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手册大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54064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手册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急救手册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急救手册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急救手册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急救手册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手册大全.docx

《急救手册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手册大全.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救手册大全.docx

急救手册大全

1.自然灾害应急篇

1.1洪水

1.1.1遇洪水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高的地方暂避;

2.要设法尽快发出求救信号和信息,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3.落水时要寻找并抓住漂浮物,如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

4.在水中时要不断踩水,用双手划水,尽力使头部浮出水面,最好脱掉鞋子和重衣服;

5.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要注意水位不能超过驾驶室和离合器,要迎着洪水驶向高地,不能让洪水侧面冲击车体,以防被卷走。

1.1.2遇洪水时的互救

1.不会游泳者当发现有人溺水后,应该因地制宜寻找打捞工具快速救人;

2.会游泳者救助溺水者方法:

离溺水者不远时,可将竹竿或绳索抛向溺水者;(人拿竹竿求人图形)

3.会游泳者在水中救助溺水者时,要从其背后托住腋窝,用仰泳方式将溺水者拖出水面,拉到岸边;

4.会游泳者如果被溺水者抓住不放,可推其脸部或捏住其鼻子,使溺水者放手;一旦溺水者死死抓住救助者不放手时,应将其上肢由外向内用力回转摆脱。

 

1.2海啸

1.2.1遭遇海啸时的避险

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从地震到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要利用时间差进行预防和逃生。

1.在海边时,如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快速撤离;

2.海啸发生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

但此时千万不要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陆地高处转移。

1.2.2海啸时的自救

1.在海啸发生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大的漂浮物,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应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

3.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5.不要喝海水,海水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以扩大目标被救援人员发现。

 

1.3地震

1.3.1遭遇地震时的避险

地震应急处置的经验是“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要想把命保,就地躲避好”。

1.如果身处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也可躲到内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

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躲到管道多的卫生间图)

2.如果在公共场馆里,应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或就近躲在柱子、大型物品旁;身处门口时可迅速跑出门外或空旷场地内;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3.如果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所;

4.如果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

5.无论在何处躲避,如有可能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好头部。

1.3.2地震后的自救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

4.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5.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静卧保持体力;

6.为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1.4泥石流、山体滑坡

1.4.1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避险

1.发现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后,要马上向与泥石流、山体滑坡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跑,跑得越快、爬得越高越好;

2.如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抱住树木图)

3.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4.平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1.4.2泥石流、山体滑坡应急自救预防方法

1.正处在泥石流、山体滑坡时,应向泥石流、山体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

2.遇到泥石流、山体滑坡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遮蔽物下,同时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3.驱车从发生滑坡地区经过时应严密观察,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

4.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有塌方、沟壑等,以免发生危险。

5.野外露宿时应避开沟壑和陡峭的悬崖、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和非常潮湿的山坡。

6.发生滑坡后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

 

1.5气象灾害应急

1.5.1台风

1.要关闭窗户,取下悬挂的物品。

2.尽快转移到坚固的建筑物中躲避风雨;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穿较为鲜艳的衣服,带上雨具,在随时能抓住固定物的地方行走。

3.在外行走,要弯腰尽量将身体缩成团,扣好衣扣用带子扎紧;必要时爬行前进,以防被风吹倒或被吹落水。

4.不得在台风影响的海滩游泳或驾船;

1.5.2暴雨

1.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2.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

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3.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4.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1.5.3大风

1.要注意添衣保暖;

2.如果人在室内,应快速关闭窗户,拉下窗帘,人不能站在窗口边;

3.出行时要尽量穿软底、平底或胶底鞋;

4.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

5.不要顶风或顺风奔跑;

6.要注意春天的大风容易使风疹病毒得到广泛传播。

1.5.4沙尘暴

1.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2.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人戴口罩图)

3.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4.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5.由于能见度较差,车辆应减速缓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1.5.5雷击

1.室内预防:

