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743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四年级语文试题阅读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

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美丽的晚霞,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

它上游下蹿,吞云吐雾,喷吐出鲜艳美丽的水花。

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森林,看不见了。

   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仙鹤。

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他还拄着拐杖哩。

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吗?

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

哦,看到了,这不!

一个结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欣赏到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了。

(1)找出“我”在幻境里看到的东西。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和—________   奇幻—________

好像—________   坚实—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飞龙仿佛进入一片森林”中“仿佛”一词改为“好像”,句意不变。

②“神奇”就是“奇怪”的意思。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解析:

(1)金色的龙;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2)柔和;梦幻;仿佛;结实

(3)正确;错误

(4)这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

【解析】【分析】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

(1)金色的龙;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2)柔和、梦幻、仿佛、结实;

(3)正确;错误;

(4)这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师傅——太乙真人。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芳草地。

一个母亲的心

   ①见到江生时,他蜷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床边坐着他瘦弱的母亲,母亲正认真地向他描述窗外的情景:

“今天天气多好啊!

看,阳光都照到你床上了。

窗外,油菜花开了,金灿灿的一片。

草坪上……咦!

那不是小玉吗,她跟你得的是一种病,这不,现在自己能在院子里散步了……”

   ②病房的窗外其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什么都没有。

江生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入院时他已经失明,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性。

可这位坚强的母亲不愿放弃,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她在大路边摆摊卖鸡蛋饼,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已卖掉了居住的房子,还卖过血……

   ③街邻亲友都不忍心与她照面。

她无论见到谁,都会上前拉住他的手(要求 恳求)

道:

“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

”她对儿子说:

“瞧,那么多人关心你呢!

   ④她日复一日地陪着病床上的儿子,默默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接听自己(精心用心)安排的来电。

   ⑤谁都难以相信,她能接连几天通宵不眠,四处奔走,打听儿子同学、朋友的住址。

“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

”她说。

   ⑥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江生还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走了。

   ⑦大路边,人们又看到了那个卖鸡蛋饼的手推车和那个更瘦、更憔悴的身影。

儿子那部手机伏在母亲胸口贴身的布袋里。

   ⑧每个清晨和黄昏,她胸口那部手机都有人发来问候的信息:

“妈妈,我们爱你。

(1)联系上下文,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母亲从没放弃身患绝症的儿子,为了儿子她(  )。

(多选)

A.卖掉了房子、卖血

B.陪儿子看油菜花,在草坪上玩耍

C.时常打电话给朋友

D.日复一日地陪伴,跟儿子聊天

(3)画“__”的部分是________描写。

从这段文字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填序号)。

A.窗外景色很美丽B.那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C.儿子的病会好起来

(4)选文塑造了母亲瘦弱却坚强的形象,请仿照例子在方框处作批注。

(5)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大家都给这位母亲发信息。

解析:

(1)恳求;精心

(2)A,D

(3)语言;B

(4)这位母亲为了给儿子治病,卖掉了房子,还卖过血,她真是一位坚强、无私的母亲。

(5)因为大家都被这位母亲的爱和执着所感动,希望她能坚强地生活。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恳求指恳切的要求。

要求:

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做到或实现。

精心,指的是专心;周密细心。

用心,指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

精心和用心的共同点都是专心,不同点(区别)是:

精心的侧重点是周密细心,而用心是重在使用心力、集中注意力的意思。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恳求;精心;

(2)AD;

(3)语言、B;

(4)这位母亲为了给儿子治病,卖掉了房子,还卖过血,她真是一位坚强、无私的母亲。

(5)因为大家都被这位母亲的爱和执着所感动,希望她能坚强地生活。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常常浮现——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

),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

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①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威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

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

”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②“啊!

”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

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

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次遇见那些为所欲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1)“有些人”指的是谁?

他们为什么让“我”难忘?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关于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对女老师印象深刻是因为她连“挖”字都不会写

B.“我”很快乐和自豪是因为同学不会写的字“我”会写

C.“我”刚开始对米店的胖女人不信任,担心她收了钱不会送米

D.米店的胖女人不敢把米送到陌生人的营地里

(3)对画线部分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女老师很不起眼,没有其他学者威严高贵

B.女老师教给“我”的知识比其他学者教给“我”的知识多

C.其他学者威严高贵、无所不知,让“我”感到很崇拜

D.女老师以谦逊和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我”很感激

(4)画线部分②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

(1)①女老师,用她的谦逊和对“我”的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心。

②米店的胖女人,对诚信和良知充满敬畏。

(2)C

(3)D

(4)这个句子是对米店的胖女人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当“我”担心胖女人会收了钱不送米的时候她的惊讶和不可思议。

这样写体现了她诚实守信、敬畏良知的品质。

【解析】【分析】

(1)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②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4)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②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故答案为:

(1)①女老师,用她的谦逊和对“我”的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心。

②米店的胖女人,对诚信和良知充满敬畏。

(2)C;

(3)D;

(4)这个句子是对米店的胖女人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当“我”担心胖女人会收了钱不送米的时候她的惊讶和不可思议。

这样写体现了她诚实守信、敬畏良知的品质。

【点评】

(1)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②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4)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②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13分)

拱桥

老臣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已经很老。

那时,他在村庄东边的一座老石屋里,已经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说是校长,其实是抬举他,因为他只管一个老师,那老师也就是他自己。

   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一座真的拱桥。

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

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都是要过沟的。

那条四丈宽的沟,雨天浊流滚滚。

水(  )仅齐校长的膝盖,(  )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没有木桥、石桥、铁桥,只有校长这座肉做的桥。

一次,洪水把我们隔在这边,校长便从对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

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得自己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

最后,八个同学都被背到了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躲。

他浑身湿透,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孩子。

”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背孙子嘛。

该上课了,快来。

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

”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________(lièqiè,身体歪斜,脚步不稳)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去,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

   “这不过来了吗?

