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264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docx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docx

高考语文虚词总结完整版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高考文言虚词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纲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1、【而】

(一)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并列:

又或不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

并且,而且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顺承:

就,接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

但是,却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假设:

如果,假如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因果:

因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

地或不译

(二)第二人称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你的)

(三)复音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已而】不久。

已而夕阳在山……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小练习

1、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

A表并列B表承接C表转折D表修饰E表因果

吾恂恂而起(D)

择其善者而从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黑质而白章(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E)

2、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C)

A、秦军灭滑而还B、太后盛气而揖之

C、吾与而兄善D、老妇恃辇而行

C为代词其它均为连词

3、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A)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A表因果其它表转折

 

2.【何】

(一)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

"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1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一般存在宾语前置现象)

①豫州今欲何至?

②大王来何操?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二)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敢助妇语?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三)复音虚词。

【何如】【奈何】

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3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2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小练习:

1.孔夫子何以谓之“文”也?

凭什么

2.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为什么

3.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怎么回事

4.如太行、王屋何?

怎么样,把……怎么办

5.作计何不量!

副词,多么

6.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代词,为什么

7.何不试之?

副词,怎么

8.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通“呵”,呵问

 

3.【乎】

(一)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

欲食乎?

2.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⑤无以,则王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不译。

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二)介词,相当于“于”。

1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乎:

在)

2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乎:

在)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前一个“乎”:

在;后一个“乎”:

比。

4尝疑乎是。

(乎:

对)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

对)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小练习:

找出“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

“天乎!

吾无罪!

B.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C.欲安所归乎?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为介词其余为语气助词

 

4.【乃】

(一)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于是”“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副词,于是,就)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二)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你”。

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三)复音虚词。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副词,才

2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副词,才

小练习

指出下列各句“乃”的意义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副,竟然)

(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副,才)

(3)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仅)

(4)良乃入,具告沛公(副,于是,就)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代,你的)

(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也(副,表判断)

 

5.【其】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例: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第一人称代词。

译为“我的”“我(自己)”。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敢以其富贵骄士。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二)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可”、“还是”。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三)连词。

1.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

①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②呜呼!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若是,孰能御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夸夸其谈

 

说出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和意义

1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您,第二人称代词)

2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那个,远指代词)

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中,指示代词)

4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度的语气副词)

5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反诘语气副词)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可要,祈使语气副词)

7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如果,假设连词)

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是…还是,选择连词)

 

6.【且】

(一)连词。

1.并列关系:

又,又……又……,一面(边)……,一面(边)……

①示赵弱且怯也。

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2.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况且,再说。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二)副词。

1.将,将要,将近。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然后图南,且适南冥。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三)复音虚词。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3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且如】就像。

例: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小练习

1、解释下列“且”字的意思

(1)不出,火且尽。

(副词,将要)

(2)兽相食,人且恶之(连词,表让步,尚且)

(3)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暂且)

(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战(连词,表并列,一边……一边)

(5)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连词,表递进,而且)

(6)河水清且涟漪(连词,表并列,又)

 

7.【若】

(一)动词

1、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2、及,比得上。

例: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二)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②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

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例: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三)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例:

若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抗衡。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例: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3.至,至于。

例: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三)复音虚词。

1.【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若何】怎么样。

例: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小练习

1、指出下列“若”的用法和意义

(1)天若有情天亦老。

连词,表假设,如果

(2)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连词,表选择,或者

(3)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代,你的若辈:

代,你们

(4)若是其甚与?

动词,像

(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动词,比得上

(一)名词

处所,地方。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二)助词

1.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事物/情况/地方”等。

①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故过之。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③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4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所+动词+名词,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②臣所过屠者朱亥……

(三)【为……所】

“为……所……”,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四)复音虚词。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

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小练习:

1、解释下列“所”字的意思

①此吾所以悲也。

(表原因,……的原因)

②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所……的东西)

3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名词,处所)

4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所……的地方)

5身为宋国所笑。

(表被动)

6仁义智辩,非所以持国也。

(表凭借,用来……的方法)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D)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9.【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当作,作为

2冥有鱼……化而为鸟……变成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成为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做、冻结

6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演奏

7廉颇为赵将。

担任/是

8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设为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②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3.判断词,是,算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③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2.介绍原因或目的。

因为,为了。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②毅深为之戚。

3.介绍涉及的对象。

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③臣请为王言乐。

4.对,向。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如姬为之泣。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动词是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小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的“为”字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介词,被)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介词,替)

3.如姬为公子泣。

(介词,对)

4.为人子不可不慎也哉!

