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54483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docx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解析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强化训练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层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B.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D.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2.有关大气中各主要成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氮、氧、二氧化碳是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

C.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D.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3.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的风力大,是由于

A.海上的温度高于陆地

B.海上气压梯度大于陆地

C.海上摩擦力小于陆地

D.海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陆地

4.下图中同纬度A、B、C、D四处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A.AB.BC.CD.D

5.2016年10月15日前后,北方多地遭遇严重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能见度低,民众戴口罩在户外活动。

初冬时节北京等地区时有大雾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产生

下图甲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人们通过对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研究,可以解释地球上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并将其原理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如图乙(塑料或玻璃大棚)。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用图甲可解释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二氧化碳增多(     )

A.吸收①的能量增加B.使②的作用减弱

C.使③的作用增强D.使⑤的作用减弱

7.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建设的塑料(玻璃)大棚运用的地理原理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B.大气具有保温作用

C.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可形成降水D.大气可为土壤提供养分

8.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主要是该层大气稳定

B.B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先降低再升高

C.C层存在的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

尘卷风是由地面局部受热不均成的,也是在近地面大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可以把尘土和一些细小的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小尘柱。

下图示意尘卷风的形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尘卷风发生时,近地面的气压为(     )

A.热高压B.冷高压C.冷低压D.热低压

10.一次尘卷风的生成过程是(     )

A.近地面受热不均→近地面空气受热强烈上升→近地面热空气汇聚→冷空气下沉至近地面

B.近地面空气受热强烈上升→近地面受热不均→近地面热空气汇聚→冷空气下沉至近地面

C.近地面热空气汇聚→近地面受热不均→近地面空气受热强烈上升→冷空气下沉至近地面

D.近地面受热不均→近地面热空气汇聚→冷空气下沉至近地面→近地面空气受热强烈上升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右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开展探测工作,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能反射无线电波的地带位于(     )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②层和③层

12.探空气球记录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B.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13.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大气层是(     )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①层和②层

下左图是“北京怀柔区雁栖湖景观图”,下右图示意“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右图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B.人为原因差异C.地势起伏不同D.地表物质不同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生活中处处可见。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图为某地海滨旗帜飘动方向示意图,假设旗帜飘动方向可反映该地某时段主要风向,则此时最可能为(       )

A.夜晚,吹陆风B.夜晚,吹海风C.白天,吹海风D.白天,吹陆风

17.生活中切洋葱时,其中的大蒜素会散发出来刺激人的眼睛产生流泪现象。

有人建议,利用热力环流,在案板旁边点燃一支蜡烛再切洋葱就不会流泪了。

原因是点燃蜡烛时(       )

A.蜡烛处垂直气流整体下沉B.切洋葱处垂直气流整体下沉

C.蜡烛处垂直气压差大于切洋葱处D.蜡烛处气压高使气流水平扩散

二、多选题

1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D.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关于干洁空气成分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汽、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C.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0.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植树造林B.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D.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下图为高纬度地区某房屋的局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1.该房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

A.净化室内空气B.利用太阳能C.减少能源消耗D.紫外线消毒

22.冬季的白天(     )

A.M关闭,N关闭,减小室内的气流循环,防止热量散失

B.M开启,N开启,M处气流流进室内,N处气流流出室外

C.M关闭,N关闭,储存室内热量,提高室内温度

D.M开启,N开启,增加室内气流循环,提高室内温度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④>③B.④>①C.④>②D.②>③

24.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②→①B.④→①C.③→④D.③→②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辐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数码所代表的辐射正确的有(     )

A.①为太阳辐射B.②为大气逆辐射

C.③为地面辐射D.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6.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④对地面有保温作用B.①会受到大气的削弱

C.云层越厚,④越强D.云层越厚,①越弱

27.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     )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

三、填空题

28.就山谷风而言,白天为____________风;就海陆风而言,白天为____________风。

29.受气压梯度力、____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____。

30.各层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高度

特点

对流层

低纬度17—18千米;

中纬度10-12千米;

高纬度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____;(主要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对流层中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____

②____运动显著。

对流层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____,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通过对流运动上升、降温,成云致雨。

风、云、雨、雪等现象均发生在这一层。

与人类关系密切

平流层

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④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因为该层气温基本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____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22-27千米臭氧含量最大。