(1)遇雷雨天气要关闭门窗;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施;

(2)要切断所有家用电器的电源,拨掉插头;远离电线、电话线、广播线;

(3)不使用或少使用电器和通信设备;

(4)勿穿着潮湿衣物;勿靠近潮湿墙壁;勿在雷电交加时用喷淋洗澡等。

2.室外预防:

(1)尽量不要在雷雨中行走,如必须在雷雨中行走,要小步慢走;避免接触金属物品;

(2)不要在旷野中、孤独的小屋中、孤立的大树下、电杆、高坡上避雨;

(3)要远离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避免站在山顶、制高点等场所;

(4)不要在水中停留;用塑料布遮雨时应避免兜雨;

(5)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距离,不要挤在一起。

1.5.6大雾

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

2.不进行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在雾中的时间;

3.有高血压、冠心病和时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应注意在雾中的危险;

4.驾驶车辆和骑车要特别注意慢行;

5.老年人及孩子都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

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1.5.7大雪

1.减少外出活动,及时调整出行计划;

2.做好防寒保暖准备和食品、水的储备;

3.不要待在不结实、不安全的建筑物内;

4.行走时最好穿软底或防滑鞋;

5.车辆可以适当给轮胎放些气。

1.5.8高温

1.多喝水、喝菊花茶、少吃多餐、吃辛辣食物、喝绿豆汤;

2.避免剧烈运动,凉水冲手腕、温水冲澡;

3.注意休息选好,日间需小睡;选好枕具,最好是棉质的;

4.注意防晒;携带遮阳伞;(撑伞图)

5.要留神蚊、虫咬伤。

1.5.9龙卷风

1.在室内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

2.在野外遇龙卷风时,要朝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方向快跑,来不及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3.要尽量远离大树、电杆和建筑物,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4.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5.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2.事故灾难应急篇

 

2.1道路交通事故

2.1.1道路交通事故逃生应急常识

1.遇险情时,乘客要镇定,不喊叫,不指挥驾驶员,不在高速时跳车。

双手紧抓前排座位或扶杆、把手,低下头,利用前排座椅靠背或手臂保护头面部;

2.撞车瞬间时,要两腿尽量伸直,两脚踏实,双臂护胸,手抱头,身体后倾。

注意:

游客尽可能不要在乘车途中睡觉。

2.1.2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

1.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及时报案,抢救伤员;

2.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救伤,先抢救重伤员后抢救轻伤员;

3.搬动伤员时,以正确的方法保护伤员的脊柱和骨折肢体;抢救伤员时先进行心肺复苏,后止血、包扎、固定骨折部位;重伤者尽快送医院。

 

2.2水运事故

2.2.1水运事故中的跳水逃生自救原则

1.跳水前尽可能向水面抛投漂浮物,如空木箱、木板、大块泡沫塑料等,跳水后用作漂浮工具;

2.不要从5米以上的高度直接跳入水中,应尽可能利用绳梯、绳索、消防水带等滑入水里;

3.跳水逃生前要多穿厚实保暖的衣服,系好衣领、袖口等以更好地防寒。

如有可能,跳水前穿上救生衣;

4.跳水时,两肘夹紧身体两侧,一手捂鼻,一手向下拉紧救生衣,深呼吸,闭口,两腿伸直,直立式跳入水中;

5.入水后要尽快离开遇难船只,防止被沉船漩涡卷入;

6.跳水后如发现四周有油火,应该脱掉救生衣,潜水向上风处游;到水面上换气时,要先用双手将头项上燃烧的油和火拨开后再抬头呼吸。

2.2.2水运事故中的水中求生原则

1.入水后不要将厚衣服脱掉,人员要尽可能集中在漂浮物附近,出现获救机会前尽量少游泳,以减少体力和身体热量的消耗。

2.两人以上跳水逃生,应尽可能拥抱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同时也便于互相鼓励,还可增大目标,便于搜救者发现。

