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54645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docx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docx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概念:

1、体液:

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组织液: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叫做组织液,也叫做细胞间隙液。

4、溶液渗透压:

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5、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填空:

1、所有的生命系统都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体液包括两类: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三方面。

4、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值为(7.35-7.4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oC)左右。

5、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6、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三、问答:

1、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①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液是淋巴细胞和吞噬shi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组织液中的细胞代谢产物等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经过左右锁骨下的静脉汇入血浆。

这样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完成一个循环。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答: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概念:

1、神经调节:

是指在中枢神经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兴奋: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冲动: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

5、激素调节:

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除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6、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7、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细胞和吞噬细胞,它们并不针对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这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8、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当病原体越过前两道防线进入人体后,就由专门对付这种病原体的免疫细胞进行清除,这叫做特异性免疫。

9、抗体:

专门抗击某种病原体的蛋白质叫做抗体。

10、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

11、体液免疫:

淋巴细胞中的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杀死病原体,这叫做体液免疫。

12、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杀死病原体,这叫做细胞免疫。

13、过敏反应:

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二、填空: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4、神经元之间兴奋地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其他神经中枢有(下丘脑)、(小脑)、(脑干),低级神经中枢是(脊髓)。

6、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

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7、胃酸到达小肠,使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用来消化食物。

8、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多少,又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

9、免疫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特异性免疫起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免疫系统除了防卫功能外,

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10、人体内环境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的主要内容是(反射);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

免疫调节分两类即(特异性调节)和(非特异性调节)。

11、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调节)。

三、问答:

1、人脑有哪些高级功能?

答:

人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怎样调节血糖?

(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

功能是什么?

答: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激素调节的特点?

答:

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4、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各有什么特点?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但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怎样协调?

答:

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概念:

1、向光性:

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朝着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2、植物激素:

即生长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

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3、极性运输:

在植物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

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说只能单方

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4、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叫做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填空:

1、植物体内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2、生长素类似物有(生根粉)、(

--萘乙酸)、(2,4—D)等。

生长素有(吲哚乙酸IAA)、(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3、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4、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主要合成部位是植物

的(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5、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三、问答: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答: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植物激素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吗?

为什么?

答: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3、生长素、赤霉菌、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的作用?

答:

①生长素在浓度低时促进植物生长,在浓度高时抑制植物生长;

②赤霉菌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③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促进细胞分裂;

④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⑤乙烯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概念:

1、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2、出生率:

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死亡率:

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迁入率:

指在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5、迁出率:

指在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6、种群年龄结构: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的比率。

7、性别比例:

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8、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9、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10、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11、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12、初生演替:

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

13、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

二、填空: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型曲线);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曲线)。

3、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

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5、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三、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大致要经过几个阶段?

答:

大致经过一下六个阶段:

①裸岩阶段;②地衣阶段;③苔藓阶段;

④草本植物阶段;⑤灌木阶段;⑥森林阶段。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概念:

1、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物圈:

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即生物圈。

3、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叫做食物网。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生态农业:

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

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7、物理信息:

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8、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信息。

9、行为信息:

动物的行为特征,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某种信息,称为行为信息。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

1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二、填空:

1、生态系统分类图: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四部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4、太阳的能量被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5、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

7、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表现为两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三、问答:

1、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

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②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不同点?

答: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方向的流动,不能循环。

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哪些种类?

答: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

①物理信息;如:

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

②化学信息;如:

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

③行为信息。

如:

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概念:

1、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可持续发展:

是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二、填空:

1、我国人口的发展目标是:

2010年,人口总数(不含港、澳、台)要控制在(13.6亿)以内;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

2、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两种(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三、问答: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

主要包括:

①全球气候变化;②水资源短缺;③臭氧层破坏;

④酸雨;⑤土地荒漠化;⑥海洋污染;⑦生物多样性锐减。

2、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

答:

有以下三方面价值:

①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

②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

③对人类有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