⑤气流以____运动为主。

该层上热下冷,不易对流,大气稳定

⑥大气稳定,水汽和固体杂质少,无云雨现象,____好,适合航空飞行。

⑦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有利于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

以上

⑧气压低,密度小;

⑨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____,能反射____,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⑩气温先降后升

能传播无线电短波

31.读大气受热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①到②过程中太阳辐射总量有所损耗,主要原因是____。

(2)图中②、③、④三种辐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按辐射量由小到大排列为____。

(3)从波长来比较,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____辐射;相对于地面辐射的方向来说,大气辐射绝大部分射向____,称为____辐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____(填数字)

3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

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用材:

一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

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

热量差异→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空气____→热力环流。

33.大气垂直分层及特点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空气____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____;气流以____运动;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度约2000~3000千米)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60~1000千米高空有若干____,能反射无线电波

34.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形成的热力环流呈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

(2)图中A、B两地受热的是____地,该地空气做____(填“上升”或“下沉”)运动。

(3)图中①②③④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

(4)若A地为海洋,B地为陆地,仅从热力因素考虑,图示时刻为____(填白天或夜晚),此时吹的风为____(海风或者陆风)

(5)A、B两地中一定为晴天的是____,昼夜温差大的是____,并解释原因____。

(6)若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是城郊热力环流导致的,则把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建设A、B两地之间是否合理____,说明原因____。

35.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

(2)依据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划分为______、______和高层大气。

(3)a为______层,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

四、综合题

3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图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

①甲、乙两处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             ④空气垂直运动

(3)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4)假如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____;

(5)假如图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____地;假如图所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____(白天/黑夜)。

(6)一般情况下,甲地为阴雨天气,乙地为晴朗天气,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春市位于东北平原腹地,城镇化的蓬勃发展使自然景观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阻碍了城市内的热量循环,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表为1990-2016年间长春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

年份

1990

2000

2008

2016

建设用地面积(km2)

165.63

253.59

398.18

774.48

材料二:

左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右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在下图中画出长春市1990-2016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折线图并描述其变化特点。

(2)左图中城市出现热岛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如要建一个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建在图中a、b、c中________处。

请说明理由。

(3)右图中字母A代表________层,B代表________层。

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的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的地理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___(左/右)偏,纸片B向____(左/右)偏。

(3)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

____

39.“318国道”既是一条横贯中国东部、西部景观的大道,又是一条包含中国南方、北方景观的大道,有人说它是代表泱泱大中国风采的大道。

图为318国道沿线地区示意图。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318国道”穿越的A,B,C三个地形区中,哪一地形区具有唐朝诗人李商隐《夜语寄北》所写“巴山夜雨”的地理现象?

并解释该地区多夜雨的原因。

(2)为什么说几乎按30°N纬线延伸的“318国道”,既包含了中国夏季南方湿热和冬季北方寒冷的景观,又包含了中国西北半干旱的景观?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受太阳辐射影响大,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故选D。

2.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干洁空气由氮、氧等组成,氮、氧是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B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二氧化碳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C错;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错;所以选A。

【点睛】

干洁空气主要包括:

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以及不久前发现的Uuo7种元素),二氧化碳(C02)约占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如.臭氧(O3)、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等

3.C

【解析】

【详解】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海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的风力大,是由于海上平坦,摩擦力远小于陆地,选项C符合题意。

在同一纬度上,夏季海上的温度低于陆地,冬季海水的温度高于陆地,且温度高低不能直接影响风力大小,A不符合题意。

海上气压梯度不一定大于陆地,B不符合题意。

海上水平气压梯度力不一定大于陆地,D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同纬度地区,海洋的昼夜温差要比陆地小,因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温差大;而同一个地方晴朗的时候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温差也大,有云的时候白天与夜晚的温差小,所以题目中的四个地方,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晴天的陆地D,故选D。

【点睛】

5.D

【解析】

【详解】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初冬时节北京等地区,受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昼夜温差较大,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降温迅速,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相对湿度达到100%,水汽易凝结成雾;且晴朗天气,大气稳定,容易产生扬尘并在空中维持悬浮,使近地面大气中凝结核丰富,容易形成大雾。

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6.C

7.B

【解析】

【分析】

6.