3.跳水后如没有救生衣,应尽可能以最小的运动幅度使身体漂浮。

会游泳者可采取仰泳姿势,仰卧水面手脚轻划,以维持较长时间漂浮,耐心等待营救。

注意:

意外水运事故中,应尽量运用救生设备进行逃生,当来不及利用救生设备逃生时,不得以才能采用跳水逃生。

 

2.3铁路、轨道交通事故

2.3.1铁路、轨道交通事故逃生应急常识

1.当发生事故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待列车停稳后,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有序地向车厢两端紧急疏散。

不要盲目跳车,以防摔伤或被其他列车撞伤;

2.撞车瞬间时,要两腿尽量伸直,两脚踏实,双臂护胸,手抱头,保持身体平衡。

2.3.2铁路、轨道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

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

 

2.4航空事故

1.登机后,注意熟悉机上安全出口位置。

飞机起飞、着陆时必须系好安全带,飞行途中也应按要求系好安全带;

2..所有的飞机在客舱的前部、中部和后部都有紧急出口。

在紧急情况下,客舱内所有的红色出口指示灯和白色通道指示灯会自动亮起。

乘客应在机组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指示灯的指引从距离自己位置最近的出口撤离,并且不要携带任何物品;

3.一旦遇到紧急或特殊情况,必须听从机组人员的指挥,保持沉着冷静;

4.遇空中减压,应立即戴上氧气面罩。

机舱内出现烟雾时,一定要把头弯到尽可能低的位置,屏住呼吸,用饮料浇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后再呼吸,弯腰或爬行到出口处;

5..当飞机可能要迫降时,应立即将高跟鞋、假牙、胸章、领带、项链、圆珠笔及其他小件物品放在行李箱内或交给乘务员,系好安全带,扶直椅背,收起小桌板、脚蹬及坐椅上的录像装置;

6.飞机迫降时,可以两脚分开用力蹬地,手臂交叉抓住前方椅背,收紧下颚,头放在两臂之间。

或收紧下颚,双手交叉放在脑后,低头俯身;

7.在飞机撞地轰响瞬间,要飞速解开安全带,朝着外面有亮光的裂口全力逃生。

 

2.5火灾事故

2.5.1火灾事故中的逃生常识

1.熟悉火灾逃生通道图或者安全出口方位;

2.发生火灾时,要头脑清醒,不要惊慌失措,盲目乱跑,逃生时千万不要拥挤;

3.离开房间后,应关紧房门,将火焰和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4.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布置和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逃生,也可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5.火灾发生时,切记不可搭乘普通电梯逃生,更不要盲目跳楼;

6.要沿着安全出口指示方向,由安全楼梯逃生;

7.逃生时利用湿毛巾或手帕掩住口鼻,避免浓烟的伤害;

8.浓烟弥漫时,切记采取沿墙边低姿势快速爬行逃离火场;

9.火势蔓延时,应用湿毛巾或湿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有毒烟雾吸入呼吸道;

10.当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靠近窗户和阳台呼救,同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侵入,等待救援。

2.5.2遭遇森林火灾的自救技巧

1.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尽快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最好把身上的衣服也浸湿,多增加一层保护。

在正确判明火势大小、火苗延烧的方向后,逆风逃生,切不可顺风逃生;

2.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风向的变化,因为这说明了大火的蔓延方向,这也决定了你逃生的方向是否正确。

实践表明现场刮起5级以上的大风,火灾就会失控。

如果突然感觉到无风的时候更不能麻痹大意,这时往往意味着风向将会发生变化或者逆转,一旦逃避不及,容易造成伤亡;

3.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

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

切切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积烟尘;

4.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通常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比人跑的快的多,火头会跑到你的前面;

5.一旦大火扑来的时候,如果你处在下风向,要做决死的拼搏果断地迎风对火突破包围圈。

切忌顺风撤离。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主动点火烧掉周围的可燃物,当烧出一片空地后,迅速进入空地卧倒避烟;

