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人体的稳态 第4课时 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5449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人体的稳态 第4课时 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1 人体的稳态 第4课时 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1 人体的稳态 第4课时 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1 人体的稳态 第4课时 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1 人体的稳态 第4课时 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 人体的稳态 第4课时 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

《21 人体的稳态 第4课时 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人体的稳态 第4课时 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 人体的稳态 第4课时 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x

21人体的稳态第4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

2.1人体的稳态第4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

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课标要求

1.简述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免疫与稳态的关系。

●课标解读

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地位

本课时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等。

免疫与人体稳态的关系,是生物学的热点问题。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二次免疫反应都是高考常考的考点。

●教法指导

1.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下实例,如癌症、器官移植、过敏性鼻炎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较为直观的内容,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学习后,让同学来总结。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是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比较抽象,涉及的概念较多。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再展示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进行想像时有一个对照的样本,以加深和修正学生的理解。

在自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并给予一般方法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教材文字和图进行对照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导入建议

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细菌、病毒、尘埃等。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们的机体生存繁衍,然而我们的身体并没有被击垮。

除此以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体内随时都有一些细胞发生衰老、凋亡、甚至癌变,这些细胞若不及时清除或遏制,也会对机体的稳态构成严重威胁,但我们的身体并未因此而不健康,这都是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功劳,我们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它是怎样消灭侵入我们体内的细菌、病毒,清除衰老、凋亡、癌变的细胞的?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P19-21,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步骤1:

情景导入,以【新课导入建议】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

通过图解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并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来源和功能,通过例1巩固提高。

⇒步骤3: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学生画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总结,通过例2巩固提高。

步骤5: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

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4:

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

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并分组互评。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稳态中的作用。

2.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重点)

2.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难点)

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1.免疫

(1)概念: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

(2)意义:

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的稳态。

2.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①淋巴细胞:

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两种,二者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前者在骨髓中发育形成,后者在胸腺中发育形成。

②巨噬细胞。

③树突状细胞等。

(3)免疫分子:

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3.免疫类型

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特点:

对病原体不具有选择性或特异性。

②组成

(2)特异性免疫

①特点:

针对某种病原体。

②组成:

特异性免疫细胞参与。

1.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中所具有的溶菌酶、盐酸等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吗?

【提示】 不属于。

因为唾液、胃液等各种消化液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而是由黏膜分泌的,属于第一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

(1)免疫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

(2)免疫过程

①初次免疫过程

a.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活化。

b.活化后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部分分化成记忆细胞,可长期存在。

c.效应B细胞分泌出识别特定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它与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清除抗原。

②二次免疫过程

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活化、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及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及时清除抗原。

2.细胞免疫

(1)免疫细胞:

主要是T淋巴细胞。

(2)免疫过程

①T淋巴细胞受到靶细胞刺激后被活化。

②活化了的T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③效应T细胞可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其裂解,暴露出来的抗原被抗体清除;也能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来增强免疫效应。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既可以独自发挥作用,又可以互相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例如:

在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不仅清除血液、淋巴中的细菌、病毒,还能中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当靶细胞裂解,释放出来的病原体,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2.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各类免疫细胞中,对抗原没有识别能力的是哪一种细胞?

【提示】 浆细胞。

1.唾液、泪液中均有杀菌物质,是人体分泌到外环境中的分泌物,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

(√)

2.体液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体液免疫。

(×)

【提示】 体液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它们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

(×)

【提示】 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4.病毒侵入人体后只有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

【提示】 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再是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免疫的类型及免疫细胞

【问题导思】 

①免疫有哪些主要类型?

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②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有哪些?

各有什么功能?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比较项目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概念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

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

特点

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防御作用

出生后产生,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作用强

度、时间

及范围

强度弱、时间短、范围广

强度强、时间长、范围窄(针对性强)

结构基础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杀菌物质、巨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联系

①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建立的。

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的种类

特异性免疫

3.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来源及其功能

细胞类型

来源

功能

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B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

T淋巴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

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细胞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1.巨噬细胞能吞噬进入机体的所有抗原,因此一般不提巨噬细胞的特异性识别作用。

2.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均可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因此,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的分化程度更高。

 (2012·海南高考)关于T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存在T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可接受巨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审题导析】 

(1)思考T淋巴细胞的产生、作用。

(2)知道HIV攻击的靶细胞。

【精讲精析】 

选项

分析判断

A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血液中,A正确

B

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淋巴细胞形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过程中需T淋巴细胞的协助,B正确

C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C正确

D

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的是浆细胞,D错误

【答案】 D

抗原、抗体与特异性免疫

【问题导思】 

①什么是抗原、抗体?

分别有什么特点?

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怎样的?

两者又有哪些区别?

1.抗原

(1)概念:

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癌变的细胞等。

(2)特点

①异物性:

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包括细菌、病毒、花粉、癌变的细胞等。

②大分子性:

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如蛋白质。

③特异性:

抗原物质表面具有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

2.抗体

(1)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本质:

球蛋白。

(3)分布:

主要在血清中,其次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

(4)机能: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3.体液免疫的过程

(1)感应阶段: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巨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淋巴细胞。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被活化。

(2)反应阶段:

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能长期存在,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3)效应阶段:

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在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4.细胞免疫的过程

(1)感应阶段:

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基本相同。

(2)反应阶段:

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并形成少部分记忆细胞。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5.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体液中的抗原

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即癌细胞)或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

主要免疫物质或细胞 

特异性抗体

效应T细胞、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关系

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6.体液免疫中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寿命长、对相应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反应: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二次免疫特点:

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4)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