图中①是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大气辐射;⑤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⑥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⑦是太阳辐射。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使大气逆辐射(③)增强,削弱作用增强,即②的作用增强;①获取的能量减弱,⑤的作用增强。

故选C。

7.

温室大棚的原理:

采用的是吸热保温原理,一方面大棚的材料可以采光吸热,二是同时也有保持温度的作用,防止热量散失。

塑料(玻璃)大棚其实属于灵活运用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实例,塑料大棚在减弱热.量散失的同时,通过塑料或玻璃吸收长波辐射,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发挥类似大气保温作用的效果,使大棚内形成“温室”,从而使蔬菜更好的生长,因此大棚主要用到的地理原理是大气的保温作用,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A层位于大气层最下层,应为对流层,气温向上递减,对流运动明显,大气不稳定,加上集中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尘埃,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选项A错误;B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应为平流层,其中含有大量臭氧,直接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选项B错误;C层为高层大气,臭氧含量少,不存在的臭氧层,选项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一般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约8~9千米,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平均约12千米,该图中对流层高度为12千米,因此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9.D

10.A

【解析】

【分析】

9.

结合图文材料“尘卷风是由地面局部受热不均成的,也是在近地面大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可以把尘土和一些细小的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小尘柱”可知,尘卷风发生时,近地面的热空气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气压为低压。

因此是一个热低压,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

由所学知识可知,一次尘卷风的生成过程是,近地面受热不均,引起近地面受热强烈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热空气汇聚,加剧了热空气的辐合上升,同时周围冷空气下沉至近地面,加剧了热空气的汇聚,从而形成了近地面的热空气进一步强烈旋转上升,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热力环流的原理:

近地面受热不均,导致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11.C

12.D

13.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特点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1.

据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曲线可知,①层为对流层②层为平流层③层为高层大气。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

故选C。

12.

据材料可知,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开展探测工作。

结合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图分析可知,探空气球先经过①对流层,后进入②平流层最后升入③高层大气。

则记录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变化的规律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故选D。

13.

对流层离地面最近,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与固体杂质,为天气变化提供了条件。

结合

(1)的结论可知①层为对流层。

故选A。

【点睛】

大气垂直分层:

14.D

15.D

【解析】

【分析】

14.

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由于热力性质差异存在,湖水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白天湖水升温慢,陆地升温快;夜晚湖水降温慢,陆地降温快。

因此白天湖水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湖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陆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①错误,③正确;夜晚陆地温度低于湖面温度,陆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湖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湖面,②错误,④正确。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

由上题推论可知,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地表物质不同,比热容不同,因此在湖面与度假村之间存在昼夜温差不同而形成的,D正确;同一区域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小,地势起伏没有昼夜变化,与人为原因关系不大,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温压关系:

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低;

(2)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16.A

17.B

【解析】

16.图中旗帜朝向大海,说明吹陆风,陆地气压高于海洋。

陆地砂石比热容小于海洋,夜晚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

故选A。

17.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点燃蜡烛时,蜡烛处受热,垂直气流整体上升,A错误;切洋葱处气温较低,垂直气流整体下沉,B正确;蜡烛处受热,垂直气流整体上升,气压低,切洋葱处气温较低,垂直气流整体下沉,气压高;垂直方向上,高处与低处气压性质相反,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因此蜡烛处垂直气压差小于切洋葱处,C、D错误。

故选B。

18.B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生物体组成的最基本元素是碳元素,而不是二氧化碳,A错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B正确;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C错误;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把大量地面辐射吸收保存在大气中,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D正确。

故选BD。

【点睛】

19.AB

20.CD

【解析】

【分析】

19.

水汽、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但水汽不是干洁空气的成分,A符合题意;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但水汽和杂质不是干洁空气成分,B符合题意;氮是干洁空气主要成分,同时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臭氧是干洁空气的成分,臭氧能够在平流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得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减少,避免生物大量照射紫外线而受到伤害,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0.

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增加趋势。

植树造林会扩大植被覆盖率,固定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二氧化碳减少,因此不是导致目前二氧化碳变动(增加)的主要因素,排除A;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使得人们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小,有可能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小,因此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