6.顺利地脱离火灾现场之后,还要注意在灾害现场附近休息的时候要防止蚊虫或者蛇、野兽、毒蜂的侵袭。

集体或者结伴出游的朋友应当相互查看一下大家是否都在,如果有掉队的应当及时向当地灭火救灾人员求援。

 

2.6拥挤、踩踏事件

1.要保持冷静,提高警惕,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

2.服从组织者有序撤离;

3.陷入混乱的人群时,要远离店铺、柜台的玻璃或者其他危险物;

4.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

5.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若可能的话,先抓住坚固物件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6.若被人群拥倒后,则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7.在人群中走动,遇到台阶或楼梯时,尽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

 

2.7触电事故

1.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不严重,神志还清醒,只是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虽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者,都要使之就地安静休息1~2h,并严密观察。

 2.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较严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

 3.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很严重,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瞳孔放大,失去知觉,则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

 4.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要有耐心,并坚持抢救,直到把人救活,或者确诊已经死亡时为止。

 5.在送医院抢救途中,不能中断急救工作。

 

2.8坠落事故

1.清除周围松动的物件和其他尖锐物品以免进一步伤害。

2.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3. 如果现场比较危险,应及时转运受伤者。

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4. 如果现场无任何危险,急救人员马上能到场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转运受伤者。

5. 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受伤人员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6.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

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7.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8.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

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

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9.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

10.发生伤亡事故时,负责人应立即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说明伤员情况、行车路线、联系值班车到场随时待命,同时安排人员到入场岔口指挥救护车的行车路线。

11.负责人安排检验人员保护事故现场,避免其他无关人员靠近现场。

 

3.社会安全应急篇

 

3.1恐怖事件

1.及时报警。

及时向就近的工作人员报警或通过报警器向警方报警,并迅速疏散周围的人员。

报警时,避免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以免引爆无线电遥控的爆炸物;

  2.适当处置。

根据恐怖事件的情况及其所在位置分别采取不同的紧急处置方法:

对于以爆炸恐怖的,应脸朝下且头部背向爆炸物就地卧倒,或尽量选择安全位置躲避。

对于以生物、化学恐怖的,做好个人防护,立即离开污染区域,不接触可疑物品,要尽快实施自我防护,如利用随身携带的物品遮蔽面部尤其是口鼻部位,遮盖或减少身体裸露部分。

对于以劫持恐怖的,要机智灵活应对恐怖分子;

3.迅速有序。

在工作人员或公安部门的组织下,保持镇静,听从指挥,按规定的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

撤离时.不要相互拥挤,以免堵塞出口、发生骚乱或引起踩踏事故;

4.远离现场,不要围观。

 

3.2抢劫

1.保持镇定,及时作出反应;

2.大声呼叫,并追赶作案人,迫使作案人放弃所抢的财物。

若无能力制服的,可保持距离追赶并大声呼救,以求援助;

3.追赶不及的,应看清作案人的逃跑方向和有关衣着、发型、动作等特征,及时就近到人多的地方请求帮助,或者及时报警。

 

3.3暴乱

1.保持冷静,沉着应对;

2.保持与暴乱分子的距离,不与其接触或者答话,更不要凑上去看热闹;

 3.被暴乱分子盯上时,应向熟悉的或者人多的安全地带奔跑;

4.在逃跑时,要学会利用和制造障碍物阻滞暴乱分子,把身上多余的东西向后扔出;5.不要与暴乱分子拼命搏斗,暴乱分子不同于街头打群架的流氓;

6.被击倒时,双手重叠捂住后脑,双肘向内可以护住眼睛、鼻梁。

要学会用眼睛“观察”和身体“打滚”。

找到其薄弱环节,然后迅速的“连滚带爬”冲出去。

   

3.4绑架

1.观察周围环境,趁绑匪不注意时制造信号以引起外界注意,或者趁机呼救;

