的棉衣放进水里,揉一揉,搓一提,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把得到的“水”倒进锅里煮干,这种获得食盐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10、A b 降温结晶 BD
【详解】
(1)t1℃时,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甲溶液饱和溶液,因为A试管中有固体;
(2)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因为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
(4)A、t1℃时,因为A试管中有固体,所以试管A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试管B中溶质质量分数,故说法正确;
B、保持温度不变,向试管A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剩余的固体一定继续溶解,但水量不知道,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故说法错误;
C、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故说法正确;
D、试管B中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故说法错误。
故选BD。
11、< > 105
【解析】
【分析】
【详解】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所以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A溶液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
故答案为:
<;
(2)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物质的溶解度减小,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A物质t1℃时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t2℃时的溶解度,所以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
(3)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25g,则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后的溶液的质量为x,则:
70g×20%=x×8%,解得x=175g,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175g-70g=105g。
故答案为:
105。
12、40乙>甲=丙C
【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填:
40。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乙的溶解度最大,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即二者的溶解度相等,且小于乙的溶解度;故填:
乙>甲=丙。
(3)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甲、乙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根据
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t1℃时乙的溶解度>t1℃时甲溶解度>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此选项错误;
B、由于没有说明三种溶液的具体质量,所以在降温后无法比较最终溶液质量,此选项错误;
C、由于没有说明三种溶液的具体质量,所以在降温后无法比较最终溶剂质量,此选项正确。
故选:
C。
13、=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45g乙>甲>丙
【详解】
(1)由图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丙物质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故t2℃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1℃,析出甲物质15g,则t2℃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
15g+30g=45g;
(4)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t1℃时溶解度:
乙大于甲,故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大于甲;降温后,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但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则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
14、
(1)<
(2)105
(3)D
【分析】
(1)
通过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10℃时,KNO3比KCl的溶解度小,故填:
<。
(2)
60℃时,硝酸钾的溶解为11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110g,故将60g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55g,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55g=105g。
(3)
A、KCl的不饱和溶液通过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都可以变成饱和溶液,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未说明溶液在该温度下是否饱和,不能确定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无法比较两溶液的质量分数,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但硝酸钾的溶解度收温度变化影响大,而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故将60℃时等质量的饱和KNO3和饱和KCl两种溶液分别降温至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KNO3溶液,选项中没有强调两溶液的质量和是否饱和,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即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更大,故此时从KNO3和KCl两种饱和溶液中获得等质量晶体,蒸发水较多的是KCl溶液,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D。
15、
(1)食盐(或NaCl)二氧化碳(或CO2)
(2)添加食盐
(3)能
(4)均一
【解析】
(1)
食盐是氯化钠,属于盐,故属于盐的是碳酸氢钠和食盐(NaCl);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故配置时产生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CO2);
(2)
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指针指向哪边,哪边质量就大。
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指针指向右边,则砝码重,因配置溶液时先计算的,则砝码的质量是配置时所需的溶质质量,故砝码不能减少,需添加食盐;
(3)
该温度下糖的溶解度是204g,则100g水可溶解204g蔗糖,那么50g水中可溶解102g蔗糖,故填“能”;
(4)
口感一致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填“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