”他说。

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

“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

”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________(tāntā,倒塌)的拱桥。

   喘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

二青靠近我,说:

“校长背你过河,________走的,________爬的。

”“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候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

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   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2)“我”不好意思让校长背的原因是什么?

请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来。

(3)对“他浑身湿透,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了校长的劳累,体现出他作为教师的责任和奉献。

B.校长全身被气势汹汹的洪水打湿了,他感冒了。

C.他已经背了八个学生,此时他已很劳累,喘着气,并且喘气的声音是低沉的。

(4)“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去,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

”从句中的“扳”字你体会到(  )

A.校长担心自己摔倒,所以紧紧扳着“我”。

B.校长对“我”的爱护以及害怕“我”受到伤害的紧张。

C.“我”太重了,校长差点儿背不动“我”,所以要用手扳着。

(5)读完文章,我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填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的校长。

他这样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

(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拱桥”的理解。

解析:

(1)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2)画出:

一是觉得自己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

(3)B

(4)B

(5)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示例:

校长怕我们过不去,就背我们过沟,成了我们过沟的“拱桥”;他不但背我们,也背过我们的父母,说明他长期坚守在这偏僻的乡村,体现出他作为教师的责任和奉献。

(6)文中的“拱桥”一方面指校长的身材,他的腰已经很弯了,像拱桥;另一方面,文中描写了校长背我们过沟,成了我们真正的“拱桥”。

“拱桥”给了我们希望和关爱,表现出校长对我们无尽的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故选“虽然……但是……”;②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故选“不是……而是……”;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4自然段找到答案。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结合句子及选项比较判断正误。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6)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推断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2)画出:

一是觉得自己平时太捣蛋对不起他,二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再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去背。

(3)B;

(4)B;

(5)1、关爱学生2、无私奉献;示例:

校长怕我们过不去,就背我们过沟,成了我们过沟的“拱桥”;他不但背我们,也背过我们的父母,说明他长期坚守在这偏僻的乡村,体现出他作为教师的责任和奉献。

(6)文中的“拱桥”一方面指校长的身材,他的腰已经很弯了,像拱桥;另一方面,文中描写了校长背我们过沟,成了我们真正的“拱桥”。

“拱桥”给了我们希望和关爱,表现出校长对我们无尽的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6)此题主要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

5.阅读

到月球上织网(节选)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在天幕上,晚风送来一阵阵醉人的花香。

当人们踏着银色的月光,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在花前月下漫步之时,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有人会突发奇想:

未来人类能够到月球上去上因特网吗?

目前,因特网已经把整个地球都包罗在内了。

然而,未来人类在月球上建成人类基地之时,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

月球上的网络能和地球上的因特网连接吗?

这的确是有趣的问题。

   据欧洲宇航局的预测报告显示,月球的引力小,并且月球上的矿藏很丰富,很有开采价值,因此,月球在未来的200年内将成为太阳系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工业中心。

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为未来向月球移民和开发月球进行科学试验,准备在2030年建成月球人类基地。

为此,通信学家们也正在为建立未来的月球电脑网络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以便在将来月球人类基地建成之时,月球网络能够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月——地通信”的重任。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文中的“奇想”是指:

________

②“到月球上织网”中的“网”指的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为建立未来的月球电脑网络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的还有通信学家们。

B.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为未来向月球移民和开发月球而进行科学试验,并成功地建成了月球人类基地。

解析:

(1)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

;月球电脑网络;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月一地通信”的重任。

(2)A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1、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

2、月球电脑网络3、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月一地通信”的重任。

(2)A

【点评】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课外阅读。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

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

   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的董颖吓坏了。

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

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

同舱的几名男子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

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

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

一个男子倾尽全身之力把她顶上救生筏。

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入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

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

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

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拍岸,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

董颖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

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

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

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

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1)“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________的情况。

(2)第一段中的加点的“居然”表示________。

用在这里的作用是________。

作者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原因是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的作用是是什么?

解析:

(1)比喻;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2)出乎意料;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

(3)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男人们的帮助对她的重要。

【解析】【分析】

(1)把“筏子”比作“秋千”是比喻,写出了当时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的情况。

(2)第一空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第二空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同第二题的第二空。

故答案为:

(1)1、比喻2、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2)1、出乎意料2、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3、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

(3)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男人们的帮助对她的重要。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第一空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第二空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同第二题的第二空。

7.课外阅读。

炊烟(节选)

   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

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的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早晨,天色往往最见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

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

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让人惬意的。

   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

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

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

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亦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

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1)“归心似箭”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个词语中含有________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并仿写一句。

示例:

傍晚的阳光很温柔。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

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