(动词,作为)

5.桀溺曰:

“子为谁?

”曰:

“为仲由。

”(动词,是)

6.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语气词,呢)

7.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给,替

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介词,因为

9.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介词,为了

10.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介词,给,替动词,做,献出

1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动词,做

1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动词,做,担任

2、指出“为”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C)

A.为天下兴利除害

B.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既解貂覆生,为掩护

C表被动,其余是介词,替,给

3、下列各句中的“为”字,按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C)

①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②又前而为歌。

③而自令见放为?

④王使屈平为令。

⑤竟为秦所灭。

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⑦何辞为?

⑧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⑨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A.①⑤⑨/②④⑥/③⑦/⑧

B.①⑤⑧/②④⑥/③⑦/⑨

C.①⑤/②④⑥/③⑦/⑧/⑨

D.①⑤⑥/②④⑧/③⑦/⑨

1,5介词,表被动

2,4,6动词,唱/担任/演奏

3,7语气词,呢

8介词,替,给

9名词,作为

 

10.【焉】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他、他们、它、它们”。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①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②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

4焉置土石?

(二)语气词

1.常用在句末,表陈述或反问语气。

译为“了,啊,呢。

”有时也不译。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于是余有叹焉。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4牛羊何择焉?

2.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三)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1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其中)

2土成山,风雨兴焉。

(从这里)

4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在这件事情上)

小练习:

指出下列“焉”的意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陈述语气)

(3)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他们)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反问语气,“呢”)

(5)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词尾)

(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句末语助)

(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词尾)

 

11.【也】

(一)句末语气助词

1.表示判断语气

1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死生,昼夜事也。

2.表示肯定(陈述/解释)语气。

①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②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3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4曰:

“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3.表示感叹的语气。

1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2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2公子畏死邪?

何泣也?

(二)句中语气词,表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

(三)复音虚词。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1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练习:

指出下列“也”的用法意义

(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表判断)

(2)金城千里,子孙万世之业也。

(表肯定)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表疑问)

(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表感叹)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中停顿)

(6)岂独伶人也哉!

(复音虚词)

 

12.【以】

(一)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②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二)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把,拿,用”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3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2.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和,跟,同”。

①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3(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率领)

3.表示时间、处所。

可译为“在,从”。

1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2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4.表示凭借。

“凭借,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5.表示依据。

按照,依照,根据。

例: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6.表示原因。

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三)连词。

1.相当于“而”,表示并列、承接、递进、因果、修饰、目的等关系。

1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表并列)

2与四人拥火以入。

(表承接)

3悉浮(船)以沿江。

(表递进)

4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表因果)

5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表修饰)

6《师说》以贻之。

(表目的)

(四)通“已”

①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已经)

②无以,则王乎?

(止)

(五)复音虚词。

1.【以为】认为;把……当作/看作/作为/制成。

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②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③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

2.【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1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是以】【以是】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1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2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小练习:

指出下列“以”的意义

(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连词,表修饰

(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介词,拿,把

(3)乃入见。

问:

“何以战?

”。

介词,凭借

(4)人人自以为必死。

认为

(5)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连词,表目的,用来

(6)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把……作为

(7)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8)以刀劈狼首介词,拿、用

(9)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介词,和、跟

(10)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

(11)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介词,表时间(地点)界限

(1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1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14)忽魂悸以魄动。

表并列

(15)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词,表因果,因为

(16)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连词,表目的,用来

(17)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连词,表目的,以便

(1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介词,凭借……身份

(19)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介词,因为

(20)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介词,在

(21)樊哙侧其盾以撞。

连词,表承接,不译

(2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把……当作

 

13.【因】

(一)名词。

缘由,机缘。

例:

于今无会因。

(二)动词。

沿袭,继续。

1蒙故业,因遗策。

2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三)介词。

1.依照,根据,依靠,凭借。

①因河为池。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2.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