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485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docx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docx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

2018年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高考考前突破)

一、高考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型划分

(一)依学科任务划分

这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评价标准。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本质和功能定位,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基本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要求评价者要通过精心、巧妙、科学地设置复杂程度和新颖程度不等、难度不等的任务情境以诱导出能够充分指向某个核心素养及其发展水平的行为表现群。

因此,思想政治学业质量标准的核心要素包括:

情境、学科内容、学科任务、行为表现。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在复杂程度和新颖程度不同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完成某一项或几项任务难度不等的学科任务,依据所展现出来的行为表现群来推断学生某一素养的发展水平。

根据学科任务,划分出的四大基本试题类型:

第一、描述与分类:

对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事物、现象与问题的特征、表现、范围,按照某个维度进行刻画、比较和分类,以识别事物、现象问题的性质与种类归属。

第二、解释与论证:

对真实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事物、现象与问题,运用学科方法与技能分析原因,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对世界的理解;或运用理论逻辑和实证材料对探究结论与理论命题进行合乎逻辑和科学要求的检验、理解。

第三、预测与选择:

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对行为、事物、现象、问题的结果或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约束条件和目标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利弊并作出理性选择。

第四、辨析与评价:

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根据某个维度对理论、事物、现象的价值与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辨识要素、事物、概念、价值之间的关系;合理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不同观点与立场、不同利益诉求进行价值判断,进行辩护与批判。

(二)依设问角度标准划分

第一、是什么?

──描述与分类?

第二、为什么?

──解释与论证?

第三、怎么办?

──预测与选择?

第四、怎么样?

──辨析与评价?

全国考试中心命题人:

全国卷试题是有规律的,主要围绕四个层面命制:

辨别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回答为什么(是这样)?

怎么办(如何解决)?

最后是这个问题(事物变化)会怎么样?

思维的训练和高考的方向以及任何可能会考的话题、现象,不妨从这四个层面考虑,考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1、是什么

信息的呈现形式:

图表、文字

(2012年)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图表形式)

(2014年Ⅱ卷)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

(文字形式)

(2017年Ⅰ卷)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

(文字形式)

(2017年Ⅱ卷)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

(文字形式)

2、为什么

(2014年Ⅱ卷)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2015年Ⅱ卷)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惠的理由。

(2017年Ⅲ卷)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Ⅰ卷)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2017年Ⅲ卷)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1年)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2010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

(2013年Ⅰ卷)《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2016年Ⅰ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2017年Ⅲ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2016年Ⅱ卷)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2017年Ⅰ卷)《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013年Ⅰ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

3、怎么样

(2017年Ⅱ卷)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特点。

(2011年)结合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

(2014年Ⅰ卷)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2014年Ⅱ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016年Ⅱ卷)综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2016年Ⅱ卷)我国民主党派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17年Ⅱ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4、怎么办

(2014年)分别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2014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新成果。

(2010年)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2012年)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政策建议。

(2017年Ⅱ卷)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

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2017年Ⅲ卷)就如何加快高铁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2016年Ⅲ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三)依考核能力划分

1.归纳型:

如,考查“是什么”的试题

(2017年Ⅱ卷)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政府、人大和人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前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特点。

2.演绎型:

如,验证结论的试题等

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辨析与评价型(包括辩护与辩驳)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2017年海南卷)有人认为“维护公共安全不能牺牲公民的隐私权。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辨析。

(2016年全国Ⅰ卷)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四)依问题与材料信息紧密度划分

1、材料紧密型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分配)问题的政策建议。

2、材料松散型(紧密度低或关联度小)

假设你是企业的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017年Ⅱ卷-39)

(2)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

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五)依问题与知识的紧密度划分

1.知识紧密型

2.知识松散型

(2015年Ⅰ卷-38)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的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二、命题热点突破

【命题热点突破一】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解读

近年来,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几乎全部都是材料分析题。

此类试题,问题因材料而设置,答案因材料而构建,通过考查学生把基础理论知识与试题提供的具体材料相结合的思维过程,来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因此,研读和分析材料就成为解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材料一: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标准,提出环保要求,引导和规范低速电动汽车有序发展,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围绕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提出提案,建议继续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新建商品房要设置配备充电电源的专用停车位,对老社区也要制定建设充电设施的改造计划。

(1)国民主党派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为什么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12分)

【答案】

(1)参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积极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建言献策。

(共6分)是由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参政党地位决定的;由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

(共6分)

【方法技巧】

要从试题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信息,明确答题指向,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概括中心论点。

快速阅读背景材料,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或中心议题。

有的材料内涵丰富,层次较多,对材料难以全面把握,因此,要把复杂的材料内容分解为若干层次,归纳提炼每一层次的中心,进而全面准确地理解材料的中心内涵。

2.找关键词。

根据材料的核心内容或议题,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反映了题干材料内容的特殊规定性,能帮助我们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的中心意思,使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中去。

如主体关键词(党、政府、企业、公民等);知识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唯物论、辩证法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以及能够体现教材知识点的关键词,如重点、关键、首位等与主要矛盾的联系;主体、主流、性质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联系等我们就一定要注意。

3.准确判断出有效信息。

判断有效信息的标准主要是看信息是否符合设问要求,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设问要求,其指向性是不同的,使用材料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提取信息的角度、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原因类:

提取与原因、结果相关的信息。

即材料中与“存在的问题、事物本身属性或规律的客观要求、作用或影响”相关的信息。

意义、影响类:

提取与结果有关的信息,或与该事物(事件)有联系的方面的信息。

措施类:

提取的信息应与采用了什么方法、手段,或是存在什么方面的问题有关。

认识分析类,因为涉及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此,在提取信息时,应依题目的侧重点去提取相关信息,如果侧重为什么,则与原因类相同,如果侧重怎样做,则与措施类相同。

4.对有效信息进行解读。

明确哪些是有效信息后,必须把所获得的有效信息解读为理论,也就是寻找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连接点。

审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

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时要用到教材中的哪部分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变式探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