2.在被绑架的过程中,要尽量记住沿途的地方、路名和绑匪的特征,或者留下亲人熟悉的标记;

3.尽可能拖延时间,寻找各种借口给绑匪制造困难,如说身体不适,或可大哭,或可扭动身体,或作出其他反常的行为,以引起外界的注意;

4.学会保护自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善于同坏人周旋。

可以表面上装出顺从或者佯装害怕的样子,以降低其戒备心理,觉得你很听话,然后寻找机会脱身,但不要指望坏人会发善心;

5.在绑匪追问你其想知道的情况时,不要说出实情,你说的越多,对你越不利。

 

4.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篇

 

4.1食物中毒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大量喝水,稀释毒素;

  3.用筷子、勺把或手指压舌根部,轻轻刺激咽喉引起呕吐;

  4.误食强酸、强碱后,及时服用稠米汤、鸡蛋清、豆浆、牛奶等,以保护胃黏膜;

  5.用塑料袋留好可疑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供化验使用;

  6.尽早把病人送往医院诊治。

 

 

4.2非典(SARS)

  1.一旦发烧,要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2.如果接触到“非典”病人,要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每天测量自己的体温;

  3.出现“非典”疫情,健康人或轻症病人尽可能不去医院。

必须去医院看病的,需戴上口罩,回家后洗手、洗脸、消毒衣物。

阳光直射可以起到消毒作用,用消毒剂消毒先要咨询专业人士;

  4.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隔离观察。

 

4.3禽流感

  1.接触禽类后,出现发烧、鼻塞、流鼻涕、咳嗽、嗓子疼、头痛、全身不舒服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院就诊;

  2.发现鸡、鸭、鸽子等禽鸟突然大量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应尽快报告动物防疫部门,并配合防疫人员做好调查、现场消毒、现场采样、病禽扑杀和疫苗接种等工作; 

  3.进出禽流感发生地区时,应做好必要防护。

 

4.4流行性感冒

  1.有流感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2.流感病人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

  3.流感病人应自觉与同行游客保持一定程度隔离(佩戴口罩、分开吃住); 

  4.流感病人的擤鼻涕纸和吐痰纸要包好,扔进加盖的垃圾桶,或直接扔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

 

4.5霍乱

  1.一旦出现剧烈腹泻类似霍乱的症状,应立即到附近医院的肠道门诊就医;

  2.要向医生如实提供最近就餐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一同就餐的人员;

  3.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病人使用过的餐具、接触过的生活物品等进行消毒。

 

4.6疟疾

1.进入疟区,特别是流行季节,在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

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

2.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3.一旦出现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类似疟疾症状,及时就医。

 

4.7登革热

1.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2.一旦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类似登革热症状,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同时积极配合治疗。

 

4.8口蹄疫

1.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动物。

同时,奶牛、奶羊患病,其乳汁不能食用;

2.与患病动物接触后出现眩晕、四肢和背部疼痛、胃肠痉挛、呕吐、咽喉疼、吞咽困难、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4.9艾滋病

1.杜绝与别人共用针管(头)、吸食毒品、性乱交、使用非正规渠道血液制品;

2.一旦存在感染艾滋病风险或出现艾滋病症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检查及相关治疗。

 

5.特殊旅游应急篇

 

5.1山地、高原、沙漠旅游安全

5.1.1山地旅游

1.山地旅游要事先对所登之山,进行必要的了解或寻找向导带领进行登山,以避免迷失方向;

2.山地旅游被石头或树枝刮伤、撞击是家常便饭,但撞击到的若是要害部位,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若只是手脚轻微碰伤,可进行用水冷敷或止血包扎等紧急处置。

出现骨折及头部受重撞后发生呕吐等现象便有危险,必须尽快送医院就治。

5.1.2高原旅游

1.如果你从未进过高原,在进入高原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如发现心,肺,脑,肝,肾的病变,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请勿盲目进入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